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改命15:圣人讲的全一样!


启明灯

(微信号:QIMING-DENG)

解行相应,揭秘活出来的智慧。

△点击播放音频

【原文】

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

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

一、“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含义

我们来看《心经》,讲之前我们把题目先介绍一下,《心经》的题目叫《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01
摩诃是啥意思?“摩诃”就是它好大好大哟,有多大呢?总之很大就是了。说总之很大就是了,有多大呢?大到没法形容它多大了。那你说它不小?它也小。它有多小呢?你放心,总之它很小就是了。两句连起来叫“摩诃”,它叫无穷大,也叫无穷小。

02
“般若”,我们一般见到字面上的翻译,有些地方会把它翻译成智慧。但是“智慧”这个词稍微欠那么一点点,我们要区别智慧和知识之间的不同。我们很多时候以为谁谁谁上过几年学就很有智慧,不能那么说,只能说他很有知识。
 
“知识”是啥东西呢?就是你掌握的专业技能,比如说种花、插花。但是知识不解决什么呢?不解决我人生的问题。
 
什么叫人生的问题?比如说我很痛苦;比如说我老生气;比如说我经常各种想不开,请问我会插花我就不痛苦了吗?你不能这么说吧?你也不能说我物理学掌握得很深入,你就跟老婆不吵架了吗?我左手定律、右手定律把握住了,请问你就活得happy了吗?那些东西叫“知识”。
 
“智慧”是什么?“智慧”就是怎样我就活出来了;怎样我就不吵架了;怎样我就不生气了,这个叫智慧。其实“智慧”这个词往往跟另外一个词联系的很紧密,那个词叫“文化”。我们今天都以为“文化”是知识,“文化”的意思就是学了这个“文”我能“化”了。
 
什么叫“文化”呢?打一个比方,今天中午吃的好吃不好吃?吃进去,变成你身体的一部分了,这叫“消化”;吃进去,它还是它,只不过原来是整块的它,现在到了嘴里变成沫子的它了,那个叫“不消化”。“化”的意思就懂了吧。“化”,就是它从那种性质变成这种性质了,这叫“化”。
 
“文化”,就是我学了这个东西,然后内在把它吸收(转化)了,这个就叫“文化”。
 
这个地方讲“般若”。“般若”是啥意思呢?“般若”专指活出来的智慧。我直接了悟真相,直接一步跨在真相里,专指这个智慧,它叫“般若”。
 
 03
“波罗蜜多”是什么意思呢?字面上的翻译叫“达彼岸”。什么叫达彼岸?你在河那边,我在河这边,说:“到这边来!”这叫达彼岸。到这边来干嘛呢?用大白话一翻——活出来!


连起来这句话就是:那个无限的智慧,无穷的智慧,让我们活出来的智慧的心的经,叫《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字面上一翻它是这样的意思。
 
 
二、解行相应,揭秘三藏十二部的精髓
那我们刚才说了,《心经》给我们开门见山,开篇给我们讲“度一切苦厄”,说哎呀,活出来了!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好,怎么就心想事成?怎么就万事如意?你看上边有一句——“照见五蕴皆空”。你照见五蕴皆空,你就度一切苦。
 
那么问题又来了,说我咋就照见五蕴皆空了呢?上面就说了——“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你不做般若波罗蜜多,怎么能活出来呢?
 
那么问题又来了,我怎么的,我就行深般若波罗蜜多?“观自在菩萨”。
 
这么一讲,你看到它在这个里面既有解,又有行,“解行相应”,给你把古圣先贤的秘密打开了。
 
所以说它叫什么?它叫中心思想,三藏十二部的精髓。


01
我先把字面的意思(最表面的一层意思)大概说一下。
 
这儿说“观自在菩萨”,“菩萨”我们需要先介绍一下,一看“菩萨”,我们就觉得好像,说这是哪的人呐?这是《西游记》里边来的吧!
 
“菩萨”最表面的一层意思是什么呢?它表示一种果位。什么叫果位呢?最好懂的就是“职称”。你是教授,还是副教授?你是工程师,还是助理工程师?职称。这个人的修为已经获得了“菩萨”这种职称了。我这么讲,大概意思就懂了吧?
 
这个人叫什么名字呢?这个人名字叫“观自在”。就像我们说张工、王工、王工程师、张工程师,这个叫观自在菩萨。这就好懂了。
 
 
这个名叫“观自在”的菩萨,(“行”是做,操作。)他做的很深入。做什么做的很深入?“般若波罗蜜多”。做这个功课做得很深入的时候,“照见”——“照见”是啥?
 
