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卧🐯湾】徐红新|争强好胜的父亲●献给父亲八十寿诞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投稿:308286678@qq.com
粉丝微信号📶13960233130


卧虎湾藏龙卧虎,群英会聚贤群英!


总     编   审:马    达
顾            问:姜自申
法  律  咨 询:李进章
主            编:傅群雄
特约评论员:李庆国
美  术 设 计:安殿堂


八十前的今天,在中原大地的一个普通小村庄的一个农家小院,全家人欢天喜地庆贺着一个喜事,喜迎她们家的第三个男孩的诞生。
这个男孩,就是我的父亲。
父亲的童年和少年,是从1936年到1949年。期间,中原有天灾,想必有一部冯小刚执导的电影《一九四二》,大家都看过,描写的就是我们家那时的境况。父亲的童年就是那样生活过来的。还有兵祸、战乱、匪患……一直伴随着父亲的童年和少年时代。
父亲是幸运的,因为父亲活过来了。我要感谢我的祖母,她老人家是一个干练、泼辣、“有本事”的农村妇女。老实巴交的祖父时常给我讲起,那时的祖母,昨天因为在田地里抢野菜,与同村的张家奶奶吵架了;今天因为上树抢树叶,差点与邻家的七奶奶打起来,总之,因为抢野菜和树叶,祖母在村里落了个“抢巴”的绰号。
光吃野菜和树叶总是不行的。
我的舅爷是个开“斗行”的。解放前,在集市进行粮食交易,要有一个组织买方和卖方进行买卖的中介,设个摊位,摆上“斗”和“升”,买卖双方读成交易时,就要到“斗行”进行称重,经“斗行”掌柜称重,双方承认重量后,再进行付钱和易货。这里面是有“巧”的,聪明的舅爷当然不会白干。那就是在卖方向“斗”和“升”里倒谷物玉米时,舅爷要求他倒的四周平、中间尖,当向买方口袋里倒时,舅爷就用一个类似直尺的东西沿着“斗”和“升”的边沿刮一下,落下些谷物玉米掉在地上,集市结束后,舅爷就让奶奶拿扫把扫扫,拿回家和野菜、树叶一起和和蒸成团子,先让最小的孩子吃,再让大些的孩子吃,剩下些给让大人吃,几乎是剩不下的。就是这样,我的祖父母、舅爷把我的二个伯父、父亲、两个姑姑养大成人了。
我感谢我的祖母、舅爷。每逢节气回老家上坟时,总是给祖母磕个头,是血脉亲情,也是真心感恩,更是一种敬意!“抢巴”祖母是伟大的,是我们现在的十个堂兄弟,五个堂姐妹,更多的晚辈后生们的心中“圣母”。
青年的父亲是有志的。父亲的私塾是跟着我一个同族爷爷念的,在我小时候,同族的爷爷时常给我讲,我父亲背书是多么的聪明、多么的用功。上初小、高小,父亲的成绩在班里、年级、学校都是名列前茅的佼佼者。
上世纪五十年初期,父亲以优异成绩考取了河南省许昌高级中学,当时我们鄢陵县能考上这所学校的也就是个位数,我们县城以北,也就我父亲和我同村的一个世伯两人。
我们老家离许昌,现在以公路里程来算,近四十公里,每每我开车回家,总要用近一个小时的时间。那时的父亲,为了求学,和我世伯一起,每星期背着一袋馍和咸菜,徒步从家走到许昌。那时一星期还是只过一个时期日,星期六下午下课后,父亲和世伯背着空干粮袋徒步从学校走回家,总是走到月朗星稀才到家,祖母在家坐着等她的三儿子回来,父亲回家后,祖母做好饭等父亲吃完才肯休息,可父亲有时坐那里吃着吃着就睡着了。第二天一早起,父亲跟着爷爷去地里干活,奶奶在家做饭。当奶奶用裹着的“三寸金莲”把饭菜送到田地里的时候,已经是九、十点的光景了,爷爷、伯父和父亲吃完饭继续干活。奶奶提着空提篮回家,开始给父亲蒸馍和做咸菜了。为了多帮家里干些活,父亲总是下午很晚才背着干粮袋回学校,顶着月亮,父亲又回学校了。那时,大抵星期日晚上是不上晚自习的,父亲赶到学校,是不误第二天早读的。
为了节省时间,那时我父亲和世伯是抄小路走直线(大概也得有35公里吧)从家到学校,从学校到家的,走田间、地头、爬坡、趟河、过沟,鞋和袜不是被晨露打湿,就是被晚霜浸透。每星期都是这样往返70公里,老人现在腿脚不太好,应该是与年轻时过度付出有关联。但这丝毫不影响父亲求知求学的信心和念头。在学校,父亲的成绩是优秀的、是出类拔萃的。
因为祖父母的“急功近利”,父亲高中没念毕业,就被祖父母逼着去当时的我们公社的一所学校教学,开始挣工资和工分了。听父亲说,那应该是1954年,父亲刚刚18岁。
父亲的盛年颇有作为。在我印象中最深的还是父亲的争强。记得和记不得的事很多很多……
父亲是教数学和体育的。父亲的数学教得棒,篮球打得的好。
父亲教学,把成绩放在第一,每每数学竞赛,他带的班单科、总分成绩,不在全校、全公社排第一,他誓不罢休。只要成绩不理想,回到家里,我们家就鸡犬不宁了,看什么都不顺眼,我哥和我那是理所当然的出气筒,甚至有时间对我姐妹也都是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稍微一出大气,可能瞬间大巴掌就到脸上了。我母亲是非常传统的中国女性,这时候不是同我父亲据理力争,而是使眼色让我们姊妹们,赶快逃出家门,跑到我祖父母院里。
