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感恩富平 | 那辆自行车

附:富平人庆祝建国70周年《感恩富平》原创文学征稿启事

富平人庆祝建国70周年

《感恩富平》原创文学系列

那辆自行车
文/辛芸

闲来漫步街头,随处可见各色共享单车。它们或者规规矩矩地排在一起,或者三三两两地站立街边,有的隅居居民小区,有的栖身荒郊野外,有的甚至还被随意放置在公路边或者绿化道旁。

看到这些车子的形态,让我仿佛看到了国人不同的精神长相:有的文雅,有的粗放;有的忠厚自律,有的奸猾恣肆;有的美丽,有的丑恶;有的让人觉得温馨,有的使人心生寒凉……不要小看这小小的单车,它的肢体表现着或出卖着你的灵魂。
面对林林总总、几乎可以随手抓取的共享单车,我不知道这是一种富足,还是一种贫穷?共享的概念直白明了,然而人们似乎并不在意。对于物质,我似乎有些迷恋它的小小灵性。即使是一具毫无生命表征的单车,我也认为它是有灵性的。共享,不仅是对于物质的分享,而且还应包含对精神的分享。一辆车,人们在物质上享用了它,却在精神上背弃了它,侵害了它美好的灵性。

有时候,面对这些所谓富足社会的单车,看着它们崭新的相貌,便利的设施,我也会不由自主地想起物质匮乏年代的自行车来。那个时候,谁家有辆自行车,不啻于现在人家有辆越野宝马。记得幼小时候,在我生活的村子里,总共有三百多户人家,有自行车的人家屈指可数,且基本上都是有人在外干公的人家。
我的父亲也是干公的。他最早骑的是一辆办案用的公车。有时候顺路经过老家,他就会骑着那辆自行车,顺便探望老母和妻儿,歇息一下困乏的身体。这是那时候干公人最大的便利和荣耀。因为那个时候太贫乏了,通往村镇的班车很少有。至于父亲曾经骑回来的这个车子是什么样子,我没有见过,只是从母亲的嘴里听到过。

我小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和二姐一起被父亲用自行车带往他工作的县城。县城距离我们村有三十多公里的路程,一路上,在车前边手工自制的小木架上坐着的我,最大的困难不是不舒适,而是顶不住漫漫路途的瞌睡。不知道坐在后座上的二姐,是如何抵御这些铺了炉渣沫子的长路的?途中,一行行灰扑扑的树木在我们身旁一闪而过,路边有堆放的修整路面的炉渣,基本上都是呈长长的梯形。父亲为了赶路,并不轻易停下来歇息,只是不住地叮咛我们,不要睡着!他担心睡着了的我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掉下车子摔伤了。父亲似乎不知疲累,或者即使累了,也只能硬撑着。因为唯有快快到达单位,大人和孩子才能得到解脱。不知道那辆车的性能如何?只知道带着两个稚子的父亲,上下车都极不易!他为了我们,一路上肯定受到不少难场!

在父亲单位的大院子里,我们见到不少被大人们带来的孩子。好像是暑期,院子里的苹果树上挂着酸甜的黄元帅苹果,却并没有人轻易去摘。孩子们都趁机跟着父母们出来见见世面,每天最大的乐趣就是在阔大的院子里疯玩。

后来,父亲自己攒钱买了一辆二八型的飞鸽车,轻便迅速,成为他在家和单位之间随意驱使的交通工具。父亲用明黄色的塑料带,细细地把所有裸露的车架部分都缠起来,免得油漆面被剐蹭。这份活路,似乎是那个时代、几乎每个车主人都会做的事情。同时,他们还会用软塑料管,把车把部分包裹起来;又给车座上配上各类车套,舒适耐用。
父亲随后调到老家附近的乡镇上工作。这些乡镇,最近的雷古坊离家有十多里路,最远的老庙竟然将近三十里!这辆自行车,常常驮着父亲,带着我们期盼的各类好吃的,出现在村头、家院。当然,好吃的东西太有限了!有时候父亲回来,我等了好半天,仍不见有东西拿出来,就有些失望!我甚至还趁着他去挑水或者忙别的农活,偷偷地翻检父亲的挎包!
这种不良的行为,让我今天觉得很惭愧!其实,当时最多偷拿几颗水果糖,然后出门找小伙伴们分享。这又让我想起今天的各类婚宴上,各式精美礼盒包裹的喜糖,但却引不起我的兴趣了。这是另外的话题。
父亲的这辆自行车,还有母亲的缝纫机,成为家里最现代化的两样家当。我们姊妹们逐渐长大,陆续去外边的镇子上高中后,需要骑行的交通工具,父亲便忍痛割爱,将他的这辆宝贝留在了家里,供孩子们使用。他自己则另想办法,解决出行问题。

