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富平曹村 | 西头南堡“二条巷”

娘家西头南堡“二条巷”

陈孟侠/口述   党克荣/整理

我娘家在富平县曹村镇西头村南堡子,我们陈家早时是大户人家,农耕为生,耕读传家。1956年合作化前,人口三十余口,有土地四百多亩,牲口三十多头,有硬轱辘马车,开有油坊,土改时家庭定为富农成分。因居住在南堡进了南城门西边第二条巷,家大很有名望,所以方圆人称“二条巷”。

我陈家1952年我爷在世前,30多口人在一起生活,吃一锅饭,后各家分开吃,但直到1957年入社前,土地还统一耕种。夏季收获后先给国家交公购粮,再按人口给各家分,那时粮食用斗量,一斗约30斤,十斗为一石(dan),正常年景,一年种三百多亩麦子,旱塬地,那时亩产低,可打二三百石麦子,一年麦子一人分五六石。秋粮棉花也统一分配,油坊统一经营管理。

我曾祖兄弟二人,听父辈讲家很穷,穷的连门都没有,所以村里人称“没门家”。我有五个爷,我爷为大,大爷、三爷、四爷是亲兄弟;二爷五爷是亲兄弟(一父两母)。我爷、二爷、三爷,这三个爷一辈子均务农,个个身强力壮,吃苦能干。四爷青年参加国军阵亡,我没见过。我五爷很有名气,有文化。几个爷个个高大魁梧,干活很有力气,我陈家从爷辈开始发家,农家出身,购买土地和牲畜。几个爷有胆识,人心齐,团结协作,靠的是吃苦,那时农业全是繁重的体力活,虽然家里还雇佣两三个长短工,但他们是主要劳动力,特别是三夏大忙,起早贪黑,收割、拉运、碾打,直到麦草积起,粮食入仓,吃苦耐劳。

我爷(大爷)名岳仁,为人慈善,不多言,幼时喜爱唱戏,和附近村上几个秦腔艺人一起自乐。我爷年轻时掌管家务,在家里很有威望。1952年去世,终年68岁。养育两个儿子,我伯和我大(父亲)。

我伯名益成,为长子接替我爷掌管家务,与几个爷一起创陈家大户家业,五爷有文化,伯常学习请教,懂得很多治家的道理。伯虽然没有多少文化,但头脑清晰,把家里农活、油坊及家务管理得井井有条。陈家那么大的家业,四百亩地,秋播夏种,犁地施肥,管理收获,要很好安排筹划。30多头牲畜,饲养、草料、粪土得有专人负责。家里女人也辛苦,30多口人吃饭,得轮流做,忙时也下地劳动,闲时纺线织布,缝补衣裳,还要照管孩子。我伯和几个爷一块下地劳动。

我家地都在堡子西南叫王墓的地方,秋季谷子、豆子、棉花成熟季节,他说他晚上常常拿个锄头,睡到地头看护。他说从不逮贼,是放贼,有时看到有人偷庄稼,他咳嗽一大声,让小偷跑掉。有时碰到当面,他都让将偷的东西一块拿走,他的宽宏大量,以后小偷再也不来偷盗了。

我伯一个独子陈蓉生,三岁大妈去世,大妈娘家宫里党家沟。后来妈妈(我一生尊称)刘氏,十七岁嫁给我伯,妈妈娘家宫里涧头村,妈妈一生无儿女。

我大 名益华,有文化,毛笔字写的很好,原在西安某公司工作。我母亲付氏,娘家在宫里北陵村窑庄,生我们姐妹三人。大姐陈品英,嫁宫里镇党沟村半截沟焦家;二姐陈飞雁(品侠)嫁本村苗家。我五岁我母亲去世,由我婆和我妈妈抚养,跟随我伯一起生活。我大在我母亲去世后,回家务农,几年后,我娘二婚嫁给我大,来陈家不久生我弟陈武玲。随后我娘又生了三个妹,大妹陈宝侠嫁宫里沟北村,二妹陈秀侠嫁曹村马家坡,三妹陈敏侠嫁曹村周家村。我大性格好,说话文雅,平时没有多少言语,于1995年去世,享年84岁。