到了学校、班级,那学生更是被体罚得惨不忍睹:一道错题得让你做一百遍或是更多,普通题也得做几十遍,晚自习熄灯推迟一小时,早自习提前一小时起床,那都是家常便饭。他的学生有做为的有很多。现在有好多六、七十岁的我的同门师哥师姐,甚至是叫叔叔和姑姑的,在省城或许昌见了我第一句话就是,你爸数学教得好、脾气暴得急,现在好多了吧!我总是一笑回答:老了,数学知识不好了,脾气是愈发大了。
记得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事了,全公社举行中学篮球比赛。到最后参加决赛的是公社中学和一个大队中学,这个时候,篮球裁判难觅了。公社文教委员亲自坐镇,点名要我父亲担任主裁判,并命令要公正、公平吹哨、执裁。父亲临危受命,担当裁判,这时公社中学校长和文教助理让人给我父亲捎话,适当照顾下公社中学。父亲在比赛场上严格、公平、公正执法,执裁水平得到了普遍认可。比赛结果因公社中学实力不济而惜败大队中学,公社中学校长和公社文教助理感到没有面子,因当时碍着文教委员的面子没敢发作。从此以后,父亲在工作上日子就不好过了。老人家是倔强的,因此事受到打压时绝不屈服,多次与人吵架、辨理,发火的样子像头雄狮,我躲在他身后吓得哇哇大哭,可他转过脸来慈祥地安慰我说:“孩子,不用怕”。到最后,被打发到一个偏远村庄教学了事。
我长妹妹3岁,有了妹妹后,母亲同时照顾我和妹妹照顾不过来,我就开始当父亲的“小尾巴”了,之后一直跟着父亲,直到考上县城的高中去上学,应该有十多年的光景。跟着父亲的日子里,少不更事的我,常常和学校当地喜欢“欺生”的小伙伴打架,常常是挨打。当我被打得轻的时候,回到父亲的宿舍,再揍一顿;被打得重的时候,父亲就开始找校长和大队干部理论了,甚至是放言我不在你们这儿教课了,威胁学校当地的大队干部,因为父亲的教学能力在那里放着,学校校长和大队干部不愿让他离开,就找来打我的调皮小孩子的家长向我赔礼道歉、为我出气,这时,父亲大多就不会再讲什么了,偶尔也会像一个女人一样和别人吵得面红耳赤、争得不可开交。
晚年的父亲是多事。1996年父亲退休后,退而不休,今天给这个邻居家的小男孩补课,明天给那个邻居家的乖乖女讲题。把家搞得像个学校一样。
2005年春夏之交,我把父亲接到我当时服役的部队住了些日子,近七十岁的人了,不算老,但事多爱唠叨,晚上我一下班回到家里,就向我告状:“说妻今天早上把昨天晚上的剩饭倒掉了,我说给我热热我吃,也不行,趁我不在意给倒掉了;中午做面条,择菜时把青菜叶都给择下扔了……”等等,总是这些。我就安慰他,说我会说妻的。可过了几天,我下班回家,连我也不理了,我耐心地问他怎么了,是不是孙子淘气惹您生气了,他说不是,还是妻择菜倒剩饭的事,没有改正,男人在家说了话,女人不听等等。就这样,在父亲的看不惯中,他在部队住了将近一个月,就回老家了。
近几年,父亲真的老了,2009年冬天,换了一个股骨头;2014年秋天装了一个心脏起博器。
身体和年龄都老了,但心不老,时常和街坊邻居吵架,不是东家把自家的垃圾堆到了门前的路上,妨碍了村里人走路;就是西家把厕所和厨房里的脏水排到了大街上,影响了街容村貌,站到人家大门口和人家理论。有时,还拿着报纸和党章等政策性书籍到村两委大院里给书记和村主任讲政策、论报纸,说“张家的地多了,李家的地少了;今年的粮食补贴发的晚了;三大爷的低保好长时间没领了……”不讲出个道理不回家。
去年深秋的一天,开着他的电动车到我们乡文教助理办公室,找乡文教助理说:“为什么今年教师节发的东西少了,和去年不一样的?同时参加的工作、同时退的休,为什么张三工资高了、李四的低了?给退休老师订的《老年春秋》杂志多长时间没发了!”不给说法不走。
我们村两委的村支书和村主任都是我同村儿时的好友,乡文教助理是我初中同学的爱人。每每这个时候,都打电话给我,我也有自己的工作,但不得不放下手头的工作,把他接回家,并安慰他说,你的少不少,你的合理不合理?你管别人那么多干啥!这时,就开始给我教大道理了,问我是不是共产党员,遇到不合理的事不管,还不让他管。他说的,我真的是无言以对。只能以不理他的冷漠方法对付着。
回头,我还得再给人家道歉!
父亲啊,教书育人一辈子的老父亲,争强好胜一辈子的老父亲。您的身体已经不能支撑您那操劳的心了!愿您老人家身体永远像心一样健康不老,充满生机、阳光、活力!           

 

2016.12.16.  二儿红新  于许昌



重点推荐
微火信箱.烦恼我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赵俊清作品 :爱的永恒(长篇纪实文学)—— 一个军人妻子的自述
【我的大姐(中篇小说)】/ 冯晖
赵乃斌:(“根在岐山”征文·210)难忘老家孝子陵
上大学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母亲的格局,决定孩子一生的高度
匡燮散文连载《我的起源》19《少年叔父》上/轩诚清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