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庙老鼓,誉满神州的黄土地上的艺术!

中央电视台采访富平非遗传承, 富平老鼓震撼全场!


神 迷 人 醉 话 老 鼓
文/党四善

前些年,刚刚离开站了几十年的讲台,转入平淡平静平直的退休生活,工作狂的惯性难以适应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存状态,好像一匹在崎岖山路上长途驰驱的老马,骤然停止骤然停止奔跑,进入平坦的大地,反而适应不了,搖晃和踉跄使人的身心难以平衡。以前,紧张而快节奏的工作,压制着那些负面情绪的扩张空间,偶现的消极情绪很快就会被击碎,被驱散。现在,不知怎地,出现空白的头脑,常会慢慢浮现出人生途程中和职场上的种种坎坷和不快,心中一旦闪出些许抑郁,就会像一滴墨滴入水面,慢慢扩散,越搅越黑……

无所事事引发的郁闷情绪,像冬天灰暗的天空,向下低压;像大地上枯黄的野草,四外漫延,使人透不过气来……

冬重春未来,我走出书斋,想去外面寻求郁闷的突破,然而天地间严寒刺骨,雾霾弥塞,沉重的心情一时无法消解……

我逡巡在校园,无所适从地漫步,蓦然举目,发现那株像冬天一样冷峻的紫荆树的枝杈间却露出点点紫红,小小的,嫩嫩的……

我眼前一亮,饥渴的目光立即攫住了这惊喜,这惊喜点燃了愉快,这愉快使我的心灵慢慢敞亮……

此情此景,聊以诗词记之

南歌子
地冻逢冰厚,
天寒是叶干,
寻春向柳柳无端,
却见嫩紫枝头已着先。

我庆幸找到了一个能使心灵释重的亮点,化开胸中块垒的热源。于是那株依然在寒风中抖动的紫荆树,成了我每日必参的圣迹。随着那嫩紫一点一点壮硕,我的心情也一天一天敞亮,一天一天温热……,

自从这嫩紫洩露了春的讯息,不再遮掩的春情便一天一天的浓烈:春风修剪出万千杨柳袅袅娜娜的绿丝绦,春雨吻破了百花羞怯的苞蕾,春泥捧送出茵茵漫漫的绿草地……而,那传达春讯的紫荆树更是毫不掩饰自己的骄傲和自负,使足了全身气力,蓬蓬勃勃地展现着自己……远远望去,那四外发散的枝条上满是紫红,整束高大的灌木在暖阳的映照下,就像一个大火矩,热烈的风致使人心灵震颤,鲜活的气息使人如醉如痴,隽永的韵味使人流连忘返、遐思袅袅,飘逸的神釆使人逸兴遄飞,放旷的气势使人胸胆开张……

这清风爽籁的强大气场,卷走了我心头的雾霾,带给我豁然,带给我神秀,带给我豪畅,激发了我重操笔墨,以写作开启人生新境界的勇气!



我出神地呆立,久久地凝视……,忽然间,那一团团火红的花蕊幻化成飘扬的绸带、飞舞的手臂、腾挪闪进的身段……,瞬间,激越的鼓点和清脆的锣铙声也仿佛从天而降……

啊!这不就是常常使我神迷人醉的故乡的老鼓吗?!

           

1


幼时过年,除了能穿几天新衣,吃几天白馍以外,带给孩童们最大欢乐的,便是那铿铿锵锵的老鼓表演了。一盘半人髙的牛皮鼓,几面铜锣,若干副铜铙,这便是全部的道具。人们将鼓置于场地的中央,两侧立着十多个手执锣、铙的伴奏者。鼓手是主要的表演者,他始终处于场面的中心,观众和伴奏者的目光始终聚焦于他。鼓槌是上好的硬木所制,短而粗,显得其貌不扬,但它却是整个演出的重器和指挥棒。鼓手双手握槌,击鼓帮为号,同时带出锣声,宣示着演出的开始。接下来,“咚咚”的鼓声在“喧喧”的铙声和“咣咣”的锣声激扬下展开了那时而翻江倒海时而撼天动地时而戏花逗鸟的奇特旋律。远远听来,金声张扬、激越,但奇怪的是,它掩不住沉稳有力的鼓点。

就鼓乐而言,中华大地上不知有多少门多少属多少种,在乐器配置上老鼓与其他鼓种并无多大差别,但其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却与众不同,可谓出乎其类,拔乎其萃。

这是基于老鼓的二元属性:它的基调是军鼓,因而他紧张、热烈,它又融入了民间的欢庆和娱乐元素,因而它又活泼、欢快,甚至偶带戏谑。

源于军鼓的老鼓,首要的特点是节奏快。
那鼓点急促、细密,如千军之步调、万马之蹄声,如嗖嗖嗤嗤的万箭齐发;那铙声激扬、浑厚,如鏊战中将士们的一片喊杀声;那锣声清脆、嘹亮,如搏斗中刀枪剑戟的万千撞击声。

其次是气场大。
那鼓声雄浑有力,与锣铙等铜声交相映衬,融汇成粗犷高亢的铿锵之声,其声势能摧坚破阵,震动百里。那汹汹的阵势、煌煌的气象,真格是舞动于天,声闻于地 ,听之如排山倒海,观之如龙腾虎跃,可谓壮观!

