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稿偶感 | 解读富平苹果产业发展

读稿偶感

文/李问圃

真的应该感谢《富平人》文化传媒,发表了许多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好文章。有些好文章,并非在于有多么高雅的品位,也不是在于有多么奇巧的构思,而是淳朴得像是石川河畔的一株柿树,真诚得像青岗岭下的一树苹果。我看,马广录先生《昔日艰苦创业,今日果农致富——梅家坪早、中熟苹果基地建设后记》就是一篇值得称道的好文章。

这篇文章最大的亮点或曰好处在哪里?我以为在于讲真话,道实情,赞好人。广录是我相交相知超过半个世纪的老同乡、老同事、老朋友,对于他熟悉与了解的程度,自信超过在下的人不会很多。我可以肯定地告诉读者诸君,马广录是个好人,但又不仅仅是个好人,他还是富平县一位名副其实的果林专家。他的热情、勤奋、痴爱果林与助人为乐是出了名的。经他帮助建园致富的农户不计其数,本人恐怕也说不上来准确数字。仅在我们远离其家十数里的禾嘉原村,他帮助剪枝疏果、防病治虫、传授技术,甚至亲自下手帮忙拉运树苗、挖坑定植的农户不下数十户。讲起课来深入浅出、趣味盎然,农民爱听也能听明白。如果县上评选“富平好人” ,我一定会投他一票,相信很多很多人也会投他一票!当然他也有缺点,比如勤奋起来常有没黑没明的透支,认真起来带有不容分说的固执。不管怎么说,他在梅坪苹果产业初创阶段建功立业是真的,他在富平县农业广播学校讲课受欢迎是真的,他家的柿子园远近闻名、年年卖个好价钱是真的,外国朋友专程到他家考察访问也是真的。
扯得远了点,立马打住,言归正传: 

一段创业史

作为富平人,尤其作为西干渠下游的淡村人,我对西干渠首的梅家坪十分熟悉,也有许多新老朋友。比如成全民、王全峰、卢晓圣、王耀斌、王耀民、李广远、纪力、李江等,知道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起,由当时的洪水乡栽植苹果至今,历经近三十年的发展,已成为全省响当当的早、中熟苹果基地。
特别是自己在县十四届人大常委会任职期间,以及2003年以后在县诗词楹联学会任职期间,或考察,或采风,专程赴梅家坪,参观园林,听取介绍,品尝苹果。每年自七月底始,以“嘎啦”为主的早熟苹果就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客商纷至沓来,采购运销。我也有幸目睹了当时红火热闹的景象。后来随着“秦阳”这一新品种的高接换头,梅家坪早.中熟苹果基地的名气更大,带动周边形成了约两万多亩面积的规模。青岗岭原上沿210国道,原下沿觅洪路西干渠两侧,形成了两条约二十多里的苹果批发市场。上百家客商将色红、味浓、质优的苹果运往广州、深圳、上海、湖南、福建、四川等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年销售量达4万多吨.收入达两亿元。梅家坪的果农从此告别了单一种粮的模式,户户增收,家家致富,建楼房,买小车,走上了小康之路,这令我们西干渠下游的淡村乡亲们艳羡不已。

马广录先生的这篇文章,真实地再现了当年创业维艰的曲折历程,殊为难能可贵。人常说:万事开头难。苹果产业在梅家坪史无前例,胜败难卜,面临一系列令人头疼的难题。诸如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问题,引进品种、高接换头的问题,干部引领、以点带面的问题,技术指导、防病治虫的问题,特别难办的是如何处理上下左右各种矛盾冲突和利益纷争的问题,如何处理像拔苗风波突发事件,应对新闻媒体舆论压力的问题,更是难上加难。好在苦吃了,罪受了,难作了,业创了,梅家坪苹果产业终于走到了今天,梅家坪乡亲们的好日子终于走到了今天。感谢广录先生,为我们重现了这一段难忘的创业史。
梅家坪镇是一处闪耀着革命光辉的红色热土。这里有闻名遐迩的米家窑革命遗址,有米养成、米忠全这样可歌可泣的革命英烈。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深入“学党史、忆初心、讲传统、担使命、跟党走”的今天,我想到一个问题:当年的红色交通线和今日的红苹果、红樱桃产业究竟有没有关系?我的答案是:有!这不是牵牵强附会,也不是生拉硬扯。试想,当年的前辈英烈向往光明,宁死不屈,为党捐躯,为的是让广大劳苦大众过上好日子;今天的农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苦干实干,建园兴果,还是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着有一个美好、幸福的明天。这不是承前启后、一脉相传又是什么?
正巧正巧,今天梅家坪米家窑一位青年教师朋友李江发来一首小诗,我感觉挺好,稍加改动后录之于下: 
参观家乡米家窑革命遗址感赋
李江 
巍巍青岗岭,嵯峨势入云。
先辈洒热血,后人得福荫。
壮矣米家窑,美哉华夏春。
高举杯中酒,遥祭英烈魂。 

