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美原令阎识微事略

唐·美原令阎识微事略

文/党四善

故乡富平县,自秦厉公二十一年(公元前456年)始设频阳县起,将近2500年间,境内设置过多种名称的县级行政单位。其中,在唐高宗咸亨二年(671),于富平、华原两县境域内各划出一部,在原土门县的故址另建美原县。武则天天授元年(690),以美原县隶于宜州(耀县),大足元年(701),以美原县改属雍州。唐哀帝天佑二年(905),划出美原县,设置鼎州,隶属耀州(二州不同级)。五代时,后梁恢复美原县,仍属耀州。后唐时,美原县初属同州,继属耀州。金·皇统二年(1142),撤富平县,以其地併入美原县,隶属耀州。蒙古军南下后,恢复富平县制,与美原县同属耀州。元世祖至元二年(1264),将美原县併入富平县。至此,富平境内再无两县并存的情况。

由此可知,从公元671年到公元1264年,故乡美原设县近600年。美原,雄踞富平县域东北隅,是一个披着历史风烟的古镇。镇西南二、三里许的古城村,就是2500年前秦始设的频阳县的县治所在。镇南二里许的千口村,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王翦的故里。美原、流曲地区则是秦始皇封王翦美应候的领地。在峻巘连绵的频山山脉的屏护下,在“九峪粪田”的顺阳河水系的润泽下,这里物产丰饶、人文荟萃、民风淳直、英贤雄才辈出。因此,研究美原县的历史掌故、风物世俗、治乱兴衰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2012年4一5月,西安市在修建绕城高速时,在东郊灞桥区纺织城马家村村东发现了一个唐代墓葬。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现称院)当即对其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得知墓主为唐代重臣阎立德之孙阎识微,墓中出土了《唐故朝议大夫行太州司马阎君墓志》和《大周朝请大夫宜州美原县令阎君夫人裴氏墓志铭》和一批珍贵文物。
从墓葬发掘简报和杨军凯等专家对两盒墓志的考释,我们惊奇地发现,墓主阎识微曾担任过故乡美原县令。 

阎识微,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县)人,他有着很显赫的家世。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及有关资料表明,阎识微一族的阎姓出自姬姓。西周初年有一个“桐叶封唐”的故事:周成王当时年少,在玩耍时剪桐叶为圭,戏封其弟叔虞为唐公(唐地在今山西省北部),随侍史官以“天子口中无戏言”而记载在案,这叔虞就成了后来春秋大国晋国的始祖。传到晋成公,他有一个儿子,名叫㦤,被封于阎地。晋国灭亡后,其子孙以封邑为姓,这就是阎识微这一支的得姓始末。阎氏自北周(557—581)起,世代为高贵,属于历史学家说的“关陇集团”,隋唐时代,成为工程世家。

阎识微的祖父阎立德,雍州万年人,出身贵族,是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外孙(北周驸马、石保县公、隋代画家阎毗和北周清都公主的长子)。阎毗和其子阎立德、阎立本都是有名的工艺学家、建筑学家。阎毗的最大贡献是修筑了隋朝运河从洛口到涿郡的一段工程。阎立德在唐朝承继了他父亲的工作,设计皇帝的礼服及仪仗车舆伞扇。
阎立德继承家学,擅长建筑、工艺、绘画,具有多方面才能。他在唐高祖武德至唐太宗贞观年间任尚衣奉卿、将作少匠、将作大匠、工部尚书等官职,曾受命营建唐高袓献陵(在故乡富平荆山南麓),督造翠微、玉华两宫。唐太宗昭陵,也是由阎立德和其弟阎立本精心设计的。著名的“昭陵六骏”就是由阎立德起的图样,由筑陵石工中的高手雕镌而成的(值得一提的是,据说“六骏”所用的石料来自故乡富平)。此外,名画《文成公主降蕃图》也为阎立德所画。
阎立本,更是人所共知的唐代画家。他也擅长工艺,多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和建筑都很擅长。他官至宰相,封博陵县男。唐太宗李世民表彰开国勋臣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即由他绘制。传世名画《步辇图》,现收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名作《百代帝王图卷》,门神秦琼、敬德画像,都出自他的手笔。
另外,根据阎识微墓志记载,他的父亲、阎立德之子阎邃官至司农少卿,从四品。

