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⑤|曹芸

我和草原有个约定


之前疯玩一天又回到了呼和浩特市,继续宿海亮大酒店。学军为我们升级了规格,住得更加舒适。

八月一日,学军安排我们在呼市游玩,时间充裕,早上不用早起。早饭后九点中出发——昭君博物馆。

早上出发时,下了雨,隐隐有些担心。可是到了昭君博物馆雨停了。站在博物馆入口向里远眺,一座青色高大的土堆映入眼帘,上面隐隐有一亭,那就是昭君墓。接着我们刷身份信息进入博物馆。(以下内容查询资料所得)

王昭君是我国四大美女之一。

“琵琶一曲弹至今,昭君千古墓犹新”。昭君墓坐落于呼和浩特市南郊九公里大黑河南岸,是中国最大的汉墓之一。巍峨高耸,远望如山,始建于公元前的西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悠久历史。传说,每年凉秋,塞外草衰时,附近草木枯黄,唯独昭君墓上芳草青青,故又称之为“青冢”。墓身为人工夯筑的封土堆,高达33米,矗立在一片平畴中,更显其巍峨高耸,姿态雄伟。远望陵墓呈青黛色。

“青冢拥黛"被誉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昭君墓占地1.3公顷。墓前有平台及阶梯相连;与中原地区汉代帝王陵墓的形制颇近。第二层平台及墓顶各建有一亭。伫立墓顶,极目远眺,阴山逶迤峥嵘,平畴阡陌纵横,墓草青青,古木参天。昭君墓周围景色宜人,加上晨曦或晚霞的映照,墓地的景色似乎时时都有变化。民间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峰,午如钟,酉如纵",更增添了昭君墓这一塞外孤坟的神秘色彩。

《昭君出塞陈列》展览分为五个单元:故里闺中、汉宫岁月、草原春秋、青冢史话、千古流传。展览以王昭君生平事迹为主要脉络,文献史料为基础,着重突出了“昭君出塞”和亲事件。展览运用创作油画、场景雕塑、沙盘地图、书法作品以及数字展示等多元化表现手法,勾勒出两千多年前汉代和亲政策、汉匈关系和昭君出塞胡汉和亲等重大历史事件。并进一步揭示了昭君出塞进而形成的昭君文化,就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友好团结的文化符号。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西汉时南郡秭归人(今湖北省兴山县)。据学者研究,王昭君于公元前37年以良家子选入汉宫,成为汉朝掖庭待诏。有关昭君入宫后的生活,刘宋范晔的《后汉书·南匈奴传》中有所提及,“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公元前33年春正月,匈奴呼韩邪单于来到汉朝,并且说愿婿汉氏以自亲,汉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昭君赐予呼韩邪单于。这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昭君出塞”和亲事件。著名的史学家翦伯赞先生在《从西汉的和亲政策说到昭君出塞》一文中说道:“昭君出塞之年,正是匈奴绝和亲一百周年,很明白寄托在她身上的政治使命是恢复中断了一百年的汉与匈奴之间的友好关系。”

相对于其他三位美女,我更加佩服王昭君。从“昭君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乃请掖庭令求行。”看出昭君有思想有主见,与其老死宫中不如求出一博。

博物馆中有许多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


sdfd

其中李白写王昭君“汉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一上玉关道,天涯去不归。”“汉月还从东海出,明妃西嫁无来日。燕支长寒雪作花,峨眉憔悴没胡沙。生之黄金枉图画,死留青塚使人嗟。”杜甫在《咏怀古迹》中写昭君“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塚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除了李杜还有王安石陆游等咏明妃的诗词。

昭君出塞促进了汉与匈奴的友好相处,推动了汉匈两族的经济文化和民族融合,使西汉与匈奴和睦相处,昭君出塞后西汉与匈奴50多年没有战争。

昭君出塞也促进了多民族互相学习交融、团结奋斗、共同繁荣。

走出昭君博物馆,遥拜青塚。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王昭君奇女子也。

第二站,大召寺。

(由于没有专业人士的介绍,以下内容搜集于网络)

大召寺位于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大召前街。汉名“无量寺”。蒙古语称“伊克召”,意为“大庙”。

呼和浩特素有“召城”之称。召,是专指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的寺庙。历史上呼和浩特曾建造过几百座召庙,大召是呼和浩特市建立最早、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召庙。数百年来,一直是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和中国北方最有名气的佛刹之一。

大召,始建于明万历六年(1578),明万历七年(1579)大召建成,明朝万历皇帝赐汉名“弘慈寺”。清代又赐名“无量寺”,一直沿用至今。但人们习惯称其为“大召”。它是蒙古族土默特部首领阿拉坦汗为迎接三世达赖喇嘛来布教而修建的。

