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闻双全 | 皮匠的挽歌


皮匠的挽歌

文/闻双全

我要为皮匠作挽歌了,为什么,因为兽皮熟制几千年来一直是中华民族生活、生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它被无情的淘汰了。

“人生在世,吃穿二字”,质言也。人类上古吃、食是什么?各区域自然条件不同,靠山打猎采摘,靠水捕鱼捞虾,不同区域的长期繁衍,便形成不同的民族区域和民族群体。

本人考证,关中区域在上古,最早进入农耕文明,而其食是烧烤和爨灶(灰坑)做饭。具有特色的是,关中爨灶的延续6500余年(前10000年至前3500年),没有中断。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脉和主脉的持续。这一特色是其他区域所不具备的。所谓中华民族文明没有中断,其依赖和证据就是关中的灰坑,也可谓之爨灶文明。

由于关中上古遗址大量的灰坑和夹砂陶、彩陶实物,使本人得出爨灶焪蒸做饭的结论。

其实爨灶文明只是中华民族上古在关中襁褓中的饮食文化和饮食文明。那么同时期我们的祖先衣什么呢。

关中上古依然是四季分明的,依然有春夏秋冬,春夏秋我们的祖先可用树皮、树叶、编织物遮身,但是到冬天,也只能是洞穴蜗居和兽皮裹身了,但是,兽皮裹身却有了它的演进,而且是持续的演进,而且是上万年的持续演进,而且至今还在演进着。

上古何衣的考证依据,唯有夹砂陶上的绳纹和少量的骨针了。通过夹砂陶上的绳纹,我们可以推断当时先民的编织水平和制衣技术以及制衣材料,然而骨针,实物最多的当属陕北石峁遗址万余骨针了。

本人考证关中富平是中华民族的滥觞和襁褓,依据是富平县卤泊滩的盐资源。其实卤泊滩不仅有盐资源还有硝资源,中华民族应该是在卤泊滩最先认识硝熟兽皮的。证据是卤泊滩的炭村遗址、灰坡岭遗址和南阳遗址。

更加清楚的是陕北的石峁遗址。本人考证石峁遗址是夏时期先民的皮衣制作作坊。证据有四:一是石峁遗址发掘出10000余枚骨针;二是石峁发现巨量的玉器,特别是玉璋和玉璇玑,本人认为该器物是上古剥兽皮的工具;三是石峁皇城台上的大水池是先民用皮硝揉搓兽皮的场地,特别是场地发现的鳄鱼骨板,本人考证是刮兽皮残筋烂肉的工具,恰巧的是,同样的实物在镐京遗址的发掘中,也出现了,而石峁和镐京二遗址的时间差在500年以上;四是石峁遗址的山下高家堡是皮硝产地,这条最关键。可以肯定,有高家堡秃尾河的皮硝则有石峁古城,无高家堡秃尾河的皮硝则无石峁古城。

要知道,棉花的传入和大面积的耕种,是南北朝时期的事情。

通过卤泊滩遗址和石峁遗址,上古“先民何衣”的答案初现端倪了,上古衣裘御寒也可以成为定论了。当知道,中华民族衣裘御寒至今尚在继续着。用硝熟皮技术至今仍然是皮衣制作的必须工序和不二技术。

既然皮硝熟皮技术肇始富平县的卤泊滩,富平民间必然继续着它的传承。这也就有了本人的民间走访和本文的面世。

富平县淡村镇荆川村田家组,有一唐姓皮匠,父子两代,儿子名唐祥,父子皆精通作皮具、皮绳、皮衣。惜现在两代均作古,孙子没有继承手艺。子媳尚健在,只能回忆到,作皮具把牛皮在大锅里和硝加热后反复揉搓,非常费力。揉搓软了后才加工皮具。有时候要揉搓两天。

