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水巷深深深几许


水巷深深深几许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转眼就是2018年的元宵节了。这是欧阳修的词《生查子·元夕》。再回想一下2018年的春节,好像并没有太多的痕迹。仿佛就是一抬头的事情,这个春节过完了。实际上,春节的那几天,我确实是在做一件事情,按照计划,每天下午钻进台里的高清机房,一个人,一条编辑线,一杯茶,一副耳机,一本文件袋。偶尔会拿起手机跟朋友聊上一两句不咸不淡的话,给家里发一两张工作的照片。

所有这一切,都是来自于2017年想做的一件事——电视文献纪录片《水巷深深》。宝应老城的县南街,从叶挺路折而向南,沿着县南街的北入口进去不多远,街道在这里拧了一下,把西边的巷子的一壁兀立在人们面前,上面写着水巷口三个字。折而向西,一条狭窄的巷子,一道高低不平的石板路,两边的墙壁发出暗灰色,若是濛濛细雨,这一条巷子便有些黝黑的感觉,水淋的石板路仿佛饱蘸上了岁月的沧桑。少顷,看到了南面墙壁开了一道面着巷子朝北的大门,门楣上挂着“周恩来少年读书处”的匾额,是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彭冲的题字。

周恩来少年读书处,怎么看?在我没有深入其中的时候,我只是朦朦胧胧的觉得,不就是周总理少年时在宝应短暂生活过一段时间,大约是在这里的书房看了看书,有什么呢?还能有什么呢?

从空中俯瞰水巷口这一片区域,屋舍俨然,明清民国的老宅建筑依稀可辨,这一片老宅院的周围已经有一些楼房矗立,西边那条南北方向的大运河恰如一条玉带綩在老城的身边,浸润着老城区,大运河以西已经是阡陌田畴,烟树濛濛。又见醒目的两处毗邻的院落,正是陈氏老宅,现在的水巷口3号“周恩来少年读书处”!

必须要说宝应县博物馆有一种勇气,让我们用影像来纪录周恩来少年读书处的这一段历史。读书只是一个引子,走进历史的时空中,当真相慢慢地在我们面前还原的时候,我们对“周恩来少年读书处”的深厚内涵便产生了极大的震惊。也激发起我们的斗志,尽我们的力量、行动与思考,去探索这一段历史,还原这一段情缘。

文献纪录片的片花是这样一段文字:

一陌水巷,它曾浸染伟人少年的点点足迹;一厢书房,它曾散落伟人少年的琅琅书声。宝应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它,又记载着伟人周恩来与宝应之间怎样的悠悠往事和绵绵深情?

是的,我们现在已经知道。水巷口3号是陈家老宅,是周恩来养母陈氏的娘家。幼年恩来是过继给他的小叔父周贻淦和小婶母陈氏的。可以想象一下,在当时的社会养父母与养子之间的那种关系是何等的重要,陈氏的父亲陈沅是宝应的秀才,陈氏知书达礼,聪慧恬静,诚挚温和,是她教导幼年恩来学习文化,养育品性。有着不可磨灭的痕迹。而到了1907年、1908年两年,生母、养母先后去世,恩来那时还不过10岁年纪。有这样一段文字,现在读来依然叫人潸然泪下:

191812日,留学日本的周恩来曾深切地悼念嗣母陈氏去世十周年,将自己的思念写进《念娘日记》:我把带来的母亲亲笔写的诗本找开来念了几遍,焚好了香,静坐了一会儿,觉得心里非常的难受。那眼泪忍不住的要流下来。计算母亲写诗的年月离现在整整的二十六年,那时候母亲才十五岁,还在外婆家呢。想起来时光容易,墨迹还有,母亲已去世十年,不知道还想着我这个儿子没有。

在这样的文字里,你可以看出母子情深,那些陈氏抚育恩来的场景会一下子浮现在眼前:清晨廊檐洒落的阳光下,幼年恩来站在母亲面前背诵诗文;生日礼物的小柳斗里放着好多张识字归拢起来的小字块;教育恩来要写一手好字的温婉话语——恩来,为人在世,报效国家,离不开一手好字啊!

