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麦收往事|温习父辈的劳作

【新朋友】点标题下“富平人”订阅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分享或收藏


麦收往事

刘 琳

前阵子回家,田野里一片金黄,又到了麦收季节,只不过因为机械化再也看不到村民们急匆匆忙碌的身影,村里的媳妇大妈们三三两两悠闲地坐在大门前的树荫下聊着东加长西家短的闲话,偶尔村道里开过来装满麦粒的三轮车,最忙应该算是把有点潮湿的麦子摊开来晾晒的工作了,但这点活那能和以前的工作量相提并论呢。

记得小时候麦收前做的第一件准备工作是碾场,一家人老老少少齐上阵,每家几乎都留一片地不收种常年当作晾晒东西场地,父亲比较勤劳不舍得空一片地出来,就会在麦收前一周把固定的一块三分地的麦子早早一收,先占暂时放到就近别人的麦场上,把麦子根拔下来,挑些水均匀泼洒在修理平整的地上,等晾晒差不多的时候用绳子挂到石碾子上,全靠人力拉着石碾子把场碾实、碾平,当然条件好点的用牛拉着碾,后来改用拖拉机碾场,等到整片地平整光滑没裂纹才算成功。麦收的第二件准备工作是磨刀,最开始用镰刀收麦子,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还能提高割麦的效率,所以老早父亲就把割麦用的镰刀集中起来,把家里的磨石拿出来,旁边放上一小盆水,给镰刀上撒些水就开始了磨刀的工作,时不时拿起刀刃来眯着眼睛看看磨好了没有,拇指轻放在刀刃上抹一下,去检查是否达到锋利的标准,一番准备后一切准备就绪只等麦收大战拉开序幕。

快收麦子的前几天父亲天天去自家麦地里查看,回来在饭桌上给家里人通告:北边自留地的麦子还没干透,要等个两天才能收,西边红旗渠的一亩半麦子已经熟透了等等的话,然后安排麦地的割麦顺序,全家人做好割麦的准备。第一天割麦,一大早妈妈早早的起来把水先烧开晾好,提着一壶开水若干茶碗,一家老少拉着架子车趁着太阳还没有升起来赶到麦地里,一路上碰到各家各户全是一样的行头,大人们简单的寒暄问候,小孩子们睡眼惺忪走着或坐在架子车里,来到地头,本以为自家来的够早啦,发现已经有起得更早人家都开始收麦子了,父亲一辈子不甘落在人后,大喊一声:赶快下地干活,一会太阳出来能把人热死,看人家谁谁谁都收了半亩地了,于是赶麦大战正式拉开序幕。父母和哥哥姐姐一人一把镰刀,左手抓住一把麦秆,右手握镰刀在距离地面十厘米出往上一挥麦秆应声而断,快速把麦子排成一排整齐放好,过一会妈妈返回到割倒的麦子前,用一小撮麦杆当绳子捆住一抱麦子,在我的前方父亲永远在割麦,妈妈基本上在捆麦子,我年纪小割不了就挎个笼蹲在地上拾麦穗,仔细的寻找地上遗留的麦穗,就这样蹲这一步一步蹲的往前挪,虽然活不重但蹲的时间久了也是腰酸背痛。随着太阳越升越高,温度也越来越高,辛苦劳作的家人满脸都是汗水,直接在脖子上搭个毛巾,有汗了直接擦一下,身上的汗水已经把衣服都浸透了,可是大家都不敢歇一下,因为父亲会一声大吼:快干活,别偷懒,今早必须把这块地收完。终于连父亲也觉得累了说可以歇一下,大家赶快坐下来休息,喝点水,这时父母亲会大声的和相邻地里收麦子的乡亲打招呼,喊人家过来喝水,劝别人累了就休息之类的话。还没坐几分钟,父亲大喊一声:别光坐着了,干活,早早干完早早回,我当时心里有多少个不情愿呀,但没办法,只能听大人的话,乖乖从地上爬起来继续干活,终于经过一上午的不懈努力一亩半的麦子全靠家人的双手全部割完了,现在的重头戏就是装麦子,能不能安全的最大限度的拉着满满一车自麦子回去还是个技术活,麦捆既要摞的高还要用绳子捆的结实,大人们小心的护送一车麦子拉回到各家的麦场里卸下来,直到把麦地里所有的麦子都安全运送回来。

