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尔会客厅》|杨海玲:“杨家香包”的前世今生

探索文化本相,回溯各自路程

本期嘉宾:杨海玲。淮北市香包布艺代表性非遗传承人,虎头鞋帽非遗传承人,淮北市首届工艺美术大师。自幼受家庭影响,对香包布艺、虎头鞋帽有着浓厚兴趣。2022年7月淮北市首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作品获金奖,同年12月获得安徽省第十二届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徽工奖”金奖。多次代表淮北非遗参加省内外的文化交流活动。

马尔:海玲老师好;很高兴你能来到《马尔会客厅》。非遗传承人这一块的访谈,首先想到的就是你。“杨家香包”的名气很大,工艺也好,已成为这座城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杨海玲:在马尔老师跟前,不敢称老师的;您就叫我海玲吧。接到邀请很惶恐,我这个人不大会说话,做的也就是些针线活,有时想说也未必能说出个道道来。创制“杨家香包”品牌,做出了些名声,靠的是相关部门大力推介、抬举,很多热心朋友的支持。可您说是为宣传传统布艺,为非遗发声,就觉得自己有责任来。

马尔:海玲谦虚了。一个人做一件事情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地守护、热爱、钻研、光大它,最终把它当成了自己的一种文化责任。

“杨家香包”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淮北的泥塑、面人、剪纸等非遗手工制作,大多由家族、家庭传承,几代人延续下来。海玲的香包技艺有传承,但杨家香包的品牌,你应该算第一代掌门人。

杨海玲:我印象中的香包,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很多女性可以信手拈来制作的小玩意儿,按现在官方的称谓叫“群体性非遗”,家家都会的布艺制作。

我们家虽不算是香包世家,但祖祖辈辈的传统布艺手工传承却是一脉相承。我受姥姥的影响最深。大概5岁的时候,天天坐在姥姥身边,看她套棉袄编纽扣,布条在姥姥手指上来回绕,一会儿变成了一个布疙瘩,觉得挺好玩。姥姥就拿着布条在我的手指头上教我怎么绕。只要姥姥做针线活我就在旁边看,尤其是她绣花的时候,我就等着帮她穿针,姥姥每次都会在我穿好针后夸我一句“真能”。其次是我大姨和我妈,在我小的时候,每年立春前大人都会给家里的孩子做打春鸡戴,所以我做香包也是有家族传承的,汉族家庭都有这样的习俗。

有品牌意识跟我之前的工作有关,2013年就着手注册商标了,但是第一个商标却是奔着做虎头鞋帽去的。

马尔:也就是说,“杨家香包”的前世与虎头鞋帽有关。

杨海玲至少在我心里是这么认为的。早期出去参加活动,拿出来最多的是虎头鞋帽,也不是为销售,就是想和大家分享传统布艺手工制作。对虎头鞋帽最感兴趣的是上了年纪的人,我喜欢听他们拿着鞋说着过去的故事。最难忘的是2016年在临涣怡心茶馆遇到的三位老奶奶,头发都白了,她们拿着鞋,说着她们的奶奶她们的娘,是如何如何的心巧手巧,如何如何的会做针线活。每当看到那样的场景我就很激动,就觉得在做文化传承的事情。我表达不好为啥会这样,就觉得我应该坚持下去。

马尔:所以“杨家香包”品牌,实际上还含有传统布艺手工的其他制作。

杨海玲是的,“香包”和“虎头鞋帽”都是传统布艺。“杨家香包”是我给我的香包起的名字,注册的商标。从情感上说,我割舍不掉对虎头鞋帽的喜爱,80后可能多少还有点记忆,90后的孩子恐怕见的都少了。传统虎头鞋宽底大面的,是要配着那种包脚的棉裤穿,在那个年代讲究的是暖和,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那种包脚的棉裤没有了,鞋子自然也就派不上用场。以后,传统的虎头鞋退出生活圈,恐怕就要被定义为观赏性的工艺品了。

马尔:那倒不会。汉族孩娃的传统冬装,没有虎头鞋帽就缺少民族的符号性,它会世世代代传下去。

你感觉,淮北本地的传统布艺,有哪些东西对你影响比较大。

杨海玲:主要是工艺。传统布艺是民间传承下来的富有技巧的工艺,做香包从针法上常用的有几个,平针缝、藏针缝、卷针缝,做的多了就能熟练掌握其中的技巧。

马尔:何时开始专注于香包,有原因么?

杨海玲:要具体到年份,2015年是个节点。之前香包偶尔做着送人玩,因为我会,就觉得应该宣传、普及它,大多数人应该都会。

我13岁那年看到一则新闻,几个妇女坐在炕上纳鞋底,旁边放了一排虎头鞋。记得上面说了一句话,说“这是一门即将失传的手艺”。我心想这怎么可能,我姥姥和我大姨每年都做。那时候我就开始收集我大姨的鞋样和绣花纸样,直到我有了孩子,姥姥嫌弃给我孩子做的虎头鞋没年轻时候做的好了,我才开始跟姥姥学做虎头鞋。