关于阎识微的生平,其墓志曰:“君讳智,字识微,河南人……弱冠以明经擢第,解巾申州司功,转怀、陕二州司仓……转扬州大都督府仓曹。徐敬业作孽江都,君故折其臂,抗节凶徒。贼宁,明制褒赏,擢授婺州兰溪县令,寻加朝散大夫……迁雍州美原、洛州阳城县令,加朝请大夫……京都近县人,多恶少,吏附豪权。君威以秋霜,煦之冬日,咸知自勉,风化载清。寻加朝议大夫,行太州司马。地分京兆,府控山河,骥足不伸,牛车忽祸。圣历二年腊廿一日,坐弟知微,忽从非命,呜呼,春秋五十八。”
从上文可知,阎智,字识微,以字行。生于贞观十六年(642),二十岁时在明经科考试中胜出,出任申州司功,怀州、陕州司仓等小官。后转任扬州大都督府仓曹,进而擢升为婺州兰溪县令,加授朝散大夫衔。 后又升迁为宜州美原、洛州阳城县令,加授朝请大夫衔。最后担任太州(就是华州,武则天为避其祖讳而改之)司马,加授朝议大夫衔。卒于圣历二年(699),终年58岁。
    
唐代文官散阶共二十九阶,品位分为九品,除不设正一品外,每品有“正”有“从”,以正四品向下,每品的正、从又各有“上”、“下”,这样一共二十九个品级,以与二十九阶相对应。衔位从第二十九阶(从九品下)到第十四阶(正六品上)称“郎”,从第十三阶(从五品下)开始称“大夫”,到第二阶则换称“特进”,第一阶(从一品)则称“开府仪同三司”。
与阎识微有关是,朝散大夫是第十三阶,从五品下,是“大夫”中最低的衔。其上是朝请大夫,第十二阶,从五品上;再上是朝议大夫,第十一阶,正五品下。


此外,根据《唐六典》卷三0及《旧唐书》卷四二《职官一》载,雍州、洛州为京畿要地,其县令地位较高,品级也较高。而当时故乡美原是畿县,其县令为正六品上。因为加朝请大夫衔,故为从五品上。任职畿县令者,比其他等级的县令地位高,仕途一般较为光明,多会发展为一方要员。
正是因为担任过美原、阳城这两个畿县令,所以阎识微升迁较快,研究其墓志可以发现,阎识微的宦途有三个转折点。

1这是第一升。

第一个转折点发生在他担任扬州都督府仓曹参军这一小官期间。他碰到了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他“故折其臂,抗节凶徒。”为武周王朝立了一功。因此当垂拱元年(685)春正月,武则天平定徐敬业之乱后,“明制褒赏”,阎识微不仅升为婺州兰溪县令,而且“寻加朝散大夫”,从此进入大夫这一层阶,品级也升为从五品下。

2这是第二升。

第二个转折点发生在他任职美原、阳城县令期间。美原、阳城是畿县,而“京都近地人,多恶少,吏附豪权。”就是说,京都郊区不良少年比较多,官吏们也都看豪族权贵眼色行事,因而恶化了社会风气。阎君上任后,“威以秋霜,煦之冬日,咸知自勉,风化载清。”就是说,阎知微以秋霜般的严厉加以整治,又像冬日的暖阳一样予以开导,使那些人都知道自省自爱,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当地的社会风气渐渐地清明起来。由于政绩显著,被提拔担任太州司马的职务,职衔由朝请大夫升为朝议大夫,品级也由从五品上进到正五品下。