再次是表现力强。

鼓手边敲边跳,动作生猛、活泼,气氛欢快、激越,鼓槌缠腰漫头,彩绸飞舞亮眼,军旅、生产和生活中许多场景都被艺术性的呈现出来。

你看哪:铙声锵锵,震撼而激越,像壶口瀑布的“波涛如怒”;鼓声腾腾,执着而豪畅,像斩不断的华山松风、遮不住的秦川秀色;锣声咣咣,自信、激扬而有穿透力,承袭着岐山的凤鸣、雁塔的钟声、大散关的铁马嘶吼……

这富有超级生命力的交响,深蕴着几千年前的神秘,也夹带着历朝历代的风烟。明月山的險峻、顺阳河的气势、金粟山的灵秀、大水峪的豁然、万斛山的高拔、流曲川的坦荡,谱就了老鼓妙夺天籁的神韵!王翦的神武、杨爵的刚烈、张紞的清峻、孙丕阳的风骨,先贤们的精气神融入了老鼓的每一个音符,把频阳人胸怀的开阔、胆气的豪畅、心曲的坦直、行藏的磊落,抒发的淋漓尽致!

2

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能从自然界中拔离出来,不断地完善自己,与人类固有的追求欢乐的本性有很大关系。人类在从自然界获得赖以生存的物质层面的东西的同时,从自然界中获得的启示、灵感、欢愉这些精神层面的东西更是美妙绝伦。风雨雷电、鸟兽鱼虫、日月星辰、稻麦黍稷、江河泉溪、花草树木……它们的生发运行、繁衍孳盛,千百年以降,其形态眩于人的目,便促生岀文字、绘画、和舞蹈;其声息振于人的耳,便激发出器乐、歌唱和吟诵。

鼓的出现,同样是源于人类从自然界获得的灵感。

据传说,早先的人类发现枯树干和实心的树干有完全不同的声音,进而发现中空物里有音量增大的共鸣作用,于是便在空心树干上蒙以兽皮或蟒皮供娱乐和击打,这就诞生了原始的木鼓。

从文献记载来看,鼓的产生,首推黄帝取蘷(kui)皮蒙鼓的古老传说。相传在与蚩尤大战时,“黄帝杀虁,以其皮为鼓,声闻五百。”蘷是神话传说中的单足神怪动物。据《山海经·大荒东经》说,虁“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除蘷皮鼓之外,《吕氏春秋·古乐篇》还记载说:“帝颛顼乃令鼉(tuo)先为乐倡,鼉乃偃寝,以其尾鼓腹,其音英英。”后人认为所谓鼍其实就是巨鳄,它用尾巴敲击自己的肚子,发出好听的音乐。而以鳄鱼皮之坚硬,制成鼓后,其声音肯定十分响亮。

有趣的是,近年来,考古学者在山西临汾地区的陶寺遗址,发掘出中国最古老的鼓,鼓身乃树桩镂空,鼓面为鳄鱼皮所制。这完全印证了鳄皮鼓的存在。

这个发现,确定我国鼓有将近四千年的历史。可以说,鼓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之一。

古往今来,鼓的用场宽泛,文化内涵更是深远。

图腾崇拜时以鼓为舞;庙堂祭祀、宫廷庆典都离不开鼓人掌鼓;更夫以鼓报时;军旅以鼓振奋生气;旧官衙大堂悬鼓,击之可以鸣冤;僧道道场,饶鼓伴作法事;酒令击鼓传花;戏曲鼓板领奏;农事击鼓插秧;围猎以鼓驱兽……

在古代,主要是用于军旅的鼓,是华夏文明中的重要元素,大量的古代文献和其中那些至今仍耳熟能详的词语,印证了这一点。

《诗经·邶风·击鼓》中就有“击鼓其镗,踴跃用兵”的吟诵,《楚辞·国殇》中则唱道:“援玉枹兮击鸣鼓”,此外还有“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三国名士弥衡的“击鼓骂曹”,“张飞击鼓古城会”,“梁红玉擂鼓战金山”等各种记载和传说。

现今仍使用的词语“鼓吹”、“鼓噪”、“鼓角”都是古代军中用鼓壮军威、警众、报时乃至发号施令等情景的遗存,特别是现今广泛使用的“鼓舞”一词,就源于古代军鼓的激励、提振、焕发士气的激励作用,既形象又贴切。

鼓的品种繁多。
从材质上分,由原始的陶鼓、土鼓、皮鼓、铜鼓,一直发展到各式各样的现代鼓。

从表演形式上分,光是中国锣鼓的胜地陕西,就有大家习知的安塞腰鼓、蒲城跑鼓、洛川蹩鼓、蛟龙转鼓和咸阳牛拉鼓等等,不一而足。

其中,故乡的老庙老鼓则是一种极具特色、颇富魅力的独特鼓乐形态。

                     

