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11021教学手记——语境训练材料到哪儿去找?

很多非常努力的同学,成绩就是不好,原因并不复杂,主要是他动的是身体而非大脑,早起晚睡,极为忙碌,其实,他的大脑可能还在睡眠状态。

真正的学习者是能自己设计自己学习内容的人。

真正的教学者是能培养学生自我设计学习的人。

我们不要总认为学生不能突破自己的认知局限,我们也不能总用掌控思维来从事教学。

教学的基本样子是体育老师的教学模式,老师示范,学生训练,反复校正,做到规范。

我给学生做了文言文翻译注重语境解读的示范(见19日推文《20211019教学手记——文言文翻译丢分丢在没有“语境”意识》)后,学生自我开发此项学习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学习创造性还是非常强的。

比如下面这位同学对“大丈夫生不为将”一句的翻译与解读,就非常有代表性。

该生从语句间关系、语词的照应、前后文的逻辑关联等角度,对这句话的内涵作了极清楚的解构。确实是把这句话语意的生成过程一一呈现了出来,这才是真正的解读。这种解读保证了翻译的正确性。

再来看这位同学对“为王计者,不若阴合而阳绝于齐”这句话的理解,他从前后语句的推理过程这个角度来分析该句在语境中的逻辑层次,进而准确地翻译出了这句话。

再来看对“叩以疑义”这句话的语境解读。

该生细细分析了该语句中词义定位的依据,这些词义全是由这个综合的语境来限制生成的,而这正是阅读的命脉所在。这揭示了阅读的重要思维过程,如果没有这个思维过程,可能很多时候,只能是走马观花式的了解,因此,也谈不上语感的积累与个体言语的建构。中学生阶段的语言学习,应该是语言原理的学习,而不是像婴儿幼儿时期的模仿式习得。尤其是,对阅读来说,这种阅读经验经过一定时间的累积,才会形成语感,形成一种自觉的阅读观照,也就是说,会自觉地把文本视作一个有机的系统来对待。到了这个时候,阅读的速度就会大大提升。

再来看这位同学对“至于讽谕诗”一句语境的解读。

这个同学的解读是从写作者的心理过程出发的,根本一般的表达习惯,前一句写到了什么,下一句该往哪儿转向,这种语言表达是有规律可循的。其实若能常常从语言表达的基本规律的视角理解文本,就会自然地站在写作者的角度阅读文本,读者与作者会形成心理过程的共振。当然,对于阅读来说,太渴望这种共振了,因为,当这种共振发生的时候,读者、作者、文本融为一体,解读则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

如果我们能始终坚持用这种语境思维去阅读,天长日久,对语言的生成与变化的感受、解析及对阅读视角与思维的关注与演习就会形成良好的阅读状态,阅读素养也必然会得到大幅度提升。

这些语言材料都是学生自己找的,但从这些材料可以看出,学生完全可以自己寻找,并形成高质量的训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学手记】逻辑 语境 强化 ——一次仿说句子训练的教学回顾
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水平
小学语文二上年级教材简介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说话能力
沈红梅| 加强拓展训练,助推言语内化
不畏题型遮望眼,夯实基础探本真------高考语文复习三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