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31103教学手记——初学写作议论文需要弄清这两个问题

升入高中后,需要写议论文,可是许多同学还停在初中写记叙文或说明文的思维状态中,写不出一篇规范的议论文。要解决这一问题,大体可以先弄清楚以下两个问题。
命题材料:小时候人们喜欢发问,长大后往往看重结论。对此,有人感到担忧,有人觉得正常,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2022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问题1:什么是议论文
中学生一开始写议论文找不到议论的感觉,把陈述当作议论。陈述,是在告诉读者事实道理,可以是记叙文或说明文,议论需要围绕论点分析证明。但是有很多同学在写议论文时,大段复述材料、引述事实,把自己认为的一些道理淹没在陈述之中,写成了四不象的文章。
请看例文1
①人类一出生就会开始对世界进行探索。婴儿一睁眼就会好奇的四处张望,迈出探索世界的第一步。再长大一点,就能牙牙学语,学习着掌握交流表达的能力。一旦小孩子学会了说话,他们就会开始问问题,问天马行空的问题,一问问个不停。那么多的问题。有些很有价值。但也有的意义不大,问得家长们不胜其烦。长久以往,人们就对小孩子有了刻板印象:总是喜欢发问。
②但当他们长大之后,情况就完全变了。拿大学生举个例子,现在许多大学生们对于学习的热情已经被12年的应试教育消磨了,不再愿意提出许多问题并费精力去探究。而认为只知道结论就足够了。这种现象不止存在于大学中,社会上也十分普遍。普通人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研究。只想知其然而不愿知其所以然。这些现象又给了人们“长大后的人往往看重结论”的印象。
③在这样的对比之下,许多人就认为“大人比孩子少了一份求知欲”,“发问比知道结果更重要”等等。
④依我看来。这两种情况都不应该去批评或表扬。小孩子喜欢发问是天性使然,是一种无意义的举动,发问也不会有损失,他们也没有主动探究的意识。试想一下,一堆无意义和无答案的问题有价值吗?而对大人来说,显而易见,自己提问后进行探究的“性价比”很低,得不偿失,还不如找到现成的结论记住来的更直接,更方便。这也算是一种对快节奏社会的一种适应吧。
⑤我认为,随着人们的年龄和经验阅历的增长,对待问题和知识的态度也会随之改变。不管是喜欢发问还是注重结论,其实更重要的是在探究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中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不管是只提出问题还是知道答案,少了中间的过程,知识都不是你的。
⑥在我们现在的年纪,正好处于两种状态的交界之处,我们既有许多疑惑,又能有精力对其进行探究。所以,我们现在应该趁着这样的机会,努力养成这样的探究的习惯,以后定会受益终身。
⑦总而言之,总而言之。人类从始至终。都想了解更多的知识,但不管是发问还是重答案,都没有在意最重要的过程,这是最可惜的。
从这篇作文看,该同学对议论文没有清晰的认识。
首先,开头三段用386字(全文803字)的篇幅来复述阐释命题材料的内容,对于本篇议论文来讲没有任何价值,这是没有议论文意识的写作浪费。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缺乏文体规范学习,同时,这也是日常交流缺乏观点意识的表现。
其次,全篇没有中心论点。第④段是对材料两种观点的否定,第⑤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可是提出观点后,文章也就结束了,起不到支撑全文的作用。
再次,自我矛盾冲突,形成逻辑上的自我消解。第④段说自我探究的性价比极低,直接用结论是适应当代社会的需要;可是,第⑤段又强调探究的过程,前后自我否定,此乃议论文之大忌。
最后,随意更换关键词。发问、提问题、结论、答案等随意更换,这是思维肤浅、不严密的表现。
知识点2:什么是论证
论证就是解构,就是把论点成立的各种理由摆出来,似乎不难理解,可是困难之处在于,如果写作者对自己的立论内涵并不清晰,由于缺乏思维训练,所阐释的理由不能与论点内涵对接,就往往会出现洋洋洒洒几百字,实际上是拼凑起来的文字碎片,当然,也构不成论证。
请看例文3
生活与现实
①儿时的我们喜欢发问,对于一切都充满好奇心,想要了解每一件我们身边所发生的事,可是长大以后,我们很少去问“为什么”了,却把结论看得很重。童年的发问,是对未知的好奇。成年的求解是对现实的谨慎,这是所处社会环境所带来的结果,也是我们在不同条件下寻求正解的不同方式。
②孩童时期的答案是容易获得的。首先,孩童时,正是我们认知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未知的,我们在此时了解了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东西,我们的好奇心也得到了满足。
③成年时期的答案是虚无缥缈的,等到了我们足够了解了这个世界后,我们发现,“真理”不存在了。生活中,有许多我们无法了解的,父母到底瞒了我们什么,老板的一笑,是祸是福,孩子的哭闹到底代表了什么…………
④随着年龄增长,我们探索真理的代价也变大了。孩童时,我们只需要问一下父母、老师;大一点,我们可以问百度;再长大一点,我们发现没有人知道了。我们只能自己去探索。然而,这样或许会碰壁,犯错。所以,面对这个来之不易的结论,我们如何不看重呢?
