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感动与倾诉――让学生与文本对话 ——《哭亡女苏菲》教学实录

说明:本课是2004年我在自己所主持的“积累·审美·创新高中语文教改实验”课题结题会议上执教的一节课。上课班级是高一(2)班。听课人为中语会学术委员会专家及枣庄市高中语文教师。

课程实录:

师:请同学们看看下面这些文字应该怎么读。

(屏幕显示以下文字):“一,二,三,四……”

(一生读)

师:这位同学准确地读出了这些数字,如果加上这样一段文字,应该怎么读呢?

(屏幕显示)

“同志,你看着……”那同志向卢进勇招招手,等他凑近了,便伸开一个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拨弄着火柴,口里小声数着:“一,二,三,四……”

(一生读)

师:请一位同学评价一下。

生:有些平淡。

师:全国著名的语文教师程翔老师读过这句话,他是这样读的:教师范读,(“一”稍重,“二”缓慢拖长,“三”声音颤抖,“四”则似有若无。)为什么要这样读呢?

生:当时卢进勇身体非常虚弱,奄奄一息。

师:把语言的重音、语调、速度、停顿等这些因素读出来,能通过读这几个数字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出来,这就是语文。下面让我们来读一首令我们非常感动的诗——《哭亡女苏菲》(投影课题)

师:请大家自己先读第四节,然后与录音对比,看有什么区别。

(学生朗读,放朗读录音)

生:整体上读得比我慢,中间两句读得比较快,注意到了语速、停顿,读得更动人。

师:为什么有些地方要读得慢,有些地方要读得快?

生:因为他失去了女儿,比较伤感,情绪不好,所以应该慢一些读。

师:为什么有些地方读得比较快?

生:诗中写“任黎明与白昼悄然消逝,任黄昏去后又来到夜里”,突出了时间的流逝,他自己却提不起笔来,为了体现这种焦急痛苦的心情,所以要读得快一些。

师:好,快慢代表着感情和思想的变化。作者为失去女儿伤碎了心,哭干了泪,正象梅尧臣在《书哀》诗中所说:(投影)

欲视目已瞑,欲语口已噤,欲动肉已寒,欲书手已硬。

课前让同学们以“答亲爱的父亲”为题写了这个诗节的答诗,听,杨静稚同学这样回答——(投影答诗,杨静稚同学朗诵)

一年了!

我的眼泪化作了黎明的第一道光线,

我的声音化作了黄昏里最后的一抹彩霞,

走过千山万水,

焦急地寻觅父亲的气息,

却不曾得来一丝的回应!

想念,吹融了冰河的雪衣!

想念,吹干了荷叶的泪滴!

想念,吹落了秋木的枯叶!

想念,吹走了大地的生机!

(朗读得生情并茂,师生掌声起)

师:您为什么要这样来回答父亲?

生:我感觉,离开了父亲,父亲的心里是非常伤心难过的,而苏菲的心里也是非常想念父亲的,她虽然与父亲相隔两个世界,但是她会走遍千山万水去寻觅父亲,去寻找以前与父亲在一起的那种感觉。

师:苏菲无时不刻不在思念着父亲,是吧!吹融了冰河的雪衣——是什么季节?

生:春季。

师:吹干了荷叶的泪滴!——

生:夏季。

师:吹落了秋木的枯叶!——

生:秋季。

师:吹走了大地的生机!——

生:冬季。

师:父亲为亡女而悲哀,亡女为父亲而思念,象一首诗,澎湃在我们情感的长河里!请让我们再看褚宏辉同学的回答:

一年了!

任太阳升起又落下,

任星星来了又归去,

我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你,

想你,我把忧伤忘记,

忘记掉忧伤啊!

一想到你。

笑,浮上我的小脸!

笑,溢满我的心田!

笑,飞入我的梦乡!

笑,绕在我的身边!

(学生读得抑扬顿挫)

师:我有一个疑问,父亲那么悲哀,苏菲为什么还要笑呢?

生:我认为苏菲虽然和父亲相隔两个世界,但是她一想到父亲,就想到父亲对她的关爱和生前与父亲在一起的快乐,所以内心就非常的幸福。

师:对,这样写正体现了父亲对苏菲的爱,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褚宏辉同学的诗体会苏菲的心情。

(生齐读)

师:下面我们来读一下第八节,大家先看一下该怎么读, 然后请一位同学来读。

(一生有感情朗读,“告诉我!孩子!”声音压得很低;“吃着花生米”缓慢而又悲凉;“望着别人的花衣服,你忧郁的低下头去”透着无尽的悲酸。)

师: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孩子在人世间受尽了贫困的折磨,生活非常困苦,父亲有一种深深的歉疚,想到阴间的女儿,他更加难过痛苦,所以我觉得应该读出父亲自责而又担心的情感来。(师生给以鼓掌)

师:你读得那么好,原来是你走进了作者父女俩的心中。父亲这么疼爱女儿,女儿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呢?