在水巷口3号的陈家大院还有一位重要人物,就是恩来的大表哥陈式周,这位年长恩来16岁的大表哥,在恩来到宝应省亲的时光里,跟他讲古籍,谈时事,带他游历宝应名胜,浏览运河风光。事实上,大表哥陈式周跟周恩来的关系不止于此。下面重要的发现,以及影像的纪录就弥显出电视片的文史价值。

2017年的11月下旬,我们前往上海取景,汉口路309号上海申报馆,上海外滩的十六铺码头,上海图书馆。这些实地可以串联起这样一段段历史,1921年前后,在上海申报馆工作的陈式周为周恩来在申报、新申报上发表文章起到过关键作用,许多文章都是由陈式周转寄申报馆,甚至我们可以推理为部分文字由陈式周编排发表,也未为可知。周恩来从上海黄浦江启程前往欧洲法英勤工俭学,陈式周资助了周恩来的旅欧费用,并亲自去码头送别。陈式周长子陈莱官引用王维两句诗形容当时情景:

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伫立在黄浦江十六铺码头,依依惜别啊。旅欧期间,陈、周二人书信往来,有两封书信至今还存放在中央档案馆。我们又通过上海图书馆查找,在影印胶卷中找到了陈式周帮助周恩来发表的七篇旅欧通讯。

在我们的纪录寻访中,挖掘到这些史料,就足以让我们震撼,我们还会停留在“周恩来少年读书处”那轻轻淡淡的字迹中吗?

著名作家、文学传记《早年周恩来》的作者庞瑞垠先生认为,陈式周为周恩来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部世界的门窗,陈式周是周恩来革命道路上的引导者!

面对这一段段沉甸甸的历史往事——母子情谊,兄弟知交。我们只有深深的震撼,历史往往藏住了它的真相,而事实常常是有血有肉的。

2017年5月,原中国驻阿尔巴尼亚大使,86岁的范承祚先生再次回到家乡,回到宝应水巷口3号——周恩来少年读书处,在他17年阿语翻译的生涯中,有无数次为毛主席、周总理做翻译的机会。这其中有一段特别珍贵的记忆,那是1964年周恩来总理访问阿尔巴尼亚的元旦晚会的间隙,总理跟范承祚的一段谈话:

我坐在总理后面,他坐在沙发上,总理就跟我讲了,小范,你知道吗?我去过宝应。总理就说,他说跟他的养母从淮安到了宝应,在外婆家度过了90天。总理心情很舒畅,很高兴地回忆了那一段,后来总理就讲过,你这个宝应人,你去过宝塔根吗?我说宝塔根我知道,我说可没去过。总理就笑了,你这个宝应人,只知道宝塔根,而没有去过宝塔根,哈哈哈哈,笑了一阵。

这是唯一的一次周总理跟范大使谈到的宝应乡情。在宝应的县南街,在一些上了年岁的老人记忆里,也有过少年周恩来游历过八宝亭的行动。你现在要是去县南街走一走,你会发现那儿有一处八宝亭遗址,那里才是宝应八宝亭真正所在的地方。自然纵棹园中的八宝亭只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从县南街迁址新建。我们也随范大使去走访了宝塔根旧址。在范大使的心里,他永远缅怀周总理,在1998年和2018年这两次周总理诞辰的纪念日,他都参加了“周恩来少年读书处”的揭幕仪式!对总理的深情有诗为证:

沧桑百载大江去,华夏历经阴与煦。

改革振兴国力强,民心依旧念翔宇!

当我们现在面对已经完成的《水巷深深》的电视成片的时候,心中恰有些百感交集:我们知道,以我们的力量去承担一部大的文献片,短板、欠缺会有多少?那些想去表达、表现,那些想去探索、走访的场景都不能一一实现,我们只有尽力去接近,再接近。现在庆幸的是,我们坚持所有的素材都是高清的素材,这样能够保证画面的清晰,庆幸的是,有一些电视的表现手法我们坚持住了,也看出了实际效果。在这部电视片的拍摄、制作过程中,要感谢一同并肩作战的朋友——宝应博物馆的倪馆长、季馆长、陈凯,我的同事——卢佳、卢烨、李耀辉,感谢宝应文史专家邰恂先生、张磊主任,还要感谢宝应文广新局、我们宝应电视台领导、同仁的支持。在这里我们还要感谢我们曾经拍摄过的单位领导,我们的各位采访对象。感谢范承祚大使夫妇,感谢陈式周孙陈国瑞夫妇!感谢周恩来少年读书处的王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

最后还是化用欧阳修的词,让我们记住水巷口3号的历史往事与亲情乡情!

水巷深深深几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马观花(21)‖水巷口3号曾经留下的点点足迹(3)
少年周恩来的作文手迹(之二)看看和自己中学时期的字有何不同?
斯人已去,海棠依旧,我们永不忘记……
一月八日,我特别怀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图)
周总理讲他抽烟的“秘密”
纪念周恩来总理诞辰110周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