3

秦厉共公年二十一年(公元前345年),故乡始设频阳县,距今已有两千四百多年。频阳人王翦是战国四大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之一。王大将军率领的关河铁骑能东出函关,南越武关,横扫东方各国,建树“一怒(路)灭六国”的历史勋业,与他平时极端重视推演阵法、训练士兵是分不开的。
    在东西横亘、峰峪相间、藏精蕴气的频阳北山,历经几千年的历史风烟,“幼而好兵”(《史记》)的王翦研读兵书、督军演武的遗迹和传说仍比比皆是。
    走进全县最高峯频山(明月山),他的读书台、乘骑的蹄印、插剑的桩迹和淬剑池的泉口历历在目;登上壮美的三尺岭,他训练士兵做甩石运动的比赛场仍依稀可辨。
    金粟山东侧的黑鹰沟、板桥山,羊肠小道盘曲、怪石嶙峋突兀、地势高峻险拔,更是他练兵的主要场所。
    根据民间传说,金粟山下的许多村名都承载着这一段古老的历史记忆一一它们都是由王大将军布设的军阵之名演化而来:摆过“两门阵”的两门村,摆过“剑门阵”的涧门村,摆过“鸿雁阵”的鸿雁村,摆过“龙门阵”的龙门村……
    王翦是深谙战争心理学的,他的灭楚之战与“曹刿论战”中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在督军演武时,他则非常重视“鼓舞”士气。
    当地传说,在黑鹰沟、板桥山屯兵演武时,他特地招募了五百个秦中小儿,让他们身着红衣红帽,手执缀着红绸的鼓槌,只要一声令下,这里的坡坡峁峁、翠柏怪石间就彩绸飞舞,鼓声喊声此起彼伏。于是,在这五百红孩儿的“鼓舞”下,“王家军”的健儿们便会发起一波又一波的练兵高潮!
    距黑鹰沟四、五里有村名“雷古坊”,当初应叫“擂鼓坊”,走王家军制作军鼓的作坊和训练鼓手的营地。
    这地名真切地显示着王大将军对军鼓的重视一一军鼓已成为他训练军兵和指挥作战时的重要装备。
    据地域文史学者研究,当时战鼓起着发号施令、通讯传达和提振士气的作用。平时训练时,根据实战情况,编配岀符合各种战术动作的鼓曲鼓调进行演习。大凡排阵布局、行军冲锋、攻坚厮杀、停止待命、欢庆胜利,都由相应的鼓曲鼓调进行调节。依次长期训练,养成习惯,作战时,战士们闻鼓而进、闻鼓而退、闻鼓而攻、闻鼓而守,战鼓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
    而今誉满天下的故乡的老鼓,就是王翦军鼓的嫡传。
    不仅老鼓的节奏、气场和表现力和王翦军鼓一脉相承,在老鼓的曲调中也有着抹不去的军鼓的印记一一现今老鼓曲调中有相当一部分都与行军作战有关:“摇扇子”展示军师布阵的老谋沉稳、“梅花鼓”显现大将令下的威严、上阵就要“挽袖子” 、“杀鼓”“打虎”则模拟短兵相接的战斗场面、“噹嚓噹”是战胜收兵的欢快,“喜洋洋”是凯旋归来的愉悦……
    如今,在频阳大地上,老鼓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而且相当普及的群众文化娱乐形式,特别是在金粟山以东地区,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在全国鼓乐中独具魅力、已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老庙老鼓。 


4

自秦代至今,老鼓发生了多维度的演进。
首先是功能扩展了   
由战场“鼓舞”到“祀神祭祖”(此时称“神鼓”)到节庆欢娱到婚嫁迎娶、老人过寿、小孩全灯、乔迁入庄时的庆贺以至发展到现在的开业剪彩、展会开幕时的助兴,村民们取战鼔壮军威、鼓士气之精髓,借战鼓热烈奔放之气势,营造出或严肃或凝重或欢快或戏谑的氛围,为百姓的日常生活增色添彩。
但回首两千年漫长的岁月,很长时间内,老鼓主要还是用于祀神祭祖。
“老庙老鼓”名称的由来,也源于此。
在隋代,镇子上就有一座“显圣庙”,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才被拆毁。据庙里的碑石记载,唐朝的“神尧皇帝”李渊曾给庙里的主神“显圣”(伍员)加谥过“灵济”二字,使得那气势雄伟的显圣庙名扬关中。因此,至少在唐代,这里就是一个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集镇。据我的老师许文蔚老先生考证,这里就是唐人传奇《无双传》中所说的长乐驿。因显圣庙香火鼎盛,又有保存完好的古庙群,而且存续千载以上,在老百姓心目中,是非常古老的,所以,近现代以来,“老庙”这个地名就慢慢叫开了。
显圣庙周围的老百姓为了祈雨镇灾,求得福寿安宁,每年农历二月十八日,都要举行由周边二十八堡联办的“抬爷祭神,交接社祀”庙会,会期三天。届时有场面宏大、震动四方的“抬爷”游行,同时还有唱大戏、耍社火助兴,但最烘托气氛、点燃老百姓情绪的就是敲“神鼓”了!
在“抬爷游行”习俗的熏染下,渐渐地,各村寨都敲开了“迎春鼓”:在辞旧迎新的欢愉气氛中,金粟之东,万斛山前,村村鼓响,人人围观,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元霄节,恢宏雄浑的锣鼓声,此起彼伏,声震四方。

按故乡土话,老鼓就是“老早里的鼓”。

显圣庙初建于隋朝,“神鼓”来源于秦,庙老鼓更老,庙、鼓密不可分,“老庙老鼓”的名字就这样传扬开来了!

