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这一生中的点点滴滴——(五.后记)
userphoto

2022.08.31 重庆

关注

 作者: 王琦琳       

今年5月24日,我相濡以沫五十四年的丈夫刘泽友因病治疗无效,不幸去世了。这件事发生得太突然,对我的打击也实在太大,让我真的是难以承受,痛不欲生……如今几个月过去,在儿女家人及亲朋好友们的劝慰和照顾下,我终于从悲痛中慢慢走了出来,并产生了写下人生经历的想法,于是,我提起了久已生疏的笔,撰写自己这一生中的点点滴滴……

     

今年的7月29日,是母亲离世三周年的忌日。

20119-12月,我的母亲,在她已满八十一岁高龄的耄耋之年,拖着病重的身体,强忍着失去相濡以沫伴侣的痛苦,用她那已颤抖的手,握笔记下了她这一生中那些最难以忘怀最刻骨铭心的片段。母亲的回忆,是她一生的心血写照,也是留给我们子孙后辈的宝贵财富。我把这份宝贵的资料整理出来,用回忆录的方式形成上面的文字,以此缅怀2019年7月29日去世的母亲。

我从小就离开了母亲,长大后因为离家距离远且工作忙,回家和母亲相聚的日子也不多,因此,对我们这个家,对母亲的一生是不大清楚的。读了母亲的回忆录,我才对自己的生世,对母亲、对这个家有了更多的了解……

母亲是一个善良孝顺的人。她在旧社会尝尽了人间的苦难,因而她对给予她帮助使之完成高中学历的几位老师不断的给以回报;她对其他老人也是富有深深的人情味,曾有几次春节回家,我每次也都看见她把我们儿女买给她的名特产品——北京果脯、重庆江津米花糖等,送给大院守门的大爷;尤其令我感动的是,在我父亲1953年9月去世以后,她用微薄的薪水挑起了一家五口(妈妈、祖父、祖母、刚满两岁的我和8个月大的弟弟)的重担,并先后将我瘫痪在床已精神失常的祖母和我孤身一人的祖父奉养到离世(祖母1955年7月去世,祖父1960年9月去世)。

母亲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在旧社会父母双亡,年仅十六岁的她毅然在好心老师的帮助下,勤学苦读,完成了高中学业,为她在新中国更好的服务国家、服务人民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在我父亲含冤去世后,年仅23岁的她,挑起了赡养丈夫父母和抚养两个儿子的重担;在她因所谓“地主分子”帽子的影响,被下放劳动几年的日子里,顽强的挺了过来。

母亲是一个忠诚事业的人。从解放初期的一九五○年参加革命工作开始,她就一直受到组织的重视。她二十岁参加工作不久就担任中心小学教导主任,二十一岁还不是党团员的时候就被抽调参加土改工作,二十四岁出任城区小学校长,不到二十六岁调到县政府干部文化学校负责全面工作,二十七八岁就出任中学校长,以后先后调团县委、县委宣传部和县委党校工作。无论在什么岗位,她都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勤奋努力,始终把做好工作作为自己人生的第一需要。

为了工作,母亲甚至不顾及个人安危,拖着七个多月身孕奔走在山区的崎岖小路并引发早产;同样怀着身孕攀行在岷江边上的羊肠小道,四十岁左右的时候还与农村干部一道攀爬在大山深处的悬崖绝壁,三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母亲是一个淡泊利益的人。我母亲从参加革命工作一开始,就担负着重要的工作,可她从一九五六年调整工资后,相隔二十四年后,直到一九八○年工资普调时,才得到上调工资的机会。她工作到退休时的工资也不高,尽管如此,她竟然一辈子无怨无悔,没有一次去找过组织的麻烦。特别是退休后,留党校工作半年,没有拿过一分钱补助;在党史办工作也仅象征性的每月40元的补贴。这对今天的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可这就是我的母亲。

总之,在我眼里,母亲是平凡的母亲,也是伟大的母亲!

