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90913教学手记——让给他一个任务

每每见到回国的学生,我必问的一个问题是:国外的老师是怎样教语言的?大多数的学生给我的回答是,不怎么教,让自己多读书,写论文。我们花了那么的钱,接受的教育是一个不怎么教的教育,为什么在国内就不能少教一点,让他多做一些;我们也做,只不过做的那些试题,无法与人家做的内容相比而已。

其实,什么是教,什么是卖力的教,什么是有价值的教,还真的需要我们仿真辨识。很可能我们在无意识里慢慢窄化了教的内涵。我们大多时候,一提教,就是我要把我的知识传授给你,这种观念一立,整个教学过程全在自己视野、知识面的笼罩之下,学生则成了被灌输的容器。只要走入我们现在的课堂,可以发现百分之九十,仍然在“灌”。

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思维,接着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理念往下想,所谓的教,不就是发现吗。教,就是发现学生学习的状态,不足之外。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但是这样的教比“灌”要难得多。因为,发现问题得有发现的眼光,解决问题得有解决问题的办法。眼光与办法都需要学识来支撑,当从教者不具备这个学识的时候,他采取了最聪明的办法,我说,你听。

改变这一现状,从任务做起吧。给学生一个任务,让他们去做,自己也去做,不必羞愧于不如学生思维的敏捷,不必遮掩自己不懂的地方,老师就是一个学习陪伴者,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在与学生的思维碰撞中,找到一些可以共同前行的路,就是一个好的老师。

设计一个任务,让学生学起来。今年江苏高一的学生仍然使用的苏教版教材,可是又要补上课标、统教本的相关篇目,内容庞杂而多。

我的新课是从学习专题开始的,把教材、练习册、读本上的有关13篇文章组合成了一个大的专题,这十三篇文章是《劝学》《师说》《问说》《劝学》(《吕氏春秋》)《智力生活的自然基础》《中国的孩子玩不起数学》《诗化》《大地重现》《窃读记》《我的精神家园》《站着读与跪着读》《为什么读经典》。

围绕13篇文章,让学生思考了两个问题:学习观与阅读观。

思考“学习观”的目的在于梳理这一组文章的基本内容,而“阅读观”,特别强调了是“我的阅读观”,意思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抓住一点“阅读”来深入思考,整合内化为自己的见解。

第一个任务,经历了两个学习过程,初步的作业成果显示,大多同学堆积材料,缺乏鲜明集中的观点,以两个作业为例(见上篇推文《学习诊断示例》),带领同学们作了细致地剖析。校正后的作业,面貌大为改观,材料的内在逻辑关联明显增强。

针对个别同学的问题作了面批,指出其不足之处。

比如,下面这个同学的开头段。

 我和同学一起讨论这个观点句的问题,指出,人格、精神 、碰撞三者之间有一定的逻辑顺序,它们有着密切的关系。经讨论,我们确定为,首先应该是与知识的碰撞,然后才有精神的提升,精神提升才能成就稳定的人格形成。该同学笑着说,写的时候,还真没这样想。在学生没有想的地方,让他向正确的方向走。这是老师无论怎样备课都无法备到这个同学的具体学习困难。因此,只有在师生的共同学习过程中,我们才能近距离观察到学生的学习状况,才能让学生习真正发生。

有个同学写的是“学习要有追名逐利之心”,想法很大胆,我鼓励了她,并把她叫到当面,一起探讨,如何把“追名逐利之心”写得正确而新颖。

我们一起探讨了,作者的“追名逐利”的具体内涵,如何保证论述能切中学习的根本点,在新颖别致的立论中又正确而深刻,如何辨析“名利”现实意义的价值与弊端。对于这种特立独行的思维,应该特别加以保护,这是突破思维桎梏的优秀者。

我期待着面批的二十余位同学的校正作文。

下面让我们看看余萌同学的文章,作为高一的同学,能有这样的认识,我感觉挺欣慰的:

我的学习观

从历史来看,完成近代化的最合理的步骤是从思想到制度再到技术。放在学习上也成立。我们解决学习问题,首当其冲的是从思想上根本解决,也就是弄懂我们为什么学习以及学习的作用;其次从制度方面,即在学习上我们应具有的品质和精神;最后就是技术,即学习方法等。下面我将从这三个方面浅谈我对学习的认识。

