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书伴我成长

“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我想,这里应是指满满的一桶水,一桶新鲜之水,一桶源头活水。

读书是获取源头活水的最佳途径。我们唯有不断的读书学习,才能紧跟时代步伐,肩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读有字书,让我成长

自从接受了“教海探航”论文的任务,几个月来为不得论文的题目一直苦恼着。为完成这一任务,我去学校图书室借阅了多本教育教学类杂志,闲暇之余我徜徉其中,希望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或我所需要的东西。

在阅读与学习中,我与学者、专家有了近距离的接触,学习中渐渐认识了他们,了解了他们。

先听听他们的心声:

……

“教学即研究,教师即研究者”;

“精彩的课堂是学生的精彩”;

“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与时间,需要舒展的节奏”;

“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简简单单的幸福,这种幸福与金钱无关。它是孔子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它是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它是孟子的‘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它是讲台上的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神采飞扬;它是课后学生一个调皮的短信;它是教师节时学生贺卡中的一句祝福!”

 ……

还有,学者、专家们为让课堂成为学生的理想乐园,着力去构建“和谐、民主、平等、尊重的课堂”、“美丽的课堂”等课题研究与实践之中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这一个个成功的背后都是汗水的结晶,是锐意进取之精神以及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与决心。

我更相信这一切是读书带给他们的睿智、能力与胆识。

一页页的翻过,一本本的合上,我眼界渐宽,心胸亦为之开阔,专家与学者们的许多理念与方法给我以启迪,给我以思考

在这一过程中我已然有了些许收获与点滴成长。

二、读无字书,净我心灵

毛泽东主席曾说过:“读书,不仅要读有字书,还需要读无字书,就是要向天下的万物去学习。”

“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教育家陶行知亦如是说。

新的学期,我到了新的学校,接手了新的班级。上下班虽比以前多走了几里路,但这让我与大自然有了更多相拥的时空,每当工作疲惫之时抑或茶余饭后我都会将自己融入到自然中去,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感觉我的心与自然更近了。

新学期第一次参加升旗仪式后写了《开学升旗》:

春风徐来花意扬,

光影斜照朵芬芳。

活动场前国歌唱,

升旗台下话兴邦。

傍晚雨后乡村散步,看风吹柳枝,菜花谢幕,麦苗青青,蚕豆袭香,彩霞满天……感叹岁月匆匆,生命不息,生活之美好,草就了几行文字:

杨柳依依菜花落,

麦苗青青豆香浓。

雨后胸中尘不染,

晚霞定映碧天红。

为了却一份心愿,早晨上班途中,专程去了三十多年前曾工作过的学校,路上所见,感悟于心:

……

途现塘藕不起,

心中顿生惆怅。

……

虽不能解民之困,但常怀为民分忧之心,以努

力达到“位卑未敢忘忧国”思想之境界。

平时乐于手留余香。有幸参加了“龙之情爱心年会”活动,有感于大家的爱心奉献,《不忘初心,努力做一个手心向下之人》一文被《龙之情》期刊选用。

……

抒情也好,托物言志也罢。目的只为赞美自然,歌颂生活,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为社会奉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在亲近自然(读无字书)的过程中,我收获了许

多,它也给了我许多思考、启迪,甚至是灵感。

看,这棵野菜夹缝中求生存,其顽强的生命力

以及它“不俏也争春”之精神,不得不让你为之惊叹!

我常用此鼓励我的学生。

拙笔草就了些文字,虽不入大雅之堂,但亦是

我内心真实情感的表白。

每当我散步于校园、街道、乡村,抑或行进在路上,于自然中静心聆听天宇发出的每一个的音符,看朝阳升起,晚霞映天;沐阳光雨露,染尘霜风雪,听落叶飞鸟,享日月之精华,嗅万物之芬芳,感天地之灵气;悟人生百态,寻一份纯真,以达到净化心灵之目的。

读书万卷,亦须行路万里。也许就是这个道理吧!

三、在“读”与“被读”中与学生们共同成长

“读书使人进步”。

书不仅仅是指“有字”之书,更应指“无字”(天地万物)之书。

蒸汽机的发明,飞机上天,蛟龙入海,嫦娥揽月等等等等,这些成就无一不是自然万物给于我们人类的启迪。这本“无字书”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智慧,这或许是我们人类为什么会前赴后继的去探索宇宙的真正原因吧!

半百尤为老,功到亦可为。常这样勉励自己。

去年有机会去了安徽,近距离聆听了“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列宁语)王安石先生的教诲,他的三不足精神:“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一直在鼓舞后人勇做天下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作为教师的我们唯有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业务能力与教学水平,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得、有所悟。我们亦可在课堂之中大胆尝试一切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教学方法,学习专家、学者与安石前辈锐意改革之精神,勇做第一个的吃“螃蟹”的人,努力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们心中的“人间四月天”。

我们不仅要去钻课本、研教材、习方法,更要去备课堂、“读”学生。学生何尝不是我们的一本书,我们教师本身又何尝不是学生的一本书,一本活书,一本活字典。在这本活书与活字典中,学生读到的是我们的人格、修为与信仰,不久的将来这些又何尝不会化为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人格修为呢?

那就让我们与我们的学生在“读”与“被读”中一同进步与成长吧!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许我们穷尽一生也成不了什么教育家、特级教师抑或什么骨干,但读书可以让我们努力去做一个适应时代的好教师,问心无愧于我们的这份职业。

书不曾读十本,路才行百里的我,其征途慢慢,吾仍将不断求索。

坚信在读书中,我会慢慢长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10年推动读书十大人物的读书感悟
思考与启迪
教师应该姓“启”!
台前与幕后
生、动、灵、活——语文素质教育之我见 - 中学语文网 - 做全国最大的语文网 教案 课件 ...
第四届“我的教育理想”读书征文选登之24 好书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