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被迫的成长——读报纸的人

如果人生是一张报纸,谁能读懂真相?

        ——《读报纸的人》

《读报纸的人》是奥地利作家罗伯特的作品,以二战中的奥地利为背景,讲述了17岁的乡下小伙子弗兰茨在大时代环境里被迫成长的故事。

弗兰茨在报刊亭里做学徒,学着读报纸,学着和顾客打交道,学着为顾客选择报纸,推销香烟等其他商品。他渐渐了解了经营一个小小报刊亭所需要的付出,渐渐融入这座城市,渐渐感受到读报的乐趣并从中汲取知识。他习惯每周与母亲用一张明信片交流,他选择的明信片大多是繁华的都市模样,母亲选择的则是家乡的湖水。他在离开家离开母亲的日子里快速成长,过程中自然会遇见成长的烦恼,于是,他主动结交了心理学家。

他认识了一个吉普赛姑娘,为之体验到了人生最初的心跳,在他以为人生就此春光明媚的时候,战争的影响逐步深重。他的女孩儿为了生计远离了他,他的师傅被莫名的抓走死于狱中,心理学家被迫去国离乡,城市的天空是永远的灰色,弗兰茨在沉闷中体会着不再自由的呼吸。他同情犹太人,因为师傅与心理学家都是犹太人;他看着报纸上千篇一律文章,再也找不到朗读的欲望;他想过回家,但家乡也被战争元素渗透;他想努力的将报刊亭维持下去,但面对着麻木的对灾难视若无睹的市民又无法按捺心底的暗流涌动。

在那个月黑风高夜,城市中心广场的纳粹军旗被一条长裤取代,弗兰茨对这座沉默的城市对这场不道德的战争发出了反抗,他以生命为代价完成了自己的终极成长。文章的结局,七年后,他的女孩儿走过那个斑驳的报刊亭,取下弗兰茨留在那儿的一小片关于梦境的纸条,城市开始颤抖,轰炸机自远处低空飞来。这个终于到来的光明时刻,弗兰茨再也不可能见到了。

关于二战欧洲战场的文字读过很多,最早接触的是《安妮日记》,虽然小小的安妮辗转在各处黑暗空间里藏身,但至少是跟家人相守在一起的。弗兰茨只有一个人。他刚到这座城市的时候,曾听到人说“是这个时代!是这个腐烂的时代!腐烂的,堕落的,荒芜的时代。”那时的他还不能领会这话的意思,在他生活导师报刊亭老板和精神导师心理学家遭遇不幸之后,弗兰茨的世界已经倒塌,他对战争对城市都充满了抗拒,“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去寻找答案,而是要去经历,我们在几乎永恒的人生昏暗中四处摸索,只有足够幸运的人,才能偶尔看见一盏小灯燃气的光明”,他向着光明奔去,以身相殉。

在我看来,弗兰茨如此激昂的选择一条不归路,有些愚,他没有参加任何党派,也不是哪个地下组织的成员,只是凭着一腔少年的热血,挺身而出,敲打了入侵者,却没能给这座城市里的人们太多的震撼。但那样的时代里,这样类似的真实事件在重复着发生,一次次唤醒民众的勇气,才得以结束漫长的被侵略。人,往往都是被环境推动着向前,然后成长。

记录是最长情的陪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何尝不是张报纸
如果灵魂被生活抛弃 06
北京的报刊亭,到底被谁抛弃了
“有时必须要留下,有时必须要离开。”这就是生活!
再见了,报刊亭!
【凡夫沙龙】繁华地段为何难觅报刊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