时代在演进,虽然庙宇不复存在,“神鼓”却日益走进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长期的群众性的鼓乐活动,终于凝练出“老庙老鼓”这一誉满华夏的鼓乐艺术品牌。
其次是内涵丰富了
鼓曲鼓谱由单纯的战争题材扩展到了生产、生活、乡土民情和风俗习惯等各个领域。
“双背剑”“杀鼓”“拨鼓”象征战场上武将手持双剑、双锏 奋勇杀敌,这是战争题材的保留,而大量的鼓曲鼓谱则是反映和模拟生产生活的。诸如,“盘毛根”:古时不分男女都留长头发,上地干活不利索,就要把头发挽起来;“缠繐子”:妇女织布前的一道工序;“推土车”:土车,是前几十年还在关中农村普遍使用的一种木制独轮车,轮大而高,操控起来很费劲,也特别需要技巧,故而推车动作很有舞美艺术效果;表现庆丰收的“滚核桃”、“摘豆角”;模拟黄昏时分平地跃起、翅膀扑楞扑楞的“鸡上架”以及鸽子归宿对左右盘旋的“鹁鸽踅窝”……  
再次是阵容形式多样了   
很长一段时间,老鼓都是单鼓表演:一盘鼓,三四幅铙,几面锣,十数八个人。近年来,老鼓表演的阵容形式有了大幅度的创新,不仅阵容大大扩充,发展到极致有50盘鼓、100多鼓手、铙手和旗手,甚至还创造出了“鼓上鼔”。
如今老鼓的阵容层次递进,蔚为壮观。
在举行小型和中型表演的情况下,有摆一个鼓的,名曰“单鼓”,象征着“一鼓作气”“一路平安”“一帆风顺”“一本万利”;有摆两个鼓的,名曰“双打”,象征着“双喜临门”“二龙戏珠”;有摆三个鼓的,名曰“小梅花”,象征着“三阳开泰”;有摆四个鼓的,名曰“方正”,象征着“四季平安”“四通八达”“四海为家”;摆五个鼓,名曰“大梅花”,象征着“五谷丰登”““五湖四海”,在这阵容中,五个鼓手各敲一鼓,同敲“梅花鼓”曲调,需要时,顺时针旋转,分两次共转五个回合回到原鼓;摆六个鼓时称“双小梅花”,象征着“六六大顺”;摆七个鼓名曰“七星勺”,象征着“七仙女下凡”;摆八个鼓时名曰“八大金刚”,象征着“八面威风”“八仙过海”;摆九个鼓,名曰“九大行星”,象征“天长地久”“久负盛名”;摆十个鼓,则名为“双大梅花”,表示“十全十美”“十拿九稳”。
布局大气而多样,老鼓鼓乐鼓舞艺术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再次是参与度提高了
发展到现在,老鼓已经极大地普及了,极言之,可谓家家有鼓手,村村有能人。爷爷孙子老兄弟,上至七八十岁的耄耋老翁,下至尚未入学的稚嫩孩童,都沉浸在鼓乐鼓舞的欢乐气氛中。老年人鼓点苍劲有力,年青人击鼓轻㨗舒展,就连呀呀学语的小儿,操起鼓槌来也是有板有眼。
近年来,妙龄少女和俊俏媳妇已经佔领鼓乐队伍的半壁河山,她们那袅袅娜娜而颯爽清新的身姿,已经开始打破了由彪形大汉和翩翩少年一统的鼓乐天下。
在老鼓所得的所有奖项中,少儿和年轻女性也占了相当数量。