刚才讲镜子来着,镜子就是如实看见。什么叫如实看见?我刚才说它是啥?你说杯子。
 
不好意思,你没有如实看见,你把它定义了叫“杯子”;你不知道它其实仅仅是一个视觉现象,就是你看见有一只手举起来一个物体,这现象你看见了,这就是全部,对吧?你说“杯子”,这是你对这个现象的定义。
 
 
他“照见”,就是他如实的看见,看见什么了?看见那个真相。真相是个啥?“五蕴皆空”。
 
什么叫?我们经常说”“五蕴皆空”“诸法空相”……一说就觉得这个词好玄乎;或者有的人说就是啥也没有。这都是胡说。是啥意思?的意思它仅仅是现象,仅仅是感知到的内容它不是实体,就像刚才讲你看见杯子了,不好意思,杯子是个,因为杯子只是属性,它不是物质。这叫
 
说“照见五蕴皆空”,“五蕴”是什么?色、受、想、行、识。
“色”就是现象;
“受”就是感受;
“想”就是思维;
“行”就是行动;
“识”——我们今天把它翻译成“意识”,这个词也没错,但是不准。“识”是啥意思?信念系统,就是你固执的认为。比如说,这个东西它是啥?“杯子。就是杯子嘛,它不是杯子是啥?”这个叫固执的信念系统。我说“玩具”,你说“哦,也可以是玩具”,就打破你的信念系统。这意思知道了吧?
 
 
现象、感受、思维、行动、信念系统,它的本质全都是现象,都是感知到的内容,你了解到这个东西了,就“度一切苦厄”。就讲这么一段。这是字面上的。
 

02
我们稍微深入点儿把它再翻译一下。因为更深入的内容,我们以后会有时间来学习《心经》,不一定是我讲。
 
这儿讲“观自在菩萨”,其实观自在菩萨还有个名儿,那个名儿大家都知道,叫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这个名儿怎么来的呢?在经典上有记载,这个人他在修行嘛,他就发了个愿,说看到众生真苦啊,真可怜呀,所以这些众生里面,哪个如果愿意需要我来帮忙,他只要喊我的名字,我“即时观其音声”,就是当下我就能“观其音声”(等下我解释观其音声);“即得解脱”,我一听到他的声音,就能把他捞出来,我就能把他救出来。
 
什么叫“观其音声”?我们一说声音,叫“闻其音声”“听其音声”,怎么叫“观其音声”呢?这个词就得说一下,“观自在”“观世音”这个“观”是啥意思。
 
我们讲“观看”,这词是不是经常说?但是“观”和“看”是有区别的,你有没发现我把手伸出来,说“你看见了吗?”你说“看见了。”你用的是“看”,你不会说“老师,我观到了。”你不会这么说,你说“我看见了”,因为“看”是用眼睛的。用眼就叫“看”。
 
那我现在再说,“你心里有个情绪。”你说“我看见了,哦,我有个委屈。”好,你看见那个委屈是用哪只眼看的?你没看见吧,但是你知道,这个就叫“观”。不用眼睛看,就叫“观”。讲的再白一点,就是感觉到了。
 
“观世音”什么意思?有人一喊我的名字,我当下就感觉到了,就这么一句话。
我过去把他捞出来,我过去把他救出来。所以你看我们一说“观世音菩萨”,经常会配几个形容词,“寻声救苦”,说听见声音就能把我救出去。“寻声救苦”“大慈大悲”“广大灵感”“救苦救难”,是不是常用这些词啊?因为这是他的愿,这是他的理想。他怀着这样的一个理想,最终他成为一个自己愿意成为的样子,于是他就叫“观世音菩萨”。这样讲好懂了吧?这个是“观世音”这个名字。
 
 
那么在这儿为啥不说“观世音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他为啥要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我刚才说了,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是一个人,先把这个意思说清楚,他是一个人,可是他具备两种身份。
 
比如说,我在这个学校带了语文课,那这个学校大家见了我叫语文老师;我去那个学校带的历史课,那个学校都叫我历史老师,但是历史老师、语文老师是一个老师。我这么讲好懂吧!
 
