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评论】于汗青 || 艺林轩里赏清音——范少华诗艺初探
  关注 广东诗人 ,寻找惬意诗生活!

本专辑刊头书法为陈宜浩老师所题


     

于汗青,本名:于开荣,生于1969年,原籍四川宣汉,现居广东东莞,任职广东云谷产园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作家协会会员,岭南儒商诗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甘肃韵文学会顾问,广东科技学院特聘专家,《星星诗词》编辑等职



范少华,九州诗词学会创始会长,中华诗词学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二胡学会会员,香港诗词学会顾问,四会市楹联学会荣誉会长(忝任全国各文化团体职务等头衔六十多个)。有诗词联4000多首(阕、副)在国内外300多家刊物发表。书法被录入《全国当代书画名人名作精品集》。




艺林轩里赏清音

——范少华诗艺初探



范少华先生是中华诗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几十年如一日,创作的二两千多首(阙)诗词作品,分别载入《中华诗词》、《中华颂》、《百年律诗大典》、《百年绝句大典》、《百年诗人图典》和《二十一世纪人才库》等三百多种书报刊物。其中《古琴妙韵》、《虎岁抒怀》等诗在首届“红蜻蜓杯”全国文学作品大奖赛中被评为一等奖;《感中吟》在跨世纪“99中华诗歌”大赛中和“联合文艺奖”全国文艺作品大赛中均获二等奖。《步荆公〈戏呈贡父〉韵》、《咏沈园》在2006年分别被评为优秀和三等奖。被授予“当代中华诗星”、“二十一世纪文化名人”、“书画艺术界杰出人才”等荣誉称号。书法被录入《中国诗词书法选集》,并在“全国楹联书法篆刻大赛”中获创作二等奖;“洞庭湖·岳阳楼杯”中国书画大赛、“中国书画艺术”中获银奖;“金鼎奖”全国书法美术大展赛中获铜奖等。他仗义疏财,是中华诗坛的活跃份子,各地来粤诗人、画家、音乐人都喜与他来往,相互切磋交流。今天在他那间雅致的书房门上挂着的:“艺林轩”匾额,是已故诗词大家,前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轶青老先生为他题写的。范少华是中华诗词学会、中国硬笔书法协会会员,九州诗词学会主要创始人之一;北京华夏国粹文化研究院、中国诗书画研究会、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

承范先生厚爱,将其大作全部赠与我赏读。焚香盥手,临屏诵读,顿觉口舌生香,如沐春光,如听莺啭。读完这些优美动人,饱含作者二十年心血的诗词作品,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沉浸在那如真如幻的诗意中,激动不已,不能自拔,感觉有许多话想要说出来,有许多东西值得我去认真研究学习。然而对此煌煌巨篇,深悔自己所学菲浅,力不能逮,迟迟不敢登涉大雅。既怕探入歧途,不得要领,贻笑方家;更忧自己人微言轻,被人误为“名为析大家之作,实存傍大款之心”。但念及他作品中对个人感情宣泄的这部分内容,其他人一时不一定能准确理解与把握,以我对范先生为人处事的了解,不写这篇文章做些解析,作为一名中华诗词的热爱者,实在是有愧;对个人感情而言,舍此而外,也无以表达内心敬重之情?思之良久,欲罢不能,只好硬着头皮,抛去一切凡心杂念,勉力而为。

现实环境下,也许和自己朝夕相处的人不一定是最了解的人。相处得越近心却相隔得越远,生活工作中相互遮掩,彼此无法窥探,逢场作戏,已是司空见惯的事,似乎很正常,只要不影响到自己,就没人愿花费精力去认真计较。然而,要读懂一个真正诗人的诗,你必须走进他的内心,去了解他的人生轨迹,他的性格志趣,他的喜怒哀乐。所以,在此我不得不先占用读者一点宝贵时间,带领你去认识了解范少华奇人其事。



⊙ 别材范少华 

宋严羽在其著作《沧浪诗话。诗鞭》“夫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范少华就是一位让人难以置信的“别材”,相信你看完下面的短文,也会同样和我一样称奇。

