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自然活法》五十一讲(4):学习,一定要把标准放到最究竟的地方
userphoto

2023.04.09 山西

关注

温馨提示:

亲爱的各位灯芯,收看《启明灯夜话》直播方式如下:

1、点击上方图片链接,进入“启明灯”小鹅通店铺,预约收看每周五直播。

2、关注“启明灯”视频号,预约收看每周五直播。

3、请添加工作人员微信,邀请进群,时刻关注启明灯直播及课程动态。

18834819426 明小琪 \ 18834812561 明小瑛


△点击播放音频

亲爱的灯芯,

吉祥如意。

当下,

您的感觉如何?


《传习录》第136条

【原文】

书云:“闻语学者,乃谓即物穷理之说亦是玩物丧志,又取其厌繁就约涵养本原数说标示学者,指为晚年定论,此亦恐非。”朱子所谓格物云者,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即物穷理是就事事物物上求其所谓定理者也,是以吾心而求理于事事物物之中,析心与之理为二矣。夫求理于事事物物者,如求孝之理于其亲之谓也。求孝之理于其亲,则孝之理其果在于吾之心邪?抑果在于亲之身邪?假而查在于亲之身,则亲没之后,吾心遂无孝之理欤?见孺子之人井,必有恻隐之理。是恻隐之理果在于孺子之身欤?抑在于吾心之良知欤?其或不可以从之于井欤?其或可以手而援之欤?是皆所谓理也。是果在于孺子身欤?抑果出于吾心之良知欤?以是例之,万事万物之理莫不皆然,是可以知析心与理为二之非矣。夫析心与理而为二,此告子义外之说,孟子之所深辟也。条外遗内,博而寡要,吾子既已知之矣,是果何谓而然哉?谓之玩物丧志,尚犹以为不可欤?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致吾心之良知者,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是合心与理而为一者也。合心与理而为一,则凡区区前之所云,与朱子晚年之论,皆可以不言而喻矣。

01

“恨未得面论也。”说可惜现在岁数大了,我没有机会向大家讲这个话啦,我没办法面对面跟大家讲说:“现在要关注感觉,要关注感觉。”你现在看,朱熹老先生当年讲过这一大堆东西,到今天还有多少人在跟他学呢?这就是个太遗憾的事情了。

你一旦跟错一个人,你就像,比如说跟了朱子,一直把朱子奉若神明。忽然有一天,朱子自己说:“哎呀!我学错了。”我看你怎么办?直接你就晕倒了。朱子自己反应过来,人家掉头来得及。你跟上他掉头,他掉过头来,你还往前走呢,你来不及了。

说实在话我小时候学画画,我开始入门的时候,身边的朋友就跟我说:“要看画,就看大师的画。”所以,我后来带学生,我就不给我的学生们看那些所谓的叫高考优秀试卷什么的,不让他们看这些东西啊。我就告诉他们:“直接去看那个大师的画。”可是很多学生一开始看不懂,很多学生觉得,画成大师那样,高考又不考,高考有高考的标准,拿那个东西高考又不考,画成那样多受伤啊。我说:“你放心,绝对不受伤。”果然上了大学觉出来了,那个东西越学越灵了啊,在专业里头越学越灵。

02

所以对于我们来讲,学习,一定把标准放到那个最究竟的地方来。这个话我们前好几次,都在讲这个事情。就是我们中间没有必要给自己放那么多所谓的方便法,体会一下我说这个话。因为我们老觉得,说:“哎呀!这个法我得不到,究竟法我得不到,我就先学个方便法吧,或者先学个过渡法吧。”我给你讲,这个办法太蠢啦,真的,不是说方便法不能学,但是你要把方便法当成目的,你一定差了。

永远把究竟法当目的,方便法只当方便法,只当方法。这句话我不知道说的好懂不好懂?目的是究竟法,中间可以用法当法,不把法当目的,说清楚了吧?因为你一旦把方便法当目的,我们之前讲过好几次,多方便的法,离究竟法都是一样远,知道吧?它都不是究竟法,因为它不在一个维度里。

《fo经》上经常给我们讲,我们怎样怎样……比如说:《金刚经》,说如果你念这个四句偈,就顶上你在什么大千世界,什么七宝布施,如恒河沙,多少多少……就是你用这个世界多么多么大的那种功德,去跟念着四句偈的那个功德去比,没法比,都比不上万分之一,万万分之一。为啥?就是因为不在一个维度。

那个维度里,比如就像这个字——醋,这个字写多大,都不是酸味的;写什么色儿,都不是酸味儿的;写什么字体,都不是酸味儿的。没法比。你知道吗?怎么比都比不上。这么讲,就明白了。

