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有《大佛普拉斯》也没有《起跑线》,政策加持之下,国内现实题材电影现状如何?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拍这样的电影?

什么时候我们也敢拍这样的电影?

如此种种,大概在我们看完《大佛普拉斯》、《血观音》、《1987:黎明到来的前一天》、《出租车司机》等让人深有感触的电影之后,总会涌上心头的哀叹和疑问。

甚至,在看完如今正在院线上映的讲述教育问题的印度电影《起跑线》之后,也会有一些网友发出类似感慨。

大概是由于国内电影市场环境的影响,似乎在大多数人眼里,国产电影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和真正意义上的好电影,或者说是和以上那些揭露社会现实、具有批判意义的电影还差了一大截。

但其实,在这个教授成了“叫兽”、“红黄蓝”不再单纯的年代,我们最不缺的就是题材和故事,所谓“太阳底下无新事”。

只是,要把它们搬上大银幕,确实可能会面临方方面面的挑战。不过,乐观来看,我们也应该注意到,现实题材的影片已经从前些年的市场边缘地带逐渐进入主流视野,越来越多这类型的电影能够拥有与大众见面的机会,即便并不能在票房收益上和一些大制作相提并论。

比如正在上映的《暴裂无声》《清水里的刀子》也属于泛现实类题材影片,只是相对而言它们的力量还比较薄弱。

此外,在国家的相关政策指导和鼓励之下,其实已经有一部分现实题材电影或是通过植入主旋律的表达,或是加之以商业化的外壳,取得了大众的认可和市场上的成功,此前的《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都可以归入此类。

那么,伴随着国内电影市场容量的扩增,国产现实题材影片发展的现状如何?该怎样才能够做到兼具商业价值和艺术价值呢?

 现实题材电影 从边缘逐渐走向主流 

以去年为例,不管是在小荧屏还是大银幕上,“现实主义”题材的内容可以说是迎来了久违的小高潮。

电视剧以《人民的名义》关注度最高,成为年度现象级爆款,也堪称是行业的风向标,而其所能引发的全民讨论热潮主要源于电视媒介的大众性。

电影方面,也出现了一些放在以往或许会难逃厄运的影片:

涉及慰安妇题材的记录电影《二十二》,以300万成本获得超1亿的票房,成为年度逆袭电影的代表;

根据海南校长开房案改编而来的《嘉年华》虽然票房仅过2000万,但也是超出了预期,同时也获得了金马奖的肯定;

而年底上映并且拿下过10亿的《芳华》,则是首次表现了越战。

放在大环境里看,这些电影的出现打破了电影市场娱乐性的垄断地位,能够引发关注就已经是一种进步和成功。此外,也是由于市场上IP热、玄幻热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观众的需求也随着而改变,因此这类电影才有脱颖而出的机会。

其实,整体而言,伴随着电影市场的产业化改革,现实题材影片也在经历着它的周期性沉浮。

大概在2002年电影产业化正式改革之前,就已经涌现了《阳光灿烂的日子》《十七岁的单车》《爱情麻辣烫》等优秀作品,同时也诞生了像贾樟柯这样的代表性导演,《小武》、《站台》等电影是这一时期的精华。

而在电影市场进入产业化改革的21世纪初,在这个突飞猛进的大跃进时代,娱乐化的商业大片成了市场的主流,而“艺术性”的现实题材影片逐渐边缘化。

虽然仍不乏佳作,像李杨的《盲井》《盲山》、王全安的《惊蛰》《图雅的婚事》、贾樟柯的《世界》《三峡好人》等,但多走国际化或者地下路线,成了独立电影的代表,很少能与大众见面,即使能够上映基本票房收益也不足以和影片质量匹配。

当电影市场进入百亿时代,现实题材影片开始拓宽它的边界,并不停留于单纯的艺术性表达,而多了商业化的包装,其叙事内容也更多元化。

陈凯歌的《搜索》陈可辛的《亲爱的》皆是来源于社会热点,但在类型化的包装之下也取得了还不错的市场回报。同时,《湄公河行动》《战狼2》《红海行动》等改编自真实案例的主旋律影片则是将现实题材电影推向了另一个维度。

 政策支持 走向不同表现形式

或许,现实题材影片就像很多艺术类电影,败也市场,成也市场。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市场趋向于成熟化机制发展的时候,必将会出现更多有利于这类电影成长的因素。

以当下电影市场来看,现实类题材影片也正在与时俱进,做着它的坚守和妥协。

其不同的市场境遇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类是诸如《北方一片苍茫》《村戏》等影片,依然会因为其“敏感”性因素迈不过审查这道坎,现阶段很难在大范围内与大众见面,只能借助相关放映活动或者电影节期间做展映(这两部影片都在今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展映片单中),而大多数观众也只能通过地下渠道获得观影机会。

另一类则是能够上映,但市场之路极为坎坷的,这当然也是由影片自身的品质和气质所决定。

像《暴裂无声》这样具有一定现实表现力的电影,可能过于缓慢的节奏、晦涩的隐喻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可能会略显沉闷和沉重,不太符合他们的观影需求以及情感诉求,因而在获取票房收益上显得较为艰难,只能凭借口碑获得更多关注,也正是由于口碑才能让其立足于市场。

当然,也有“运气”好的,恰巧碰上社会热点,又或者是影片中包含着能够触动大众的普世价值观从而能够以此降低观影门槛的,就能相对引发更多的热度,比如《嘉年华》《二十二》这样的影片。

此外,和市场结合最密切的则是走商业化包装路线的现实题材影片。

这其中有走犯罪嫌疑等类型化路线的,比如《白日焰火》《烈日灼心》等可以归入此类;而近些年走的最成功的分支则是自《湄公河行动》以来的主旋律影片。

这类影片往往根据社会重大事件改编,且有国家和政府资源支持,在内容上极具正能量,同时也易于调动观众情绪,是最大众化的现实题材电影。

而这也将会是接下来几年电影的发展趋势之一。

一方面,是随着电影市场自身发展阶段而定;另一方面,则是国家鼓励现实题材创作已经成了影视行业的指标。

在政策支持和推动之下,这类影片会迎来一段时间的大爆发,这点从去年以来的电影备案中就可以窥见趋势,如根据昆明火车站改编而来的《反击》已经于去年立项;此前轰动全国的“白银连环杀人案”也交由陆川工作室筹备。

只是,这类影片本身涉及内容就关系重大,想要成功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儿,尤其需要专业且成熟的电影创作团队共同努力。从前期的策划,到制片从导演、编剧、演员到摄影、灯光以及后期等人员的码盘,都需要配合默契,同时也得有相关资源的支持,才能顺利完成,这其中的难度可想而知。

因而,即便是烂尾也是情理之中,可以说现实题材影片成趋势在所难免,但质量如何还得用最后的结果说话。

作者:嘉栖

责编:谭如谦

应聘简历发送邮箱2529607074@qq.com

转载、投稿、商务合作可扫我

微信号:huayu1905

 电话号码:1316189151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终终终终终于定了,邪不压正!
​印度电影在中国市场“失灵”了吗
5天5985万,《巴霍巴利王2》“扑街”背后:传统印度片的曲高和寡?
王小帅《地久天长》聚焦80年代 审视中国家庭演变
电影《现实是条河流》可以投资吗
这是一部敢于揭露社会现实的电影,后劲儿太大,看得人上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