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卧虎湾】丹顶鹤:七夕巧果的记忆●逝水流年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投稿:308286678@qq.com
客服微信号:WDWHW66054


卧虎湾藏龙卧虎,群英会聚贤群英!


作者年迈的父母在一起。


小时候最喜欢的节日是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的乞巧节。因为每逢这一天,就可以吃到白面做成的甜甜的巧果。
妈妈一早就开始和面,面里加的水很少,和起来很费劲,速度慢得很。我和妹妹眼巴巴地看着着急,便问妈妈不能多加点水吗,“不能多加啊,水加多了,回头做的时候就粘到模子上了。”妈妈笑呵呵地看着我们,接着安慰道,“别着急哈乖,一会儿就和好了!”
模子有五把,是奶奶的珍藏。木制的,因年代久远框子已呈现红色,花纹精致得很:有猴子、花篮、金鱼、元宝、知了等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图案,面果子经过它的加工,惟妙惟肖。最关键的是更增加了我们对巧果的无限喜爱――不仅好吃还好看。在那个物质极其贫乏的年代,这一点是多么难得!
做巧果的过程是我们最开心的事了。妈妈负责把面团搓成与模子相应粗细的长条,然后我和妹妹才开始上阵。拿起长面条,挨个把一板模子上的各种图案凹处塞上相应多的面剂子,然后放下面条,两只手拿起模子,用两个大拇指把面剂子按平,再放下模子,用整个手掌把这一板剂子再次使劲按一下,妈妈说这样能让巧果的花纹更深刻些,做熟后更漂亮,于是我们就这样认真往复地做着。可往往还没做够呢,妈妈的白面团便没了。平常总吃玉米面的我们,多么希望那面团总也做不完啊,即便天气再热我们也不怕!



等待妈妈烙熟巧果真的是太漫长了!平常妈妈做饭都是我们给她烧火的,做巧果妈妈却不敢用我们。火不能太旺,烧的都是细碎的草渣子,看起来只有点点的火星,像没烧一样,我和妹妹哪能有这个耐心啊!“你们出去玩吧,到傍晚就做好了。”妈妈在灶台上忙活得满头大汗,她正一个一个给巧果翻身呢!“还得晚上啊!翻它干嘛?还没变色呢!”我质疑地看着妈妈。“不翻就糊了,小孩子不懂,快带妹妹玩去!”妈妈催促着。反正回来就可以吃到美食了,我们便顺从地跑到街上玩去了。玩也没有心思的,总惦记着妈妈把巧果做好了没有,每次都要往家回好几趟才终于吃上了做熟的巧果。
金黄的颜色,美丽的图案便让人垂涎欲滴。吃到嘴里,酥酥的,脆脆的,那感觉真是美妙极了,真希望天天可以吃到。妈妈先去送给奶奶,然后留给爸爸,剩下的给我和妹妹一人一份。为了吃得长久些,我们经常用线把带孔的巧果穿起来,挂在脖子上,跑到街上向小伙伴炫耀一番,说自己可以想吃哪个吃哪个,其实吃一个都慢嚼细咽不舍得吞下;没有孔不能穿线的,就用干净的小手绢包起来,藏在某一个隐秘的地方,但往往发现的时候已经干硬长毛了,妈妈却从来不舍得丟,最后往往都是她和爸爸泡着稀饭吃掉了。
前几天女儿暑假开学,跟妈妈又一起做了一次巧果给她带走。妈妈做巧果时还是用的当年奶奶用过的祖传下来的模子,但她和的面没有当年那么有劲儿了,动作也有些迟缓,只有那巧果甜甜的味道还是那么诱人……



重点推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想起了老家的豆沙包
包饺子
一组新照片,震撼人心~~!
【江西】温欣蕾《我的“乖”和“歪”》
习作||进退两难的境地
玉米面发糕——如何做出组织蓬松的发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