我爷还有四个女儿,我的四个姑,大姑嫁于雷村前进村郭家,二姑嫁于曹村刘家堡,三姑嫁于雷村伍家坡张家,小姑嫁于曹村小贾村孔家。几个姑家逢年过节都去,特别是小贾姑家,他家有下地窑,夏天天热常去居住多日,姑夫厨师能人,给我做好吃的,他又是木匠,我结婚给我做洗脸盆架,油漆的很漂亮。小贾姑95高龄去世,在世时常去看望,去世我去吊唁。

从左到右依次是小贾姑、哥、妈妈

我二爷没有文化,性格耿直,年轻时身强力壮,干活很卖力,为人本分。二爷两个女儿,大女嫁本村东堡子王家,结婚后一年多不幸去世。二姑嫁曹村土坡梁家,育有一女四男,在侍奉二老去世后,随丈夫居咸阳。那时候我伯对二爷多有照顾,夏收分粮,先给二爷装的送到家中。二婆忌口,他们单独吃,二爷来油坊,吃油随便打。

我三爷名岳礼,没文化,大粗人,说话直爽,高喉大嗓,为人正直,家里晩辈都听他的话。三爷育有五男二女,三大、五大、六大、七大、八大。

三大结婚后从军,听说出国兵一去无音信。三娘也没离开陈家,抱养一个侄女,解放初和本村陈建堂结婚,陈建堂任西头大队书记多年。五大听说青年时也从军无音信,五娘后嫁到曹村邹村上塬。六大从小读书很有文化,在延安商业系统工作。七大陈益孝,没念多少书,小小年纪就帮家里干活。那时家里有硬轱辘车,十六七岁我伯就培养赶车,人小拿一条长鞭子,套骡马外出拉运,开始我伯陪同跟的,年纪大后独立。一辈子是赶车能手,合作社时还给生产队赶胶皮轮车。七大育两男三女,后人儿孙兴旺。

我八大陈益栋,原西安建筑工人,六十年代回乡,多年从事建筑瓦工,可惜英年去世,我八娘还健在。八娘有一儿三女,儿子蓉国(社玲),很孝顺能干。我三爷两个女儿,我大姑嫁曹村马家堡马家,二姑嫁宫里沟北村石道坡陈家,两个姑都英年早逝。

我五爷陈崇信,字子实,很有文化。解放前曾任富平第一高级小学(地址望湖楼)校长,县民众教育馆长,1946年回乡务农。解放后是最早的县政协委员,五爷也高大魁梧,很勤快,一回到家就换衣服干活。解放初,五六十年代常去流曲开政协会。常教育我们遵法守纪,认真读书。五爷虽回到家里,桃李满天下,解放后他的不少学生在县政府任要职,常来家中看望。

五爷育二男六女,长子,我四大陈益勋,富平知名教师,曾先后在省立高陵中学,富平立诚中学、迤山中学任教。他回家经常看书,很少出门,每次我去他家,总给我说古道今,说话滔滔不绝。次子,我九大陈益斌务农,干活很有力气,八十多岁辛劳不息,现为父辈唯一健在的。六个姑前边三个姑出嫁早,四姑嫁曹村白家,丈夫在省财政厅任职,随丈夫住西安;五姑嫁县南石佛塬,丈夫岳光庭,教师,我在她家去过几次;六姑陈碧云,1968年毕业于渭南师范学校,也是教师,曾在曹村完小任教,后随夫调咸阳工作,她比我大一岁,幼时经常一块玩。

那时农业条件低下,耕种犁地、播种,全靠牲口。我家有二十五六头耕牛,还有五六头骡子和马。骡马腿长,也叫长腿子,耕田拉车走得快。那时外出走亲戚,赶集会也骑骡马,结婚骑红色马去迎亲。冬闲还经常用骡子去煤矿驮炭(煤),到县城去卖。

