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艳色的秋景

      1945年海宁书法家李鸿祥在徐志摩东山墓前留影

我的校龄很短,对诗人徐志摩,记不得读书时读过他的作品没有,更记不得那时知不知道他这个诗人。但我记得第一次买他的书是2004年(也是我第一次买书)。那一年我21岁,一个人漂在郑州。

那是一本诗集,书名叫《徐志摩诗选》,在郑州的新华书店里买的正版书,定价18元。我记不起来我为什么要买这本书,还要去到新华书店里买定价的。那一年我穷的经常吃不上饭,一直在一些小面馆里做零杂工,一天十三四个小时,工资每月260元,不包住,经常拿不到工钱,因此,失业频繁。

那本诗集现在躺在老家的书柜里。就是在那一年,我疯狂爱上了他和他的诗。爱上他是因为几个朋友看了徐志摩的照片后,都说我跟他长得很像。爱上他的诗是那首《再别康桥》,句子的画面美和朗诵起来的音乐美让我兴奋不已。在我被老板欺凌到无法忍受后,效仿《再别康桥》的格式和韵脚写了一首《再别马记》(面馆招牌名叫“马记面馆”,老板姓马)。工资拿到手后的第一时间,我从裤子口袋里掏出来写好的那首诗当着老板、老板娘、两个员工和店里几个顾客的面大声愤怒地朗读了出来,然后扬长而去。

我最早写诗不是受徐志摩的影响,是受冰心《繁星》跟《春水》的启蒙。对徐志摩的英年早逝,那些年,只要一想起他我的心口就疼,曾有过一段时间天真浪漫地想,徐志摩要是跟冰心结成伉俪,他就不会那么早死了,而且,他俩的结合才是民国才子佳人最美的一对。

《再别康桥》至今我如当年一样喜欢。但我最欣赏他的一首诗是不怎么出名的,题目叫《沪杭车中》,写作时间是1923年10月30日,写作地点是从他的家乡海宁到杭州的火车上。全诗只有两节八行。

匆匆匆!催催催!

一卷烟,一片山,几点云影,

一道水,一条桥,一支橹声,

一林松,一丛竹,红叶纷纷。

艳色的田野,艳色的秋景,

梦境似的分明、模糊,消隐,——

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

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

最早喜欢这首诗是2005年的早春,我跟两个姓张的朋友从郑州南下到广州,买的临时加班列车。我坐在靠窗户边上。夕阳西下时,我不知道火车走到了哪里,看向窗外,山川田野农舍草垛铁轨全部被夕阳染红了,虽然已经是春天,但还是一片冬天的萧索景象。

火车开得不快,咣当咣当的。坐了整整一夜又一天,我特别疲乏,但没地方睡,两个张姓朋友也醒着,三个人都不说话。我望着窗外面的树木、田野、山丘、农舍、草垛、铁轨等物体不断地倒退,突然想到了徐志摩的《沪杭车中》。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里突然涌起了无限的酸楚,难受的想大哭。我感觉一下子读懂了他的“催催催!是车轮还是光阴?//催老了秋容,催老了人生!”。我憋了很久,最后还是长叹了一口气。我很想流泪,但拼命忍了回去。前一时刻还老嫌弃火车开得太慢,坐的太累,希望它能开快点早些到站下车,而此时,我迫切的希望它能开慢一点儿,再慢一点儿,最好永远不要到站。因为我恐惧到站下车后,接下去不知道方向在何方。

我就这样不声不响地看着窗外面的各种景物不停歇地往后退,脑子里不停歇地回旋着徐志摩的这首诗,我仿佛我就是当年的徐志摩。1923年他27岁,我不知道他坐火车要去哪里,下车后有没有人接,有没有归宿。我只知道,此时坐在火车上的我是安全的,到站下车后就变成了无方向的风。

