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尔会客厅》|木子:这几年来我只写诗

《马尔会客厅》:探索文化本相,回溯各自路程。

本期受访嘉宾:木子。

嘉宾简介:

陈李林,笔名木子。长期从事新闻宣传工作。主任编辑。原安徽省作协理事、淮北市作家协会主席。放过电影,画过电影海报,当过电视台记者,写过电视剧本,做过电视晚会导演。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清明》杂志、《诗歌月刊》等各类报刊发表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报告文学、长篇通讯等200多万字。出版散文小说集《丢失的月亮》、《大地美丽》;诗集《十指上的烟火》等。

马尔:邀请老朋友木子来《马尔会客厅》做嘉宾,感觉很舒适。大家无拘无束,可畅所欲言。

当年我们因喝酒而相识,如今由文字而成知己。每日清晨,木子一首诗,马尔一篇文,在小城遥相呼应,眉目传情。

回溯你的写作历程,从濉溪老城电影院写到县党史办,又由濉溪县写到淮北电视台。小说起步,发散到长篇通讯、电视解说词,然后是诗歌散文,最终落脚到“诗人木子”。

我很好奇的一点是,以前的创作和你如今写诗,构成了怎样的一种关系?六十岁以后定型为诗人,专心写诗,有没有特殊原因?

木子:谢谢主持人马尔先生的邀约。《马尔会客厅》创意很好,在我们和读者之间搭起一座桥。我也很荣幸能成为首期嘉宾。

我写诗,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退休之后,闲着无事。觉得诗的字少,写起来省事。不像写小说,需要大块时间和精力。我不会电脑打字,也不会向报刊邮箱投稿,这给我退休后的文学创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还有一个想法,过去写散文、小说、报告文学,长篇通讯,国家级省级报刊上发了不少。再写也难有新突破,再说重复自己也没啥意思。于是便醉心于字少的诗歌,带有写着玩的心理,在手机上写分行的文字。谁知,写着写着就成为了一种习惯。每天凌晨醒来,不写一首,就睡不着觉。六年多来,写了一千七百多首。

我曾经开玩笑地跟文友说:诗,字少,写着省力。

真要我说写诗的原因,那就是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陪着年迈的母亲,照顾她起居,也得以静心思考一些问题。

失眠的漫漫长夜,唯有诗陪伴着自己。

这几年来我只写诗”,这是我将要结集出版的《陈李林的诗》(上下集)后记的题目。

马尔:木子的诗意象奇绝,情绪深沉,语言精粹。你觉得写诗最重要的元素是什么?

木子:马尔先生过奖了。

写诗,我还是个学生,新手级别。你提出的是一个深刻,复杂的问题,几句话很难说清楚,牵扯着诗观、写作技巧、叙述方式等等。

我认为如果写诗存在着最重要的元素话,就写诗要真,说真心话,抒真感受。

当下诗界很乱,网络里写作的门槛也很低。各种流派鱼龙混杂,各有各的书写方式和习惯。说实话,我不大喜欢那些晦涩的、玄空的、口水的,连自己都看不懂的所谓诗。

只有情真,先打动自己,才能打动读者。诗如此,小说,散文,戏剧电影皆如此。

马尔:有一段你的诗里情绪暗淡,关心你的老朋友担心你钻了牛角尖。其实诗人写什么,如何写,都有各自的心路。对诗歌意象的所谓明暗、色彩,你是如何看待的?