上世纪五十年代,范少华出生在广东英德一个带着沉重帽子的知识份子家庭。从小生活在阴影中的他只上了三年半的小学就被迫辍学,跟着母亲下地干农活养家糊口。只有在农闲和晚上,他才能在其博学多才的父亲指导下,一边研习古典文学、二胡、一边学习书画,聪明绝伦的范少华很快就在乡里赢得了“神童”的称号。十五岁时,便能独自一人走上街头摆摊画像。改革开放后的85年,他举家来到东莞,仍旧以画肖像、制作陶瓷相维生。在那个万元户都十分稀少的年代,他每月已能收入三千元左右,家境已非一般的殷实。也许是天佑其才,他正好赶上东莞高速发展的大好时机,各行各业,蓬勃兴盛,遍地流金淌银。掘到第一桶金后,范少华瞅准时机,开始涉足酒店业和工程机械配件,足迹遍及大江南北,生意一度异常火爆。尽管商务倥偬,范少华仍未忘父训,矢志不渝,坚持诗词创作。这期间,不管是在穿云破雾的飞机上,还是应酬的酒会间,抑或在异乡的征途中,客居的宾馆里,他都能激情勃发,吟出所见所感。试举两首诗为证,可见一斑,《机上占》:“扃户为诗索句难,乘风展翅驾云闲。飞天灵感飘然至,妙韵吟成在瞬间。”《钱和义》:“洽谈生意酒楼斟,忽报良朋远驾临。即返轩堂迎故友,人情无价胜黄金。”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既不见利忘义,也永远忘不了自己为中华传统文化而努力的崇高理想。

范少华是一个把弘扬传统文化特别是格律诗词视为己任的人,商务之余,所到之处,拜访当地诗词社团、耆旧名宿是他必不可少的事情。数十年来,诗友愈聚愈多,圈子越来越大。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在十三年前,湖北的蔡正辉、涂运桥二君,在武汉创办九州诗社,因资金问题一度陷入困境,无力支撑,因慕范少华其名,致信请求支持。范少华得知情况后,毫不犹豫就把三千元的赞助交到蔡正辉手上,此后十年如一日,不管自己有多大困难,对九州诗社的支助从未间断。直到2011年,因种种原因,他才退了出来。请看当年他在武汉的一首即席赋诗,既是他鼎力支持九州诗社的见证,也堪称抒情言志的佳作。“情系五湖兄弟三,欣逢新纪谱新篇。同游诗海拼全力,共创九州歌满天。”

那个时期是他豪情万丈,诗兴勃发的黄金时期,作品激情洋溢,催人奋进,字里行间充满着自信和乐观的精神。如《剑胆雄风》这样写道:“诗风似剑笔如刀,痛斩奸邪气贯宵。敢怒敢言称好汉,崇文尚武效英豪。”一个敢怒敢言,能文能武,正气凛然的硬汉跃然纸上,他虽然没有“尚方宝剑”在握,不能手刃奸佞。但他有一支“似剑”“如刀”的笔,要凭借冷峻的诗锋去斩奸除邪,让人间正气得以伸张,得以发扬。当下,贪官污吏甚嚣尘上,愈抓愈多,愈打愈大,老百姓十分痛恨。然而,许多艺术大家视而不见,不愿触及或者蜻蜓点水,轻描淡写,诗人范少华更象一位天真的少年,毫无顾忌,言人所不能言,人所不敢言,这样笔力遒劲,锋芒尽显的作品,读之让人大解心头之恨,自然拍手称快。

近年来,由于醉心于文学艺术创作,未能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加之用人失当,范少华旗下的企业连连亏损受挫,直至歇业。生活的磨难对普通人来讲是不幸的,然而对诗人范少华来讲,却获得了另外一笔宝贵的财富。已年届花甲的他,或独自一人审视身边的人和事、或回首往昔、或与文朋唱酬,作品愈见精进、老辣,沉郁顿挫,直抵人内心。如刊发在《百年绝句大典》中的一首<怒马>:“健蹄倥偬赴长征,感喟人间路不平。痛恨乌云遮日晦,愤扬赤鬣啸天明。”

诗中“怒马”形象鲜明,但读后谁都能明白,非马怒,实人怒也。是什么惹得诗人如此动怒?乃人间路不平。乌云遮日,无可奈何的“马”只能愤扬赤鬣,仰天长啸,期待又一个天明。诗人不直陈自己的痛苦,塑造了一“怒马”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凄楚,极尽婉转,一改往日直抒胸臆之手法,艺术感染力极强,更耐人回味。