一位名教授

赵政阳教授的大名如雷贯耳,他是家乡富平人的骄傲。
遗憾地是,我与赵政阳教授至今尚无缘谋面,只见过他一张照片,知道他是富平梅家坪人,西农大教授,苹果专家,名气很大。
一日,翻看资料,方知赵政阳教授1985年本科毕业于西北农学院,1988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北农业大学, 1995年前后在澳大利亚进修农业生物技术,2007年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果树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研究中心、陕西省苹果工程技术中心主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苹果试验站首席专家、果树学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园艺学会苹果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农业部果树专家组成员, 陕西省苹果产业体系首席专家。
尽管对于赵教授知之甚少,加上自己一生从文,虽属农民子弟,可是对于农业生产却实在是个外行,对苹果栽培更是两眼墨黑,没有胆量也没有能力妄加评论,但读完马文,感慨颇多,自信有两句话说出来不会有错:
第一句是赵教授的事业心强。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花的事业是甜美的,果的事业是尊贵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这句活,强调的当然是叶的事业,因为它乐于奉献不计回报,因为它默默无闻不事张扬。如果把这句话送给赵教授,当然很好,名副其实,但我觉得还应该赋予其全新的意义。因为他做的不仅仅是叶的事业,也是在做花的事业、果的事业,因而赵教授应该既是谦逊的、专心的,更是甜美的、尊贵的!
梅家坪镇所在的青岗岭温差大,地势平、光照足、能灌溉,栽植苹果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但对于千百年来只会耕种粮食作物且十分注重现实的农民朋友而言,变种粮食为栽苹果,无疑是一场从观念到技术的深刻革命。为此,赵教授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比如,赵教授先在自己家和亲戚家建立示范园,做出样板,以打消群众疑虑,让乡亲们眼见为实。他先在村上为其家划出的三亩地上栽植苹果,又在表哥周小明的四亩地上建成科技示范园,先走一步,带动群众。赵政阳敎授的所有苹果技术都是在周小明的园子先实施,做出成效后,引导全乡群众学习。
再比如,赵教授指导乡上制定了“深挖开带,回填秸杆、施足底肥,浇足底水,严格掌握矮化中间砧树苗入土深度”等关键技术。乡亲们不怕苦累,挥动铁掀,大干寒冬,开挖深、宽各一米的通沟、大量搜集秸杆肥,高质量、严要求建园,确保早挂果、优质、丰产。
第二句是赵教授的桑梓情深。
赵教授出生于梅家坪镇岔口村。岔口村处于青岗岭和石川河这两条山河之龙的龙首位置,可谓地灵人杰。这里又是米家窑等红色地下交通线的重要节点,多少党和国家的重要人物和革命干部就是秘密经由此地,北上延安。这里出了这样一位名教授、大专家,固然是国家的高端科技人才,利及社会,亦为家乡之幸、乡亲们之福也。
有三件事很有代表性,足以说明赵教授的桑梓情怀:
第一件事,只要赵政阳回到洪水家乡,就组织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或是带领骨干技术员深入果园针对问题现场指导。如世界先进的苹果细长仿锤形整形技术,最早在全乡推广,成为果农熟练掌握运用的优质高产实用技术,为果农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冬季,寒风嗖嗖,群众在街道晒太阳,他便在村口的黑板前放一张桌子开始讲课。星期天,学校放了假,便利用空闲的敎室为群众作培训。为了家乡人民早日脱贫致富,真的是难为了大教授,造福于众乡亲。
第二件事,为了家乡人,赵教授不远万里赴澳大利亚、新西兰,从地球南半球为洪水乡引进了“皇家嘎啦”,其细脆的口感、艳丽的外观大大超过了老品种,但一般果农并不重视。他就率先在王家湾、岔口等村干部的园子里高接换头。第二年王湾村书记王春梅园里高接的16棵树上嘎啦熟了.以每斤3元多的价格被客商一抢而空。群众争先恐后的开始高接换头,继而带动全县高接新品种。县上在梅家坪召开了高接换头现场会,由财政局出资购买种条,发放给全县各地,使皇家嘎啦这一品种规模越来越大。一两年后又优选出了“富陶1号”、 “富皇” 等超过“皇家嘎啦”的地方品种,使富平梅家坪早、中熟苹果基地的品牌越来越亮,蜚声全国。
第三件事,赵教授回乡传经送宝,从来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不摆架子,而是完完全全地放下身段,和家乡父老乡亲打成一片,为家乡人民办实事、传真经、出金点子。
特别令人感动的是,赵教授回乡,经常乘坐摩托车走村串户,上门为群众传授技术。有一次讲完课后,恰逢单位有个重要会议要赶回杨凌,原先说好的找一辆小车送回去,但因当时事急、小车确实难找,只好在西包公路上自己挡车赶回杨凌。
这和某些一当上这长那长立马便眼珠子向上翻、认不得乡里人的人相比,真的是一在天上,一在地下!
多好的教授!多好的乡党!多好的富平人!
乡上领导情真意切地感谢他:家乡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你的貢献!
乡亲们以最淳朴的话语赞美他:赵教授是家乡人民的“财神爷” !
如有机会,应当见见此君。
 