我伯年轻时敢闯胆大,曾多次去河南贩卖骡马,他说解放前一次,拉着几条骡子,天上飞机轰炸,命大逃过一劫。牲口粪尿又是肥料主要来源,那时没有化肥,早时我陈家粪堆在南堡最大,粪堆常常发酵冬天都冒气,那时粪多粮多。当时家里牲畜专人喂养,草主要是麦草,骡马吃干草(谷子杆),铡草、垫土、出圈(粪)很辛苦。

那时人畜吃水困难,夏季常常把牲畜牵到城北涝池饮水喝,我小时和我姐、姑都拉牛去过多次。豌豆、麸皮是饲料,特别是骡子,大忙使用勤,常水泡豌豆吃。硬轱辘车当时算先进交通工具,拉粪土到地里,庄稼收获拉回场里,还有木制拉拉,也是牛拉。早时主要种植小麦、豌豆、扁豆,秋季有谷子、糜子、豆类和棉花。一般天景好,我家打的粮食很多,解放前多次公益捐赠。解放后到合作社前,我陈家每年给国家交公购粮最多,记得拉好多车。

开油坊,是土法压榨,有木制大油梁。有菜籽油,还有棉花籽油,早时没有煤油,更没有电,棉花籽油主要用于点灯照明,那时家家都有清油灯。压油后的油渣,又是很好的牲口饲料,也直接用油渣作肥料上地。油坊小作坊生产,忙时停工,压油油籽用石磨子磨粕籽,上蒸锅,上油梁。开油坊算农村一大营生,油坊除供全家吃油外,附近村民常来兑换油,买油吃,有时还给县城商家送油。

开油坊,一年有数万斤油渣,既是牲畜饲料又是很好的有机肥。开油坊,主要原料是油菜籽,当时农村人种油菜多。我爷年轻时和我伯经常骑着骡子到白庙山里收买莱子籽,我们二条巷人正直,讲信誉,白庙山里人种植的油菜籽基本都卖给我们家。

因收油菜籽,结交了不少朋友,白庙长青村马家,解放前是一富户人家,主人热情,为人正直,和我爷年龄相当,我爷多次去收油菜籽打交道,收买的油菜籽骡子驮不完,常放在他家。时间长了,和我爷成为至交,他让他孙子马振芳拜亲我爷为干爷,这一结亲走了几代人,我伯、我大、四大,逢年过节都去过他家。他孙子马振芳终生从教,年年来我家拜年,去世埋葬,我还去吊唁。后马振芳儿子马小良还来拜年,一直走到我妈妈去世,马小良现任白庙学校校长。还有白庙马忠俊他父亲,听我伯说人挺好,和我爷有交往。马忠俊走错道,任曹村伪乡长,和共产党作对,被在宫里大樊学校处决。马忠俊他父亲找到我爷,出于人道,大热天,我伯用马车和他家人,买了几捆子芹菜,把马忠俊尸体搬运到他家中。

在娘家最让我怀念的是我婆和四婆。我五岁丧母,对母亲印象不深,全靠婆和我妈妈抚养。婆党氏,娘家在曹村陵前村,那时我婆住西边新屋里,幼时晚上和婆一块睡,婆性格温良,很慈善,我上初小时,每天早上早早叫我起床,那时没有钟,听鸡叫,看月亮。我婆1960年去世,当时吃粮困难,埋葬时杂粮馍,煮一锅糜面片片招待客人。

