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美与生活

什么是美

一、从“美”字说起——戴羽饰跳舞的人就是美。

原始社会里,先民在祭祀祖神、祈祷丰年、庆祝胜利等等活动中,总要跳舞以示意和抒情。跳舞时,往往头上插着各式各样的羽饰,脸上戴着各式各样的面具,甚至在身上涂上各式各样的花纹,以此为美,以此为好。后来,“头戴羽饰为美”竟成了古代一种美的观念习惯。你看,在中国古典歌剧(京剧、越剧、粤剧等等)里,舞台上的英雄将帅如吕布、周瑜、穆桂英、梁红玉……哪一个不是头戴雉尾,背负令旗的?头上有了羽饰,不但增添了美感.而且更显得英姿飒爽,威风凛凛呢。这种以羽饰为美的观念,在我们这个“文明古国,礼义之邦”是这样,在外国也是这样。古代英法等国军队的帽子上,也饰以白羽。欧美的小姐太太们所载的帽子,也有不少是以各种各色的羽毛作为帽饰的。今天,在非洲拉美等地,也还有不少民族在跳舞时,是以头戴羽饰为美的。美,本是一种抽象的观念,在创造文字时,如何以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这种抽象的观念呢?我们的祖先抓住了以戴羽跳舞这种具体的形象来创造了“美”字,可说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办法。

“美”的本义,原指色、声、味的好,善。鲜,漂亮。后来又引申为才德品质的好,又作为赞颂、叹羡之词和地名国名。但“美”的本义,却至今不变。

二、从美的本质上看——美是和谐

(一)西方美学观

1.毕达哥拉斯学派:宇宙的本原是“数”,数的比例和谐就是美。如“黄金分割”,把一条线段分割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与全长之比等于另一部分与这部分之比。其比值是(近似值)0.618。由于按此比例设计的造型十分美丽,因此称为黄金分割,也称为中外比。

有这样一个数列:1、1、2、3、5、8、13、21、34、55、89、144……这个数列的名字叫做“菲波那契数列”,这些数被称为“菲波那契数”。特点是即除前两个数(数值为1)之外,每个数都是它前面两个数之和。

菲波那契数列与黄金分割有什么关系呢?经研究发现,相邻两个菲波那契数的比值是随序号的增加而逐渐趋于黄金分割比的。即f(n)/f(n-1)-→0.618……由于菲波那契数都是整数,两个整数相除之商是有理数,所以只是逐渐逼近黄金分割比这个无理数。但是当我们继续计算出后面更大的菲波那契数时,就会发现相邻两数之比确实是非常接近黄金分割比的。

2.柏拉图: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理式”,事物分享了美的“理式”才有美。

3.神学家:上帝是美之根源。奥古斯丁由事物外形而追根于“数”,由数溯源于上帝——绝对美之所在。

4.形式主义美学家们:美存在于事物的处观形式上。达·芬奇也认为美“完全建立在各部分之间神圣的比例关系上”。

这是一种偏于经验主义的美学观,克罗齐批评说“替美找出自然科学规律者”是“江湖骗子”。

这一点从我们现实生活来看,是非常简单的,比如,是胖子美,还是瘦子美,不要说唐代的美女观与现在有着天壤之别,就是现当下城里与农村的美女观也是大相径庭的。

5.从主体——人的身上探讨美的根据

17世纪的斯宾诺莎提出:“外物接触于眼帘,触动我们的神经,能使我们得舒适之感,我们便称该物为美;反之,那引起相反的感触的对象,我们便说它丑。”

康德:审美判断是人从对象的表象中看出什么来。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理念只能存在于人的心灵中,因此黑格尔明确指出,所谓自然美只是心灵的那种美的自然反映,审美是人从外部事物中观赏到自己性格的复现。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是我们在事物时里看出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

(二)东方美学观

1.美与道德相联

1)孔子:遵五美——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和而不同,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惠而不费,是说一个治世有权的人,他要去恩惠百姓,但不要过多地破费自己。因为任何一个时代,执掌权柄的人,拿着国家给他的经费,没完没了地给老百姓发红包,也就是说从事治理世道,不是单纯地做慈善。你这样做,老百姓一定会认为你的政治好吗?也就是说,一方面要给大家恩惠,另一方面不要过分的破费自己,这叫惠而不费。

如何才能做到?这个利益从何而生?子张很奇怪,孔子解释道,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费乎。选择好老百姓能够得到利益的时机和地方,引导他们去得到利益,这不就是惠而不费了吗?与其给他们钱,不如让他们自己去创造财富,给他们以扶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大家全盘搞活,得到他们应得的利益。

第二点,叫劳而不怨。我们今天这个时代,是一个职业化的时代,大家都有工作,不能说福利社会,让所有的老百姓都歇着不干活,总要有劳作,如何做到劳而不怨?又干了活,大家又欢欢喜喜没有抱怨,怎样才能做到呢?

