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卧虎舞台】月光一样清澈的爱——听歌曲《轻声》有感/雪鹰



轻声


演唱:边疆


作词谱曲:齐    遥
编       曲:郑君利
录       音:董雪创


在心最柔软的地方
种几道波纹
看山怎样长成水的模样


在心最宁静的地方
种一树玉兰
闻花怎样长成淡淡清香


在心最幸福的地方
种你的眼神
想爱怎样长成皎洁月光


蓝天上的白云
你是那风儿的翅膀
海面上的浪花
你是那大海的花房
春天里的风铃
你是那百花的琴声
秋天里的大雁
你是那深情的诗行
亲爱的人儿住在我心上
你是我的地久天长


在心最幸福的地方
种你的眼神
想爱怎样长成皎洁月光



月光一样清澈的爱
—— 听歌曲《轻声》有感


雪鹰


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感觉确实如此:听齐遥作词谱曲、边疆演唱的《轻声》,让我的思绪飘飞到了瓦尔登湖畔。一种久违的宁静与恬淡扑面而来。
在心最柔软的地方 /在心最宁静的地方/在心最幸福的地方……
没有比瓦尔登湖更宁静的地方。宁静的地方会自然地引发最柔软的思绪,而幸福便由此发芽生长。
澄明的湖水里,有波纹与风嬉闹,湖畔的林间,有花儿与月光私语。天高远、云恬淡,而这一切,难道不是音乐激发的情感共鸣吗?情感共鸣的回声,一次次涤荡嘈杂的心灵。
《轻声》与瓦尔登湖在特定的频率上重叠了。这频率便是,天然、宁静、淡泊。进入歌曲的意境,心情可从喧哗中解脱出来,放下凡俗的柴米油盐鸡毛蒜皮,在辽阔的想象中畅意驰骋。随着音律的跃动,甜在漫溢,美在流淌,纯粹在回归。
有人说,诗歌是另一个自己。我则常说,文字是一个人的精神指纹。诗歌或任何文体,无时不在泄露作者的本真,那是难以掩饰的最后身份,因为那就是自己与自己的耳语、自己写给自己的情书。在文字里爱、在文字里恨,在文字里嬉笑怒骂还原心绪原初的灵与巧、拙与钝。生活里的万千混乱在文字里得到梳理规整、各安其位。从文字里起身再出发,你就是一个崭新的人。
布罗茨基说:一首爱情诗最终仍是一种自我陶醉的情感。无论它怎样虚构,却仍然是作者个人感情的表述,是作者的一幅自画像。
品读《轻声》的歌词,不自觉地降低了内心的分贝,生怕惊动字里行间那个衣袂飘飘神情陶醉的人。当一粒粒词语缓缓漫过唇齿,思绪便插上翅膀,在一幅幅画卷上留连回望,一缕缕幽香从心底升起、慢慢溢出眼眸,一丝丝微笑悠然绽放。你便和作者一样,正不经意地陷入陶醉。
从盈盈蓝天到淼淼大海、从繁花盛开到大雁南下,声色转换高山流水,我们寻寻觅觅的不就是一个可以倾诉、可以倾听、可以对话、可以交谈的你吗?在你的眼睛里,我读出我寻找许久的我,在你的回应里,我感受重新回归的我……你就是一面镜子。你抚平起皱的时间,救出被生活裂纹卡住的灵魂,你从失落里提起完整的自己,款款走来,又消失在未来之境……
爱情也好,友情也罢,无论哪种情感,最后不过都是自己对自己的接纳、自己与自己的和解、自己回归自己。所谓情到深处自孤独。孤独并非寂寞。孤独是一种经历过山山水水的高远、是跨越过沟沟坎坎的坦荡、更是俯瞰尘世面呈微笑的豁达、孤胆孑孓睥睨天下的决然。
再听《轻声》,你能唤醒何种情感?
能写出优美的歌词,应是得益于作者长期坚持诗歌写作的磨砺和对歌词特点的探索实践。但如何给它配曲,给素描的句子晕染斑斓的色彩?这是精神涵义在另一个平行层次的延续。
如果词语的色彩是静态的,那么音乐的色彩则是动态的。俄罗斯画家列宾说:色彩就是思想。人们用“红间黄”“红间绿”描绘秋景的热烈及夏花的鲜活,那么《轻声》的色调是“柔间烈”或“质朴间华美”的如春暖色。
三段舒缓轻柔的叙述与倾诉之后,节奏突然变得明快欢畅,曲调也变得热烈张扬,令惯性聆听小小地惊讶后焕然一新。这样的变换一扫平铺直叙式“书写”,让“故事”变得跌宕起伏而更加趣味盎然。然后,再通过间奏的过渡,从容进入余音缭绕的尾声,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情绪闭环。
阅读文学作品和聆听音乐作品,都是十分个人化的感受过程。听《轻声》,我看见了瓦尔登湖水下自由的游鱼,看见了小木屋边翠绿的山林,看见了田间的阳光在奔跑舞蹈,还看见了夜空的皓月在低眉凝思……
在这首歌里,我听出虔敬而温柔的爱。那是炙烈的爱情,那是悠远的友情,那是绵延的亲情。那还是对生活的热情、对自我的恋情、对文字与声音敏感的纯情。
能在诗词和音乐中安放的灵魂定是有趣的灵魂。这样的人会始终保持对生活的在场感,满怀激情与感恩。无论尘世多么不堪,他们的内心都有一块永远干净的自我流放地,在那里他们是纤尘不染的纯粹诗人和歌者。一个有诗心的人就是一个不会老去的人。人老诗意不老,诗意替人永远年轻。愿我们都诗心永驻。
按接受美学的理论,一部作品完成其审美离不开读者的参与,那么一首歌的审美完成也离不开听众的参与,更离不开歌者的演绎,这其实是一种极其重要的二度创作。
我是通过手机听到《轻声》这首歌的,音质难免有损,但还是可以比较清晰地感受到歌手的演唱魅力。歌者以富有磁性的男声,精准演绎,最大程度地将作者的音乐审美趣味传递给了听众,让听众有典雅清香的享受。
不难理解,歌曲的演唱者具有“读者”与“作者”的双重身份。面对歌曲,他是完善文本的“读者”;面对听众,他则相当于演绎文本的第二“作者”。词曲作者的音乐审美趣味全在于歌者的诠释。《轻声》的歌者,无疑为作者的词曲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感谢《轻声》。它让我们对生活的美好,又增加了一份艺术的认知。


2020-05-29于巴黎

歌评作者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一生无悔》沧桑歌者 高安歌曲(54首)
松涛视听沙龙 │ 歌亦有道:轻声训练的重要作用
网易博客
新学堂歌——古诗词歌曲20首(谷建芬作曲)
于术芹•月光,我的情人 思念,走过七月梦见雪花!才女诗四首
《瓦尔登湖》内容简介及作者介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