这里,顺便提提我的父亲和我的继父。

在我两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因为当时我太小,因此对父亲没有一点印象,只是从母亲和我养父(也是我的堂伯父)的闲言碎语中,对父亲有一丁点的了解,也只知道他是生病去世的。读了母亲的回忆录,我才对父亲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才知道他是蒙受不白之冤,被迫害致死。我的父亲也是一个悲剧的人啊!

我的继父对事业,对工作,对我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母亲的回忆录中已有清楚的介绍。我这里想说的是,他在我心中的印象。一九六七年七月,我离开母亲十二年后,第一次回家探望母亲。继父那时也才三十三岁,仅比我大十七岁。那时的他,英俊潇洒,显得非常的年轻,让我这个已十六岁的大小伙子叫他“爸爸”, 真的好难为情。但在相处不多天的时间里,我看到他不仅对他亲生的两个女儿关心备至,同时也对我的弟弟视同己出关爱有加,更看到他对我母亲的一往情深。

对我这个初进家门的“大儿子”也是热情款待,细致入微。在他的影响下,不仅我的弟弟和我非常亲近,两个同母异父且年幼的妹妹也和我相处十分亲密,让我第一次感受到家的温暖,感受到亲情的可贵。在那次离开犍为前,我第一次称呼我的继父:“爸爸”。

这也是我懂事以后第一次对人叫“爸爸”两字,因为,我称呼我的养父,一直都是用的“伯伯”这个称谓。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回家也只有十来次吧,有时是我一人去的,有时是带着我的家人去的,但每次回去,爸爸对我,对我的家人都是很亲热的,问寒问暖,也关心我的工作,给我以各方面的指导。爸爸虽已去世多年多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却永远存留于我的心中。

爸爸去世后,我每年都要利用春节放假(母亲去世前,我一直在重庆一家企业上班)的日子,回家探望母亲,以对母亲的宽慰。我弟弟退休后,更是每年都要抽出一两个月的时间,从北京回到家陪在母亲身边,给以母亲欣慰。我的两个妹妹及其家人,更是对母亲给予了更多的关心和照顾,每次母亲生病住院,都是他们忙前忙后,尽心尽力陪伴在母亲的左右。

这里,我们兄妹更要感谢一个人,她就是我们家的吴姓保姆,她陪伴我的母亲和爸爸有十多个年头;在爸爸去世以后,吴姓保姆就成为了我母亲不可或缺和十分依赖的人;母亲因骨质疏松摔断大腿骨不能行走的近三年里,更是她的不离不弃和精心照料,我母亲的伤病才得以逐步好转。

祝愿母亲天堂安好!也祝愿天下人的母亲健康长寿!

儿子  小凡

(二○二二年七月

作者简介作者长子(回忆录文稿整理者)简介:晓帆,原名邓明德。企业退休干部,中共党员,经济贸易本科毕业,高级政工师。

一生经历坎坎坷坷:从小因家庭经济困难寄养在堂伯父(一个普通的煤矿工人)家,成年后下乡当过知青,返城后当过采煤工、车工,从事过新闻宣传、文秘写作、学校管理和企业中层管理工作,当选过一届县人民代表。退休后又先后在民营学校和民营企业共从事了十四年管理工作,差不多70岁时告别工作岗位。工作期间,相当部分时间从事公文写作,也在一些杂志上发表过文章。一辈子虽忙忙碌碌,却平平庸庸。告别工作舞台后,没有斗地主、打麻将的爱好,平时就散散步、看看书、听听音乐,每天看新闻是离不了的一个习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父亲的脊背》文/日出||诵/神话
母亲回忆录序言
母亲的回忆录
朗诵:携一缕盈盈书香,守一份暖暖岁月
父亲是一本好书
继父后去世,父亲母亲继父三老怎么安葬好,才合情合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