写到这里,大家应该明白,我为么称范少华为“别材”。他年轻时以画像为生且掘到第一桶金,功力自不必言,以他接受“三年半”正规教育的经历,别说作画写诗,要是在其他人身上,就是一文盲。更有奇者,他还是一位二胡大家,经常在东莞文化周末报告厅、玉兰大剧院演出,声誉极高。



 ⊙ 范少华诗意初探

纵观范少华的诗,不管是前期雄姿英发,激情磅礴的豪吟,还是近期沉雄蕴藉,典丽整饬的浅唱,贯穿二十余年时间,其艺术特征,我觉得都可以用三个字“真、清、新”来作概括。

一、真。

前人关于“诗贵真”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不可胜数。《庄子.渔父》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真哭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清人刘熙载更直言“诗可数年不作,不可一作不真”《艺概 .诗概》。真实是艺术作品的生命,是作品能否得到广泛认知和传播的前提条件之一。古人对文艺作品中“真”的认识极其深刻,能流传下来的作品无不是有真情实感的;相反,那些为艺术而艺术,虚情假意的作品,尽管表面光鲜,甚或甚嚣一时,最后都被无情地淹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

  范少华没有接受正规的中文教育,所以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束缚他;他是以技术、经商为生的自由工作者,没有“体制”的要求,不苛求能不能发表,不求名,不求利,作品跟着感觉走,跟着良心走,纯系率性而为;他性格直爽,为人真诚坦率,不卖弄才学,不从故纸堆里寻找诗的灵感,作品完全来自于对现实生活的独立观察和思考,看到的都是真情景、真事件,抒发的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他阅历丰富,洞察入微,思虑精深,真知灼见。比如,他因用人失误,最终导致生意失败时,他吟出了“叹汝无良空有术,嗟余有目却无珠。”他生病住院时,感觉难得的清静,吟道“往日诗情今静赋,一瓶吊水韵三篇。”他装点居室,在书房挂了几幅仕女图,戏咏道“书香墨彩惹人迷,点缀草堂应谢妻。仕女翩翩同意挂,开恩准我纳群姬。”他逛大街,看到那些挂着“清仓降价、跳楼价”的宣传语时,别人也许置若罔闻或者会心一笑,范少华却吟出《有感奸商》“推销产品利熏心,降价清仓惑市民。每日跳楼犹未死,红光满面更精神。”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遗憾的是,在一个精英文化主导的社会,普通人民群众的真实生活,真实思想往往被忽视,而这正是十亿普通百姓需要的文学。因为这些表现“真感情”、“真思想”、“真事件”、“真情景”的作品,都是社会生活中极其容易见到的事件或生活中的细节,每个人都经历或目睹过,可触、可摸、可亲、可近。读范少华的作品,读者感觉到的不是在欣赏别人的作品,而是在回味自己,在寻找、还原遗失在生活中的某个片段。这些洋溢着浓厚生活情趣又通俗易懂的作品,读起来特别真实可信,极易引起读者共鸣。

范少华在论诗中也写道“骚人触景自生情,兴致浓时妙句成。顿挫抑扬多乐感,悲忧喜怒尽心声。”这是范少华对诗的理解,也是他的行动纲领。像近代著名作家鲁迅先生那样追求写作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作文秘诀》。触景生情,全凭兴致,所以悲忧喜怒才尽是心声。再看两例:《有感苏非舒力挺赵丽华诗歌朗诵会》:“骚坛异类令人嗤,聚众京都诵废词。更有非舒甘献丑,公然裸体展新诗!”《有感当代某些文学》:“脱衣说性卖骚情,难怪顾彬发怒鸣。昏愦“文豪”当猛醒,先贤高品务重赓。”大家也许不会忘记,湖北某诗人创造的“梨花体”在网上曾经闹得沸沸扬扬,更有苏“诗人”脱衣力挺。很多文坛大家当时也三缄其口,范少华却不以自己势单力薄,嗤之以鼻,大加鞑伐,振臂高呼,愤然而作,用真心真情去呼唤,要文人们猛醒,从传统文化中精品中吸取营养。范少华就是这样,不管什么人,也不管多大的事,他始终恪守自己的信条,写真事,说真话,胸中块垒,不吐不快。这种风格,在他的数百首讽喻诗中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无不是实有其事,实有其人的。是扬是抑,毫不含糊,立场鲜明决绝。