接下来才是真个收麦子的高潮,每天天刚蒙蒙亮一家老小就一起床来到自家麦场,把收割的麦子散开厚厚的铺满整个卖场,在烈日下慢慢炙晒,期间还要用铁叉把所有的麦子翻过来继续暴晒,等翻上若干次直至整个麦穗晒得干干脆脆,只需稍微用力一碰麦粒就掉下来的程度就开始了碾场,最开始应该用牛拉着石头碾子细细碾过每寸铺满麦秆的麦场,到我小时候的时候已经有了拖拉机,一个村里先富起来的一两家人买了拖拉机,用拖拉机的车头拉着足有1.5米长石头碾子在铺满麦秆金灿灿的麦场上来回碾压,直到把圆柱形空心的麦秆碾成薄薄且紧贴在一起的麦秆,把麦粒从麦穗上碾出来是碾场成功,如果麦秆没晒干透,就算再用碾子碾上更多次也很难把青麦粒碾下来。此时是最轻闲的时候,麦场旁边是妈妈早就准备好的凉茶,也有在凉开水中放了白糖的甜水,喝起来甜丝丝的,当然是小孩子们的最爱,大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看着拖拉机碾场,喝着茶水,点评自己或别人家的收成。等碾场完毕后就到了全家大小齐上阵的时候,更多的时候是邻居互相结盟,基本上会两三家互相帮忙,人多力量大呀,每人手拿铁叉把用石碾子压的紧实的麦秆挑起来在空中使劲抖动,用力把麦粒从麦秆麦穗上抖下来,在都抖动的过程中最开心的就是看到听到麦粒哗啦啦的落下来。在农民的眼里,每一粒麦粒都是珍贵的,都凝结着他们辛苦的汗水,闪烁着勤劳致富的光芒,所谓粒粒皆辛苦对他们最有感触,为了最大限度的收获自己的成果,保证把每一粒成熟的麦子都收进自家粮仓,我们还需要把前一轮的碾场再来一次,于是把抖过的麦秆蓬松的竖起来,一叉一叉把整个麦场碾过的麦杆仔细抖动翻晒,让着大太阳再好好暴晒个把小时,让拖拉机拉着石头碾子再仔细碾过铺满麦秆的麦场,再次用铁叉挑着抖动麦秆,让剩余的麦粒干脆全部的落到场上,终于碾场成功完成。

接下来的环节叫起场,用铁叉把没有了麦粒的麦秆高高往前挑起来,使得所有麦粒与麦秆完全脱离,就这样全家人一叉叉的把麦秆往前移动,越聚越多,再用大木叉把麦秆堆往早已选好的麦场一角,要把所有碾过的麦秆堆起来,要求这麦堆要尽量少占地方,所以每家的麦堆都推得高高的,所以怎么堆好麦堆也是个技术活,哈哈,这个时候每家的小孩子就派上了用场,我家自然是我喽,我爬上正在堆的麦堆上,大人们用叉把麦秆挑起来仍上去,我负责用脚把它们踩实,铺平,要让顶端铺成圆形,而且上端要逐渐缩小面积,把麦垛垒好的标准是结实,不能偏或歪,否则麦垛容易倒塌,看起来似乎不费力,但很脏,大人们只管用木叉把麦秆仍上来,但扔到我的面前的不只是麦秆,还有尘土、麦秆的碎屑,它们朝我扑面而来,我只能眯着眼睛,小心呼吸,眼里有活,双脚双手不停的矫正扔上来麦秆位置,哪顾得满身满脸都是尘土碎屑的,终于麦垛完工,一般麦垛都得有个七八米高吧,父亲把铁叉叉到麦垛高处,我小心的顺着铁叉滑下来,回头看看有自己劳动成果高高的麦垛,心里还是很自豪的。别小看了这个麦垛,农家人一年的生火材料全靠它了,因为麦秆晒得干透,每次用时从底下某处有规律的抽取,用竹笼挎回去,用火柴点燃一小把放进农家灶膛里,从每家每户的烟筒里飘出炊烟袅袅,美味的妈妈制造的各式美味出现在各家里,慰藉着劳动者的脾胃和心灵。

