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尔会客厅》|郭劲松:1979年的高考

《马尔会客厅》:探索文化本相,回溯各自路程。

本期嘉宾:郭劲松。淮北矿工医院主任医师。

马尔:这期有点意思。

邀你郭主任进会客厅的起因是,你曾半玩笑半认真地说:啥时候我也进一下你的会客厅。

对我来说这话相当于擂门。

郭劲松:擂门不敢,说那话我却是很认真的。希望会客厅待人接物的面宽些,

方方面面都有涉猎。

马尔:“马尔会客厅”不设门槛,但进来的人在一起拉呱,要能共同寻找到话题的那个点,也就是一种文化意义。

直到你发给我这张43年前的准考证照片,我想我们找到了意义点。

它接续了我的1977年第一次恢复高考的那篇文章,而且是由你老郭的经历去看,视觉与表情就不一样。

我得夸你一句:能在六十岁时还保存着出生证、高考准考证的人,起码算有“个人史”意识。

郭劲松:也是我没事找事。翻旧东西,那张保存完好的高考准考证掉出来了。

我一看便愣在那里。

太多年头了,时光里的那个后生直直地看着我。恍惚中我还以为那是我儿呢。

离得太远的事情有些怪异,好像1979年的高考我只是个旁观者。

记忆模糊却又分明。

马尔:很珍贵。我们很多人都缺乏个人文物观念,自己小时候、青年时代的很多东西都丢弃了。

郭劲松:是的。老东西就是路标,走过的路它能给你指出来。矿工医院搬新院开诊给每个职工发了个搪瓷缸,我的还保留着呢。当年的事情一看搪瓷缸便历历在目。1979年的高考也一样。你让我看着准考证慢慢想,把考试前后的事情捋出来。很多事情与场景,这才一点一点、一段一段地涌现出来。

马尔:它确实很有意义。

从1977年到1979三届高考,从整个时代来看,它实现了一次大的历史转折。高考被确证正式恢复了,一大批曾经被文革折腾得死去活来的知识青年,这才算真正安定下来。再不搞上山下乡了,这个国家有救了,年轻人有出路了。

落到像我们这样的每一个经历者身上,是高考塑造了我们一生。若没有高考,还只是下放农村,我们真不知自己会变成什么样。年轻人没希望,国家会成什么样。

郭劲松:尽管我比你小一岁,低两级进大学,我们都经历了社会由乱而治的过程。

我原在萧城一中上初二,后转到袁庄矿中学。1976年主席逝世参加的追悼会就在袁庄矿。那会儿还根本不拿上课学习当回事,学习无用。

上学就是游乐场。我喜欢和女同学搞点恶作剧,给女同学起外号是我的强项。女同学较胖,刚学的脂肪外语单词fat,我带头喊,喊来喊去即成为她终身的英文名字;女同学走路不太稳的,叫“三晃”,对应“三笑”;女同学耳垂长的,就以“开关”戏称之。

到七七年恢复高考我上高中,就没时间没精力瞎胡闹了,课堂气氛一下子叫高考给改变了。

马尔:完全能想象得到你打小就这么“恶”,这么“痞”。

郭劲松:77年第一届高考恢复后,我又转回萧城一中读高一。

学校面貌大不一样,老师开始立规矩,敢训我们了,家长也逼着子女念书了。

我的功课落下太多,上高一连因式分解都不会。

同学的哥哥1977年考上北大,他叫曲华,现在国外。他搞了本北京朝阳区编的复习资料,那时能有本这种资料,如获至宝,抄到深夜。别说高考时还真管用。

萧县的梅村中学很有名,属老牌省重点,不知何年开始鼓励各科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猜题押宝。

马尔:我们那一届就有了。文科老师给你划重点,叫你熟记熟背,神神秘秘说一定会考到;理科则撒小网出题。

郭劲松:当然都是类型题,范围能估到,原题直接对上考题就很难。

别说还真有一件奇事,有一道物理20分的大题,真叫一位梅村老师给估到了,这个老师从此名气大振。

马尔:那时高考内容少,做题做得也不多,所以瞎猫逮个死老鼠,碰上一题还是很管用的。不像现在,题海战术,里面蒙对了几题又怎样?早就在题海里湮没了。

郭劲松:到我们那一届高考,临时磨刀,抱抱佛角还是管用;当然运气也很重要。高三时到我班补习有个考了两年的,每次都差一点点,二三分的上线距离。1979年就差一分上线,结果上了大专。

马尔:当年高考录取分数啥的,还有印象吗?

郭劲松:我记得很清楚,1979年高考录取划线分265,我考了287,超22分。第一志愿我填的马鞍山钢铁学院,可数理化加一块不够180分,没过门槛人家不要。最后被蚌埠医学院录取。

心里很不情愿。

马尔:真想象不出你上了马钢会是如何结局。实践证明,学医是你的宿命。

你可能忘记了,江湖上“郭一刀”大名鼎鼎的时候,我和钟明贵这边下棋,你把我胳膊上的囊肿给切掉了。

郭劲松:(笑)小意思,豆渣炮。

马尔:1979年高考还有什么难忘的事么?

