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3亿《海王》孤独求败,30年《龙猫》情怀无敌|上周末影市复盘

上周末,影市大盘以4.41亿人民币的票房成绩收官。虽然相较于上上周末《海王》异军突起屠榜时创下的5.73亿,整体票房对比呈现出了23%的降幅,但目前《海王》依旧坚挺,再随着《龙猫》、《绿毛怪格林奇》、《印度合伙人》和《网络谜踪》等新片的加入,在万众瞩目中,整体影市仍以较好的票房收割态势向着年度600亿的目标步步跨进。

但具体从各影片票房来看,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截止至目前,《海王》总票房已达13亿之多,上周末揽入2.87亿元,占据了周末总票房收入的65%,强势领衔票房冠军;

而同样是上映三日,复映的宫崎骏动画电影《龙猫》收获票房近9000万,而由欧美老IP改编的动画电影《绿毛怪格林奇》在北美票房达2.4亿美元的情况下,其中国内陆票房却不足2000万元;

号称“年度印度电影最佳口碑”的《印度合伙人》及网络话题热度颇高的《网络迷踪》处于票房第三梯队,表现相对寡淡。

上映10日席卷票房13亿,无敌的《海王》孤独求败

虽然DC大片《海王》目前还尚未在自家北美市场上映,但电影主创们其实现在就可以开庆功宴了,因为这部12月份内陆影市的“扛鼎之作”,票房表现着实惊艳:

“1.6亿元创DC电影内陆最强开画成绩”、“2天破4亿创近年来DC电影开局新高“、”刷新12月内陆市场最高单日票房成绩”、“上映次日票房涨幅高达66.67%创近年来超级英雄电影最佳次日涨幅”、“首周末7000万IMAX票房创纪录”、“90小时速破7亿元票房”、“上映10日票房突破13亿”……

 

这部目前属DC宇宙在中国内陆最卖座的影片,仅在两周内就创造了太多令人侧目的票房记录和十分傲人的票房成绩,票房霸主地位一时无人能敌。这也让近些年因DC英雄电影连续在华扑街的华DC,终于在漫威电影前扬眉吐气了一回。

“猫眼专业版”票房预测,《海王》最终的票房将达18亿元,与11月“票房霸主”《毒液:致命守护者》的票房不相上下,并将超暑期档怪兽大片《侏罗纪世界2》,最终会与《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及《毒液:致命守护者》位列本年度进口片票房前三。

而在口碑方面,在上映之初,《海王》也成为和《复仇者联盟3》一样,成为年度仅有的两部豆瓣评分超8分的超级英雄电影,属综合素质较高的“超英片”,尤其在视觉特效方面令人叹为观止:从瑰丽惊艳的海底世界,到浩瀚无垠的撒哈拉沙漠,再到暗黑诡异海沟,再加之惊心动魄的动作场面,《海王》给予了中国观众一次前所未有的造梦般的观影体验。

但值得关注的是,自上映之初至今,其豆瓣评分从高达8.4跌至目前7.9分,也从一定程度上折射了《海王》票房大热背后的冷静思考:情节虽然跌宕,但故事内核老套,部分场景和风格过于杂糅和混搭,这些虽算不上是《海王》的阿喀琉斯之踵”,但也是其显而易见的槽点。

此外,目前《海王》的北美媒体口碑也已出炉,在“烂番茄上,虽然观众期待值高达96%,也是新鲜度仅次于《神奇女侠》的DC宇宙电影,但其指数也已从刚出炉时的73%降至当前的70%。

因此,相较于中国媒体的初始的一律好评,北美媒体似乎更加冷静一些。

“时光网”消息,《洛杉矶时报》评价《海王》为:“不可避免有些套路的对话,和大量油滑的超级英雄打斗场面。即便如此,《海王》是一部夺人眼球的水下娱乐盛宴

Slant 杂志则更加直接:“《海王》没有打造一个有深度的、细节化的水下世界,而经常是有趣的五彩缤纷和过分的繁杂,似乎是刻意在激观众去嘲笑这个漫画里最可笑的超级英雄

因此,虽然目前《海王》已在中国内陆赚得盆满钵满,但其在北美本土市场的表现如何,依然有待观望。

小黄人团队的欧美大IP“绿毛怪”败给了30年后复映的《龙猫》 

DC漫画中“最可笑的超级英雄”却在中国席卷票房的奇迹遭遇恰恰相反,根据欧美著名大IP “绿毛怪”改编的动画电影却遭到了中国影市的冷落。

虽然目前绿毛怪格林奇》的北美票房已达2.4亿美元之多其在中国内陆票房只有2000万元首日票房更是仅269万。这一成绩,相较于30年后重映且被中国观众已在网上观看过无数次的《龙猫》9000万之多的票房,尤其显得尴尬

 

《绿毛怪格林奇》的制作公司正是创造了全球著名的动画形象“小黄人”的照明娱乐。自2010年其首部电影《卑鄙的我》取得了成功后,照明娱乐又连续制作了神偷奶爸2 神偷奶爸3》和《小黄人大眼萌》等系列续作及衍生动画电影。

2017年上映的《神偷奶爸3》豪取10亿元之多的票房之外,照明娱乐在中国内陆上映的其它电影,其票房成绩均在2至4亿的体量左右。但很明显,《绿毛怪格林奇》已严重拖了后腿。

电影《绿毛怪格林奇》改编自美国家喻户晓的儿童睡前故事,已有多版翻拍作品,故事简单,风格搞怪,属合家欢属性动画电影。但因故事矛盾点设置差强人意,目标观众群体明显偏低龄,无法如照明娱乐前作“神偷”系列一样做到老少咸宜,有效吸引到成人群体观影