生:我感觉她是一个懂事的孩子。

师:何以见得?

生:她看见别人吃花生米,看见别人穿新衣服,自己心里很难过,却不告诉父亲,只是自己在心里面暗自的忧郁。

师:是啊!正因为她太懂事,父亲才愈加伤悲,正所谓(投影)

所悲孤儿寒,

所悲孤儿饥,

苦苦复苦苦,

此悲遂入土。

——徐积《哭张六》

有一位同学也答了这节诗,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

我是懂事的孩子,爸爸!

没有花衣服,我就和露珠玩耍,

没有花生米,我就和蚯蚓做游戏,

再冷再饿,我也不哭,

一年了,没人陪我,我也不怕!

爸爸,别哭了!

找到路我就回家!

我好想你啊,爸爸!

我的爸爸!

(学生读得亲切自然,声音平静而富有深意,许多听课教师眼中溢满了泪水。)

师:苏菲理解自己的父亲吗?

生:她非常理解她的父亲,她让她的爸爸不要哭,而且告诉父亲没有花衣服她就和露珠玩耍,没有花生米,就和蚯蚓玩耍,表明她对这些物质上的东西,虽然很想要,但是并不要求自己的父亲为她买,她知道她的父亲很穷。

师:你读得非常好,但是还有一点,譬如最后一句读得还不到位,你能不能再来读一遍?想一想,最后一句话里,如果你是苏菲的话,会是什么感觉?

(酝酿感情,再读,用微微颤抖的声音读“我好想你啊,爸爸”,然后一字一顿地读出“我的爸爸”四字。听课师生报以热烈掌声)

师:这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她的平静愈加使我们感到悲苦,正是教师仿徐积《哭张六》作的小诗,投影显示):

孤儿不说寒,

孤儿不说饥,

饥寒在父心,

此情更悲惨!

老师每读这首诗都要流泪,读了这位同学的答诗,更令我伤悲。我也想给大家读一读这位同学的答诗(师感情真挚投入,最后一句“我的爸爸”用哽咽的嗓音拖出,有同学悄悄地擦去泪水,教室里异常宁静,有“唯见江心秋月白”的意境。)

师:上面我们听读了第四、第八节,下面我们重点读第十七、十八节,评一评我们的诗。(投影显示,两个同学,一个读原诗,一个读答诗)

     “姗姗而来的是别人的春天,      袅袅走来的是我们的春天,

       鸟啼花发的是别人的新年,      草长莺飞的是我们的今年!

       对东风我洒尽了哭女的泪,      对蓝天我撒下了幸福的花瓣,

       向着云天,                    向着太阳,

       我烧化了哭你的诗篇。          我寄出了平安的信笺。”

师:你为什么这样回答?

生:因为父亲此时是非常想念自己的女儿,女儿也特别爱她的父亲,她不想让父亲为她难过,所以为父亲“寄出了平安的信笺”。

师:很好,理解了女儿对父亲的安慰之情。幼小的苏菲懂得安慰父亲,是因为父亲爱她有得太深。试在诗中找出父亲爱她的诗节读一读。

生:

一年了!

春草黄了秋叶起,

雪花落了燕子又飞去,

我却没有勇气走向你的墓地!

我怕你听见我悲哀的哭声,

使你的小灵魂得不到安息!

师:还可以从哪些语句看出来他处处为女儿想?

生:诗歌的第八节,父亲对生前没有给女儿幸福生活而感到愧疚,担心女儿在另一个世界过不上幸福的生活。

生:还有第五节。(生紧接着有感情朗读该节)

虽然女儿已经离开他了,但女儿生前的东西他都珍藏着,看到这些东西他就想起女儿以前的时候,这表现了对女儿的思念。

生:还有第十节。(学生朗读该节)

师:我感觉这位同学还没有读出对女儿的思念,哪位同学再试着来读一下?

(另一位同学有感情朗读该小节,情感真挚,特别是读到“小鱼!小鱼!来呀!孩子!这是你的家呀!”,那种急切担忧的心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师生一片掌声!)

师:同学们对你的朗读表示赞赏,我想请你给大家谈一谈,这是一种什么情感,父亲在干什么?