5

除了兼具军鼓和民间娱乐用鼓的二重性,老鼓还具有多种二元属性。
    老鼓与其他鼓种的最大区别,是它的表演形式的二重性:一是鼓乐,一是鼓舞。

    其他鼓种,尽管鼓手在击鼓时也用夸张有力的舞蹈动作来提振精神、烘托气氛,但却没有专门的舞蹈表演环节。而老鼓却是乐舞兼备:一曰鼓乐,以耳听之;一曰鼓舞,以眼观之。鼓乐与鼓舞同时表演,而且由鼓手一人完成。鼓乐为鼓舞烘托气氛,鼓舞为鼓乐扩张内涵。鼓手把二者巧妙结合,大大增强了听觉和视觉冲击力。
    这种鼓舞不是几个简单的动作,而是有舞谱的。每个舞谱融戏剧、体育和舞蹈动作为一炉,有始有终,自成体系,相当于一个小小的舞剧。它活灵活现地模拟着生产和生活中的有趣场景,给人以飒爽、强悍、风趣的美感,使观众时而开怀大笑,时而又忍俊不禁。例如“缠繐子”“盘帽根”“摘豆角”“鸡上架”“鹁鸽旋窝”“滚核桃”等等,实足是在相应的鼓乐伴奏下的一幕幕激情、热烈、谐谑的喜剧表演。
    这种以鼓为主、以鼓带舞的套曲型民间歌舞,是祖国民间艺术园地中的一枝奇葩。
    此外,老鼓的旋律有着激烈和舒缓的二重性。
    它既是一部热情焕发、昂扬澎拜的进行曲,也是一首气势飞动、流韵隽永的抒情诗;它既有急风暴雨般的紧张刚烈,展现了关中汉子豪迈、张扬、乐观的情性,又有徐风流云式的舒展欢乐,也宣示着秦川妇女特有的细腻和温柔。它虽以高昂激越奔放而著称,但却并非一味大轰大嗡、蛮敲猛击到底。这是由它表现的内容和形式决定的:激烈起来,如雷霆万钧、惊涛拍岸,令人热血沸腾、心潮澎湃;舒缓起来,如雄狮小憇、暴雨初歇,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

因此,老鼓带给人们的欢乐也是由刚和柔两种色彩编织而成的。
    老鼓表演中对鼓乐严,对鼓舞宽,这也是一种二重性。
    在老鼓中,鼓乐的敲击必须严肃、严谨、一板一眼,不容许些许含混和懈怠,而鼓舞的表演则十分夸张,并且给鼓手留有自由发挥的余地。
    幼时在我们石家梁村中看鼓、听鼓,除了那些历代相沿而载入鼓谱的舞美动作,一些奇特、煽情的即兴表演至今仍活灵活现,令人记忆犹新。
   一个瘦小活泼的中年人,在鼓乐敲击达到高潮时,骤然停止击打,就地窜起,此时锣铙声也同时收住。只见他双手撑住鼓面,一个筋斗翻向半空,在悬于半空之时,头下脚上,双手握槌,猛然击向鼓面。此时锣铙声如梦初醒,激起一片浑然巨响。这能量蓄积后的骤然暴发,使观众从惊愕中猛然惊醒,人们的情绪被引向沸反盈天的大潮!
    还有一个身宽体胖、威猛中稍嫌粗拙的汉子,在击鼓兴酣时,把鼓槌贴腰竖起,此时鼓声暂歇、铙声靜寂,只有铜锣点击,只见他扭扭捏捏,围着鼓身紧走几步,猛击一下鼓面,回转身来,又扭揑前行,这戏谑滑稽的动作,把人们逗得前仰后合……
    这些片段的即兴发挥,给雄浑、庄重的老鼓表演加入了奇特的喜剧元素,给观众以轻松、欢快、愉悦的艺术享受。

6

老鼓是黄土地上的艺术,是庄稼汉们的艺术,它最接地气。
    它不像钟那样高高在上,居楼阁而傲视天下;也不像琴那样古调独弹,处幽室而不染凡尘。
    琴和鼓都是华夏民族的古老乐器,但从精气神上来看,琴和鼓是两个极端的情形:琴乃陶冶情性之器,鼓是抒发胸襟之物;琴尚静,鼓喜动;琴舒缓,鼓迅疾;琴有内蕴之美,鼓具张扬之乐;琴由单人撫弄,鼓是群体表演。
    归根结底,老庙老鼓这一驰名华夏的鼓乐艺术品牌,是老庙及其周边地区广泛而持久的鼓乐活动中,群众热情和智慧的结晶。
    在老庙镇的孟家村、尹家村、上河村、南党村、新店村、东刘村以及漫町村、利惠村,老鼓乐舞之花灿烂绽放,各有千秋,涌现出了许多著名鼓手,凝冻出了许多著名的老鼓曲谱。而处在老鼓艺术活动中心的尹家村,对老鼓艺术活动的传承、普及、发展和老庙老鼓这一鼓乐艺术品牌的形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尹家村,左有灵泉喷涌的金粟山,右有宝塔雄立的万斛山,村子侧后有大水峪的清风吹拂,村前是关中大平原的亮眼秀色。千百年渠水的灌溉淤积使这里士厚地肥,八百里阳光的普照使这里树茂粮丰。
    这里,地,是灵气深蕴;人,是英杰辈岀。
   