木子:这与我小时候生活的底色有关。我四岁时父亲饿毙。跟舅一起生活。十五岁初中毕业回家务农,吃了不少苦,经历了很多事。

的确,我的诗尤其是早几年的诗,情感复杂,色调灰暗,有些句子给人一种撕裂的感觉。一个女诗人曾说我的诗写得太苍凉沉郁。

我以为,写诗作为一种精神行为,它最萦怀的当然是生命的沉与重。只有与命运抗争的诗,才能展示非凡的力量与美。

你提出的诗歌的意象与色彩问题,我是这样看的。好的诗歌一定要有好的意象。意象是诗表达的载体。意象是鲜活的有呼吸的,也是有色彩声音的,它取决于诗人的经历。一个没有想象力的诗人,写不出色彩斑斓的句子。

比如朦胧诗,基本上是采取意象的表达方式。也就是说,不是直白地表达或呈现经验;而是借助意象暗示或者间接表现经验。其方式与我国古典诗歌,特别与词非常相象。因此,在写诗的过程中,我特别重视意象的使用。如果滥用,就会削弱诗的力量,造成艺术上的平庸与诗意的遮敝。

歌德曾说过,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惊异”,那是一种突然被闪电照亮,灵魂突然被惊醒的一种感觉。我在多年诗写中,尽可能地在意象使用方面力求准确,生动,虽不能造成惊异的效果,但我一直在追求。

诗歌是语言的探险。就像山间的溪水遇到阻挡的石头而绽放的水花,声音明亮、动听、惊心。

诗需要音乐的节奏。

诗与音乐节律,两者同源,彼此向往,两者都是表现情感的方式,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这也是我在诗的写作中重视诗歌的节奏与色彩的原因。

马尔:你的诗涉及的所有的题材中,“临涣”是着墨最重的一部分。

当然,那是你的出生地。

可是我发现,此前的各种文体的创作中,故乡是你避而不碰的一个话题。为什么?

木子:这个问题太尖锐,过去我一直绕着它走。

临涣城东的李堂子村,是我的出生地。每一个人与故乡都连着一条脐带

我过去的所有作品,很少去触及家乡的话题。刊发在《清明》上的散文《上学去》和在《北方周末》上连载的中篇小说《丢失的月亮》,写到了浍河与临涣镇上的人和故事,却都与老家的那个村落没有任何关联。

老家的记忆就是太重的伤害,多的是痛苦。

四岁时父亲、叔婶、妹妹均死于灾荒;士改时奶奶遭批斗,逼她交出银圆,奶奶跳井自杀。

我八岁时,跟姨夫一起回家修房子,踩坏了邻居的屋檐,被大骂富农羔子不老实。

自此,我将近六十年没回过家。痛,在内心没能结成疤,一直血淋淋的。

马尔:《临涣组诗》 你写得沉痛、真挚、深情。能否分享一下写作过程中的故事。

木子:《临涣组诗》我一共写了六十五首,我还要继续写下去。

我是临涣人,写临涣宣传临涣,责无旁贷。某种程度上它也给了我写作动力。临涣组诗》我肯定要出书。

能写出临涣组诗》,要感谢沈怀远先生的牵线搭桥。

还有你马尔。

是你打开我的心结,鼓励我碰触故乡题材。

记得我与沈怀远先生、马尔老弟、林敏主席,在镇人大主席何维军和企业家贺彪的陪同下,乘快艇游览浍河两岸风景。老弟你问我为何不写写临涣和家乡。起初我很犹豫,但架不住你一再鼓动。

开始写的几首,多是一些物象。随着深入的研究与心结的打开,由抒情而转为叙事,意义隐藏在整首诗里。

抒情主体与物象是一体的,很纯粹,同时也是脆弱的。叙事诗却不同,需要从事情本身跳出来。像写《铁匠》、《文昌宫与城隍庙》等诗,叙事中的人要与外界的关系拉开距离,分析打量,必须有主客体之分。

好的诗歌,就是对事物进行观察,观察中进行想象,对想象进行评论。

比如《安嶶诗歌》刊发的我的两首长诗《临涣词》和《一条河楔进生命里》,都呈现了我的诗观和书写的方式。如果没有多年当记者养成的观察事物的敏锐,没有写小说散文的练笔,写不出像《夕阳下的古城墙》、《蹇叔雕像》等有哲思的诗篇。

要说写作临涣组诗》的过程,的确是一个逐渐入戏,进而深入的过程,也是一个痛苦而欢悦的过程。

马尔:我们在一起闲聊时,你说过:“写诗就是把生命中的黑洞,一锹土一锹土的填满”。可不可以这样理解,诗歌具有某种自愈性,写诗也是诗人在疗伤?