熟毛皮是把皮硝加玉米面和毛皮泡到瓮里几天。拧皮绳是先用水泡牛皮,然后用油浸。唐家还保留着老皮匠的几件家伙什:存皮硝的小口坛(图1)、刮、割皮刀具(图2、3、4、)皮条(图5)。

踏破铁鞋无觅处,富平县城关镇刘照村北吕组李姓皮匠弟兄尚健在,且是上世纪40后。兄李武成,1948年生,弟李武兴,1955年生,关于家庭和家庭熟皮,李武成君作如是说:我老家是渭南三张镇东洛村,我父亲弟兄仨,父亲李纯孝行三,大伯掌家,没有手艺,二伯和父亲都是皮匠,1960年以前,全家都在甘肃省武威开制皮作坊。作皮绳、皮马鞍子、皮甬、熟毛皮,家境殷实。60年“三年自然灾害”,才迁回富平。父亲继续作皮活,而且把手艺都传给了我弟兄俩(图6、7):

熟皮制皮必须用硝,平常用硝,在药铺买芒硝,也用卤泊滩的硝,但是,卤泊滩硝劲小,使用前要提炼。拧绳用的皮是半生子,先把(牛)皮用水泡软,然后把皮内的残筋烂肉皮外的毛刮净,然后割绳坯,粗绳割粗点,细绳割细点,然后用少量的皮硝使坯成半生,然后用食用油浸后凉晒,最后合绳。

做马鞍子、皮甬(图8)等皮具,先是把皮用水泡软,然后把皮内的残筋烂肉皮外的毛刮净,然后把硝锅加热,然后把皮在硝锅和热硝揉搓,这个是非常费力的活,一直要让硝全部沁入到皮里,然后才开始裁剪,做什么皮具就裁剪什么,皮具缝制的线是生皮,一般用的牛娃皮,皮薄线细(图9、10、)。

做御寒皮衣是先泡皮,然后刮去残筋烂肉,然后按比例把包谷面和硝搭配加水置瓮里,再把要熟的毛皮放入。一般需要三、五天,过程中要反复翻动,使板子(泡的毛皮称板子)浸泡均匀。如果泡到脱毛,就是过火了。看程度是把正在浸泡皮对太阳看,透光就是火候不到,不透光了就成功了(图11、12)。

我们现在肯定,硝锅加热柔皮是技术的进步,用瓮泡毛皮熟皮也是技术的进步,因为该技术必然是产生在铁锅和瓮面世之后。

当然上古是没有铁锅和瓮的。只能是冷柔皮了。

中华民族是什么时期掌握硝熟皮技术的?冷柔皮的历史持续多长时间?本人认为还是由卤泊滩边的炭村遗址、灰坡岭遗址、南阳遗址的先民居住时间算起吧。因为面对兽皮的干硬,在水里一泡就软了,在卤泊滩的湖里一泡效果更好,我们的祖先就这么一步步掌握了硝熟皮知识,不是吗?所以,中华民族掌握和使用冷柔皮技术的时间段,绝对在5000年以上。

通过石峁遗址,证明关中先民在4000年以前已经掌握皮硝冷揉皮熟皮技术了。

中华民族发祥卤泊滩,用爨灶解决了食,又用硝解决了过冬的衣,雍容华贵便自然而然了。

所以,上古的中期,关中人外扩,在秃尾河发现了质量更好的皮硝,辉煌的石峁石城便应运而生了。

然而,给中华民族近万年送来御寒皮衣的皮匠却后继无人了,戛然而止了,断代了。

茫茫卤泊滩呀,苍茫关中大地呀,960万平方公里的中华国土呀,您可知否?

请听一听这无奈的挽歌吧。

讲述富平人的故事,

凝聚富平人的力量。

弘扬富平人的精神,

打造富平人的品牌!

《富平人》投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桃硝止痛散
简单家庭鞣制皮张的方法
朴硝(皮硝)
芒硝 朴硝 皮硝 牙硝究竟怎么分
鼠类综合加工技术
西瓜霜制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