   尹家村,始终是鼓乐活动中一支最先进、最活跃、最有特色的力量。
    在这里,鼓乐活动十分普及。
    早先,在尹家村四堡的中间,也有一个显圣庙,每当农历大年初一,全村男女老少都到庙里祭神:烧香、磕头、鸣放鞭炮,随后就是敲神鼓。神鼓一响,那虔诚而热烈的气氛顿时进入高潮。从年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一直沉浸在鼓乐鼓舞的狂欢气氛中。
    长此以往,鼓乐艺术成了尹家村人心灵之慰藉、生活之必需。习鼓敲鼓也成了尹家村几乎人人参与的一项技艺。不用说那些正在当年的壮汉,就是七八十岁的老汉和刚够着鼓高的孩童,也会加入到鼓乐活动中来。现如今,姑娘们和年轻媳妇们更是频频活跃在鼓乐艺术前台,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在群众性的鼓乐活动的基础上,涌现出了一批专业性的鼓乐组织。几乎每个堡寨都有自己的鼓队,有的还有好几个;在大型表演中,全村各堡鼓队又互相合作,此时集中起来,鼓手多、铙手多,人手齐全,经常承担省内外的重要演出活动。
    由这里出发,老庙老鼓走出黄土地,登上了大雅之堂。
    一九五三年,尹家村山前堡的田厚娃(思秦)、田方厚(宏智)和庙后堡的田中朋这三名顶尖鼓手迈出了走向全国的第一步。他们先是代表陕西省参加西北局艺术调演并荣获一等奖,随后又代表西北地区进京参加了“首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观摩大会”,在怀仁堂演出后,受到周恩来、朱德、刘少奇、陈毅、习仲勋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和赞扬,文化部发了纪念章。
    一九五五年,由尹家村山前堡的田方厚、庙后堡的田中朋、田亚民和新城堡正在上高小的十六岁的田望才(梅升)组成的老庙老鼓队又一次走出黄土地,经由富平县和渭南地区层层选拔,到西安参加了陕西省文化厅举办的“陕西省第二届民间艺术观摩大会”,荣获集体表演乙等奖。
    一九八四年,老庙文化站成立了老庙老鼓队,参加过铜川、咸阳和渭南地区春节晚会表演,荣获多个一等奖。鼓队由八人组成,全部来自尹家村。
    一九九二年,在沈阳举办的“国际秧歌、歌舞暨全国优秀民间舞蹈大赛”上,代表陕西省参加的老庙老鼓队,斩获表演一等奖和其他八项大奖。全队演员有48人,而尹家村就有20人,是各村中人数最多的。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引领老庙老鼓登上全国舞台的尹家村鼓艺高手们,在历次老庙老鼓组团出征中,都是鼓队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2008年,省文化厅将老庙老鼓确定为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命名田宏智、田德才为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们都是尹家村人。
    这里,老鼓艺术人才辈出
    尹家村的老鼓艺术活动能够常盛不衰、独领风骚,是与村中两个清末民初时的风云人物分不开的。
    他们是山前堡的田玉洁(润初)和庙后堡的田春耕。
    他们一同就读村塾小学,一同拜师学艺,遂成金兰之交。后来,他们又一同追随胡景翼,加入同盟会,投身国民革命。
    二人都是豪侠性格,从小习武,都身怀绝技。田玉洁臂力过人,好抱打不平。田春耕是一名“刀客”,少年时就拜渭北有名的刀客、富平的“黑脊背”王守身等武林高手为师,平时关山宝刀不离身,一直坚持晨练。二田都身手不凡,年轻时以打对子拳闻名乡里。他们都是帮会组织“柴伙会”的首领。
     田玉洁一直是胡景翼的得力干将,胡任国民二军军长时,田玉洁是其麾下师长,被授予中将军衔。而早在胡景翼开初起事的“药王山起义”时,田春耕就积极联络刀客、会党,组织起义军,乃至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成为胡景翼的心腹副官。他们二人又都与胡景翼义结金兰,成为生死与共的兄弟。
    华山聚义、逐陆倒陈、解救胡景翼……这些波澜壮阔的历史事件,他们两人都一起参与了。
    乡间至今还流传着许多关于他们的逸事美谈。
    田玉洁身居高位、礼下桑梓的高风懿行至今仍流韵故里。