至今,我无法确定两个张姓朋友是否知道我那时的心思,一个是陕西的,小我一岁,另一个是小老乡,小我六岁,还未成年。我们仨都清楚到广州后的命运无法把握,但他俩的眼睛里没有流露出半点忧郁。但我确信,他俩肯定不知道我那时的脑子里想着徐志摩的诗《沪杭车中》而悲戚忧郁。

当夕阳完全进山,暮色四起,大地一片阴沉时,我的心变得是格外的紧张、慌乱、浮躁、不安起来。当火车进入夜色,窗外一片漆黑时,远处时不时闪烁出来的几点野火,我的心不知道为什么恐惧的提到了嗓子门边上,我想到了徐志摩的《火车擒住轨》:“火车擒住轨,在黑夜里奔/过山、过水,过陈死人的坟”。我仿佛看到了童年的自己一个人在黑夜里赤着脚在山林里跑。成年后,尤其是2003年的秋天,也和童年一样。那年中秋节,我被家人逼得无路可走,在坟地里待了一整夜。

27岁还未满的徐志摩,一个诗人,又是诗人的年龄,无限哀愁地坐在火车上看着窗外面的风景想到的是人生的暮年,这是他不应该有的年龄的苍凉心境和悲观心情。那时的我人生阅历为零,对一篇文章的理解仍是以一个小学生或初中生的思维,像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解一篇课文那样——“文章作者的真实思想是揭露旧中国的黑暗和期待新中国的光明”。我从来没有想过老师也有错误的时候,更没有想过有些文章其实就是作者在写自己的私人生活。我对徐志摩的人生一点儿都不了解,所以,也没有把他的《沪杭车中》分析到他个人的生活上去,以为他是真的在忧国忧民。但我确实因他的这首诗看到了我自己的人生。22岁的我,我感觉我的人生已经到了晚年,甚至还可以往前推,20岁、16岁、12岁、11岁、7岁、4岁、0岁,我都经历过真正的晚年。

从那以后,每次只要坐火车,午后一过,看着车窗外面的风景,我就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首诗来,无论是回家还是去其他地方,无论是茫然的漂泊还是下车后有去处,我的心都是跟2005年那次在车上一样。尤其是在秋天,尤其是遇到山坡上有红叶的时候,心啊,是百转千回五味杂陈。差不多一百年过去了,诗人没有等到人生真正的秋容就安息了,火车、铁轨改了又改,然而,窗外面他诗歌里的风景依旧如那一天一模一样,每一个动作也没有变,只是车轮声“催”着窗外面诗歌里的那些风景倒退和消失的速度加快了许多。

2015年我飘到了杭州,离徐志摩的故乡海宁很近。2017年农历八月十八,一年一度的钱塘江观潮,我跟一位同事去海盐看完潮水后,拉着他去徐志摩故居看看。同事不是文艺人,对文艺景点不感兴趣,但他顾及我的面子,一起去了。

从海盐去到徐志摩故居很有些远,夕阳还未西下我俩就坐车,到达后海宁城已经是灯火通明。导航找到故居后,工作人员已经下班。我俩在附近找了间宾馆住了一夜,第二天进去故居参观。参观完出来时,门口有卖他的书,我买了一本散文集。故居参观不是我的目的,我想去的是他的墓地。高德地图查阅,他的墓地在西山,从故居到墓地不远,我俩就步行。

仲秋的江南,天气晴好,正是万类霜天竞自由树叶变黄变红的时候。西山不高,是一座公园,风景优美,环境宁静。徐志摩的墓是80年代海宁人民政府重建的,里面埋的不是他的尸骨,也没有衣冠,只有一块刻有他的生卒时间和迁墓经过记录的石头、一本他的生平年谱。墓地修葺的不错,碑上写的是“诗人徐志摩之墓”,右边是他早夭儿子彼德的墓和他的诗歌《偶然》节选,左边是《再别康桥》开头四句。

我拿着从他故居买的散文集站在墓前,脑子里想的是什么我不知道。宁静的西山公园,有花开,很多树叶都红了,金黄色的太阳从一棵棵树的罅隙间漏下来,金风飒飒,凉凉的,不少红叶掉了下来,有的还在飞。附近有一口井叫白水泉,山下面是马路,对面是海宁博物馆,左边有一条河叫干河,就在他的故居旁边,我戏称康河。