郭劲松:高考那几天下雨。化学考试时忘记带准考证了。

当时领队的校长,是后任萧县教育局长的高梅田。冒雨骑上自行车到我家帮我取来,使我顺利进入考场。

我那时人都懵了,进考场好半天才清醒过来。

高老师是安师大物理系毕业,兼着我们高三理科班主任。我们那一届是给萧城一中挣脸的一批。那时我在的理科班算好班,由几个班同学根据成绩排名划线进来的。

高考录取按大学,大专,中专排列下去,我算大学里中等的。班里有考上西安交大、兰州铁道学院、南京空军气象学院等。

令高老师很开心的是,全班所有人都有学上了。没有冷门,也没有放卫星。考取的工农商学兵医气象各类学校都有。

马尔:高老师应该算是你遇到的贵人。

郭劲松:他是个很有激情的老师,思维很超前。在萧县曲艺馆办高考专题讲座,附近矿区考生纷纷都来听,挤不下,一座难求。

他带物理很自信。学理工科的都知道,物理过不去你基本无指望了。我们班多数学生都因他而不怯物理。

高老师住在萧县葡萄酒厂,离学校很近。我们在校时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我心目中的高老师可敬可爱,他当了教育局长后,曾到淮北找我询问医学之事。

听说他去世了我心里很难过,也很怀念他。

马尔:七九级入学的大学生明显有个拐点,学习风气大不如七七、七八的氛围。我们是拼命读书,你们是何不潇洒走一回。

郭劲松:我自己也有体会。高考过后毕竟是小县城,考上了放假回家很牛气。

再不肯摸书本了,所有书籍、材料谁要给谁。

上午睡觉,下午晚上疯玩。

马尔:老蚌埠医学院靠火车站很近,下了火车直接往北走。

你在蚌埠上了五年学,我们也算有缘。

郭劲松:刚到蚌埠没觉得它是个大城市,认为蚌埠很小。原因在我们以为火车站附近就是它的闹市区了。过二周后才发现天桥西面的大马路才是市中心。

大马路、二马路、人民电影院、新华书店,小南山公园、大塘公园。蚌埠当时确实很热闹,在我们眼里很繁华。胜利路更是林荫大道,往南还有个军用机场。

当时萧县县城也就老城区一小块,到汽车站那里就是农村了;淮北相山也是一泡尿能到头的街区。

如果说六十分万岁是由我们79级开始的,只是因为离文革、下放比较远了,珍惜的心思不如你们强。社会上各种思潮也开始泛滥。

当然也要怪蚌埠;好吃的好玩的太多了。和我同班的张晓梅、杨旭东都是你的蚌埠街熟人,可惜当时我们这些县里来的,和他们这些市里的在班里并不密切。

六十分万岁是我们这帮学医的不少人的基本原则。

有次考英文抄同位的。怕考高了被老师发现抄袭,故意错几题。谁知假期后开学补考,老郭我竟榜上有名。

马尔:(大笑)哈哈,没想到老郭还那么蠢过。

郭劲松:觉着抽烟有男人气质,开始学。烟抽珍珠桥的,没火机用火柴。经常出现有烟无火情况,很是烦人。买火紫后就撒上一包在床下,关健时还真用上了。

到了冬天,天冷,前二节课根本不上。花5分钱去天桥下看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小绿春子到现在还有印象。

蚌埠二马路是常客,人民剧院刚兴通宵电影经常去看,淮河歺厅喝酒也常去。

蚌埠还有著名的狗肉馆,那时身上的钱还不多,看着真馋。

大学五年,我们都是在临考试前才急急忙忙地抱上几天佛脚,应付差事。

蚌医出的5位院士之一王福生,和我们宿舍门对门。他是蚌医的骄傲,我们班的骄傲。说实话,当时认为他有点傻,青春年少不疯玩,想啥呢。

总结那些年在蚌医有考试的日子,我老郭考出的成绩,绝对高于我的实际水平,不知什么原因(笑)。

马尔:打住,再扯就放毒了。

拉老朋友访谈就这点不好,人太熟,正经不了多一会,扯着扯着就下道了。

作者相关文章

《马尔自选集》|1977年12月10日的高考

辟块菜地,夏短秋长

“我们退休了”

关注马尔的视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因为从小和郭劲松一起玩...
岳重与郭丹的对谈|CRI会客厅
河南坠子《十大劝》郭永章 刘劲松
点评头条
股市超级潜伏(73): 郭劲松
石教耕先生作品选(20)——赠与国庆、扫黑除恶于己亥年、劲松吟、咏唱诗、偶遇李迪生老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