一班好领导

’为'官’一任,就要尽到造福一方的责任,要时时刻刻为百姓谋,不能为自己个人谋。”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这句话说得真好,至今读来犹如醍醐贯顶,震聋发聩。政声,就是对各级官员业绩和品行的评判。在任时,听到的评判往往水分很大,可信度低。因为人家怕你打击压制,或者有求于你,自然是好话多多,掌声多多,溢美不胜,赞口不绝。如果卸任后离开了领导岗位,依然还能听到人们的赞誉,那才是最为真实的、最为难能可贵的。这也是对一名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政声含金量最高的肯定。
当时洪水乡的党委书记康天祥、乡长姚占胜、主管苹果产业的副乡长马广录等一班人,的确是一批值得怀念、值得赞颂的好干部。他们在创业之初,为苹果建园出谋划策,描绘蓝图,倾力奉献,对症下药,重点突破。走到哪里先问苹果建园。他们明确告诉赵政阳教授,全乡所有的苹果园都是你的实验园,有啥要求立马开口!
副乡长马广录主抓苹果建园,更是马不停蹄,他多次来到车家村,重点了解6户已经栽植苹果多年,且每亩收入均在5000千元农户的相关情况,把他们的事例编印成册,一一发到村组群众手中。他分包车家和互一两个村,吃住在农户,工作在村组,奔波在地头。他用摩托车带上苹果专家赵政阳,逐村上门为群众传授技术。有一次赵政阳为全乡在大会上讲完课后,有急事要赶回杨凌,一时又找不到小车送,万般无奈间,马广录只得用摩托车把赵教授送上公路,掏出身上仅有的20元钱让教授挡车返回楊凌。当年乡上财政很困难,工资常常不能按时发放,摩托车加不起油。真如俗语所言,既要马儿跑,还要马儿不吃草。经常是求爷爷、告奶奶地向县上来的汽车要些汽油,或是去加油站赊账加油,但都没有影响工作。乡政府所有干部都是包村包组,落实任务,起早贪黑,早出晚归,与群众吃住在一起,奋斗在一起。
可以这样说,洪水乡历届的领导干部,都为苹果基地建设做出了贡献,可惜我不知其详,更叫不上他们名字。每个领导都有许多值得一说的感人故事。他们磨破嘴,跑断腿,吃了苦,作了难,出了力,流了汗,甚至还受到了多少委屈和责难。令人欣慰的是,乡亲们并没有忘记这些当年原洪水乡的好领导。就在马文在网上发表以后,当地许多群众纷纷留言,写出了许多发自肺腑的感激与赞扬。这使我十分感动,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写这篇文章以弘扬他们功绩与精神的信心。
说实在话,除马乡长外,尽管康书记、姚乡长等领导和我素昧平生,有的甚至至今还不认识,但我还是想对你们说一句:你们是一班好领导,功不可没,把“官”当到这个份儿上,值了!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进行的。当时,为了满足全国人民果盘子、菜篮子的多样化需求,大力发展果业生产,成为农村各级干部的共识。全省先后有礼泉、白水、洛川等地开始了以苹果为主的果业建设。我们富平县也不例外,由县委、政府决策、导航,发文件,作动员,定规划,搞评比,还在县上召开表彰大会,披红戴花,奖励先进,一时间风生水起。当时县上的主管领导是王茂义副县长,而他也正是因为在县农办主任岗位上抓苹果生产抓得很有成效才被提拔为副县长的。王茂义副县长和我仅为一两面之交,退休后给我还打过一次电话,询问何仙坊到底是应该是“何仙坊”还是“和仙坊”? 其实我们并不熟悉,但读过他退休后出过的两本书,知道他是由基层一步一步靠实干上来的县级领导,诗句的字里行间充溢着浓浓的清气、正气和浓郁的乡土气。县上确定由他主抓苹果产业,真的是瞅准了人。许多朋友告诉我,茂义县长为人正气、实在,而且富有远见,是一位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也能把事干成的好领导。
