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寿县古城墙

  说到临涣古城墙,网友海清天讲,八十年代在临涣午收时听当地的上年纪人闲说,古城是窃国大盗袁世凯三子袁克文出资重建并加固了城墙。老百姓据此都习惯称土城墙为袁三圩子。

  当年袁家落魄跑反从周口到銍城避祸。

  也算是有趣的补白。

  临涣古城墙让我想起几年去看的寿县古城墙。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历史非常重要而又十分有趣的事情。

  小时学英文,我对city和town的区分感到困惑。

  直到出国在实境中,才知道city外延大些,泛指城市,都市;而town则特指镇;市镇,有时专指市区;市内商业区,中心区。

  淮北人说“市里”,大约就对应这个town。

  中国是形意文字,它的表述不仅精准,而且展现了概念生成的历史过程。

  比如city和town在城市概念上的区分,我们用城市、都市与城镇加以释义,一看就明白了。

 从“城市”这两个字上看,中国城市的形成有两大类:一是因“城”而“市”,也有因“市”而“城”的。

  前者是先有城后有市,市是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种类型的城市多见于帝王侯将相的治所或封地,秦汉以来的郡县治所的设立,战略要地和边疆城市等。

  淮北的前身“相”就是这一类。

  但相的命运极其特殊,衙门不在了,城市便渐渐消亡了。

  这在中国城市历史中也是罕见的。

  很多城市是治所虽取缔了,但“市”已形成,它都会或更大或更小的存续下去。

  比如与“相”比邻的“铚城”。

  因“市”而“城”的,即是先有集市后有城市的形成。

  这类城市比较多见。

  你象湖北的沙市,春秋战国时是楚国都城郢的外港及交易市场。

  城市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形成,无论多么复杂,都不外乎因“城”而“市”或因“市”而“城”这两种主要形式。

还有学者认为早期中国城市最主要的产生原因是由于战争。

因为当时社会分工还没有详细地分出许多职业,战争则对于人口数量和部落存亡有最大的威胁。所以,建造城市、修筑城墙,才能依托这些基础建设居高临下地进行防守,很好的抵抗入侵、抵抗外来敌人的杀戮。

比如“铚城”的建立,就是春秋时期的宋国为防止楚国入侵而建设的防御性城堡。

《史记》里说(陈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这个“铚”就是建于宋国时候的铚城,也就是如今的临涣。

  当然也有特殊的。

  石家庄原就是个村子,创于明朝初年,原为正定卫的军屯和官庄。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废除卫所军屯制,石家庄才成为隶属正定府获鹿县(今鹿泉市)的一个小村庄。

  如今却发展成为省会城市,这庄子够大的。

  古代作为治所的城市是很讲究的。

  从春秋一直到明清,除秦始皇的咸阳外,其他各朝的都城都有城郭之制,即"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内之为城,外之为郭"。

  帝王的派头最大,一般京城有三道城墙:宫城(大内、紫禁城)、皇城或内城、外城(郭);府城有两道城墙:子城、罗城。

 “城”的古义就是围绕都市的高墙的意思。

  我看到的寿县古城墙,即知这个城市肯定是因“城”而“市”的。

  城门高大、坚固,城墙厚实、宽敞,完全是“筑城以卫君”的模样。

  公元前241年,衰败的楚国徙都寿春,寿春的地位发生了巨变,很快成为拥有数十万人口的大都会,是楚国后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秦破楚克郢,虏楚王负刍,楚亡。

  二年后秦划江淮及其以南地区为九江郡,寿春虽为县,但作为郡的治所。

  到了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封英布为淮南王,都于六(今六安市),寿春为淮南王国地。

  直到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淮南王刘安谋叛死,国除,寿春又为九江郡治所。


  寿县地处南北冲要,有“中原屏障,江南咽喉”之称。

  自古为兵家必争。历史上这里战争频仍。



  公元383年的秦(前秦)晋(东晋)淝水之战就发生在八公山麓、寿阳城下。这场战争不仅再次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些有意义的历史典故。

  如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

  它还有许多可为凭吊的历史遗迹。





  漫步于古城墙,你会为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而叹服。

  冷兵器时代,如此巍峨、坚固的城墙,外加护城河阻碍,得有多少死伤方能拿下?


  千年的侵蚀与剥落,也只薄损了古城墙的皮毛。

  城墙上视野开阔,路道畅达,易守难攻。


  主城门上建有厅阁,和平时期茗茶远眺,纵览四野,也是一极佳的观景地。




  在寿县城西门城瓮里,南北两壁上对称镶嵌着两块石刻,一面是锣,对面是鼓。

  这就是寿州内八景之一的“当在鼓,对面锣”。

 据说在清朝乾隆年间,寿州来了一位新知县,上任不久,看到古城墙西段年久失修,已几次倒塌,下决心重修。于是通告全县百姓,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同心协力,修复城墙。

  不料告示贴出一个月,却不见动静。

  这是为何?

  他哪里知道,“捐款捐粮修城墙”已叫喊了三任知县,他们装满了腰包,却没有修城墙一寸。

  你想,老百姓还能继续相信这位新来的大人吗?

  开工的日子到了,新知县并不因为寿州百姓不热心而泄气,一大早便带领衙役们扛着工具,来到西门脚下和几十位民夫一道挖土抬石,一直干到天黑收工。

  这一动作引起老百姓的纷纷议论。

  有的说:“县官大人都来修城墙了,还不是为的寿州!我们明天也去干吧!”可也有人说:“还不是做做样子骗人,一任比一任奸猾!”

  到了第十天,新知县还在工地上劳动。又过十天,他和民夫们仍一起运石块,不同的是现在不是几十人,而是几百人了。

  城内城外的百姓们都自动参加修城墙劳动,一些商会栈行老板主动捐款赠物,支援修城,本来两个月的工程,四十天就竣工了。

 寿州百姓为纪念这位清廉的“父母官”,就在城西门内立了“当在鼓、对面锣”的石刻,表彰他说话算数,有廉洁奉公的美德。

  寿县古城墙的这段民间轶事,实在是廉政教育的好素材,而且生动、形象很多。

作者相关文章

我见证的临涣古城墙

荒野里的文化殿堂

鬼子来了(二)

                 关注马尔的公众号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芜湖南陵——镌刻在时光中的古城墙
安徽这座县城,有中国保存最好的宋代古城墙,外地人专程来养老
楚国古都,冠绝中华!安徽这座小城,历经千年,依旧美得低调!
安徽这座小城曾经做过4次都城,保留完好古城墙,游客却不多
安徽这个小县城是淮南王故地,地位曾与北京、西安两座大城市并列
九百年历史 寿县古城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