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表情絮语(2)——一中细节(三)

 

    十年前我们编写一中校史的时候,决定取书名为《三代人奋斗与追求的足迹》。

    建校到文革前、文革中为第一代,跨度到文革结束,约二十年的时间;1980年到2000年这二十年为第二代,此后为第三代。

     曹校长、刘校长、老储他们虽是第一代的身份,但主要活动区域却是在第二代时间。

     他们是在2000年左右退休的,刘校长是03年。

     第一代一中人有个“活化石”,他就是老体育组长王兴奉。

     老王今年已七十多,依然声音洪亮,神采奕奕。

     他六十年代在一中上学,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如松一班;后来留校搞后勤,再后来念书深造当体育老师。

      在一中做过学生又来当老师有一批,你像贾德强、常华明、王明利、马颖、夏爱军、董咏梅、宋贤瑜、孙芳等等。

      二代、三代的一中人都尊王兴奉为“王老大”,这个有点江湖气息的称呼并不是要显他资格老、年纪大,而是将“王老瞎”提拔了的更名。

      早前王老师有个“王老瞎”的诨名。

     “瞎”不是说他看不见,人糊涂,而是亲昵的赞语,夸他人热心,爱管事,性情好;有时也有玩笑意味,算是打牌输了偏说赢,喝酒晕了还硬撑的另类总结。

      王老大占了几个一中第一,“全国百名优秀教师”那样级别的荣誉他是第一个拿到;国家级裁判证书他也是第一个拿到;当然,还有超生处罚,他是一中第一也是唯一。

      他的很优秀的少爷王鲁就是王老大舍得一身剐,敢在计划生育严苛的时代,誓死要把儿子生出来的壮举。

      王老大有好几个业余爱好,喝酒、打牌、唱卡拉,但最有成就的还是当证婚人。

      在淮北市,不管是老一辈的师范的老李,还是后起的一中的于俊华、宋伟,婚礼主持的潇洒倜傥,还数老王。

      鲜亮的西服,自然的喜庆表情,一套娴熟的说辞,加之干净利落的手势,回回满堂彩。

       可惜我翻相片册,没找到他的照片。

     钱步照老师是一代的年龄,但他原先在企业学校,进一中晚,我经常开玩笑说他是“二代加”。

     我总喊他“钱老”,喊他钱老时他还不老,四十出头。那时一中除了总务处余老头、孙振理、老彭,最老的也就是他这样的。

      钱老是那种永不会老的老同志,八十年代后期骑着摩托车上下班,跟个小伙子一样。一天,头裹着纱布来校,一问下晚自习回家没留神车掉路边沟里了。

     钱老心气高,教书总要当第一;谈荣发在他和老谈你短我长的竞争,老谈调上海他当英语组组长,就和安大毕业的赵洪还有张惟寅那样的年轻人比拼。

     都说英语教学是年轻人的高地,钱老偏不服这话。

    和钱老前后的许映潮、武艺、王元清、储立生、王思善、徐作英、张纯杰、孟凡贺、王随泽、刘继初、马立正、陈钦亮等等一大批,都是为一中拼过的人。

     一中的早期发展就是在这种相互比较而互争短长的环境中前行的,直到我们学习马鞍山二中,觉察到整体上的差距,才慢慢以级部管理为核心,抱成团向上走。



     张国英老师教数学,她来一中更晚些。

     她教数学柔和、清晰,亲和力强。

    同年龄的一大批,像张素珍、张爱萍、高敏、王佳田、田恬、张青莱等。

    可惜,我都寻不见她们的照片了。

    一中历来是女将的天下,老的袁皖香校长,曹校长、刘校长,还有现在的马颖校长。

     八十年代初一中进批大专生,李虹是比较突出的。

    她的课有精神、有嚼头,带班凝聚力强。

    现在是李校长,把补习部领导得井井有条、头头是道。

    张云侠永远是大姐的样子,待人厚道,与人不争。

    她的历史课课波澜不惊,却也是天高云淡,意味深长。

    周淑玲是毕业于宿州师专的资深美女,与王佳田在初中搭班属绝配,享誉一时。

   1998年,评省示范必须高初中分离,全市最好的初中一中初中部被令人遗憾的强制性取消,一大批长期从事初中教学的教师,在教书十年、二十年,享受着学生、家长、社会高度尊重后,却又不得不重新走到高中教学的起跑线上。

    那是令学生、家长、高中同事生疑的重新出发。

    我的几十位兄弟姐妹放下心理包袱,以叫人敬重的努力,也就三五年时间,重新站到高中教学的制高点上。

    周淑玲就是其中之一。


     



     我得写写徐作英老师。

    在许多人眼里,他性格极其刚硬,绝不向任何压力低头,绝不妥协,是个浑身上下满是争议的人物;于我,他就是温厚的兄长,知识渊博的师长,爱憎鲜明的朋友。

     我喜欢和他拉呱,古今中外、天上人间,他的阅历往往让他时时有洞见。

    他在新疆工作十余年,这段经历让他心胸宽大、性格刚烈。

    世上有“性情中人”之说,其实许多人只是有性情,个别的拿这个做装饰;若论真性情,当得起性情中人名声的,非老徐莫属。

    八十年代中后期,课后我就和他常出校门闲遛,往西走到电厂西山上,看着淮海路车流人流,扯着很多事情。

    徐老师爱人郭子英也是我们同事,她总是温暖的微笑着,充满母性的光泽。

    和老徐有很多画面,他是一中曾有的一道个性风景。

    我在他家第一次喝到威士忌,四十度吧;那酒入口倒还温顺,我就当红酒喝,然后是不靠谱的晕头晕脑。

     老徐呵呵的笑着。

作者相关文章:

往事如画——《淮北往事》序

一中老北门的故事——《淮北往事》(四)

表情絮语(1)——一中细节(三)

一中细节(2)——《淮北往事》(十三)

三人行,都是老师(3)——《淮北往事》(七)

生活在老去,而我们依然年轻——三人行,都是老师(4)

纪念一位老同事————《淮北往事》(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好一个拖油瓶
中国教师报·再访杜郎口中学
何其有幸遇见你,不负时光不负卿
老徐 | 倪孜煜(五年級)2017.3.27 ★★★★
我的初中语文老师作文600字
我的两次“机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