我四婆18岁一直守寡陈家,和我大一起生活,对我们几个没有妈的孙女照顾无微不至。四婆娘家在宫里镇北陵窑庄,多次回娘家,引我姊妹几个。曹村白家堡仇家,是老姨家,四婆多次领我们去,有时一住几天。四婆性格也温和,我们很喜爱四婆,我上完小时,晩上和四婆睡一块,四婆于1967年去世,终年71岁。两个婆在陈家多年,早年,和二婆、三婆、五婆一起做饭,纺线织布,缝补衣裳,忙时还喂牲畜、磨面。那时磨面石磨子,牛拉,有罗面柜,手摇。家里人口多,几乎天天磨面。

娘家老屋在二条巷口,东南角安个两扇小门,门向南,是普通的农村四合院。房很旧,是爷辈们盖的,后来下雨漏水,还翻修了几次。前边是三间大房,房店空的。两边是对称的三间半厦房,每边隔三个房子,全家人居室,后房是向北揭的三间抱厦房,早时作为储存粮食的仓库。庄子窄,亮天小,房子全部是土坯房,房间小,每个房间盘一个大土炕,冬天烧柴火。房间里多数放个老式柜子,一两个椅子,房子摆得满满的。正房西边连一个偏院(半院),向东一排厦房,早时作为厨房。

当时我爷我伯,我四婆我大,我三爷七大三户住老屋,我伯在西南角住一间小房子,在大房店隔了两个小厨房。多年后爷婆相继去世,我大一家也搬到堡子城东新家。老屋我伯住东边,我七大一家住西边及偏院,在北边两边修了灶房,后院修了厕所,在这里住了多年。后来我伯去世,我妈妈年龄大了,跟随我住到我家。前多年我七大二儿子国生(公社)翻修屋里,把老屋全部拆除,修成全部平房。他两个儿子很能干,在西边连着还盖了一院,门前搭了彩钢棚,两院新屋,算改变了我们“二条巷”陈家老屋的面貌,旧貌换新颜。

我五爷、二爷两家住老屋西边新屋,也是普通的四合院,前边大房,中间腰房,其余厦房。五爷一家住前边,二爷住后边,在西边开了个拐门。我三大和八大在堡子城东北角盖一院两家居住。我四娘生儿子虎玲,离婚后没有离开陈家,我伯可怜孤儿寡母,对侄子如同自己孩子,给在南边油坊一角盖了一小院,平时多有接济,后陈虎玲长大成人,结婚生了三个儿子,个个都有出息,保留了陈家一家命脉。油坊在老房对面,南北一大院,除压油外,早时还有牲畜圈,草房。

我家老屋门前巷口安有大门,门房上边有门楼(二层房),旧社会土匪横行,晚上轮留住人看护,备有枪支。那时西头几个堡寨大户人家联防,一有事就对空放枪,其他堡堡子听到枪声也放枪,震慑匪徒。在堡子西南角城墙上也修有炮台。解放后社会安定,再也不担惊受怕了。

右陈蓉生

我哥陈蓉生(孟玲),三岁母亲去世,我婆和妈妈一手抚育,我伯供其读书。建国前在西安上高中,1951年入伍,1956年12月入党。历任西北航空干训大队学员,第二航空预科总队组织科干事,文化政治教员。尔后一直在西安空军通信学校,西安空军工程大学政教室任正团、副师级教官,曾多次被兰空、空军评为全军先进工作者和十佳教员嘉奖,离休后居西安昆明路干休所,于2008年3月3日去世,终年77岁。

他妻子,我姐刘玉芳,娘家在宫里北陵桥上,随军丈夫居西安,育有两男一女,于2019年6月21日去世,享年88岁。西安哥家过去常去,1963年我姐生二儿子联星,我还在西安服侍月子两个多月。哥离休后患脑梗我常去看望,每年几次去西安他家,前几年姐去世我们还去送葬,侄子侄女常打电话问候。

妈妈和大孙子重孙女

我在娘家生活多年,政治上背富农家庭成分,在那时社会环境下,思想上压力很大。16岁初中辍学在家,生产队时和社员一起劳动,由于勤快,受队干部夸奖。记得六六年冬季,兴修水利,在宫里沟参加修东干渠劳动几个月。那时除参加生产队劳动外,我伯年纪大了,还要经管自留地劳动,干家务活,我直到22岁结婚离开陈家。