    一次,田玉洁从驻地泾阳回乡省亲,他怀着一颗敬畏父老乡亲的拳拳之心踏上故土,没有衣锦还乡的志得意满,更没有耀武扬威的虚浮张狂。他轻车简从,先把一排护兵安顿在离村十五里的美原镇,只带几名贴身保镖前行。一到离村五里之地,就下了马拉轿车,戴好帽子,整好衣服,以便见了熟人要打躬作揖、互致问候。回到村里,还常常带着护兵干庄稼活。
    此情此景,真如孔夫子所言:“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须知,此时他正担任渭北剿匪司令,关中地区二十多县的军政大权在握,辖区各县县长也统统由他委派,真是气势赫然,声动四方啊!
    二田联手救笠僧,更是一件感人肺腑的传奇故事。
    起初,胡景翼联合革命党人,扶助陈树藩,驱逐了袁世凯在陕爪牙陆建章,陈树藩借机当了陕西督军。
    1917年年底的一天清晨,田春耕在晨练时,察知险情,将陈树藩从卧室中救出,使其避免了一场暗杀。从此陈将田视为恩人,将其从普通差官提升为“高参”,留在陈的督军署。
   但陈树藩在督陕后,就背叛了护国军,成为袁世凯的帮凶,袁倒台后,又投靠段祺瑞,排挤、打击革命党人。
   此时,胡景翼在三原宣布独立,一场反段倒陈的战斗开始了。
    1918年9月,胡景翼秘密去渭南固市策动与之厚交的原部下、陈的骑兵团长姜宏模参加反陈行动,反被陈树藩劫持回西安,拘禁在督军署北院百尺楼。陈让田春耕给胡做工作,说服胡归顺自己。但田春耕是老同盟会员,胡的盟兄,多年的战友,两人亲密无间,志同道合,田反过来鼓励胡坚持到底。田又给陈树藩做工作,要他保障胡的安全,好生款待,早日放人。在胡景翼被囚三年内,田春耕从生活、精神到安全各方面无微不至的予以照料。直到1920年7月,直系势力伸进陕西,要赶陈树藩下台,陈走投无路,想以释放胡为条件,和靖国军讲和,才被迫邀请靖国军将领田玉杰和社会名流在督军署谈判。陈同意放人,但事后又有点后悔。一天晚上,田玉洁、田春耕两人身佩手枪,来到陈的卧室,立逼陈立下放人的字据。当晚,二田商定了放人的方案。次日凌晨,胡景翼坐上马车,由田春耕陪同,离开了被囚禁三年的督军署。他们从西安东城门出发,直奔灞桥方向,中途恐陈反悔追来,突然北转,直达草滩。这时,田玉洁已在等候,然后胡由二田陪同过了渭河,回到了泾阳县田玉洁支队驻地。
    几天后,在田玉洁、田春耕陪同下,胡景翼骑着马到尹家村二位盟兄家中探望。走到城门口,胡景翼遇到正要去搅柴的田春耕母亲,他立即跑了过去,大声喊道:“妈,儿子胡笠僧向你老叩头了!”田母急忙去拦,可胡景翼已经跪拜在地了。回到家中,他对干妈嘘寒问暖,关心备至……吃饭时,胡景翼向椅子上一坐,“咔嚓”一声,几乎掉在地上。原来,他太胖了,把楠木椅子都压坏了。
    这,引起了一阵哄堂大笑。
    有意思的是,这两个武林高手,都与老鼓结下了不解之缘。
    年轻时,这两个人敲老鼓在方圆数里就很有名。后来,他们把武术的理念和气机引进老鼓,把一些武术动作也溶入老鼓,从而使老鼓艺术开了新生面。
    在他们带动下,尹家村鼓风更劲,鼓手更多,鼓艺更精,自清末至民国到如今,涌现出一批又一批老鼓能手。
    而恰恰是在他们两人的家族中,鼓艺得到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田玉杰的家族堪称老鼓世家
    早先,田玉洁的侄子田明合、侄孙田厚娃(思秦)和田方厚(宏智)及外孙许中秋(志芳)都是敲老鼓的高手和名角。而正是田厚娃和田方厚等三人在一九五三年进京,把老鼓敲到了中南海。
    后来在田思秦(厚娃)老人的家族中,老鼓艺术更是一脉相传,可谓代代有高手,屡屡拿大奖。
    田解除,老鼓艺人田思秦的长子,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倾心老鼓艺术,技艺精湛,成为老庙老鼓界的领军人物。1992年参加在沈阳举办的“全国优秀民间舞蹈大赛”获表演一等奖及其他大奖八项。1995年在西安古文化艺术节的表演,受到专家高度评价,1996年上海民俗村艺术展演中,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鼓励,央视央台和陕台多次予以专题介绍。
    田军鹏,田解除的次子,表演别具一格,充满激情和活力。1994年9月在全国水利艺术节汇演中获一等奖,同年,参加中国国际少年儿童艺术节荣获一等奖,参加了国庆45周年游园、清明节黄帝陵祭祀、多地春节晚会及赴港澳等演出活动,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鼓励。
    田冰,老鼓艺人田思秦的长曾孙女,5岁起开始学习鼓艺,多次随祖父、叔父参加各类比赛,鼓艺娴熟而又活泼大方。
    田春耕的家族中出了一个老鼓“理论家”
    田春耕的侄子田培英、侄孙田双德(中诚)和田兴德(中和)都是敲老鼓的好手。田中和的兄弟田大庆,虽然早就是一个鼓迷,但在年近半百的时候,才真正投入老鼓表演事业中,居然成了一名好鼓手。更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虽然他是一个农民,但由于热爱学习,善于钻研,不懈努力,竟在最近几年,几易其稿,写出了《富平老庙老鼓》一书,成了一个土生生长的老鼓“理论家”。
    这本书内容全面,图文并茂,从老鼓的历史渊源和流传发展、老鼓的文化内涵、老鼓的曲调特点与韵律、老鼓的曲谱、老鼓的基本打法和姿势、老鼓的阵法等诸多方面进行挖掘、搜集和整理,在老鼓历史上,做了一件破天荒的开创性工作。


