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手指剪下的世界(2)


    从《史记》中记载的西周时期周成王用梧桐叶剪出个“圭”赐其弟,封姬虞到唐为侯开始算起,剪纸的早期样式出现,距今少说也有2600多年。

    它因材料简便,工具简单,表现的形态又亲近生活,所以能遍地开花,成为“全民艺术”。

    在我眼里,民俗艺术一定是全民的。

    由内而外的满溢出欢喜劲儿。





    但它确乎又是艺术的。

    并不只是一把剪刀的手艺活。

    剪纸实则是以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造型。

    我们见到的大众活就是手剪,也叫折剪;更复杂的表达形态还有阴阳刻、刺孔。

     即便以色彩论,它有单色、分色、填色、套色等等。



    看杨老师人物剪纸的细部,他就是运用了阴阳刻、刺孔技术,人物的面目表现更为细腻。



    杨继富剪纸的启蒙老师也是唯一的老师,是他的母亲。

    母亲绣花。

    绣花的线形图案源于剪纸。

    杨老师八岁开始迷上剪纸。




    这个经历让他始终扎根在市井里。

    老百姓的喜闻乐见一直在滋养着他。




    我亲见他几下便剪出个八喜。

    这些东西想都无须想便在手下成型。




    但他有自己的想法。

    真人剪,剪纸与传统绘画融合,都是他几十年努力的结果。

    想看看自己的剪刻到底还能走多远。

    民俗的东西由匠而技,由技而艺,都是一代一代的爱琢磨、有想法的人往前推,向上抬举的。



    裱画并不挣钱,他坚持着兼做,就是在汲取绘画营养。

    一度去福州学版画,也还是为了剪纸。



    小城的李士傑赠他“源于民俗,高于民俗”的话,点燃了他心头的一把干柴。

    一烧就是多少年。



    造型古代著名特色人物,剪出个系列。

    写实当今成名的风景。




    也有惊人眼球的探索。




    他花了两年多时间,剪出了清明上河图长卷。

    里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他的心思。

    剪纸在河北、山西、辽宁、江浙等地历史渊源深入,小城浅在民俗那一块热闹。

    杨继富就显得突出。




    我实际是不大赞同“源于民俗,高于民俗”那样的意见的。

    就像原先说文学,说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纯粹是误人歧途。

    你能把种种生活面貌写到纸上就是文学大家。

    越高越离谱。

    民俗的东西,扎根越深,滋养越丰富,那种古拙、简单而大智若愚的高级味道,才能越发醇厚。

    后段的滚滚而去的河流,有谁能够高过源头泉眼溪流的?

    本源、本真的东西,那叫血脉。

    我看杨老师的东西,精巧、创新着力重,惟愿他前行的路上,再灌注出更为浓重的民俗气息,在俗劲上大加调料,调出积郁于乡间市井的憨厚的拙趣来。

    那是植根民俗最高级的东西。

作者相关文章

手指剪下的世界(1)

韵味(2)

董克文的那些时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精美的民俗人物剪纸艺术作品
原点·生活美学|指尖生花的剪纸艺术
【民俗剪纸】三国 剪纸人物欣赏
中国民间民俗艺术|剪纸刻纸「人物篇」上
上得了T台,编得了教材,一言不合她就跨界给你SEE SEE
剪纸艺术【18】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