最让我怀念的是我伯和妈妈,他们养育了我,在一起生活劳动多年。我伯一生心胸宽阔,年轻时操持一大家家业,尊老爱幼,对穷人很亲善,有求必助。本堡村民陈良均,家里穷,多年在陈家当长工,年龄大了,为解决婚姻问题,我伯亲自作媒,把南崖村亲戚女娃说给,开始人家嫌家穷不愿意。我伯帮其盖房,从自己家里拿门安上,促成这桩婚事。良均爷合作社当多年队长,儿孙满堂,后人兴旺。

解放后,我伯历经各大运动,始终心胸宽广,处之泰然,有事一人撑,保护家人。为人本分低调,政府发的“光荣之家”军属牌子,他不让在前门上挂,放在炕头,时时提醒自己,遵规守法,不给儿子丢脸。“文革”遭红卫兵抄家,那时我虽然20岁,但至今留下阴影,见事害怕,但我伯积极配合,缴出了多年储蓄。

改革开放,摘掉富农分子帽子,否极泰来,晚年欣慰,感激党和政府,伯于1988年正月十八去世,享年87岁高龄。妈妈到陈家,养儿育女,孝敬老人,含辛茹苦,年轻时协助丈夫操持一大家家务,是厨房主妇。早时全家30多口人一起吃饭,农村人每日两餐,妈妈饭菜做的很好,花样多,当时家里雇人干活,得备四个莱碟,先要让干活的人吃,晚上还要吃饭,叫喝汤,既操心又辛苦。

妈妈娘家没什么亲人,视大妈娘家党家沟为亲,像亲娘家常去走动。沟北村漫里我哥姨家和我表姐曹村田家堡田家,妈妈让我走了几十年。那时伯和妈妈年纪大了,家里亲戚都是我走动。妈妈还抚养孙子,大孙子卫星,1957年8个月抱回抚养,直到7岁回西安,期间专门养了一头羊,供孙子喝奶。特别是六一二年吃粮困难,大人吃野菜,吃杂粮,给孙子白馍没断过。

伯去世后妈妈一人在家生活,我妇夫常去担水帮做家务活。后来年龄大了,住到我家一直生活侍奉十多年,那时我家婆婆也八十多高龄,跟随我们,还要管护,婆婆活了94岁高寿。

我妈妈是2010年元月临终前回到陈家,我去守护,元月5日去世,享年93岁高龄,因当时我哥已去世,我和几个侄子、孙子,负责把老人安葬,三周年立碑纪念。

中间是西安姐

离开娘家多年了,对已故的亲人,十分怀念。娘家陈家,早时毕竟处在旧中国,封建旧思想影响和束缚还很深。但娘家二条巷人,祖辈、父辈人聪明正直,敢想敢干,勤劳吃苦,团结一心,曾创造了陈家的辉煌。虽然没留多少物质财富,这种勤劳创业,诚实守信,勤俭持家,耕读传家,遵纪守法,宽宏大量,乐于助贫的优良家风和精神,后辈人应铭记。写此文以作纪念!

二零二三年春于富平

End


作者简介:

党克荣,男,富平曹村人,退休教师,大专学历,中共党员,从事乡村教育工作四十年。
妻陈孟侠,农民,前多年因同时管护两位九十多岁老人,被村妇联推荐,受富平电视台在家釆访并报道。

讲述富平人的故事,

凝聚富平人的力量。

弘扬富平人的精神,

打造富平人的品牌!

《富平人》投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潍坊有两个陈家油坊
前候同村口井水,雅静演唱雷歌《珍惜姐妹情》,词:陈家武!
富平有颗唐朝就栽下的“柿寿星”被朱元璋册封为“凌霜侯”
山乡秋柿红
【同题诗会系列】曹村石榴花正红
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曹村镇陵前村党家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