木子:你说得很对。写诗之于我,的确是一个疗伤、治愈的过程。我上面说到了,由于家庭的变故,成分高,上初中时连红卫兵也当不上,看到同学被推荐上了高中,十五岁就当个整劳力使,干着繁重的农活,看不到一点光明。那不堪回首的一幕幕时常出现,这在我的诗中有所表现。

我尽量做到让读者看不出啼血的呼号与满纸的辛酸。通过抒发,的确使自己写后感觉找到了思想痛苦的出口,有种灵魂被撕裂后的痛快与轻松。

一个天性孤独、本质抑郁的诗人,以沉郁,苍凉的笔法让语言与心灵融为一体。会发现真实的人生之旅,游子寻找家园的渴望以及灵魂蓄积的力量。现实的精神,理性的烛照,有如空谷足音,充满了魅惑。随着岁月的递增,对世事的洞明、了悟,一些事情慢慢放下、看开。我懂得了,美的花朵终将在血泪的蕴育中绽放。至诚的歌,就像崔建那样深沉喑哑的喉咙才能唱出。

最近尝试着写些白话诗,受诗人艾略特、特朗斯特罗姆、阿赫玛托娃以及口语诗代表于坚、韩东等的影响,讲究叙述的流畅,把诗的意义体现在整首诗中。

马尔:听说你最近要出《陈李林的诗》(上下卷),现在进行到哪一步了?我有些意外的是,你最终选择了“陈李林”而不是木子作为书卷诗人的名字,想法是什么?

木子:是的。我最近正在准备出《陈李林的诗》(上下集)。诗集收录了《十指上的烟火》之后2018年至2021年底的大部分诗作。以编年体的方式,不分板块,按写作时间顺序编辑,这样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书写的历程。写的是有所进步,还是停留一个水平上,一目了然。

我把写母亲的几十首诗抽了出来,准备单独结集,作为纪念,告慰天堂的母亲。还有就是听取了马尔先生建议,写临涣的诗,也准备单独成书。

至于诗集的名字,为什么不叫木子的诗而取陈李林的诗?我是这样想的,木子是我的笔名,全国写诗叫木子的人很多,怕被淹没,也怕沾了人家的光。取实名陈李林,很少有重名的,三个字都是姓。当年写新闻、报告文学时,由于发表的量很大,经常出现在报纸的头条或整版刊发,被人误认为不是一个人,是一个写作班子。

还有就是,我父亲姓李,我原名叫李宗明,为摆脱成分高,跟母亲姓陈,随舅生活。招工时改名陈李林。诗集取名《陈李林的诗》,大家熟悉,也有着特别的意义。

马尔:期待《陈李林的诗》早日出版;也感谢木子老哥哥来到《马尔的会客厅》。

木子:谢谢你开门会客似的访谈,给了我一个难得地跟一直关心我的读者曝露心声的机会。由于写不出几首很满意的诗,几次想停笔。是马尔先生和林敏主席多次给我的诗文写评论,推着我写下去。我只有努力写出好一点的诗,来报答你们和天天关注我的朋友与读者!

我会一直写下去。

作者相关文章

诗人木子:组歌临涣里的浴火重生

林敏:诗人木子的“逆流而上”

文学:吹箫人/木子

关注马尔的视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纪金声”2019青少年诗歌创作大赛 李林 :《​乡间小路》
怎样写诗最有意境?
写诗要有主体感
作家陈李林诗歌集锦
【诗选粹】陈李林 ▎菜市场归来(组诗)
诗人特荐|忆戍边(外四首)文/李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