把麦秆挑走之后的麦场上铺了厚厚一层麦子,用木推子把这些混着各种碎屑的麦粒推到场中央,由于麦子越推积累越多,我力气小就推不动了,大人们会接力一截一截的往前推,直到把所有麦子都推到一起形成金字塔式的麦堆,这时候小孩子的活基本就算结束了,父亲的扬场就要开始了,用木锨把麦子高高扬起,借助风力把麦粒和其他的碎屑进行分离,麦粒会垂直落下,而碎屑会被风吹到一边去,劳动人民即使没怎么上过学校,没学过多少物理知识,但生活的常识会教会他们很多的应用,所以科学来源于生活,又反馈给生活更多的便利而已。如果没有风就不得不租借大风扇,由拖拉机带动大风扇转动吹出强劲的大风,把麦粒吹出来,反复经过风力的辅助分离作用,终于得到了干净的麦堆。

随着晒麦的环节到来,又到了小孩子们发挥作用的时候,接下来的几天好天气里,为了让麦粒晒干存储,每天太阳刚刚露出脸,全家人来到麦场上,用木推子把金字塔式的麦堆散开均匀摊开在麦场上,接下来我就留在麦场旁边的阴凉处,隔上一会用木耙子把麦子进行翻晒,有时候调皮用自己的两个脚在麦堆里贴地往前挪,也能把麦子翻晒,回头看看自己在麦场上用脚丫子画的歪歪曲曲的线条还得意的不行,哪管会把脚丫子搞脏这回事,等到太阳下山全家人在把麦子聚拢起来,第二天再进行摊晒,就这样在大太阳下暴晒三五天,父亲把晒好的捡起一把看看,仍一颗到嘴里一嚼,只听得咯嘣一声,父亲说晒好了,可以拉回家入粮仓了,于是架子车拉着妈妈提前洗好的二三十个肥料袋子来到场上,两个人合作用铁戳兜把麦子装到化肥袋子里去,这边装那边扎口,把装满麦子的袋子口要扎紧,另外一边往架子车上装,架子车装满后有拉车的推车的,齐心协力把装满麦子的车安全的运回家,放入粮仓储存起来。

从每年秋天十一的播种,经历了秋天的初生长,捱过了漫漫寒冬,迎来了春天复苏,终于等到了夏初的收获,这期间每年冬天要冬灌一次,春天还要大水灌溉一次,春天快要抽穗时为防虫害还要喷药一次,春天万物复苏,麦子长势很好,可地里的杂草生命力似乎更旺,整个春天似乎都要去麦地里拔杂草,等到快吐麦穗时更是每天去麦地里拔掉燕麦,最怕的就是五月的风,千万别吹大风,不然麦子一倒,割麦子的工作量增大不说,收成还要减半,所以在麦子成长的这整整八个月里才不是甩手不管,麦子就自己长好了。所以农村人最最重视的就是夏收了,直到看到麦子进粮仓才宣告收麦工作大功告成,才能休息一下,从准备到最后结束要用至少半个月或更多的时间,而夏收的开始往往是农村一年里最忙碌的时间,遇到下雨天来临前更是会争分夺秒,所以每到夏收时节中小学一律放假,称之为忙假,从六一开始放两周时间,所有人全心全意只为保卫夏收成功,这半个月里全家老小齐上阵,没有人喊累,只要看到金灿灿的麦子越堆越高,流着汗的脸上笑容却越灿烂。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逐渐改变了生活,现在的农村几乎与城市并无太大差异,平整的水泥路面取代了泥泞的土路,互联网的普及给了农家人一样的视野和娱乐,联合收割机的出现则完全取代了以前繁忙笨重的纯手工夏收工作,现在的夏收学校已经不再放假,在外工作的农机子弟也不必赶回家,因为一台收割机只需十几分钟就能收完一片地,好多媳妇大婶们就像平时一样坐在家门口的树荫下继续家长里短的聊天,主人家只需一两个人站在地头把收麦的钱准备好就行了,收割机把收好的麦子直接装袋,用三轮车运送回家,再利用起吊机把麦子运送到平房房顶暴晒几天即可储存进粮仓,甚至直接在地头直接卖给收粮食的商贩,所以科技改变生活,使生活更加便利。可是,我看到地头里已经成熟的麦穗思绪却不由自主的回到了以前的麦收时代,脑海中出现了曾经的繁忙景象,温习父辈的劳作,更加佩服我们的父辈凭借自己的辛劳的双手为后辈们创造了衣食无忧的生活,所以这万万千千朴实劳作的农家人,才是我们的家园不断发展壮大的根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 涛:颗粒归仓 ​
麦收记忆 || 马文科
麦收,记忆
故土情缘之《麦场里的那些活儿》
【麦收时节】/ ​任天义
高少民 || 碾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