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院真是块文化宝地

谢长城说,若是没有东篱堂主老沈到此安营扎寨,张院村就不可能有目下的文化名气、灵气,它还就是那样的一个地偏的小山庄。

如今,要是说起村级的文化盛名,单凭一个东篱书院,张院就足以举步淮北,面视皖北,昂首挺胸。

他说得诚诚恳恳,情真意切。

谢长城者,张院村土族也。

亦是个奇人。

初中没念完跑矿上看库房,又下了十来年的井。

市场经济大潮开端,赤脚的没有风险负担,扔掉下井的工职跳出来跑生意,看着车南北来回运货,往企业里送,很辛苦的那种。

遇见沈怀远是偶然也是必然。

东跑西颠的累了乏了,身体也渐渐吃不消;看见张院村东头的东篱山庄心生欢喜。

便收拾起其它心思,比照着东篱草堂的餐饮样式,专心做起了山里人家。

有砖瓦围着的小院,亦有小木屋,充满老物件、老气息。

绿树遮掩,文质彬彬。

二泉山下,南东篱,北山里人家,一应一和。

仅餐饮一块,就把张院的农家乐做出了不同凡响的品味。

我有时想谢庄主的人生变道,便去体会文化的魅力和影响。

若论读书类别的学历、学问,他老谢就是个典型的大老粗;但十几年的文化履历下来,堂主老沈起头喊,不少人都赞他是乡绅、乡贤。

老谢他也是当得起的。

多年的市奇石协会副会长,也是区政协委员吧。

你不官不富的平头老百姓,人家凭啥高看你?

靠的就是爱文化做文化的名声。

村里积些威望不说;这些年,他追随文化的步伐亦是密密紧紧。

收集名人字画,交往各类文化界朋友,把玩起奇石玉器。

他的山里人家也洋溢着浓浓的文化氛围。

自然,老沈的东篱书卷气息,南来北往的文人骚客凝结成的气场,堂主本人的文化资源以及文化现场的打造能力,都不是一般人能够企及的。

但山里人家在老谢手里,亦一日一日的沉淀着斯文。

见贤思齐之心日甚。

一堵小墙,搭上木框顶棚,四周是玻璃,便是谢庄主的茶室。

古色古香,别致有趣。

老谢也逐步成就出谢庄主的气质、气派。

小小的张院,叫东篱书院和山里人家联袂营造出新农村不一样的情致和面目。

站在东篱的树屋,眺望东篱山庄和山里人家,看二泉山郁郁苍苍,能闻见化家湖吹过来的清新的水气。

这真是一块好地方。

却也是奇怪,张院村似乎刻意和东篱书院、山里人家砌起了高深的院墙,搭界不搭腔的架势。

我看张院村相关介绍材料,竟无一语东篱书院,村民谢庄主的山里人家也不着一字。

有时你不免会去想,政府投钱去打造村镇的文化广场,花大力气建设新农村文化亮点,东篱书院在张院这样的山村,带出了像山里人家这样的乡贤文化示范点,琴棋书画茶,传统文化的弦歌不断。

矿山集街道与张院村,何不就势发力,将其推展到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制高点上,让亮点更靓,风头更足?

从另一面说,我们做文化的,何不也放下身段,放眼五湖四海,专事琴棋书画香道茶艺的同时,从张院村的乡土文化中挖掘传承点,让更多的谢长城们成为乡贤、乡绅,或民间的非遗传承人?

东篱木庵的泥塑肖像和自制瓷碗,都能作为淮北的形象展示于深圳文博会,上中央电视台,为何亦不见张院村的荣耀在里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培育一村的文化气质。

多好的契合,可就是看不见融合的密切。

或就是面向乡村的留守儿童,由东篱书院牵头打造个留守儿童文化看护点,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上,开设个ABC的起步班?

张院真是块文化宝地。

美丽乡村建设,有东篱书院、山里人家那样的好玉好料放在那里,却视而不见,见而不用。

真是可惜了。

初夏的山里人家,你能感受到乡村在迅跑的文化步伐。

总觉得上了高端,却离了张院村的地面。

作者相关文章

老沈的东篱山庄——《相山夜话》(8)

风情雅致的东篱别院

雪美东篱煮诗听(1)

关注马尔的视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岩:首个村级乡贤组织成立
乡村振兴,有面子更要有“里子”
这所藏在花都的600年历史文化古村,竟有这么多秘密
一个小乡村走出21位博士——这个博士村有何“秘籍”
文笔铺锦绣 书香润山居——走近古村振兴的拓荒者包登峰
《我们五经富》002之计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