7

老庙老鼓,这承袭着悠远的频阳历史气息的国宝,这古老的关中民俗文化的又一奇葩,已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它一次次走出秦川,走向全国。它那鼓舞相协的表演形式、尽情发挥的鼓舞技艺、巧妙紧凑的韵律节奏所抒发出来的喜庆欢快的农家气息,表现出的热烈明快的生活热情,一次次征服了国人。
    一九五三年,老庙老鼓首次出征,田思秦、田宏智、田中朋三人代表陕西进京,参加首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观摩演出大会,受到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文化部发了纪念章。
    一九五五年,田宏智等四人参加陕西省第二届民间艺术演出观摩大会,获得集体表演乙等奖。
    一九八四年,田宏智获得陕西省第三届艺术汇演一等奖。
    一九九二年,老庙老鼓队在沈阳参加“国际秧歌歌舞及全国优秀民间舞蹈大赛”,获得表演一等奖及其他八项大奖。
    一九九四年,是老庙老鼓队战果辉煌的一年,先是在北京参加“全国水利艺术节文艺会演”和“中国国际首届少年儿童艺术节”两项赛事,均获一等奖;后参加黄帝陵祭祖有关演出,受到胡锦涛等领导人接见;又参加国庆45周年游园活动,受到首都人民热烈欢迎和称赞。
    1996年,上海古代民俗娱乐村开业,老庙老鼓队受邀表演45天。
    进入21世纪,从省内的西安、咸阳、渭南、延安、汉中、潼关、澄城、铜川、周至楼观台、礼泉县袁家村到河南省三门峡市、福建省厦门市,各地的庙会、庆典、元宵节社火、各类赛场上老庙老鼓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都专题拍摄过老庙老鼓的精彩表演。陕西电视台更是多次现场实播老鼓演出并采访得奖鼓手。
    2010年,秦腔新秀、老庙乡党杨升娟更是把老庙老鼓的表演带上中央电视台《星火大道》,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要想知道老庙老鼓的艺术感染力有多大,请看一下《陕西日报》1992年11月9日对时年仅5岁的小鼓手李巧凤在当年9月于沈阳举办的第二届国际秧歌节上的表演的报道:“五岁女鼓手巧凤独鼓独舞的出现,给整个演出场罩上了一轮绚丽的光圈。她左右旋舞,四槌对打,天真烂漫的表情,娴熟热烈的舞姿,紧张泼辣的‘缠繐子’,吸引着观众。雷鸣般的掌声中,几十名记者竞相摄相,站着的,躺着的,跪着的,蹲着的,都是为了拍下这精彩的表演场景。五岁女鼓手巧凤在观众眼中变成了闹海的哪吒。”

杨升娟CCTV3星光大道《陕西富平老庙老鼓》

8

当年,伴随着王老将军率领的关河铁骑,老鼓的声韵舞美曾越出函关、越出武关,飘向燕赵,飘向齐鲁,飘向荆楚……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敲老鼓的关中汉子们把坨坨馍滚出了潼关、滚岀了武关,滚向燕赵,滚向齐鲁,滚向荆楚,甚至有人戏言:“美原人把坨坨馍都打到日本岛上去了!”。
与此同时,打坨坨馍的这些关中汉子媳妇姑娘们把老鼓再一次敲出潼关、敲出武关,在他们的激情表演中,这原计原味的秦声秦韵,撞击过幽风燕云,激荡过楚山湘水,惊晕过越女吴娃……
令故乡人引以为傲的是,老庙老鼓、阿宫腔、广陵琴派第十代传人刘少椿已成为故乡在文化艺术领域内的三件珍宝。
故乡这乐舞兼备、文武协和、独特而神奇的老鼓艺术,和琼锅子、酥饺子、坨坨馍一样,也成为走南闯北的频阳游子们津津乐道的怀念故土的谈资……

 

                     

9

老 鼓 吟


秦儿放胆声遏云,不击甕缶击鼓鼙。红衣孩儿满山坡,神扬气激旋风作。君不见:黑鹰沟,板桥山,当年兵阵旌旗翻。跳跃击打壮军威,鼓舞声浪冲天飞。声浪冲天向东行,千军万马破坚城。坚城屡破心如灰,六国车驾尽西归。水流淙淙越千年,鼓声镗镗到而今。战鼓神韵悠悠传,金粟山东斛山前。锣铙震撼鼓声沉,彩绸飞舞不见人。缠腰漫头鼓槌风,腾挪闪进身段轻。雷声滚地万物乱,银瓶乍迸心欲颤。鼓乐声声催人魂,鼓舞翩翩激眼神。千军过桥脚步壮(“过桥”),农夫推车腰腿晃(“推土车”),“鹁鸽踅窝”圈套圈,雄鸡上架欲冲天(“鸡上架”)。四镇要塞关不住,秦声激扬频东去,声震京师燕云乱,舞迷江南水色变!



参考资料
1.田大庆编著,《富平老庙老鼓》.
2.田中和、田大庆,怀念辛亥革命先贤田春耕先生.
3.孟军政,《从文化走进富平》.
4.李存葆,《绿色天书》.
有关鼓的历史的部分内容参考了网络上相关文章.


作者简介:党四善,陕西富平人,陕西科技大学教授,文学爱好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独具魅力的陕西老庙老鼓
襄汾三个村的鼓名曰阴阳,来自《周易》
富平人文丨环游富平说老庙
爵士鼓和行进小军鼓飚鼓!太精彩了
[推荐]扒带---总谱全攻略2 - 作曲理论
爵士鼓的调音技术问题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