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相山庙会琐忆

小城有座相山庙。

虽说它不曾跻身名刹宝寺的行列,却也有它的独到:每年三月十八庙会就是它曾经的传奇。

 以 “人山人海”来描摹其盛况毫不夸张。

“巍巍相山,盘郁穹崇,上应房心,与天灵冲,兴云播雨,稼穑以丰”。这段有些气派的铭文,作者叫郭卿。  

西晋泰康二年,复置沛国,建都相县。郭卿就是这时候的沛国人。他建了相山庙,并写了这段铭文。几句话告知了我们相山庙的由来、建庙的初衷。

可除了这些粗知,我对这位淮北好人的先驱一无所知。

 



郭卿建庙,就是想有个祈求风调雨顺的地方。

每年农历三月十八日的古相山庙会,传下来有许多年了。每逢此日前后三天,周边民众则会蜂拥而至相山。

文化习俗这样的东西,是多少年的礼仪规矩、乡土情感的凝聚。淮北建市前的相山庙会怎么样,没见过,不好说。其后老庙会遇到移风易俗,撞见文革,那些激烈的政治运动的方式,生生地割断了文化习俗传承的脐带。

我见到相山庙会时,它已被改造成物资交流大会。八九十年代高峰时,有十余省市、数十万客商和群众赶会。

那真是壮观的场面。

整个一马路、二马路,被商贩挤得水泄不通,里三层外三层。街边搭大棚子,中间仅留个人挤人的道。

谁想卖点啥都能摆摊,东西也是五花八门。从卖自己做的手工品,到自行车那样的二手货,应有尽有。

后来商贸流通的势头越来越猛,庙会摆摊给城市管理带来极大的问题。安全隐患多,卫生脏乱差,那三天淮海路、古城路的公共交通几乎瘫痪等。

物资交流大会被挪走,最终取消。

庙会还有些余温,敬献香火的反倒越来越盛。

传闻有一年庙会的春节首柱香,被人以几万元的竞价拍出。

十年前把庙会与首届食博会放同一天,算是很有商贸头脑的创意。首届食博会要人气撑台,将传统庙会拿来凑热闹,也有致敬当年的“物资交流大会”的意思。

从体育场里搭大棚摆摊的食博会走出来,通往相山庙的路上,大家都在一步一步的往前挪。


想打个的绝对是痴心妄想。地走吧,俩腿已经在食博会几个大棚里转悠得死酸。走了三个街区,找个人流略微少些的站台,才算是挤上了公交车。


下公交离回家的路不远了,脚却再也抬不起来。

青少年宫东门对面有个卖刀削面的,我一屁股坐在摊位的凳子上,好歹都不走了。也不管它卫生、味道如何,买个凳子坐着歇歇。



扒两口面,歇完腿脚,想看庙会盛况,这才发现人潮如波浪一般。

掉头折返回家。




眯完午觉,精气神回来了。心想街上的热闹劲该消停点了吧,谁知去庙会的路上,依然是游人如织。


庙会就是对相山的公开洗劫。

平日里半点纸屑都没有的公园,到处是垃圾。



  离庙越近,人越是密集。

  真是诚心诚意上香祈福的倒不多,大多就是在相山公园里人摞人地遛一圈。



 就连道旁的树木上都挂着商贩展示的货品。



往常无人问津的刘开渠雕塑复制品梅兰芳像,此刻也吃了香,成为拍照、留影的热门风景。

大师成为伴侣、陪衬,照片也是到此一游水准的取景。





突然冒出许多和尚、道士的算命摊子,一看就知全是老江湖。 

平日里往山上走,亦有几个摆算命摊子的,如今一律正装和尚、道士、术士的装扮。



几个憨稚的小猴子,被耍猴的师傅一遍一遍地抽。

马尔遇见了难堪事,刚拍了一张照片,人家要收围观钱。一摸腰兜,坏了,皮夹子忘带了。收钱的以极其不屑的眼光看看我,说有年纪的人也出来捡白食吃啊。

羞得老马狼狈逃窜。

淮北人无论如何都要特别感激、感恩那个突发奇想建了相山庙的郭卿。

小城几千年,在历史的长河里浮沉,由地位显赫的都城、郡治,变成小乡镇、小集镇,断崖一般的天上地下的跌落。好在有一座庙能祈愿,来安放一代又一代破碎了的梦想。

嵇康,桓谭那么一批,淮北人至今仍拿他们往自己脸上贴金;甚至刘邦在相山饮个马都保留遗址纪念。

他们个个都比郭卿显贵。

可你要说真对这块土地充满深厚情感,还数这位名气不大的道地淮北人。

因为郭卿建这座庙,小城才有了庙会。

城小,地偏,一年四季的安闲。突然就有这么几天,满街都是客,满满当当的热闹,满满当当的欢腾。

有了庙会,岁月留给小城的就不只是云烟。


尽管庙会的商贸平台由食博会统一接手,摊位集中到体育场,但还是会有些商贩散落在去相山庙的路途中,有些小饰品排列在那里。

细细看过来,手工制品几乎灭绝了,都是机器造的,材料也可疑。



偶尔也会看见原先由民间手工制作的小玩意,看起来还是那个样子,价也不高。


庙会能给孩娃们带来色彩斑斓的童年记忆,奔波在异乡的淮北人,也会想起家乡的庙会。



那些已经接近失传的民俗喜庆的小玩意,惊喜地冒出来,一撇一捺的灵巧制作,看着舒坦、亲切。


    

那些看似粗俗的、简单的工艺或功夫,却蕴含着很朴素、很喜庆的街坊与乡邻气味,能勾出我们早已在浮华和急功近利中错失与遗忘了的简单幸福。




自然,民俗产品也被工业化了,手工原件越发罕见;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能够从拨浪鼓、宝葫芦、色彩单一却极艳丽的小海豚中,寻到简单却富于幻想的老日子的味道



太多太多的童年和历史记忆藏在庙会的小玩意里,一点一滴地流溢着、丰满着,让我们忘却庙会给小城带来的难以耐受的拥挤。



传统和民俗在庙会一年一年承续中,悄然而富有生机留存下来,躲在老太太手工缝制的这些小巧、可爱、鲜艳的娃娃鞋里。

庙会曾是小城的梦想,小城的光亮,小城的标签之一。

有那么丰沛的地方文化展示,有老百姓尽兴游玩的一张张笑脸,我们接续了千年前的一位淮北人梦想。

一个地方有没有文化底蕴、深度,一个相山庙会就能够充分体现出来。

淮北的手工制品的发掘与组织,当地民间艺术的设台展示,腰鼓、耍龙的氛围营造,说书、唱戏的热热闹闹,淮北地方小吃的汇聚,这些庙会欢乐、祥和的核心要素,做好了并不困难。

什么时候,小城淮北还能再有个好看、好玩、好吃的庙会,这个城市的福气就真大了。

作者相关文章

赵集逢集

乡间集市的地摊

赵集逛集

关注马尔的视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行走隋唐大运河系列纪实二十:淮河流域的“庙会文化”
祖国风光(4237)淮北相山公园
[八皖百城咏-淮北篇]相山公园 [鹧鸪天]
原创|相山雪
360doc网文摘手
淮北“麻茶”——地方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