生:父亲在呼唤着自己的女儿。

师:仅是在呼唤吗?

生:还在寻找着自己的女儿, 在风雨中思念自己的女儿,在暗夜里苦苦得寻找女儿,这是一位让人敬佩的父亲!

师:所以你认为苏菲应该安慰自己的父亲 “袅袅走来的是我们的春天,草长莺飞的是我们的今年。”

那么请看看第十八节,看看作者又是怎样表现对女儿的思念的。

(投影显示原诗第十八节和学生答诗,学生先自由读,然后教师请一同学来读原诗。)

小鱼!我的孩子,

你静静地安息吧!

夜更深,

露更寒,

旷野将卷来狂飙!

雷雨闪电将摇撼着千万重山!

我要走向风暴,

我已无所系恋,

孩子!

假如你听见有声音叩着你的墓穴!

那就是我最后的泪滴入了黄泉! 

师:表现了父亲的什么心情?

生:表现了父亲除了对孩子的爱以外已经没有了其他的感情了。

师:很好,下面请写答诗的同学来讲一下,你为什么要这样来回答?

生:她知道父亲现在一定非常难过,但是,她希望父亲能够好好休息一下,而且家中还有妈妈,妈妈此刻一定是很伤心,所以他让爸爸去看看妈妈,去爱妈妈。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读一下这位同学写给父亲的答诗?(投影,一名学生朗读)

爸爸,亲爱的爸爸,

                 你好好睡一觉吧!

                 天已晚,

                 月更淡,

                 朝霞将带来光明!

                 星光闪烁将照耀万重河山!

                 我要你回到家中,

                 你还要爱妈妈,

                 爸爸!

                 假如你看到空中有星星,

                 不停地眨着眼睛,

                 那就是我对您祝福的深情!(学生掌声起)

师:读得很漂亮,您体会出女儿的心情了吗?

生:对爸爸的祝福,希望爸爸从此振作起来,继续好好地生活下去。

师:请看下面这位同学的答诗,他又表达了什么情感呢?谁愿意来读一读?

(投影,一学生有感情朗读)

爸爸,我的爸爸,

                 我怎能静静地睡眠!

黑夜里我孤苦一人,

寒露下我的衣服正单,

狂风会把大山吹倒吗?

雷雨闪电会不回淹没我的小茅屋?

别走啊,爸爸!

抱着我,爸爸!

爸爸!

我多想听到您的声音!

您的声音就是我的春天!

师:这个同学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

生:我觉得是对爸爸的思念和依恋。

师:她为什么不想离开爸爸呢?

生:因为她与爸爸在人世间过的日子虽然非常凄苦,但爸爸给了她无限的爱,能与爸爸在一起就是很幸福的。

师:凄苦但很幸福,对吗?课文中哪些诗节可以体现出凄苦但很幸福?我们过的日子是艰难的,但是我们却是幸福的。

生:我觉得是在诗歌的第十三节,(生朗读该节)

但贫穷我们不怕,

因为你的美丽象一朵花

点缀着我们苦难的家。

可是,如今叶落花飞

我还有什么呢?

师:对,贫穷不怕,生活虽然是贫困的,连一粒花生米都吃不起,但是有父亲在,就有幸福,所以她要依恋。好,请坐。让我们再来看看另一位同学的回答:(投影显示)

                     爸爸!我的爸爸,

您不要太牵挂!

夜会过去,

露也会化,

狂飙是爸爸的心愿!

我要伴着闪电吻爸爸的脸!

风暴中抱着女儿呀 ,

您怎能无所系恋。

爸爸!

不,我不愿听到您的泪滴入黄泉!

我只想每个春天都读到您给我的诗篇!

师:你怎么理解“狂飙是爸爸的心愿,我要伴着闪电,吻爸爸的脸”?这样的狂飙,这样的闪电,是自然界的吗?

生:不是,是两个世界的隔阂。还有,那时候正是战争年代,爸爸要去参加抗日战斗。苏菲理解她爸爸。

师:爸爸不仅爱着自己的女儿,他还要从事抗日大业。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父亲吧,这就是高兰:(投影显示高兰的照片及以下内容)

原名郭德浩,出生在东北,奔波在西南,工作在山东。为了支持学生抗日,他卧过轨,也曾被解过聘。解放后曾任山东大学中文系教授、青岛市文联副主席等职,他的一生用他满腔热情歌颂着大地,歌颂着天空!