这辆自行车,先是大姐骑着上学。她毕业上大学后,这辆自行车又成了我和二姐的宝驾。记得二姐上高三那年,我上高一。每个星期三,我就单人骑车,奉命回到家里取馍馍,以便给勤学的二姐多一些学习的时间。每到周末,我俩则一起骑着车子回家。那个时候,村里的自行车也渐渐多起来了。
在学校里,能有车子骑的学生,基本上都骑着。我们学校学生大通铺宿舍里的中间过道上,经常被各类自行车占得满当当的。因为怕贼偷,不敢放在外边,学校几乎又没有专门的车棚,所以大家除了上课,其余时间都和自行车在一起。
二姐上大学后,我高中还没有毕业,弟弟也考上高中了。遗憾的是,弟弟上学的那一年,县上对学区重新划分,他被录取到距家十多里的美原中学,我则在距家十五里的流曲中学。这两个学校,一个在老家的东北,一个却在西南。可以说,我们在行驶轨迹上几乎是南辕北辙。我和弟弟上学,一辆车根本无法兼顾。父亲又想办法,在镇上捡回来一辆报废了的公用自行车,交给弟弟使用。
这辆车真的是个小废物!基本上除了铃铛不响,哪儿哪儿都响!另外,它还缺失了一只右边的脚踏!但因为可以解决上学之忧,弟弟还是很细心地给它膏了油,擦拭干净。每回出门,他都要一只脚勾着,才能在缺少了脚踏的轴杆上用力,保证车子前行。这样骑了几回,弟弟心里不满意了!他可能觉得,同样是去上学,凭什么三姐可以骑着好车子,而他却必须骑着烂车子?!我呢,总以为自己早已经骑着这辆父亲的自行车了,先入为主地认为:我骑下来以后,具体地说等我毕业之后,才能轮到弟弟骑,所以丝毫不知道谦让,拿着姐姐的架子压弟弟。
有一回周末,我和弟弟同时从各自的学校回家取馍。弟弟似乎很有心事,他把自己的一切忙完后,挎着馍袋子就出门,到院子中去了。正在里屋忙着收拾的我,只听一声开启车撑的声音,急忙探头一看:弟弟已经推骑着那辆车况好些的车子,飞奔出门去了!那辆破旧的自行车被抛弃在院子!
我懊丧地试了试那辆旧自行车,根本骑不成!也不知道弟弟是怎样骑着它上学的?我差点急哭了!不知道怎样去学校!母亲面对我气急败坏的叫嚷,风轻云淡地安抚:给你两毛钱,你去搭车去嘛。两毛钱,几乎是我一周的伙食费,现在只是一辆公共汽车班车往返一趟家校之间的车费。我含着泪,接过了母亲的慷慨,因为我拿了这些钱,接下来她可能就要过紧日子了。
自行车抢骑事件发生后,母亲把这些纷争说给回家休假的父亲。他想办法,临时性地解决了弟弟上学的交通工具。那辆大二八型飞鸽车,又成了我的专利。我骑了三年,每周回家一到两次,行程累积五千多里路。这还不算我骑着它去学校以外的地方。五千里路云和月,我结束了自己的中学生涯,也告别了那辆飞鸽车。因为自此后,弟弟真真正正地成为了它的主人。
弟弟上大学后,小妹虽然没有骑着它上过学,但曾经在上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趁着假期车子赋闲在家,骑着出去疯玩。到底有多疯?我不知道现场的情况,只是知道有一次,幼小的她弓腰掏脚骑着车,把下巴和嘴磕在了车头上,磕断了大半个门牙,流了满嘴的血。想来那辆自行车,留给小妹的记忆并不愉快吧。

那辆曾被我们视为珍宝、争相骑行的飞鸽牌自行车,自此后一度被闲置在屋子里。母亲后来把它送给了小姨家,让她的孩子们骑着上学去。那辆车最终的命运如何?我不得而知。因为人间事情的繁杂,我们无暇去过问一辆已经不需要的自行车的结局。
或许,也真的很少有人能想得起那辆自行车了。尽管它曾经给了我们便利和希望,给了我们诸多阅历和财富。即使工作以后,我们也根据需要,买了更为轻便的变速山地自行车,但却没有那辆大二八型飞鸽车带给我人生的痕迹那么清晰、深刻和生动。
我把这些阅历分享给亲人们,分享给下一代,希望他们能从中感悟许多未曾看到的人生轨迹,体会平实的幸福,鼓舞和明亮自己的追求,去拥有和珍惜今天和明天的一切。 

于傍学居北窗下

征稿说明/启示链接:

富平人庆祝建国70周年《感恩富平》原创文学征稿启事

富平人征稿邮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散文部落】鸟木月月 | 与自行车有关的生活
[黄石文坛]许涛的随笔《自行车的记忆》
李世英 | 童年盼望的那辆自行车
鲁向辉丨父亲的自行车
自行车记——我与自行车的故事
闻着酒香长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