⑤我们何尝不能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人生正从“生活”变为“现实”。我们也从享受生活变为了“面对现实”。在“生活”中,我们可以毫无顾虑的发问,探索世界上每一处我们所不了解的事物,但是,在“现实”中,我们疲于应对生活中的种种问题。我们连必须的结论都没有得到,又怎么会有暇发问而得到那些与我们无关的种种答案呢?我们只能越来越看重结论了。
⑥但是。我们如何能在“现实”中好好“生活”呢?那便是总是保持着一颗勇于探索、勇于求知的心。毕竟,无论注重发问,还是注重结论,都是求知的不同方式。只不过有的容易,有的困难;有的偏向实用主义,有的偏向理想主义;有的贴近生活,有的贴近现实。
⑦综上,无论是成年和童年,真正需要担心的并不是求职的方式,而是求知的精神。
这篇作文的论点在第一段的后半部分提出来,全文是不是围绕着这个论点展开论证的呢?
先来看第②段,这一段应该是针对论点句中的第一个小分句“童年的发问,是对未知的好奇”,按照逻辑规则,该如何来证明这一观点呢?显然,要证明童年的发问是对未知的好奇,就得归纳概括童年时期发问的特征、原因甚或心理因素,表明童年的发问确实是“好奇”所至。可是第②段直接写“孩童时期的答案是容易获得的”,与论点完全不是一个话题,这就是论证上的不对应。
第③段对应的是“成年的求解是对现实的谨慎”,应该如何来论证呢?要证明成年的求解是对现实的谨慎,就要论述成年人面对现实的谨慎表现及原因,比如,他们的思维由对表象的接纳转变为对本质的渴求,人生中的挫折教会他们不轻易相信不经探究的结论等等。但第③段直接表达为“成年时期的答案是虚无缥缈的”的观点,这一观点并不能与论点中的“成年的求解是对现实的谨慎”对接,形成了论证的离题,答非所问。而且从整内容来看,也都是作现象描述,并不是事理分析。因此,构不成与论点的论证关系。
第④段依然对应的是“成年的求解是对现实的谨慎”,可是在内涵上也不对应,这里强调的是结论得来不易而特别看重,与“对现实的谨慎”指向不同,结论得来不易,指向成年人获得结论的难度;而“对现实的谨慎”指向对对待结论的态度,两者构不成阐释与被阐释的关系。
第⑤段在没有任何阐释的情况下,直接提出“从'生活’变成'现实’”的观点,过于突兀,既与上文无法衔接,也不能实现在原段的基础上纵深延展的目标。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位同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对概念、判断的理解粗糙,不能形成语意上逻辑严密的自然延伸与成长,从而形成了文章是拼凑在一起的语言材料的结果。
解决以上两个问题的途径是有方向有目的地阅读,从对样本逻辑结构、文脉思路的把握中规范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议论文的写作水平。今天刘嘉轩同学推荐的书《哲学家都在干了些什么》给我们很大启发——人需要思考。要写好作文就要从这些经典著作中习得思考之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如何写议论文
英语议论文写作技巧
关于议论文写作提纲框架的指南!
学习
议论文体写作
指导 | 议论文写作之谋篇布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