读范少华的诗,不管是文朋之间的相互唱酬,还是触景生情的吟咏,抑或对现实的感喟,对邪恶势力的鞭挞,字里行间始终洋溢着一种极其真实的情感,使人无法拒绝接受。与其说这是范少华对诗境的探索,倒不如说他是对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以及自己人格人品的坚守。

以上是范少华在诗词艺术创作中坚持对“真”的追求,那就是“事真、情真、景真、意真”。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他作品的另一个特征:“清”。

二、清。

明胡应麟《诗薮》云:“尊最可贵者清…然后有格清、有调清、有思清、有才清…若格不清则凡、调不清则冗、思不清则俗…才清者,王孟储是也。”宋林景熙《玉修竹诗集序》云:“天地间唯正气不饶,故清气不浑,清气与正气合而为之,可以化今,可以传后,而诗其一也。”

“清”是与“浑”相对的一种审美趣味,本义是从水清引申而出的。在诗歌评论中理解为清澈,意境明朗,文词简洁,无晦涩繁复之嫌,有一种脱俗的气质。古人在很早以前就注意到“清”在诗文中的美学意义,钟嵘在《诗品》一书中,以“清远、清捷、清拔、清俊、清浅、清雅、清润”等词评诗。范少华在创作中力求作品通俗易懂,不用或极少用生字生词僻典,自然圆润,无斧凿之工,很好地保持了作品的“清润”之色,明快淡静,象带露的碧荷,秋日的晴空,深涧的山泉,密林的幽潭。这样的作品在范少华的诗集中,随手拈来,比比皆是,兹略举两例为证:《游赤壁》“三分乱世叹英雄,我爱和平表寸衷。唯恐硝烟弥北岸,特来赤壁叱东风。”这首诗作于上世纪90年代初,任何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作者虽一介平民,但绝无弃世之思想,自始至终,关注现实,关心民生,饱含深情,热爱和平,对乱世英雄周瑜发出不同寻常的感慨;他唯恐硝烟又起,来到赤壁,大胆地叱咤东风。再看《游玄素洞》“因慕溶岩负盛名,身临其境始觉惊。仙人虽让凡人过,务必弯腰俯首行。”游览观光不从风光景物着墨,这是范少华刻意为之的。原因是他知道这样的景点,前人已经描写净尽,再写难出新意,于是他注意到一个细节,要穷尽其景,游客必须弯腰俯首而行,进而联想到,世间道路何不如此?于是大发感慨,一气呵成,写了五首,这是其一。上述两首诗作于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但风格一致,那就是词清意显,读之回味无穷。这正是“高手不从时尚体,好诗只写眼边情。”

熊东遨在《我选百家诗词漫评》中,选了范少华四首不同风格的作品,兹录其一供欣赏:《狂车》“红灯随意过,逆道亦狂奔。直闯横冲者,多为权势人。”熊先生附了一段评语,很是精当,“红灯敢闯,逆道敢奔,初看以为一疯子,结尾才知是个权势人。令人感到不安的是,此等权势人,往往无视人类的全部游戏规则,无法无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无数灾难。言外之意,细读此诗自然得之。”

“清”的另一层含义是:“声律之清丽”。“声律之清丽”作为诗的美学追求,是历代诗家和论诗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前面已经说过,范少华精通声乐,自然比一般诗作者更加重视声律在诗词中的审美趣味。他在《鸣弦有感》中写道“欲奏佳旋律,务求标准音。当遵弓指法,切莫乱弹琴。”;“苦调平仄助吟哦,国语音圆爽口多。”《声韵革新感赋》;“境高意远措辞精,平仄铿锵节奏明”《论诗》。正是有这种理论认识和持之以恒的坚持,才使得他的诗读起来特别清脆悦耳,朗朗上口。还有一点特别值得一提,范少华平时讲粤语,但在诗词创作中,却是主张以新韵为主,他认为这样才符合时代潮流,利于今天的读者诵读,他在革新争论中写下《声韵革新感赋》廿余首。并作《骚坛己见》(今声):“双轨飞车各有方,同行道友莫相伤。诗词泥古休轻论,声韵革新力主张。”