为啥他叫观自在,不叫观世音呢?这个地方就是在表他的这个法。啥叫表他这个法呢?就是在说明他是从哪一条路径上成就的。
 
什么叫从哪一条路径成就的?把它讲的再简单点吧,比如说“素清松”开业了,我们来搞一个开业庆典,坐在主席台上的有餐饮业的某某某先生;可是这个餐饮业的大咖某某某先生,他同时还有一个身份,是消防队的队长。请问我们介绍这一位先生的时候,我们能介绍:今天来参加开业庆典的,有消防大队队长谁谁谁。能这么介绍吗?不能吧?你肯定介绍:我们餐饮行业,什么协会会长某某某同志。是不是这么介绍?我说到这儿你就明白了吧。因为在这个场合里面,这个身份是最合适的。
 
那么在《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这个场合里面,他用“观自在”这个身份是合适的。
 
什么叫“观自在”呢?其实很好懂,你不要觉得这很玄乎。“观”是感觉。“自”是啥?上午我们讲“我是谁”,那自己是谁?你马上就知道“自”就是那个“真相”哦,就是那个“道”,就是那个“一”,就是那个东西。
 
那个东西,请问它什么时候不在?你发现它是不是一直在呢?你“取不得”,你把它拿不起来;可是你也舍不得,也不能把它放下,它就一直在那里啊。
 
“观自在”是不是他感觉着自己一直在呢!这名字很难懂吗?是不是发现它一直就在那里,“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什么叫“菩萨”?“菩萨”叫“觉有情”。这词是“菩提萨埵”音译过来的。“菩提”就是“觉”;“觉”是啥?“觉”是真相。
 
“觉”做名词的时候是真相,做动词的时候是什么?做动词的时候是怎样到达真相。什么叫怎样到达真相?“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不就是到达真相嘛;“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不就是到达真相嘛。对吧?所以“觉”做名词、做动词,都可以把它当作真相。
 
“萨埵”,有情。什么叫有情?有了情绪。“老娘不爽”,这不就是“有情”嘛。有那么多不爽的众生,叫“有情众生”。某个众生有了个情,有了个不爽,是不是也叫有情?
 
“觉有情”,说这个有情出现了,我怎么办?我“觉”一下。上过课的都知道在干嘛,“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都在干这个事儿呢;叫“物格而后知至”,都在干这个事呢。
 
所以经典上讲的一模一样,就没法说!
 
 
“观自在菩萨,行深……”“行”是干嘛?“行”就是实践、操作,做这个功课,这就叫“行”。“深”叫什么?叫深入。
 
我这个情绪来了,我会这么“觉”一下,我就这么感觉一下我这个情绪。请问怎么感觉就叫“深入”?感觉上有深入吗?有深入不深入吗?没有吧。那么他怎么叫“行深”呢?
 
就是你一直在觉着,一直没有离开,无时无刻提着观照。好懂我这句话吧?你一直提着观照,不是观了一下就跑了。
好多人都是这样,说“你知道你有个难受吗?”“我知道。”知道就完了。不是,是“你知道你的难受吗?”“知道。”“好,持续地知道着。”这就叫“行深”。
 
“行深”什么?“般若波罗蜜多”,达彼岸(活出来)的智慧。什么就是活出来的智慧呢?“觉有情”“观自在”就是。就是你观着那个感觉一直在呢,一直站在“觉”的立场上,一直站在真相的立场上,看着那些起起伏伏的情绪,起起伏伏的感受,仅仅是看着它,什么都没做——“觉”着它,仅仅是这样,这就叫“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这个功课一做,你发现什么?“五蕴皆空”,原来一切现象的本质竟然只是感觉到的内容。
 
于是“度一切苦厄”,“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你有没有发现这一段讲的跟前面讲的,是不是还是一样的东西?没看懂?我来翻一下。“照见五蕴皆空”是不是“致中和”?“照见五蕴皆空”就是把我活在真相里了,是不是这么一句话?上面讲“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是不是“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这句话?“观自在菩萨”是不是“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就是这一句话(“度一切苦厄”)。
 
 
所以我跟你讲,经典讲的全是一样的。你会发现什么?无论儒家、无论道家、无论佛家——其实以前我不知道,我以前听到前辈讲过:儒家是低层次的;道家中层次的;佛家高层次的。后来我也想过,佛家还有八万四千法门呢,八万四千法门里面分不分小学、中学、大学呢?如果说八万四千法门里面的小学,和儒家怎么对应呢?当然那个时候是陷入到那样的一个逻辑思维里去了。后来慢慢地有一天,“嘣”,诶!知道了。我才发现,圣人讲的全一样!



昨天因小编失误,“改命14:你以为学习就是积累知识吗?”中出现错别字,给您带来的不便,向您致歉!往后我们会更加仔细地把好每道关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知道观世音是什么意思,观音像如何摆放你也确定知道?
「观自在菩萨」
禅意花开
南山文化旅游区导游词
与诸佛菩萨无二最高之境界,就是般若波罗蜜...
千万别把大乘的《心经》读小了|还原孔子、读懂《心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