所以一定要给自己建立起来学究竟法的那个信心、那个决心,一定给自己下一个那样的决心。然后我中间运用这些方便法的时候,你运用就可以了啊,这么一个事。

03

上面说完了啊。这是刚才讲的这一句,这一句叫“厌繁就约”,然后呢,还有一个叫“涵养本原”。

日用工夫,比复何如?文字虽不可废,然涵养本原而察于天理人欲之判,此是日用动静之间不可顷刻间断底事,若于此处见得分明,自然不到得流入世俗功利权谋里去矣。

——出自于朱熹《答吕子约》

来看一下“涵养本原”。好!这也是朱子晚年的一段书信往来,他说:“日用功夫,比复何如?文字虽不可废,然涵养本原而察于天理人欲之判,此是日用动静之间不可顷刻间断底事,若于此处见得分明,自然不到得流入世俗功利权谋里去矣。”就这么一段。

他说“日用功夫”,就是我们平常做功课吧——日用功夫。说“比复如何?”说应该是什么样子呢?“文字虽不可废”虽然我们还是要读书;还是要听课;还是要听老师讲;还是要去看一下古人怎么说;还是离不开文字,但是文字毕竟是文字。他就讲“然涵养本原”,“涵养”是干嘛?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叫“滋养”。

实际上这个滋养本原呀,我们用《孟子·尽心》里面的一句话,叫:“存其心,养其性。”就这两句,一看这两句,你就知道那个涵养本是啥意思了。

“存其心,养其性。”“存心”是干嘛呢?存心就是一直提着那个观照,一直提着那个感觉,就是一直有一个意识,要去感觉那个感觉,说清楚了吧?一直有个意识,要去感觉那个感觉。啥意思呢?比如举个例子啊,我们之前讲过很多这种例子,就是某人很生气,完了说:“你生气了。”“没有啊,我不生气啊”

你比如说,很多时候叫自卑、叫恐惧。就是在一个场合说:“来,上来唱个歌,上来讲两句。”但是你里面很恐惧,你觉得我不敢上台,可是你骗自己啊,你说:“嗨,这种场合我又没有准备好,大家说得好,我说得不好。”你是在用很多理由,想把自己的那个恐惧感藏起来,你知道吧?这个时候你就看不到自己了,所以这个时候需要干嘛?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个意识要提醒我,说:“我感觉着我那个感觉。”这意思就听懂啦。提醒我要感觉那个感觉,就叫“存心”。

“养性”是干嘛?就是你在做这个功课的过程中,你越来越和感觉在一起了,越来越和“我”合成一啦,这个就叫“养性”。就让你回到那个性里,回到本体里头去了,所以这叫“存心养性”。

那么好,那么这么一看,你就知道刚才讲那个“涵养本原”是在干嘛?“涵养本原”就是在做存心养性这个功课,就是在做我时刻要提着观照,要观照什么地方呢?观照那个本原。那个本原是啥东西?这不用解释吧。“本原”就是本体原来的那个,字面上这么一翻,你就知道说啥了,就是关注那个真正的“我”。



04

好!他这儿讲说:“涵养本原而察于天理人欲之判。”什么叫察于天理人欲之判?就是我通过观照感觉,不断地来观照观照,来练习什么?练习看它是良知还是人欲?来看这个东西。

我们很多人都在问,说到底什么是良知?什么是人欲?我最开始也问过这个话题,而且我很早就问过这个话题,什么是天理?什么是人欲?后来我发现很简单,因为天理出来的时候,你自己知道。是人欲、是天理,你自己能看见。但是他为什么前面会问?因为前面没有养出来,不熟。就像很多人初学的时候,他连什么是逻辑、什么是感觉,都分不清。

所以他经常问,什么是逻辑?什么是感觉?其实这个问题没法回答。这个问题只能告诉他,你慢慢做功课,时间长了,时间长了是多长时间?也许一两个礼拜的事情,只要你专心去观照。一两个礼拜,你一观照,你发现,“诶,感觉、逻辑,你一下就分出来了。”因为很简单,感觉是自己冒出来,逻辑是你研究出来的,很简单啊,一下就看出来。所以他这儿讲,到了这个时候,天理、人欲之间的这个研判,就这个观察力,一下你就有了觉察,“察于天理人欲之判”。

“此是日用动静之间,不可顷刻间断底事。”就这个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一时一刻都不能离开的功课。就是你换句话说,你一直知道我的感觉是啥。就是我们讲的,从不离开那个感觉,用古人的话来讲,叫不离开我们的心,和心在一起。

接下来又说:“若于此处见得分明。”你说如果你功课做到这程度了,“此处见得分明”。良知、人欲一出来,就看见,一出来,就看见。说你功课做到这份上,“自然不到得流入世俗功利权谋里去矣。”你就不会钻到事里头啊;你就不会钻到算计里头啊;你不会钻到利益的追求里头去啊;对结果的期待里头啊,你就不会钻进去,你自然就活的在外面。就在那些外在的外面活得分分明明,活的清清楚楚,自然就是这样的,所以你看,这是晚年的这个说法。

根据2021年7月3日在太原市素清松茶餐厅的讲座整理

您的每一句话  我们都会认真听

欢迎留言分享 点击这里,说你想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阳明“四句教”的教育哲学意义
《孟子》字義疏證 清·戴震
理一分殊性二元论
朱子語類卷第一百一十七  朱子十四
遗言录-明-王守仁
【转】陈声柏:朱熹、王阳明格物致知思想之比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