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大家通过读诗、答诗理解了高兰对女儿苏菲的爱,苏菲对父亲的爱,下面让我们来倾诉我们对高兰的爱:(投影显示,师生诵读以下内容)

逝去的是时间,

永恒的是情感,

倒下的是私欲,

巍巍屹立的是博爱!

九天之上的英灵哟!

你可听到我们在诵读您的诗篇!

您可看到八中的学子在实现您的心愿!

安息吧,尊敬的诗人!我们的高兰!

师:希望同学们能记住我们的高兰,记住这首诗。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个地方。下课。

课例分析:

课程标准反复强调: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像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阅读文学作品,应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去感受体验,重视对作品中形象和情感的整体感知与把握,注意作品内涵的多义性和模糊性,鼓励学生积极地、富有创意地建构文本意义。

同时,在“积累·审美·创新高中语文教改实验”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也提出了生命化阅读观,其主要的阅读形式就是生活化的阅读方式,即,让学生走进文本,或让文本中的人物走进学生的生活。比如教学《长亭送别》,我让学生以写宣传海报的形式来解读文本,教《三块钱国币》,我让吴太太给学生做邻居,从而展开戏剧性对话;学习《智取生辰纲》,我让学生给吴用写经验总结报告,等等,总之让学生把阅读建立在生活实践之中。

为此,我选择了让学生与文本互动对话的方式来解读这首诗歌。

首先,学生要写好答诗,必先读懂读透原诗。这首诗没有难懂的句子,意思明白如话,而关键在于学生要有与作者交流、对话的过程,这个过程有时是内隐于心灵深处而不须用言语表达出来的。但在课堂上,急匆匆地读上那么一遍,意思当然能明白,但诗味、诗韵则很难品出。因此,把这个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放在课前,对本课的教学成功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次,语文的学习,核心就是语言的学习。诗歌的语言在文学作品中属于阳春白雪级别的高雅语言,写诗对于中学生来讲是非常困难的。但古人有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高兰的诗是带着灵魂的体温从血管里流出来的,读此诗往往令人泪湿衣襟,而其诗的语言形式随着这种情感自然而然地流淌而出,当学生进入了这种情感氛围后,其相同的语言表达机制也会被激发出来,这样也就达到了在情感交流中学习语言的目的。反观现在许多的语言训练,往往是机械的语言训练,比如,仿句等语言表达题,看似给了学生例句,可以起到引导迁移的作用,实则,学生非常厌倦,因为,那些题目并不能触动学生的情感,当然也不能激发其语言表达的冲动,没有好的训练效果是必然的。

再次,在教学内容的结构处理上,我采取抓总结段的方式,以点带面,大大节省了时间,而又形成了逻辑上的张力,使课堂富有思维上的跳跃感,同时,又让人感觉每揭开一个新的层次都具有豁然开朗的惊喜感。比如,我只选择了全诗十八个诗节中的第四、八、十七、十八节,这些诗节正好是前面诗节的总结段,抓住这些诗节,整首诗的脉略、骨架和主旨就一览无余了。特别是对最后诗节的处理,扣着父亲对苏菲的关爱这一主线又引导学生回扣了前面诸多诗节,从主旨与材料的论证关系上给学生梳理清楚了诗节间的逻辑关系。

最后,对于本课的教学效果,苏立康老师有一段评价,原文摘引如下:

听了这一课,使人感觉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感情洗礼,最突出的是强烈的父女之间的爱。原作只写了父爱,而学生的“答诗”,学生对自己作品的诠释,则充分表达了女儿的爱,从而大大拓展和丰富了原作的内容。这种父女之间的爱,既表现为分在两上世界的撕心裂肺的思念,表现为父亲的无法弥补的自责与愧疚,又表现为女儿对父亲细致入微的体谅和理解,以及规劝和鼓励。这种真的善的美的丰富的情感活动,犹如“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课堂里每一个人的心田。这与其说是教学,不如说是享受。

我对优秀课堂的认识

我认为一节好课要既好吃,又好看;既有内容,又有形式。所谓有内容,就是这节课用具体的文本材料内含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具有课程意义的教学内容,孤立地看这是一个知识点,联系起来看,在整个学习阶段中有它鲜明的位置。所谓有形式,就是要体现出对文本解读的特殊视角和构建课堂组织的智慧性方案。总之,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设计,使学生得到心智、审美、情感和语言的发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37.娇女篇
一首写不完的诗 (外一首)
《接女儿上学的日子》阅读答案
一个及时的退婚决定
成为作家(第九讲)
【影评】不是所有的伤害都能愈合——《苏菲的抉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