大召像一座神圣的宫殿,暗红色的围墙和金黄色的殿顶,看上去显得肃穆而庄严。它的建筑布局别具一格,从南到北,由山门、天王殿、菩提过殿、经堂、佛殿、九间楼以及东西配殿、乃春庙和藏经阁等组成,是呼和浩特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结构建筑,最南端为三开山门,前有石狮一对。山门正中檐下悬挂“九边第一泉”横匾,天王殿内雕塑彩绘四大天王像。菩提过殿檐下挂一块用蒙、满、汉3种文字书写的“无量寺”小型书匾。经堂和佛殿连为一体形成大殿,中间有隔扇。殿前立一对明天启年间的铭文铁狮,庭院正中安放着清代铁香炉。大殿由50余根大柱支撑,显得雄伟庄严。悬挂的缯子上画有各种佛像,形象奇特,神态各异。大殿中间是喇嘛诵经的地方。佛殿香烟缭绕,银光闪烁;正中2米多高的释迦牟尼佛端坐莲花台上,顶部由孔雀羽毛伞笼罩,佛面线条柔和,丹唇微启,慈眉善目,栩栩如生,给人以肃穆之感。两边是燃灯佛、弥勒佛、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三世达赖喇嘛、白绿度母等塑像,均两米多高,工艺精细,形象逼真。四世、五世达赖铜像分坐两侧,万岁金牌供置桌上。大殿后的2层9间楼是供奉财神、五世达赖和保存经书的地方。大召的建筑、雕塑、绘画,都真实地记载了各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大召闻名于世,不仅因为建造年代久远,主要原因还在于大召本身的价值和它的影响。大召有银佛、龙雕、壁画三绝。

银佛,即释迦牟尼佛像,由尼泊尔工匠制作,高2.35米。全身由3万两纯银铸成。银佛落成时,西藏三世达赖喇嘛专程赶来为银佛举行了“开光”法会。因此,大召又有“银佛寺”之称。

龙雕,是银佛座前的两条金色蟠龙,分别雕在两根露明柱上,高约10米。由下向上望去,金龙张牙舞爪、腾云吐雾、活灵活现,犹如传说中的真龙一般。相传是用纸精、粘土、料浆石为原料精制而成,工艺十分考究,是佛殿中的精品。

壁画,布满了经堂和佛殿的四壁。内容依据佛教经典中的故事,描绘了天上、人间及地狱间的各种景象,其中尤以佛祖与外道六师辩经的经辩图最引人入胜。画面所绘的佛祖、生灵、人物等形象生动逼真,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大召的珍藏品极为丰富,有明宣德炉,清康熙皇帝用过的龙凤孔雀伞,康熙皇帝时皇宫的8个珍珠八宝宫灯,康熙皇帝的“万岁龙牌”,清乾隆皇帝赐的鎏金财神,明清两代唐卡以及宗教活动使用的各种法器、面具等都是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和艺术珍品。

“九边第一泉”,是指大召前的玉泉井,传说,康熙皇帝为平息噶尔丹之乱,凯旋归来路过大召,马蹄踏地,有泉涌出,味清而甘,四时不竭,居民建神祠于其上。上盖巨石做井眼,所以玉泉井源于“御泉井”之传说。

所谓“九边”,是指明代设重兵把守的9座着名边防城市,包括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延绥、宁夏、甘肃、固原和太原(偏头),“九边第一泉”就是说大召前的这个“御泉”名盖九边,碑文记载:泉水“其性轻而清,其味甘而美”。就是经多见广,“走通都、过大邑”的达官显贵和兵将巨贾也公认“井泥不食”、“水泉必香”,“从未见若此泉”。正因为这“御泉”水质好,清代以来井周围逐渐繁华起来,不但“茶坊、酒肆、油局、菸行”逐泉而布列,就是“各街铺户大小人家”也奔水而来,“群相争取”,两块大石板上凿就的8口井眼,水斗汲水不断线,“尚有日夜等候取携不及之弊”。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大召札萨克达喇嘛募缘修葺大召和玉泉井时,当地423家商户集体向大召献匾,就是现在山门上的“九边第一泉”匾。匾呈长方形,长3.3米,宽1米,上刻行书字体,遒劲俊逸,相传由山西榆次人王用桓用棉花绑在木棍上蘸墨而书(又称棉书),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匾内共书大字9个,小字多达149字,史料价值颇高。

大召作为呼和浩特较大的寺庙,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活佛,其原因是在供奉佛像的正殿里,供着清朝康熙皇帝御赐的一个万岁金牌。清代,每年正月初一,呼和浩特的将军、都统等官员都要到大召参拜“皇帝万岁”牌位。平时,官吏路经大召,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此规矩沿袭至清朝末年。自从有了万岁金牌,大召就不再请活佛了,正殿也换成了黄琉璃瓦。所以,大召又有“帝庙”之称。

大召是塞外著名的古刹。呼和浩特著名的“明清一条街”,就是在大召门前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昔日的大召门前繁华无比。门前的广场上,布满小商摊贩,除交易买卖外,还有说书唱戏、杂耍卖艺、卜卦算命等等。大召门前的街道两旁,店铺云集,茶楼、酒肆、商号、戏院比比皆是。平时这里人流不绝,逢年过节,更加热闹,时至今日,一提起“大召前”,在呼和浩特几乎家喻户晓。大召是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这座有着400多年历史的古召庙建筑,以其金碧辉煌的崭新面貌为青城增添了风采。

(待续)

最近精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昭君出塞: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自今
【特写】昭君青冢在青城
草原上最早的帝国——匈奴帝国
落雁胡塞 昭君自有千秋在
带您出塞,探访香溪美女王昭君的足迹
【春游札记】走马看景在“青城”/周利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