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朱元璋为何杀胡惟庸,废除丞相制度?有3个表面原因和1个隐藏原因

公元1355年,朱元璋攻克了和县,镇守和州,同年,胡惟庸投靠朱元璋,朱元璋是濠州钟离人,今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人,胡惟庸是凤阳府定远县人,今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人,两人家乡离得很近,算是半个老乡。

胡惟庸最初只是元帅府中一个跑腿的小官吏,他用了16年时间当上了正二品的中书左丞,又用了2年时间当上了正一品的中书省右丞相,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胡惟庸凭什么能成为丞相?

因为他有三个特点:

1、善于迎逢

这从当上右丞相后极力迎逢朱元璋就能看出来,胡惟庸在朱元璋面前表现得小心谨慎,处处博朱元璋欢心,并得到了朱元璋宠信,才能长时间位居高位。

胡惟庸

2、有能力。

胡惟庸是很有办事能力的,被朱元璋比作“张良”、“诸葛亮”的汪广洋比胡惟庸当上丞相还要早,但政绩平庸,无所建树,被朱元璋贬到地方上,后来虽然又被召回担任右丞相,但地位已在胡惟庸之下。

比胡惟庸更早担任中书左丞的杨宪,在政治斗争中,也被李善长和胡惟庸扳倒,而被朱元璋所杀,朱元璋本人也认为胡惟庸有才能,才能在相位上待了那么久。

3、为达目的不择手段。

胡惟庸很关键的一步升职,据说是他拿了二百两黄金贿赂李善长,得到了李善长的推荐,才担任太常寺少卿,不久升为太常寺卿,胡惟庸为了升官拿钱财去贿赂,这本身就是违法行为了,这只是他为升官的不择手段。

胡惟庸办事能力强

胡惟庸后来做的很多事都是不择手段,如果史书记载没错的话,完全就是无法无天,这个后面会讲到。

朱元璋杀胡惟庸表面上是一件小事引发的,这就是胡惟庸的儿子出车祸死了,胡惟庸杀死了驾车的车夫,这事被朱元璋知道了,朱元璋让胡惟庸抵命,胡惟庸希望用钱财赎罪,但朱元璋不允许。

实际上并非如此,这是因为胡惟庸身为丞相,但身上有三项罪名,分别是:

1、专权。

《明史 卷三百十八 列传第一百九十六》:自杨宪诛,帝以惟庸为才,宠任之。惟庸亦自励,尝以曲谨当上意,宠遇日盛,独相数岁,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朱元璋与胡惟庸

自从杨宪被杀后,朱元璋觉得胡惟庸很有才能,很宠信他,胡惟庸也自觉奋进,遇事小心谨慎以博得朱元璋欢心,获得朱元璋的宠信日渐加重,因为中书省只有胡惟庸一个丞相,因此生杀废黜大事都由胡惟庸决策,很多事都没有上报朱元璋,这就是专权。

朝廷内外各部门的奏章,胡惟庸都先拿来看,凡是不利于自己的,便扣下奏章不上报,重大外交事件,胡惟庸也敢不报告朱元璋,比如1379年占城国前来进贡,胡惟庸不报告,这事后来被宦官告诉了朱元璋,成为胡惟庸专权的证据。

朱元璋本身就是权力欲望极重的人,又是从最底层通过起义当上皇帝的,疑心极重,对于胡惟庸这样专权的行为根本不能容忍。

胡惟庸专权、结党、谋逆

2、结党

权臣结党是皇帝防范的对象,皇帝非常忌讳大臣结党,一个大臣是没法跟皇权斗的,但是一群大臣联合在一起,就能跟皇权抗衡,比如汉朝,为了打击大臣结党,汉恒帝、汉灵帝联合宦官发动党锢之祸,只要被定性为党人,终身都不能参政。

胡惟庸就有结党的铁证,吉安侯陆仲亨因擅自乘坐驿车,平凉侯费聚做事没能力,两人都受到朱元璋责备,胡惟庸得知后招揽两人为其做事,还让他们暗中招兵买马,胡惟庸与左御史大夫陈宁一起查看天下兵马簿籍,了解军队背景,并趁机招揽亲信。

胡惟庸还跟李善长政治联姻,把哥哥的女儿嫁给了李善长的侄子李佑为妻,又拉拢了李佑的父亲太仆寺丞李存义,因为长年担任中书省丞相,还有一批趋炎附势之徒拜在门下,形成一个关系复杂的政治集团,这就是结党。