2015年是个转折,那年的7月份我带着十双纳好的鞋底找到我大姨,想再系统的学习一下虎头鞋的制作过程,我大姨一边带着我做,一边劝我放弃,她说她做了一辈子的针线活,尤其是做鞋子,落下了一身的伤痛,一到阴雨天手腕都会疼。那时候我也因为纳鞋底赶得太急,手腕也伤着了,养了两年才好。做一双鞋子工序复杂,工期长。我家孩子开始也极力反对,跟我分析说如果以后想作为谋生的手艺肯定是行不通的,然后列举了行不通的理由。其他人的话我是听不进去的,但是孩子代表的是年轻人的思想,年轻人都不接受了,市场在哪里呢?我做这个的意义在哪里呢?那一段心里很纠结。但我不死心啊,于是把虎头鞋简化,做成迷你的小挂件,照片发到网上,当我无意中接了第一份订单后,就改变了我努力的方向。2016年6月的非遗日,我带着精心准备的虎头鞋和随手做的一些香包参加展出,没想到香包售卖一空。那天上午香包卖了一千一百六十块钱,是我在淮北市场上售卖香包见到的第一笔钱,感觉前面心酸经历都不值一提了,所有的努力和坚持都是对的。

马尔:传统布艺,能够被市场认可、追捧确实是个动力。和其他传统工艺一样,香包其实也有各个地域不同的特点。你的香包有哪些相通处?有哪些刻意的不同?

杨海玲:全国各地无论哪种做法,相通之处都是把一些美好的、吉祥的寓意通过图案、造型表达出来,就是所谓的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您看很多香包上面都有流苏点缀,流苏也叫穗子,它除了好看,也寓意岁岁平安,其实就是我们中国的谐音文化。我做香包唯一想变的就是会根据市场,根据不同的人群,做一些用中药调配的香包,比如可以安神助眠的,预防感冒的,还有就是古法合香可以静气凝神的。款式上面也根据自己的审美、喜好做了些,没有刻意的去讨好市场,纯属个人审美。

马尔:你很幸运,有个好帮手。我知你爱人小吴喜欢书画,书法已有些造诣。他对你的香包制作帮助主要在哪些方面?

杨海玲:我觉得艺术都是相通的,很多地方都可以借鉴。我做香包的选色、构图,总是无形中受书画章法的影响。他常跟我说,香包上的图案选择,该留白的留白,该错落的错落。

我家先生也是能静下心来做事的人,店铺门头上的字是他题的,包装袋也是他设计的。

马尔:工艺上的精益求精,是杨家香包的一大口碑亮点。这也就意味着手工居多,增量很难。

杨海玲:是的,我始终觉得手工做的东西有温度,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是机器制品代替不了的。

马尔:杨家香包的另一大特点是它的设计感很强。有传统型的,也有时尚型的,甚至增加了绘画性,显得很雅致,可以收藏。你是怎么想的呢?

杨海玲:看多了自然就想得多。家里收藏的书画,我和他会一起欣赏点评,受益很多。我也有收藏布料的习惯,看到喜欢的图案就联想到香包,现在能动手制作香包的很多,专业的也不少,没有刻意地想着我要把它做成什么样,坚持的时间久了,我觉得都是水到渠成的事。

马尔有工艺,有技术,有设计,这也是杨家香包盛名日隆的主要原因。

杨海玲:马老师过奖了,我恐怕也是赶上好时候了。非遗保护法颁布至今12年了,是自己的坚持,也是政策的扶持和大家的支持才能让我一路有信心走来。

马尔:如今重视传统文化的建设,杨家香包除了有展示功能,也在进入中小学课堂。

杨海玲:进入中小学的目的是做一个文化传播,我是希望能在孩子们的心里播下一粒种子,就像当年的我一样,让孩子们知道咱中国有这么一门手艺,不光有用,还很有趣、好玩。

马尔:从手工制品,到百姓文化消费品,有一个极大的转换过程。

杨海玲:这个转换过程经历了差不多有十年吧。因为它不是生活必需品,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观念也正在发生着改变,对有趣、好玩的文创产品、手工制品的追求越来越平常、日常。我个人认为,作为手工从业人员,都应该更严格要求自己,不求量,把握好质,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东西。

非遗火了,市场就有些混乱,假冒伪劣在冲击质优名牌。杨家香包会有一个坚持,安安心心做好自己就行。

马尔:你感觉非遗布艺这一块,还有哪些问题?

杨海玲:现在最大的问题,也是很多手艺人的问题,就是传承问题。喜欢的人多,能坚持做下去的人少。手工布艺就是个静下心来慢慢做的活,它其实也能养育人的性情。

马尔:就我个人的观感体验来说,淮北这几年对传统手工艺人的扶持、推介力度很大。

杨海玲:这恐怕也是手艺人能坚持的动力之一吧。手艺人能不能生存,就看有没有市场了,光靠情怀支撑,能走多远呢?

马尔:依你的体验,传统手工艺人如何生存下去?

杨海玲:手艺人埋头做事情的时候就很少有时间有精力做其他事情了,比如宣传,比如人际交往。我习惯了静下心来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剩下的就顺其自然吧,我现在就处于这种情况。

马尔:杨家香包已经成为小城的一个文化品牌。传统手工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它的传承性,不是普及那种,而是接棒人。有无向下继续传递的考虑?

杨海玲:从我开始决定做这一行起,我就明白独木成不了林,我起步的同时也留意着身边人,拉着喜欢手工的姐妹摸索着干,目前有几位跟我一起走在路上。

马尔:我与杨家香包相识近十年,看着它一天天成长;衷心祝福它能够更好。

杨海玲:感谢马老师多年来的支持,也感谢这么多年关注我鼓励我的人。

作者相关文章

杨家香包的新意

濉溪石板街上的动人眉眼

守艺人

关注马尔的视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布艺教程」鹫泽玲子的美丽拼布:大包和小物(中文)
布艺便当包
安徽省淮北民间研究院—— 丁兰云
儿童虎头鞋的做法 虎头鞋布艺手工制作教程
农广天地20120906虎头鞋帽制作工艺
【布艺】双层收纳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