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自然活法》:真正的领导者是这样做的(中)


第二句说什么呢?第二句话讲道心”。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十六字心传》

道心”是什么?“道心”就是回归到“道”了。

按老子的说法:“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有那么个东西,全世界就是它。
寂兮寥兮”,“”是没有信息寥兮”就是孤单单的,这个世界上只有它。先天地生”,这个东西不是物质的,它比物质还早,物质是从它里面生出来的。
说那个东西独立而不改”,它自己在那个地方工作,而且不改——谁也变不了它。它就是那样按照它原来的样子,一直不停地在工作,独立而不改”。
什么叫周行而不殆”?周而复始,没休息过。”是休息了,歇下了。没有懈怠过,一直在那儿转。说有一个东西“一直在那儿转,那它是啥?你发现用哪个词形容它都有问题,除非你找到那个词儿——叫无限”,你找到“无限”:哦,那个无限就是它!
 
老子讲说,这个玩意吾不知其名”,我不知道该咋地说它。我勉强把它称之为得了。这下你就知道是什么东西?“道”就是那个我们讲叫本源、本体,但是讲这些东西都觉得很空洞,佛家那个字讲清楚了——“”,就是感觉的本体,那个名叫感觉的那个东西。

你说什么东西它不是在感觉里呢?注意,需要说明的是什么呢?名叫感觉的那个东西,它不是感觉的动作。什么叫感觉的动作呢?就是你去找(东西)——视觉,看,这叫动作;听,叫动作。就是它不是视觉、不是听觉、不是嗅觉、不是味觉、不是触觉……不是这个东西,它是什么?它是——谁去感知。那个叫“觉”。它也不是感觉的结果,什么叫感觉的结果?喜怒哀乐是感觉的结果,贪嗔痴慢疑是感觉的结果。它不是,它是感觉本身,它不是呈现出那个结果来了,它那个本体,这个东西叫“觉”。
 
那么这样讲,说“觉”,“觉心”“觉”的心,“道心”。这个“心”在佛家怎么说?佛家叫菩提心。菩提的意思就是“觉”,音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提萨埵”、“觉有情”、“觉心”“觉”的心。这个菩提心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慈悲心,不是这个意思,“觉心”里面有慈悲心,但是慈悲心不是“觉心”;就像无穷大里面有负一百,但是负一百不是无穷大;菩提心里面什么心都有,但是慈悲心不是菩提心。

这儿讲道心惟微”,就是菩提心,这个“觉”的心,本体的那个心。这个心如果在儒家怎么讲呢?儒家讲这个叫“止于至善”。什么叫“止于至善”呢?就是我放下一切评判了,我仅仅是接受。你会发现我们平时是啥?说我就是仅仅是接受了呀,可是它还是不走。

注意听我这句话,“何老师,我就是按你说的,我就是仅仅是接受呀,可是它为啥还在呢?”你有没有看到,你还有一个心,就是“它为啥还在呢?”你不是仅仅是接受,OK?仅仅是接受,对结果零期待,对现象零评判,仅仅是接受这个状态,就叫这个心。你会发现仅仅是接受很不容易,“道心惟微”。“微”是啥意思?“微”用我们今天话说——微妙。太微妙了,微妙到什么程度呢?微妙到你把握不住,你抓不住它。
 
刚才讲了,说我就是仅仅是接受呀。你有没有发现你一念没看住,就开始又评判去了。特别不容易,你嘴上说:“哎呀,我全然接受,你看我都全然接受了,你还没有改变。”你还是要要求别人;你还是“我就是全然接受了,为什么这个事情还没完没了呢?”你还是惦记着;说“何老师,我是不是全然接受的办法不对呀?”你看,你还在里面有恐慌,有犹豫。所以“道心惟微”,他跟你讲什么?就是你用“觉”的心好微妙啊,很难把握。

它只有这个属性,把握不住,那怎么办?你必须得有觉照力,你必须要一直把自己放在“觉”里。我是“觉”,“止于至善”,你必须得在这儿。正是因为它“微”,所以《大学》里面才讲”,就像指南针,搁那上面一直晃一直晃,所以你要止!你一直要守那个——道家那个词叫什么?叫守中”。就是你要守住那个中道,守住那个“道”——“守中”。所以这儿来这么一句: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接下来讲惟精惟一”,王阳明经常讲这一句话。《了凡四训》上也有这么一句话,“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之真传也”“惟精惟是在《尚书》里面的这一段描述,后来人们为什么把它叫“十六字心传”呢?就是因为尧——尧治理天下多牛啊,那么大的天下,一个人治理。那个时候管理手段、通讯手段,各种……你想,说个不好听话,各地方领导来开个人大会,各地方领导过来就得一年,把人凑起来就得一年,你想想条件多么不便利,但是尧一统天下,天下太平。
 
