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11229教学手记——帮助学生把逻辑结构写完整

语文相比其他学科是最难教的,而写作又是难中之难,从目前我们始终还没有一本真正的写作教科书就可以知道,因为,写作是个人思想文化品质的呈现,有很多东西是难以传授的。

当然,不是说,写作教学可以毫无作为了。

我想,写作能教的,就是在学生原有写作能力的基础上,指出其欠缺的一块,并能做给他看看,这样的一块该如何补上。如此反复练习,以至学生形成比较成熟的写作思考思维方式,因此,严格地说,中学生的写作,我们只能起到帮助的作用。

比如下面这篇月考作文,原稿以“常识”与“反常识”的“相向平行”关系为写作内容,但在行文过程中上下不能衔接、论述不能展开,致使整篇的逻辑框架不完善不美观。为此,给它作了填补、延展的修改,以期在今后的写作中能渐渐不出现这种逻辑漏洞。

原稿如下:

相向平行

张圆圆

为什么二氧化碳无需借助光合作用生成淀粉刊登《Nature》撼动世界认知;而熟鸡蛋通过意念转生却引起舆论轩然,骂声一片?

这是一个关乎反常识与常识的博弈的命题,在我看来,这个问题无需一争高下,偏说出个常识绝对正确,反常识一定错误的答案,相反,我倒是觉得,纵观百年来常识与反常识的博弈,我们似乎隐隐发现,常识与反常识是一对难舍难分的亲兄弟,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母亲——认知科学原理;反常识是常识的反向平行线,像是空间里的异向向量,即使方向相反,和常识仍然可以追溯至同一直线上——人对于科学原理在某一情境下的表层映射的主观认知。既然如此,那么我们单单争论常识或反常识的主观感觉哪个更加正确就失去了意义,如同无根之萍;我们应该从根源上出发,重新认识常识与反常识,即以科学原理客观看待在我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常识以及现代如火山般喷涌而出的反常识。

英国皇家科学院曾有过一段“大跃进”的迷茫时期,因为工业革命带来的改革力量极大,推动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因此,人人都天真乐观的渴望这种改革雪球越滚越大,人们渴望着能制造出效率百分百,甚至不用输入能量却能永久不停做功的永动机,于是,社会整体幻想与参与设计这种永动机,并以此永动机的出现作为常识,英国皇家科学院同样抱定这样的常识,保留很多寄来的设计稿,研究与设计永动机,在当时,我们如今早已深入人心的热力学定律可被视为反常识,但是历史也向我们说明,常识并不一定绝对正确,反常识有时离真理更近,通过探究科学原理,我们才能找到那个正确的认识,而正确的认识并不恒定属于哪一方,而是相互转化,比如,热力学定律现在就成为我们的常识。

反常识与常识的博弈推动人类滚滚向前探索真正的科学原理。既然常识与反常识都是人对于科学原理在某一情境下的表层映射的主观认知,那么在这过程里可以激发我们的创新性,譬如二氧化碳无需借助光合作用生成淀粉,实则是找到了光合作用之外的新途径——甲烷,熟鸡蛋通过意念转生等其他托词“意力”“念力”等等迷信之物的反常识也推动人们认识到其迷信不科学性,终于将他们扫进故纸堆里,一些所谓的法轮大师们终于没有在公共面前招摇撞骗的机会。

相向而行

圆圆写  晋诺改

为什么二氧化碳无需借助光合作用生成淀粉刊登《Nature》撼动世界认知;而熟鸡蛋通过意念转生却引起舆论轩然,骂声一片?

纵观百年来常识与反常识的博弈,我们似乎隐隐发现,常识与反常识是一对难舍难分的亲兄弟,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母亲——认知科学原理;反常识是常识的反向平行线,像是空间里的异向向量,即使方向相反,和常识仍然可以追溯至同一直线上——人对于科学原理在某一情境下的表层映射的主观认知。因此,我们应该从根源上出发,即以科学原理客观看待在我们脑海中根深蒂固的常识以及现代如火山般喷涌而出的反常识。

我们不应该因被命名为常识而失去考察其科学原理的意识,同样,我们也不能仅仅因为它被人们认为是反常识而否定它的科学价值。当人们囿于科学发展水平及认知能力的时候往往会把并不具有科学原理的事实定为常识,同时,也会武断地否定一些具有科学原理的反常识。我们只有拥有科学判断的能力并坚持实践检验原则,才能正确对待常识与反常识。

英国皇家科学院曾有过一段“大跃进”的迷茫时期,因为工业革命带来的改革力量极大,推动世界日新月异的发展,因此,人人都天真乐观的渴望这种改革雪球越滚越大,人们渴望着能制造出效率百分之百,甚至不用输入能量却能永久不停做功的永动机,于是,社会整体幻想并参与设计这种永动机,视永动机的出现为必然常识;而当时,如今早已深入人心的热力学定律却被视为反常识。当然,最终永动机成了真正的反常识,而热力学定律却成了常识,支撑它们在人们心中转变的力量就是科学原理。永动机违背了科学原理,得不到实践检验,而热力学定律却在生活、生产中起到了巨大作用。鸡蛋反生无法验证,而无需光合作用即可生成淀粉已是经过科学检验的事实。