择可劳而劳之,又谁怨?你要选准了可劳作的时机,比如说春耕秋收,这个时候大家愿意干活。你不要逼着大家,大冬天的去大兴土木。再比如大家可能衣食丰足,没有后顾之忧,你再让大家去修个建筑,再去改善改善更多的生活设施,他是愿意的,但是在他温饱还没有满足的时候,你逼着他去服劳役,去征兵打仗,老百姓肯定会有抱怨。

所以,劳作的时间一定要挑对,他的心情要配合,要有他的积极性,这叫择可劳。这个时机而劳之,让他劳得其所,愿意去付出,并且他会乐在其中,又谁怨?谁还会抱怨呢?

第三点,叫欲而不贪。过去我们有个误会,认为儒家是教人清心寡欲,没有任何欲望,一个君子,无欲则刚。其实孔子说的是,人可以有欲望,但不要过分贪婪,这是符合人性的一个客观陈述。

欲仁而得仁,又焉贪?有一个词叫求仁得仁,说人肯定是有欲望的,但是要看你的欲望引领你走向何方?如果你欲望的指引,往仁爱之处去,而得仁,又焉贪?你还会有贪欲吗?这叫欲而不贪。

第四点,叫泰而不骄。孔子说,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在一个真君子的心里,他看别人不在乎这件事是多是少,是小是大,这叫无众寡,无大小,对什么人什么事,都不敢怠慢,不要看到说这个人是一个精通事理的四五十岁有沧桑的人,来问你事你就重视,一个十来岁的孩子问你事,你可以忽略吗?如果一个人做到无众寡,无大小,对什么人都不怠慢,这就叫泰而不骄。

最后一点叫威而不猛,真君子他是威严端庄的,但是他并不凶悍,并不凶猛,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一个真君子,出门见人做事,他的衣冠是整整齐齐的,眼光中有一种磊落,眉宇之间有一种坦然,对人有一种尊敬,别人俨然一望,心生敬畏。这样的敬畏,其实是一种深刻的尊重,并不是惧怕,它跟你的权势无关,跟你的地位无关,跟你的财富无关,它关乎一个人的品德和尊严。有些人他可能很从容,但看完以后就让人尊敬,这样的人,就是孔子所说的威而不猛。他不需要外在的凌厉猛烈的气势,富有攻击性。

真君子从不攻击他人,他只拓展自己。

这就是孔子所说的五美。

(2)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朱熹的解释是:“力行其善,至于充满而积实,则美在其中而无待于外也。”,而所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大更接近于“圣”。

2.人身上的美

孔子: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胜文则野:质,朴,质朴。文,文采,文饰。野,鄙野。 史: 本指宗庙之祝史,或在官府之掌文书者,这些人往往显得虚伪正经,故史意指虚浮,虚伪。彬彬:这里指文和质均匀配合的样子。

【译文】孔子说:“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文采和质朴兼备,然后才能成为 君子。”

孔子在这则语录里提出了“文质彬彬”的说法,这为后人普遍接受,文采和质朴恰当配合是后来文论家们对诗文写作的要求。

2.魏晋时代人们的审美时尚

(1)赏容貌

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连手共萦之。左太冲绝丑 ,亦复效岳游敖 ,于是群妪齐共唾之 ,委顿而返。”《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张孟阳至丑 ,每行 ,小儿以瓦石投之 ,亦满车

(2)重才情

(3)标放达

纵心调畅,性情自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再读《论语》:述而第七.37
《论语》精华之“尊五美,屏四恶”
《读论语.尧曰》为官要诀
国馆丨五招教你成为顶尖管理者
《论语》第393讲 尭曰第二十 第2节
20.2【辉光日新1683】(何如斯可以从政矣)尧曰之为政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