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郭扶贡米——螺狮县故事

作者  邓世全

重庆市綦江区郭扶镇长岭村,有一个叫螺狮砚的地方,那里的大米非常出名:晶莹油润,弹滑喷香爽口,营养丰富,一度成为皇家贡米。

郭扶大米名声来自于螺狮砚,每年都有大商小贩来郭扶收购,价格要高出其他地区,极大的增强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郭扶人民正沿着这条种植大道而努力发家致富。

笔者走进螺狮砚,恰好碰到几位老人围坐在小院一起唠家常。我们说明来意,向大家了解螺狮砚的来历。

他们热情让座端来茶水,真是和蔼可亲。

陈林老人抢先说道,这里叫螺狮砚,也叫核桃坪,其实它的真名叫螺狮县,上面叫城半台。

螺蛳砚

那是唐朝的事了,听老辈子讲,我们綦江建两个州,十二个县,郭扶地区就这个螺狮县,说那时郭扶才500多户。

这里的大米是贡米,田里的泥巴都不一样,油黑油侵的颗粒大泥,稻谷蕙长,粒粒饱满,颗粒较重。

这里一担谷子比其他地方的要重10多斤,100斤稻谷出米75斤以上,水稻还没收割就预定完了,成了抢手货。

黄绍兰老人接着说,我今年94岁了,我母亲说生我的年(1926年)这里沉陷下来的,城半台那里现出了一重岩,我们种地土下面都是瓦渣子,过后才叫上面城半台。

老年人讲这里是螺狮穴,这里的田就没干过。螺狮吐水有泉眼,这些田很肥,栽白水秧谷子都好,不放肥料,人们都喜欢买我们的谷子。

“明清时期,我们这里的大米必须上贡,平头百姓吃不到,现在我们天天吃。我94岁了吃的是贡米呀,哈哈哈哈……”

老村长郭乾说:“螺狮砚这个地方很神奇,方圆200多亩没有石头,这个砚字是砚台的砚(古代写毛笔字磨墨装墨的容器),在这里是恰当的,长年不干水,土地泥层也很深,听说沉陷好几次了。

可能是土质的原因,现在接近100年了,也许稳定了。

这里曾是我们郭姓老祖先最早居住的地方,明朝洪武2年建了郭姓祠堂,贡米也是出自那时候,柱子上有记载,因为复垦了,看不到了。

祠堂在清代搬去了桥坝河,祠堂就变成了寺庙,叫缘通寺。

观音岩

解放后,这里办成了学校,丁效南在这里教书。

郭宗斌接过话问道:“你们听到过螺狮砚的传说没有?”

大家摇头,黄绍兰老人说:“我听到老前辈讲过的,是不是我们螺狮穴的螺狮姑娘哟?”

老郭点头,接着开始讲起来:

这个螺狮穴住着一个大螺丝,是个姑娘,美丽而善良。

当时的鹿篆垭住有朱姓孤儿寡母一家3口,有个年迈的老人,十分贫穷。

体弱多病的母亲抚养着幼小的儿子,还要照顾老命不堪的老人。她自己宁愿挨饿,都要先让老小吃饭,一家上顿接不上下顿,三天两头只吃一顿饭,非常可怜。

这不,又是三天没吃饭了,有气无力的一家奄奄一息。

第四天早上,儿子突然叫醒母亲喊道:“母,你醒醒,你闻到没?好香哟!”

母亲慢慢睁开眼睛,鼻子吸了下,闻到一股饭香味儿。

母亲惊讶,推开棕皮被下床,拉着儿子朝厨房走去,揭开锅盖,见到白喷喷的米饭,好生欢喜,四处观望:“哪位好心人呀?我们给你磕头了!”