反常识与常识的博弈推动人类滚滚向前探索真正的科学原理。在这过程里可以激发我们的创新性,譬如二氧化碳无需借助光合作用生成淀粉,实则是找到了光合作用之外的新途径——甲烷。这个反常识反的是思维的狭隘性,打破了原来单一的思维方向,在原常识之外形成了新的常识;车轮是圆的是常识,但有人设计出了方形车轮;自行车在地上走,但有人让自行车飞到了空中,等等,只有不断运用反常识的思维,才能突破原来思维视野,形成更多的常识。

我们应尊于其“常”,乐于其“反”,在科学认知的这个基点上不断相向而行,让我们的生活在常识与反常识的演变中走向美好的明天。

再如下面这篇作文,它的思路整具备,但又被包在语段里,该明了的不明了;从一个语义层到另一个语义层,该过度的不过度。貌似是有逻辑框架的整体,实则却是到处都是破洞。为此,把多余无关的内容删除,在无关联处搭桥,在文末帮助它延伸一个论述层次,这样,整体框架就比较完备了。

原稿

流动的常识

李明瑞

人们在面对未知的事物时,对于他们的初次判断,往往会根据常识而做出行动。常识,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对于常识的根本,人们却所知甚少。而近年来,反常识的事件频发,从通过意念力熟鸡蛋变成生鸡蛋从而孵出小鸡的荒诞,到如今科学院院士们成功凭借二氧化碳绕开光合作用而人工合成淀粉的壮举。无一不说明这一个问题——常识从来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动的。

常识的诞生最初是由人们经历无数次的经验而总结出来的结论,其本身是通俗的,但大部分是不严谨,不规范的。因为它的适用范围过于广泛,导致其无法也不可能在自身底层逻辑达到合理。导致其在空间和时间上存在了较大的差异。譬如说,对南方人而言,桃花花期是集中在3-4月的,可对于偏北方的人们来说,他们赏花的时期往往要延迟个几个月。而对于古代的人们来说,赏花的时期这种常识和我们当今又有着巨大的不同。因为其本身就实在不停地随着时间与空间流动的。

除了常识的不一致以外,更能证明其流动性的便是反常识的出现。

反常识是常识在时间流动中会必然出现的一个结果,它象征着新旧常识的碰撞与对立。如果说常识的差异意味着它的前后流动,那么反常识则是意味着常识的上下流动。向上流动,意味着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例如人工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这一行为,就反映了人们在生物化学这一领域的突破发展,其打破了固有的对于世界的认识,象征着人类的前进。而对于如今所谓量子阅读”“气功大师之类的反常识,则体现的是常识的下滑,反映的是一部分人利用传销手段使得人们选择性忽略现实,从而达到牟取经济利益的贪婪。

常识并非是严谨的定理,也并非是严格的法律,而是流动的水。流动性是它最大的特点。人们不应该试图去固定常识,成为常识的奴隶,但也应谨慎对待,不让有心之人带着它一同向无知堕落。我们应以科学为指导,以人性为准则,去正确的运用常识,去合理的突破常识,让流动的常识合理的围绕在人类的身边。

修改稿

流动的常识

明瑞写 晋诺改

从通过意念力熟鸡蛋变成生鸡蛋从而孵出小鸡的荒诞,到如今科学院院士们成功凭借二氧化碳绕开光合作用而人工合成淀粉的壮举。无一不说明这一个问题——常识从来不是固定的,而是流动的。

常识的诞生最初是由人们经历无数次的经验而总结出来的结论,其本身是通俗的,也往往会不太严谨,不太规范。因为它的适用范围过于广泛,而又由于空间和时间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导致其无法也不可能在自身底层逻辑达到完全合理。譬如说,南方桃花花期在34月,而北方赏花的时期往往要延迟个几个月;对于古代的人们来说,赏花时期这种常识和我们当今又有着巨大的不同。因此,常识常常呈现为一种流动状态。

除了因时空变化而使常识处于流动状态外,更能证明其流动性的便是反常识的出现。

反常识是常识在时间流动中会必然出现的一个结果,它象征着新旧常识的碰撞与对立。如果说常识的差异意味着它的前后流动,那么反常识则是意味着常识的上下流动。向上流动,意味着人类对于世界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深化,例如人工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这一行为,就反映了人们在生物化学这一领域的突破发展,其打破了固有的对于世界的认识,象征着人类的前进。而对于如今所谓量子阅读”“气功大师之类的反常识,则体现的是常识的下滑,反映的是一部分人利用传销手段使得人们选择性忽略现实,从而达到牟取经济利益的贪婪。

如何保持反常识向上流动而非向下滑行呢?

人们不应该试图去固定常识,成为常识的奴隶,而是要保持质疑、反思的思维习惯,积极探索反常识的思维规律与开拓路径,始终以发展的眼光、不断更新的态度和刻苦的求索精神让常识之树常青。

同时,对反常识保持清醒头脑,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求证、实践,作出自己的判断,坚决支持科学、先进的反常识,坚决反对披着反常识外衣的假反常识,不让有心之人带着它一同向无知堕落,不要让那些牟利之徒得逞。

常识与反常识,汩汩滔滔,奔流不止,让流动的常识合理的围绕在人类的身边,则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作文365】涵养理性,回归常识
有意思的科学动图,一波假永动机,看完停不下来了
【物理趣闻】最新科学动图,满足你的好奇心!
中国宣布:历史性突破!
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未来不用种地了吗?|二氧化碳|中国农业大学|甲醇
永动机原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