三、新。

范少华的诗词作品的又一大特色就是“新”,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证:

1、题材新。社会在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中国经历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城市在迅速扩张,大楼在不断地增高,山川在不断地改造,农村也旧貌换新颜,农民走进城里成为工人。同时社会的发展也带来了大量的困惑,生态严重失衡,传统的道德观念逐渐丢失,人心愈来愈复杂浮躁,尔虞我诈,这无疑为文学创作者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范少华就是这样的高手,他总能在林林总总的事物表象中挖掘出诗来。建筑工地的气压桩也许大家都见过,是再普通不过的了,他却能写出“铁骨坚躯藐死生,捱锤受气不吭声。千层地狱甘心落,万丈琼楼奋力撑。”他的《电梯随想》写道“不分高位与低层,上下悠然任意停。”再看他盼澳门回归的一首绝句“骨肉分离岂不悲,诗声百载唤儿回。常常苦盼长长盼,久久难归九九归。”此外,象情人节这样时髦的节气他也能吟出“佳肴频箸敬吾亲,未买嫣花送内人。患难夫妻虽义重,劬劳父母更恩深。”还有我在前面提到的《机上偶成》等等,万古长青,惟有一新。

2、用词新。其实“用词新”与“题材新”是息息相关的,因为新题材中必然有新词汇,如果舍弃这些专有词汇,那是无法表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的。只要平仄能过关的新词,范少华都大胆地使用,常常能达到妙趣横生的效果。如“乞儿持帚扫车窗,贩子穿梭兜售忙。笑举货囊缠过客,交通路口变商行。”《人生百态》。“肢残乞丐多潇洒,也赶新潮弄手机。“这两首诗中,乞儿、贩子、扫车窗、交通路口,新潮、手机都是寻常语,但有情有景有思,绝不等同于顺口溜。又如《筵中戏咏》“盛会人多谈雅士,大师屁响逸殊香。”信手拈来都是诗。

3、手法新。范少华喜好联对,善写截句,许多绝句诗二十几字中就有两副天然妙对。虽然这种体式,由唐朝大诗人杜甫首创,但是由于创作难度较大,后世少有继承,范少华却能极尽其妙,创作了数量不菲的截句体诗,饶有新意,足见其功力非同寻常。如一组《正气歌》这样写道“唤醒中华士,齐讴正气歌。乌云离赤县,碧水入黄河。”“真话招人恨,假言亏己心。豪情张正义,剑胆壮诗魂。”又如《广场猎景》“的士司机停上路,丰田少妇正开怀。园中景色虽堪赏,幕内情由不可猜。”另外,范少华还善用色彩、数量的对比来写景言情,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和震撼力,这都是需要极高技巧的,读者在感到耳目一新的同时,也自然用心去体会诗中蕴含的深意。

范少华的诗把我们带入了一种新境界,因为“真”,所以他作品中的思想感情,他眼中的事物大家都能接受;因为“清”,所以他的作品通俗流畅,易理解,易吟诵,能得到普通大众一致的认可和喜爱;因为“新”。他能把寻常百姓能看到、能听到、能想到事物,充分利用传统格律诗体短小精悍、音韵和谐、朗朗上口的特点,娴熟地融入新潮的语言加上高超的表现技巧,把格律诗词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也不言自明地推翻了现代生活无法用格律诗来表达的伟大论断。

以上是我对范少华诗歌艺术的初探,难免遗珠之憾,如读者觉得定性不准或有曲解,那是我个人水平问题,我自会虚心接受批评,再接再厉,争取在未来对他的诗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解读,也衷心祝愿范少华先生老骥伏枥,不断创新,勇攀高峰,为弘扬中华文化再立新功。


本专辑摄影:谢海衡
专 题

抗疫作品集


我为春天写首诗


诗家风采



征   稿

广东诗人(gdsrjy)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艺林轩雅聚(含海量精美图片)——诗词之声《曲水流觞》栏目特别推送
古诗词鉴赏技法初探
【云帆品读】范德忠:一寸诗心比海宽 ——郭顺敏先生诗词曲艺术初探
歌咏蕲春名人系列之二十三,范承东
“放歌春天”全国第二届文艺作品大奖赛入围作品:范远华
我有小楼|众诗家集评:范东学 卷(2021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