因长时间没见到米了,他们吃了那顿饱饭后,有了力气,妇人的病也好了一半,领着儿子下地种菜。

一连三天锅里都有米饭,他们也没见到人,也没听到有响动。

妇人心怀感恩,也很好奇,她要弄清个究竟。

当晚,他们早早的就休息了。妇人心中有事,克制着自己的困乏。

上半夜一切正常,下半夜四更天,她借着房盖撒漏下来的月光,见到来了个美貌姑娘,手里提个竹篮,打开包裹,里面是雪白的大米。

妇人压住内心的激动,看着姑娘淘米下锅,生火做饭。

妇人轻手轻脚走到姑娘面前,拉着姑娘的衣角轻声问:“你是哪里来恩人?多承你为我们煮饭……”

姑娘笑而不答。

妇人从未见过她,揣摩着怕是神仙吧,慌忙跪下谢恩。

姑娘本想离开,但她被拉住衣角,只好开口:“我是螺狮砚的螺狮姑娘,你心地善良孝道,你家太穷了,我来搭救你。你吃了我的米,病就会好的。今天我现身和你说话了,以后不会再来了……”

说完,姑娘掰开妇人的手,突然消失了。

妇人叫醒婆婆和儿子,把刚才的事儿说了一遍。

婆婆道:“螺狮姑娘是仙姑,是我们的恩人,我们好起来了,一定去螺狮砚拜她。”

时间一天天过去,妇人的病好了,这家人逐渐变好起来。

邻居陈家日常对他们有照顾,两家甚好。有一小姑娘乖巧勤劳,突发急病,多处求医不见好转。

妇人心肠好,想到她的病是螺丝姑娘用螺狮砚的大米治好的,告诉陈家人去螺丝砚求米给小姑娘。

爱女心切,其父亲果断奔去螺狮砚求米。

这里都是郭姓,那时田地很少,又是稻谷杨花季节,都没米了,多处求米无望,父亲很是绝望。

此人非常聪明,突然想到稻谷杨花后,壳内就有米浆。他趁人不注意,采了三吊弯腰的稻穗速速回家,用手剥开未成熟的稻谷,把点点米仁磨成米浆,烧开喂了小姑娘,说来也怪,她的病奇迹般的好了。

消息不翼而飞到处流传,螺狮砚的米成了灵丹妙药,数十里开外生病的人都来买米,米价飙升,我们郭家沾光生活不断改善。

不久綦江县官知道了此事,为讨好上峰,把米垄断层层上报送到朝廷,被选为了贡米。

奉旨“代代耕种,岁岁纳贡”。洪武初年,綦江那时只有两处,另一处就是横山,说巴南圣灯山也是那年选的贡米。

76岁的王明华老人插话道:“老郭你讲的这个故事,我小时候听我祖婆讲过,但我那时太小,记不清楚了,你还讲得下来耶。”

祖婆讲朱家来这里提议修的缘通寺,塑了螺狮仙姑的像,他们那时年年都要来朝拜,我也见到过那个仙姑像,但不知是螺狮姑娘,你这样讲来我想起来了。

你们晓得这里为啥落沉下来不?

老郭问道,他说:螺狮姑娘泄露天机,天庭动怒,指令地脉龙神毁掉了螺狮穴。

在沉塌的前一天,观音岩的观音菩萨接走了螺狮姑娘,你们去看嘛!

观音岩

对面观音岩石头壁上那个螺狮就是这里飞过去的,陪伴观音左右。

很多人只知道那个螺狮,但不知道她就是螺狮姑娘。

文化站的同志听得津津有味,深深被故事吸引,巴不得马上去看个究竟,去见那个善良的螺狮姑娘。

故事讲完了,结合螺狮砚地理,口口相传说贡米。

这里海拔750米,无高温温热现象,有利于养份的积累,延长了水稻的灌浆成熟期,加上地土的特殊构造,造就了大米的优良。

作者简介邓世全,六零后,綦江区郭扶镇三塘村书记,綦江区艺术摄影学会会员








僰俗》征稿启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0后千万富翁微信卖大米,在东北包下了3000亩地!
奇闻未解之谜
咱们村‖她心中唯独没有自己/张晓彦
奉化普通稻田种出富硒大米
农家谷扇: 粃谷纷飞,粒粒饱满
这种新型的夹米机,160斤稻谷夹122斤大米,大家觉得出米效果咋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