胡惟庸不择手段

3、谋逆

《明史 卷三百十八 列传第一百九十六》:大将军徐达深疾其奸,从容言于帝。惟庸遂诱达阍者福寿以图达,为福寿所发。

大将军徐达痛恨胡惟庸的奸恶,于是向朱元璋报告其恶行,朱元璋不信徐达,胡惟庸于是诱惑徐达的守门人福寿,企图谋害徐达,但被福寿揭发,当朝丞相居然敢谋害当朝大将军,这可是死罪。

除了欲谋害大将军徐达之罪外,胡惟庸还有三条谋逆罪,分别是:通倭、通元、谋刺朱元璋

《明史 卷三百十八 列传第一百九十六》:惟庸益以为事可就,乃遣明州卫指挥林贤下海招倭,与期会。又遣元故臣封绩致书称臣于元嗣君,请兵为外应。

根据《明史》的记载,胡惟庸曾经派出明州卫指挥林贤出海联络倭寇,与他们约定日期相会,一方面是想利用这些倭寇的兵力,另一方面是想让这些倭寇伪装成使者进京,借面见皇帝的机会在大殿上生擒朱元璋。

朱元璋

胡惟庸又派出元朝旧臣封绩写信给元朝,向元朝称臣,以出卖国家主权的方式,并请元朝出兵做外应,这是典型的通敌谋逆重罪,犯任何一条都是诛三族的重罪。

《墓碑铭》、《见闻杂记》记载胡惟庸谋害朱元璋的事件,胡惟庸说自己家后院井中出甘泉,邀请朱元璋参观,然后在家中暗中调兵,准备刺杀朱元璋,这件事被宫中守卫西华门的内侍云奇得知,拦下朱元璋,用手指着胡惟庸的府第,让朱元璋产生疑心,就没去成,事后朱元璋登上皇城远望胡府,发现花树从中兵甲林立,就发兵包围了胡府,擒获胡惟庸。

但这件事有争议,而且疑点重重,朱元璋怎么可能在皇城上看到胡府中的兵甲?胡惟庸造反这么容易就让人看到府中藏着的士兵,那也太容易了吧,还有那个叫云奇的宦官是如何得知胡惟庸要谋害朱元璋的?没人能说得清。

胡惟庸敢谋害朱元璋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朱元璋要废除丞相制度,在朱元璋留给子孙后世的《皇明祖训》中有明确说明。

《皇明祖训》:一、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後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淩迟,全家处死。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自古以来就有三公九卿的官职设置,并不曾设置丞相,自从秦始皇设置丞相以来,马上就灭亡了,汉朝、唐朝、宋朝虽然有贤相,但所用的人大多是小人,专权乱政。

如今我朝罢免丞相,设置五府(五军都督府)、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别管理天下事务,彼此相互抗衡,不敢相压,所有的事情由朝廷管理,所以稳当。

朱元璋提升皇权,打击相权

朱元璋还特别强调:以后子孙做皇帝时,不许设置丞相,臣下胆敢有上奏请求设置丞相的,文武百官可以马上弹劾他,并将这人凌迟处死,全家都要一起处死。

这是朱元璋的政治理念,他认为丞相制度会导致朝政混乱,容易引发权臣干政,归根到底还是会与皇权产生冲突,朱元璋起初并不想杀胡惟庸,但是胡惟庸的作法却越来越过份,不仅专权、结党,而且还有谋逆行为,而且胡惟庸的很多做法都是在朱元璋眼皮底下做的。

朱元璋肯定是被胡惟庸欺骗过,连朱元璋这样的开国之君,胡惟庸这样的权臣都敢蒙蔽,那后世皇帝又如何能够镇得住丞相这样的权臣呢?所以朱元璋定下后世子孙不能设置丞相的国法家规,任何人都不能触碰朱元璋这根红线,否则会有灭族之祸。

胡惟庸一案被杀3万余人

朱元璋杀胡惟庸还有一个隐藏的原因:就是废除相权,加强皇权。虽然胡惟庸犯法的事疑点重重,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朱元璋要废除丞相,甚至连整个中书省的官职大多数都被废除。

在胡惟庸案中,死的并非只有胡惟庸三族,而是牵涉到3万余人,胡惟庸案极为复杂,盘根错节,但凡牵涉到的人几乎都被杀,这是朱元璋对权臣结党的报复,同时也是为新君即位扫清障碍,归结结底还是为了加强皇权,维护统治的稳定,这才是朱元璋的终极意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天快报
胡惟庸为何被朱元璋杀害?
朱元璋制造胡惟庸案和蓝玉案的隐情多,刘伯温徐达警告似无效
朱元璋废宰相
胡惟庸之野心,朱元璋之权柄 |详解朱元璋与千年制度的巅峰对决
历史杂谈——胡惟庸: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丞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