3第三不是上升而是下落

阎识微宦途的第三次转折是致命的:不是上升而是下降,不,是下落!
他因为弟弟阎知微叛国投敌一案的牵连,不仅仕途戛然而止,而且连身家性命也搭了进去!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武则天圣历元年(698),突厥首领阿史那默啜侵犯北方边境,攻城略地的同时,还要求割让北方六州,并以强硬的态度要求双方和亲。朝廷对于是否和亲争论激烈,最后武则天决定采取右豹韬卫大将军阎知微的和亲意见,派淮阳王武延秀入突厥娶默啜的女儿为妃。同时任命阎知微为三品春官尚书,率领和亲团带着厚礼前往突厥。但默啜在接受礼物后却突然翻脸,一脚将阎知微踢翻在地,并破口大骂:“我的女儿要嫁给李唐皇室子孙,你们却弄一个武家小儿羞辱我!”阎知微懦弱无能,吓得瘫软在地,跪倒在默啜脚下。但因默啜想利用阎知微岀身显赫,又是南朝大官的声望以达到大军顺利南侵的目的,所以就逼降他,并封他为“南面可汗”。阎知微这个软骨头,贪生怕死,不顾气节,辱没祖先,投降不久就担任先锋官,带头前来攻打赵、定二州,并在城下与突厥大军手拉着手踏起了颂扬默啜的“万岁乐”歌。他这种谄媚外敌的丑态,为人所不齿。后来,默啜连吃败仗,在撤离赵州时,抛弃了阎知微。成了丧家犬的阎知微四处躲藏,凄惶度日,不久即为官军抓获,押送京城。
武则天立刻下令,将阎知微处以磔刑(即车裂),并命令百官一起向他的尸体射箭。他的身上插满箭头,就像刺猬一样,武则天还不解恨,命令再割光他的肉,挫断他的骨头,灭他的三族(有说九族),就连不认识他的远房亲戚也一同处死。
阎识微墓志载:“圣历二年腊月廿一日,坐弟知微,忽从非命。”阎识微之子阎炅墓志载:“俄从叔父知微衅犯国章,累及家族……爰从圣历二年十二月廿一日弃于东都市。”
就是说,受弟阎知微叛国案牵连,阎识微在圣历二年(698)腊月二十一日被杀于东都洛阳街市上。
阎识微的仕途正在上升的关键时期却掉头向下,连他的生命一起,墜入了深渊!

中国帝制时代的“株连”制度,真是野蛮、残忍、毫无人性可言。据史载,当时阎氏族中的孩子,有的才七、八岁也被抱去处死,老百姓可怜孩子,给他们一些糖果,小孩子不知大难临头,还互相抢夺,觉得很好玩。旁观者都不忍心,连监刑的御史也不忍心下手。最后经大臣们说情,孩子们才免于一死。
阎知微叛国投敌,罪大恶极,是应该杀。但是这与其兄阎识微又有什么关系呢?
从政治表现上看,阎识微在武氏簒唐改周的政治巨变中,是坚定支持武则天,他还为武氏扑灭徐敬业武力反叛立了一功呢。
从执政能力上看,阎识微在任职京畿大县美原令和阳城令时,不畏权势,严肃法治,使被权豪恶少弄得乌烟瘴气的社会风气为之澄清。显然,他是一个执法公正、办事得力的能吏。
但就是这样一个治国之才,正当他沿着由朝散大夫到朝请大夫再到朝议大夫的上升通道,迎来仕途的一片光明前景时,在沒有任何过错的情况下,却“骥足不伸,牛车忽祸”,被其弟罪案牵连,陷入了灭顶之灾。真令人唏嘘不已!
更可叹的是,阎氏这一“家承汉慼,代荷周亲。殿中谒帝,藩都临人。载传书社,恒居要津”的“高门贵胄,茂族名臣”(以上均见阎识微墓志),自北周到隋唐显赫几百年且建筑绘画技艺超群、艺术业绩光照华夏历史的庞大家族, 只因出了一个不屑子孙,就因那毫无人性、残忍至极的“株连灭族”恶制而倏然轰毁,岂不更令人扼腕叹息!

