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金像奖和北影节撞车,古仔拿影帝是实至名归也是香港电影的无奈?


昨天,第3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在尖沙咀文化中心举行。

想问问有多少人看了直播?

相信大多数人都是看到了古天乐拿了影帝的消息之后,才反应过来,哦,金像奖颁完了。看得出来,古仔是真的很开心,一改万年不变的微博画风,发了一条获奖感言,还配上了九宫格。

巧合的是,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式也在昨天于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一南一北,一湖一江,一个香港,一个内陆,但说到底也是一个中国。

只是,说起香港电影和国产电影的相爱相杀,不仅仅是各自红毯上的争奇斗艳,其中的暗里乾坤更是耐人寻味:

这边王家卫带着舒淇等评委会成员亮相北影节开幕式;

那厢尔冬升领衔文隽、任达华、古天乐等香港影人齐集金像奖;

去年的影帝候选人,拿下最佳着装奖的余文乐,今年出现在了北影节的红毯上,当然帅气不改;

林超贤导演带领《红海行动》主创人员来到了北影节,值得一提的是该片的香港资方英皇老总杨受成博士也来到了现场;

而作为《红海行动》的主出品方博纳老总于冬,则带着太太金巧巧,陪着许鞍华的《明月几时有》剧组走上了金像奖的红毯。

最终结果也算是意料之中,《明月几时有》以五项大奖领跑本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许鞍华则拿下她个人的第六座金像奖最佳导演奖杯。

相比香港电影鼎盛时期的璀璨星光,不得不承认,本届金像奖星光确实黯淡了不少。而从各大奖项的归属,或许更可以看到香港电影的一些变化。

内陆资本渗透 合拍片成趋势


11项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美术指导、最佳原创电影音乐,五项大奖,《明月几时有》毫无疑问是今年金像奖当之无愧的最大赢家。

而昨晚,这一重量级奖项由徐克、许鞍华等香港新浪潮的六位导演合体颁出,想来这其中的寓意和期许再明显不过了。

只是,获奖的仍然是老导演的新片,香港电影的下一波浪潮该如何才能兴起呢?

不妄论香港电影已死,只是单从今年金像奖的名单来看,也足见香港电影的颓势,或者说是香港电影正在经历一个痛苦的结点。

去年尚有《树大招风》、《一念无明》、《点五步》、《幸运是我》等纯港片大放异彩;前年也有口碑之作《踏雪寻梅》一枝独秀,而到了今年已经成了合拍片的天下。

在最佳影片的竞争者中,除了张艾嘉的《相爱相亲》之外,《拆弹专家》、《追龙》、《杀破狼·贪狼》包括《明月即使有》,都属于大陆和香港的合拍片。

想来,内陆资本的渗透已经无处不在。这点,或许从《明月几时有》获奖时,作为影片投资方的博纳老总于冬上台发表的感言就可见一斑。

他说:“这一届特别让我难忘,五部最佳影片博纳有四部,先感谢另外三部《杀破狼·贪狼》《拆弹专家》《追龙》,《明月几时有》是许鞍华力作。六年前,我也是在这里跟刘德华先生《桃姐》获得得五个大奖,感谢香港金像奖。

这一番话,大概在场的香港电影人们心里多少会有些五味杂陈。除此之外,《西游伏妖篇》和《悟空传》还分别拿下了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奖和最佳视觉效果奖。

想来,在港人纷纷北上,香港电影式微之下,唯有靠资本才能去支撑市场,就像拿了终身成就奖的楚原老导演所发表的获奖感言,从曾经最卖座的导演到现在不能拍自己想拍的影片,市场环境的变迁令人唏嘘感慨。

熟脸争帝后 青黄不接是现状

“我觉得,我们香港人要团结,做好香港电影。”

或许也正因此,当三次入围,陪跑了10年的古天乐终于拿下他人生中第一个金像奖影帝之时,上台所说的这番话会更有警示意义,哪拍是带着一丝悲壮。

作为已经参演了70余部电影的“劳模”,古天乐早已是香港电影的中坚力量,甚至不惜以拍烂片为代价来支持香港电影,此次荣膺影帝也是实至名归,毕竟他在《杀破狼·贪狼》中所塑造的父亲角色为影片加分不少。

而影后获得者则是今年已60岁的毛舜筠,而其实她也曾三次入围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四次入围最佳女配角,并凭借《早熟》拿下了最佳女配角奖,而此次是毛舜筠首当影后。

拿下最佳女配角的叶德娴,则早已拿过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桃姐》)和两个最佳女配角,此次已经是第三次拿下最佳女配角奖。

更别提13次入围最佳导演、第六次获奖、已经71岁的许鞍华导演了,领奖时许鞍华笑言,“下次别再提名我了,我心脏受不了。”

由此可见,青黄不接、人才断代,是香港电影届目前最为严峻的形势之一。当然,这也不只是香港电影的问题,放到内陆同样存在,只是香港电影以金像奖为标识显得更为突出。

就连从3月刚刚举办的香港电影节上,各大影视公司们发布的片单来看,古天乐、刘青云、吴镇宇、张智霖等依然是出镜率最高的熟脸演员,这也似乎能在某种程度上证明接下来的金像奖很可能还是这帮老人的主场。

当然,新人出头也需要时日,以《踏雪寻梅》一鸣惊人的翁子光可以说是香港新生代电影人的代表,曾国祥、郭子健等也开始在内陆展露头脚,而黄进、陈志发,包括像黄修平等人,则是近年来所涌现的具有香港本土意识的代表性新人导演。

只是,这些反映新时代港人生存状态和精神现状的影片更多的只能在香港引发关注,没有更广阔市场的支持,也只是小众的狂欢,在这背后则是整体创作艰难的现状。

想来,这也是为何大批老一辈的香港电影人纷纷北上的原因。在香港电影逐渐式微之时,内陆的电影市场却以加速度疯涨中,尤其是2003年进行全面的电影市场化改革之后,年度电影总票房从10亿级别飙升到了现今的559亿,而这只用了短短十几年时间。

这就像诞生于这期间的北京国际电影节一样,短短八年,就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孩子”。但其实,在资本快速扩张的同时,无论是从知名度还是社会影响力来看,努力想要出人头地的“北影节”离国际一流电影节或许还差了一小段距离。

总而言之,在市场化的当下,谁也无法逃脱资本的力量,就看是顺之者昌,还是坚守者明?

作者:嘉栖

责编:谭如谦

应聘简历发送邮箱2529607074@qq.com

转载、投稿、商务合作可扫我

微信号:huayu1905

 电话号码:1316189151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金像玩情怀,成龙给茶水莲姐颁奖
疫情继续!香港金像奖或将停办,北京电影节怎么办?
2014金像奖提名电影混剪:致港片的一封情书
香港历届金像奖影帝影后
“许仙”叶童老了!娘子赵雅芝年轻貌美,网友:仙气尽失!
《英雄本色》四大主演现状:发哥减产张国荣去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