首先,学习,目前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是一种达到自己目的的途径。这里说的学习是指每天在校针对高考科目的应试学习,其目的是面对高考。我们所学习到的教科书上的知识,最后会成为高考的分数,进而成为进入各大高校的敲门砖。当然,这是狭义上的学习。这种学习的消极作用正如上官子木所说的“我们的升学体制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高超数学解题技能,但却厌倦乃至仇视数学的数学高材生。这种类型的数学高材生,只是为了能拥有未来良好的生存环境而利用数学作敲门砖,他们即使是选择了数学作为专业,也不会选择数学作为职业,更不会献身于数学研究事业。这是我们的教育只重视竞赛获奖,不重视培养学科兴趣的必然代价。”然而,我们不能一叶障目,这种教育体制下的中国人拥有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基本数学能力,拥有基本的数学素养。这种学习的功利性虽强,却也提高了我们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心态、抗压能力以及不服输等。这也就引出了另一种学习——素质学习。

素质学习,即为了提高自己修养素质的学习。这种学习就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的形式了,它能以自身体验或与同伴交流来获得。素质学习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格素养,使我们变得智慧,增加我们在某领域的处事能力。他们不为大流所污染,作为一股涓涓细流在浊水中显得格外醒目。在这种学习模式下,人可以走得更远(不会像应试学习那样限制了步伐),可以对事物、生命等进行更深的思考,同时也让自身变得深刻,让灵魂有了厚度。

综上所述,不论是应试学习还是素质学习,都是学习,都有好处。即使人在学习某样在他人看来无意义的事物时,甚至最后什么也没学成,他也能在这个学习的过程学到有意义的东西。所以说,即学即益。

接着该讲“制度”层面上的东西了。既然应试学习和素质学习都属于学习,我就不分类一一赘述了。下面我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学习的品质。

保持一颗好问的心,保持对事物的探索欲望。学习的动力首先是兴趣。当我们对世界充满一种正常的好奇心并能够自由思想时,我们就能逐步获得智慧。罗素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冲动不断减弱,以致到最后,对一切生疏的事情一概厌烦,更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欲望消亡殆尽。”成年人对新事物的麻木扼杀他们求知的欲望,自然不能将学习开展下去。毕淑敏说过:“保持惊奇。”我觉得这四个字适合任何年龄段的人,尤其是我们这样的青少年,处在一个好面子的年纪,常常自以为什么都懂,见过许多世面,不肯表现出丝毫对事物的惊奇感叹。我觉得这就像一个小孩子强装成大人,故作老成,有些奇怪,又显得滑稽。《问说》中“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之而不甘问焉”是个反面例子,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要不耻下问,不择而问,问之有道。

自己学习的东西,要专一坚持下去。学会从每一次进步中寻找获得感与成就感,以此为学习动力,给自己以继续前行的力量。

学习先人已总结出的知识,要将其变为自己的东西,从而实现知识到智慧的转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表明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超越前人或者曾经的自己,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创新。学习与创新的关系就是一个被动输入一个主动输出。赵汀阳在《诗化》中说:“现代人说话就像嚼别人吐出来的口香糖一样说别人的话。”我十分赞同。说别人说过的话,做别人做过的事。似乎现代人所过的就是二手生活。什么都是根据别人的经历体验来做自己的事,在原有的基础上不加以任何改动、任何革新,一味全盘照搬。这样在学习上是行不通的。创新是发展的前提,想更好,就要创新。

最后再谈谈学习方法。我只说几点。学习方法要自己摸索,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懂得取舍,不要硬撑,不在极度厌烦甚至有些抗拒的背景下“锲而不舍”。个人和集体之间要形成和谐的学习关系,共同营造安静的学习环境。

永远记住:我们的脚下是书山题海,征途是星辰大海。漫漫人生路,有学习,灵魂就不会孤独。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是考数学还是爱数学?
素质教育的特点
造成学生厌学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对于学习的挫败感
浅说教育的几个乖谬
小学数学教师个人成长计划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