尧把天下交给舜的时候,就跟他讲说我这儿有一个心法——《十六字心传》,把这个东西传给他了。那么舜拿着《十六字心传》治理天下,他治理完了,把这个传给禹,告诉他说:“禹,你接受我的天下的时候,我教你个心法,当年尧王就这么传的我——‘十六字心传’。”所以它叫“心传”,传的那是心法。

其实到这儿的时候,你才知道,比如说学拳的、学医的,学什么的,各家门派,它有教你招式的,就是教你技术层面的;同时还有一本秘诀,就是教你心法的。原来看武侠小说,不知道心法是干啥的,以为心法好像是另外的一个秘招似的,现在知道了,心法是把握心态的,解决世界观的。
 
那么这儿讲“惟精惟一”,“惟精惟一”是什么?先讲“精”。“惟精”是只能是“精”。“精”是干啥呢?“精”就是挑挑拣拣。什么叫挑挑拣拣呢?比如说,王阳明举过的两个例子。一个例子是炼金子,把金子炼出来,你把那个金子炼出来最后成了精金,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把不是金的东西拣出来了,它就成真金了——精金。

王阳明又举过一个例子,是讲精米,大米。说怎么就成大米了?你把里面的石子,乱七八糟拣出来,它就成了精米了。所以说这个“精”是干嘛?“精”就是往出提炼的过程。提炼是干嘛?提炼就是把不属于它本质的那个东西拣出来扔掉。
 
一讲到这儿,朱熹的那一句话就懂了。朱熹那一句话叫:“去人欲存天理”你把属于人心的那个东西拣出来扔掉,留下来是什么?留下来就是天理。去人欲,存天理。”拣掉人欲,剩下是天理。人欲是啥东西?人欲就是各种看不惯、放不下,各种评判,叫妄想、分别执着心,就是这个东西。把假的当真的就是妄想心;分别心就是评判心;执着心就是倔圪懒(方言)心。跟你说啥,你想不通——哎,不好意思,妄想、分别、执著心。你把这个东西拣出来,OK,“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去人欲,存天理”,你自己成天理了。天理就是无上正等正觉,“觉”里面的最高品位,回到最终极的品位。“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这个东西。
 
“惟精”是干嘛?“惟精”就是往出拣人欲。那么换句话说,什么叫往出拣人欲?格物致知,就是这个功课。所以不要以为格物致知这个功课是个小功课,很多人觉得小,觉得无所谓,就观照一下呗,哪天有兴趣再观照吧。你不知道这个功课是干嘛的,这个功课是让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功课。

好多人看不明白,很多人一直是在相里面求呢!我要孝敬父母,我要好好工作,我要干嘛干嘛……都在相里面求。我没说你好好工作不对,我也没说你孝敬父母不对,我也没说你什么精进念佛,精进抄经……我也没说你这些不对。我想说是什么,我想说这个功课别落下。你可以精进念佛,但是要有这个叫:“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老虎长角了,你知道这老虎得多厉害,但是前提是什么?“有禅有净土”,念佛你得在真相里面念佛,你不在真相里面念半天……

也不好说这个玩意儿,因为净土宗也讲了有两句话。一句话叫“万修万人去。”一万个人来修,一万个人往生。还有一句话叫什么?“万人念佛,往生两三个。”也有这么一句话。那你说这个道理是万修万人去”呢,还是“往生两三个呢?到底是什么呢?就是你在真相里面修,万修万人去”,咋修咋去;你在假象里面修,咋修都去不了。不就讲的个这嘛!

所以惟精”,只有精,干啥都得“精”。“精”是拣。
 

“惟一”是干嘛?“惟一”是干啥都离不开这个功课,就叫“惟一”。你念佛离不开这个“精”的功课——“去人欲,存天理”。学传统文化,你说读《四书五经》,能不能离得开“去人欲,存天理”这个功课?我就是小学生,我搁这儿写作业,能不能离开“去人欲,存天理”这个功课?你就知道干啥都得是这个功课,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一件事就是“惟精”,叫“惟精惟一”。
 
好,你能照着这个惟精”——“去人欲,存天理”“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你能照着这个功课做,做下来是啥?做下来就允执厥中”。“允”是相信;“执”是拿住;“厥”是它的。相信这个时候你就能拿住它的中道了,翻译成现在话是,这个时候结果就出来了,执中了——拿住中道了。拿住中道是什么?《大学》里面这句话叫止于至善”,你就活在至善里了。

《十六字心传》这么个意思,说清楚了。

根据2019年11月30日在太原市河汾书院的讲座整理

本系列音频及文字由启明灯整理发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到底该如何安身立命?最简单的即是从中国文化传统中著名的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里去寻找答案
十六字心传: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尧禅让舜传十六字心传
心的十六字秘诀
《〈大学〉问》之三
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