而且在口碑方面,无论是豆瓣还是烂番茄,《绿毛怪格林奇》的评分都徘徊于及格线上下,虽然影片片头强行加入中国观众更为熟悉的“小黄人越狱短片”吸精,但这更承衬托了“小黄人”招牌在中国市场的失灵。

此外,“因为喜欢圣诞而偷圣诞”的格林奇,虽然在欧美是一个妇孺皆知的经典人物,但很多中国观众却对其比较陌生,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文化认知和IP好感度上也存有不小的障碍。因此,相较而言,在宫崎骏电影的浸淫中长大的中国观众,对《龙猫》却再也熟悉不过。

此次在中国上映的动画电影《龙猫》,是宫崎骏亲自主持的修复重制版,初版于1988年在日本上映,距今30年。

1992年,《风之谷》和《天空之城》也曾在中国内陆上映,但因限于早年间商业电影进程的落后而未引起较大反响。所以,严格意义上而言,《龙猫》算是宫崎骏动画第一次在内陆大规模上映。

同《绿毛怪格林奇》一样,《龙猫》的故事也非常简单。但相较于《绿毛怪格林奇》故事建构于西方圣诞文化背景下的陌生感,与很多宫崎骏电影一样,《龙猫》讲述了一个亚洲人极易产生共情的东方亲情故事,而且在更深层次的故事内核上,给予了成年观众深刻的情感共鸣,远元脱离了低幼化动画情感刻画的单薄。

同时,《龙猫》唯美干净的画风和简单可爱的动画形象,对于儿童观影也非常有吸引力。

但喜欢宫崎骏的人都知道,他的动画从来都不只是给小孩看的。虽然很多中国观众已通过互联网渠道多次观看并熟知《龙猫》及宫崎骏的其它作品,但这些曾经是孩童现在已经长大甚至为人父母的成年观众,之所以仍愿意携家带口的去影院看这部电影,或许单单真的只是冲着简单的“情怀”二字。

虽然近两年,因为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烂片近乎黔驴尽穷的“情怀营销”方式,已经让很多观众对所谓“情怀电影”敬而远之,但与2014年复映时便获得1.77亿元票房的《大话西游》一样,很多粉丝依然愿意像“还星爷一张电影票”一样,还宫崎骏一张电影,还自己的童年和青春的一张电影票。

毕竟对于回不去的旧时光,人们能缅怀的机会少之又少。

正如豆瓣网友所言,“人人心中都有个龙猫,童年就永远不会消失。”

此外,《龙猫》作为经典电影,位列“豆瓣电影Top250”之列,有近57万人给出了9.1的豆瓣评分。上映之前,猫眼专业版上“想看人数”也达到15万之多。因此,其扎实的口碑和广泛的粉丝基础,也让其有了进一步传播于普通观众的更多可能。

所以,时隔30年复映的《龙猫》没有让人失望:上映首日,其排片占比达到了19%,并取得了1900多万的票房,居同期上映新片之首;上映三日之后,其总票房达8944万,超《印度合伙人》(3611万)、《绿毛怪格林奇》(1941万)和《网络谜踪》(1858万)三部新片票房的总和。

此外,目前“猫眼专业版”已对《龙猫》给出了“最终票房1.83亿元”的预测,足见对这部经典影片的自信。

《护垫侠》变成了《印度合伙人》,《网络谜踪》似乎更适合网络观看

上周末,除了连续称霸票房榜首的《海王》和新片冠军《龙猫》,新加入的印度电影《印度合伙人》和美国电影《网络谜踪》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尤其是《印度合伙人》,截止至目前,票房超4000万元,位列《龙猫》之后。与近两年在国内较受欢迎的不少印度电影一样,《印度合伙人》也是基于真实故事改编,而且号称是“本年度最佳印度片”。

但再过硬的口碑也顶不住在宣发期因为改名为造成的影片自身形象建立的减损:或因“有碍观瞻”,该片的中文版名字粗暴直接的《护垫侠》变为山寨气息浓厚的《印度合伙人》,一定程度上令本来想要买票支持的观众产生迟疑,不仅降低了影片的有效传播度,而且在需要大力吆喝的卖相上输了气场。

而话题热片《网络谜踪》虽然口碑上佳,其故事悬疑性具备吸引力,但作为一部典型的“桌面电影”,影片本身新颖和前卫的表现形式,导致其观影存在不小的局限性,观众仍需时间适应;再加之该片已早于中国大陆数月在北美上映和网络流传,因此截止至目前近2000万的票房也算在预料之中。

截止至12月16日,即上周日,2018年度中国电影总票房已达585亿元,距离实现年度600亿的目标,仍有15亿元的成绩需在14天之内实现。

因此,除了目前以《海王》为首的几部较大体量影片的坚挺和坚持,剩下的票房目标几乎全要靠着12月份下旬上映的《天气预爆》、《蜘蛛侠:平行宇宙》和《叶问外传:张天志》等片实现。目标能否实现,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玉娇龙

责编:如谦

副主编:如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玩具总动员4》再努力,中国观众还是偏爱宫崎骏
这个夏天,在宫崎骏的动画里......
天空之城与宫崎骏
宫崎骏领衔日本批片回潮,《千与千寻》中国首映是否还了你的电影票?
口碑好过《你的名字》《疯狂动物城》,这部动画荣获日本《电影旬报》年度最佳
《千与千寻》“寒冬”爆火背后,远不止是我们欠宫崎骏一张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