果然,茂义县长不负重托,大刀阔斧地在全县布署安排载植苹果行动,逐乡镇督促检查,小会研究,大会动员,上下同心,雷厉风行。当时,县上提出了“挖战壕(指开挖宽、深各1米的栽植通沟) 、活土壤、上规模、建基地” ,包括了从技术措施到目标任务两个方面的总体要求。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全是32个乡镇都掀起了苹果建园高潮。洪水乡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全县的旗帜和样板,主管县长王茂义功不可没。
县有县官,镇有镇官,村有村官。焦裕禄曾有一句名言:“干部不领,水牛掉井。”从这个意义上讲,各级领导当然都重要,但我以为在县上县官最重要。他直接关系一个县的吏治、风气和发展走向。由王茂义副县长,我又想到富平老百姓经常谈论、口碑极好的两位早已退休的富平老“县官” :一位是老县长乔俊武,一位是老书记张建中。有人撰文回忆,有人座谈发言,更多的则是老百姓在田间地头、街口巷尾、饭后茶余的闲谈。大家众口一辞,都说他们一身正气、满腹经纶,是富平难得一遇的清官、好官、儒官。没有闲话,更没有绯闻。真的应验了“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 这句经典话语。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主题歌词写得很有水平。在现实生活中,当官的谁优谁劣、谁廉谁贪、谁正谁邪、谁能谁庸,老百姓看得明明白白,人人心中有数。好官走了,大家依依不舍;贪官栽了,百姓拍手称快;劣官胡作非为,百姓个个切齿;廉官退归故里,乡亲人人敬重。劣官、邪官、庸官,群众盼其快走、恐其不走;好官、正官、清官,群众盼其多来,望其连任。
当前,党中央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号角己经吹响,广大群众热切期盼县镇村尤其是县上能有一批热爱农村、看重农民、熟悉农业、任人唯贤、作风廉洁、不谋私利、忠诚干净、担当实干的好领导,带领他们一起完成乡村振兴大业的心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迫切。
忽然想起2005年初夏,张建中书记离任富平后我在《频阳吟草》上发表过的一副嵌名联。所幸此联经过十六年的岁月荡涤、沉淀,虽然因受嵌名所限,在平仄对仗上有点毛病,但内容上没有发现大的纰漏,而且今天拿来重读还有点意思: 
为张建中书记升任渭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撰联
建功富平,辛劳数载,可谓临危受命,在职日大众目睹实绩皆曰:难得!
击水中流,造福一方,堪称廉洁奉公,升任时百姓心怀眷恋却说:早该。
一不留神,严重超限,此文已经够长甚至够冗了,只得又来一次紧刹车。今天说了这么多,全为忆往事、写好人,特别是夸官,似乎有违自己平素不善此道的禀性。遂写打油诗一首权作回答并以此结尾:
不为子女不为房,
古稀晋升梦黄粱。
如今众官皆退位,
夸他几句有何妨? 
2021年4月12日于富平南园

相关文章链接

《昔日艰苦创业,今日果农致富——梅家坪早、中熟苹果基地建设后记》,马广录

讲述富平人的故事,

凝聚富平人的力量,

弘扬富平人的精神,

打造富平人的品牌!

富平人投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好吃的柿饼原来是这么做的
【今日石川河】/ ​赵仲强
扬子江药业:精准扶贫彰显民企担当
现场实拍:陕西富平县梅家坪镇农村婚礼
明清时期党姓知县名人录
秦风怡人·诗歌‖观想(外一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