好几片红叶从树上掉下来,落在墓的附近,我挑了几片颜色鲜艳、干净、完整无损的放在墓前,朗诵了他的《沪杭车中》。我依稀觉得墓里面埋的是我。走的时候,我没有挥挥手,而是打开散文集完整地读了他的《吸烟与文化》。海宁人说他谁也不是,就是海宁的儿子,硖石的儿子,说他崇尚的是“草青人远,一流冷涧”。这八个字就在他的这篇散文里,他说这是他浪漫的思乡病。

那年我34年,正是他去世的年龄。

去年五月,我去海宁一家企业面试出来后在火车站候车回杭州,发现离他的故居和墓地都很近,看看时间,离检票还早,就又去了西山拜谒了他。2019是我人生最低谷的一年,工作、身体都坏到了绝望地步,没有一个朋友,没有一个亲人,没有钱。孤独绝望的我站在墓前跟他说了很久很久的话……

徐志摩遇难后,尸骸埋在东山的玛瑙谷万石窝,胡适撰碑文“诗人徐志摩之墓”,他的父亲总感觉还缺了点什么,就在旁边又立了一块,请徐志摩的红颜知己凌叔华撰文。凌叔华很懂得徐志摩,把《红楼梦》里的“冷月葬花魂”改成了“冷月照诗魂”,完全映和了他的“草青人远,一流冷涧”,悲哀的是墓同碑在“文革”均被毁,尸骸衣冠都荡然无存。

同为海宁儿子的国学大师王国维说:“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徐志摩是新诗新月派代表创始人,更是现代诗一代诗魂。他的“诗魂”是他在世时人生自由追求酿成的“百凶”成就而来的,不知道这是他的幸还是不幸。

今年11月19日是徐志摩逝世89周年日,阳寿123岁。而他留在人们眼里和心里的,还是34岁风流倜傥风度翩翩的那个年轻诗人,我却一下子老过了他。现在我发现他的死很美,真正的诗人浪漫,留给人间的四月天。更让我发现的是,他在世时的遗憾不是没能跟林徽因结成伉俪,而是萧红。

西山的红叶又红了,我在想,要不要再去看看他,坐杭州开往上海的那趟普快列车。

   2020.10.22  杭州下沙

2017年10月8日在西山公园徐志摩墓前留影

小档案:李鸿祥(1906-1996),海宁硖石人。幼时曾入学硖石米业学校。童年即爱好书法。书法之余,擅长昆曲。青年时曾客串票戏,观者无不叫好。晚年以书会友,有求必应。有求教者,亦热心指导。先生也热心公益,做事认真,26岁即被推举为硖石米业公会主席,30岁任硖石商会主席。抗战开始,任海宁县抗敌后援会硖石镇的负责人。同年十月离开海宁赴上海。抗战胜利后回到家乡,解放后任海宁市(县)几届政协委员,市(县)第二、第三届的文联委员。海宁市书法家协会的主席、名誉主席,嘉兴市第一届文联委员。

    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称李鸿祥为“小兄”,尽管他们的年龄相距三十余岁,可见他们之间的关系之近。徐志摩和李鸿祥是朋友关系,徐志摩比李鸿祥年长九岁。坊间更曾有徐的原配夫人张幼仪女士曾是李鸿祥的秘书一说,但这种说法没有具体考据。但张氏和李家直至八十年代仍有书信往来,这是事实。由此也可推见张氏与李家的关系确非一般。

 更多阅读

【四月天】徐志摩  林徽因

夜读徐志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徐志摩故居、徐志摩墓【浙江海宁】
海宁对我讲徐志摩,讲当地名人
游海宁徐志摩故居 张天明
触摸诗人的灵魂
海宁行· 诗人徐志摩与陆小曼新婚故居
雨中访“志摩”/叹民国风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