阎识微是什么时候担任故乡美原县令的呢?
答案还是要在这两盒墓志里找。

考察墓志,首先碰到的是朝代名称问题:一个称“唐”,一个称“大周”,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与武则天簒唐立周、当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有关。
公元683年,唐高宗李治去世,武则天临朝称制,到公元690年,她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定都洛阳,史称“武周”。公元705年,在“神龙革命”中,她被迫下台,李唐恢复。同年十一月,武则天在上阳宫去世。
这些王朝政治的嬗变,也就在上述墓志的朝代标署上表现了出来。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改元最多的皇帝:她一共用了十七个年号,光是690—704年她称帝期间就用了十三个年号。其中与本文有关的三个年号分别是:690、691、692分别是天授元年、二年、三年,692、693、694分别是长寿元年、二年、三年,698、699、700分别是圣历元年、二年、三年。另外,李唐复辟后的第一个年号是神龙,705年是神龙元年。
阎识微夫人墓志载:夫人“以天授贰年五月二十日,遇疾终于兰溪之官舍,春秋四十有五……以长寿贰年岁次癸巳五月景寅朔八月癸酉,权葬于洛阳龙门之原……”就是说,阎夫人691年死于阎识微的兰溪令任上,两年以后,暂时安葬于洛阳龙门的原上。阎夫人的墓志应是这时镌刻的,所以国号上书“大周”,而因阎的衔职写为“朝请大夫宜州美原县令。”这说明在693年时,阎识微已经由婺州兰溪县(今属浙江)令升为宜州美原县令,官衔也由朝散大夫升为朝请大夫了。
至于阎识微墓志,显然是他平反后安葬时镌刻的。
阎氏灭族时间虽在武则天圣历二年(698),但据墓志载:“粤以神龙二年岁次景午十一月……祔于万年县崇高乡原”。就是说,合葬时间在阎氏家族平反之后的神龙二年(706),此时武周已废,李唐重兴,所以国号又变成“唐”了。至于衔职写为“故朝议大夫太州司马”,则因这是阎识微宦途最后的衔职所致。
根据以上分析,阎识微担任美原县令时在693年前后,时间下限691,上限699。不过,估计他在美原令任上不会超过五年。
    
《新唐书· 阎立德传》上说:“阎让,别名立德,……京兆万年人。”而阎识微墓志上却说:“君讳智,字识微,河南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杨军凯先生查阅文献并研究阎识微墓志后认为,阎氏先人由山西马邑迁到河南,在阎立德祖父阎庆时迁到关中,因此,史称阎立德为雍州(京兆)万年人。而墓志称阎识微为河南人,可能与其家族是由河南迁入京兆有关。
此外,其墓志正文中说阎识微“迁雍州美原令”,而其夫人墓志上却写“大周朝请大夫宜州美原县令阎君夫人裴氏墓志铭”,一会儿“宜州美原”,一会儿又是“雍州美原”,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前文说过,阎夫人墓志铭应写于公元693年,由本文开头所述:“武则天天授元年(690),以美原县隶于宜州,大足元年(701)以美原县改属雍州。唐哀帝元佑元年(905)划出美原县……”可知,公元693年时,美原县确已隶属宜州,而在701一905之间美原县又改隶雍州,所以,阎识微任职后期,可能美原县已经归雍州管理了。而阎识微是于神龙二年(706)年安葬的,其墓志上就写为“雍州美原令”了。

《说明》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参阅了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的《西安马家沟唐太州司马阎识微夫妇墓发掘简报》,特别是受益于杨军凯先生《唐阎识微及夫人墓志考释》一文,在此谨致谢意。

作者简介:党四善,陕西富平人,陕西科技大学教授,文学爱好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录墓志6
【唐】曹琰周故朝议大夫行兖州龚业县令上柱国程府君墓志并序(程思义)
《全唐文补遗》总目录
12-唐代墓志汇编续集--
 【 唐文拾遗 】 卷六十五
汾阳王郭子仪父亲郭敬之墓志(前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