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疫:学习任务设计例说

庚子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的生活瞬间进入停滞状态,封城阻路,居家隔离,一串串数字把人们逼向疫霾沉沉的春天,然而就是在这样危难的时刻,一个又一个坚守在抗疫岗位上的人,一批又一批逆行者,用他们催人泪下的语言、行为为整个民族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华美的乐章,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人类的生命历程中永远绽放光彩的最动人的篇章。语文与生活一体,离开生活的语文,只能是知识,就像离开水的鱼,可以做成食品,但永远失去了灵动的生命之光。悲壮辛酸的故事、让人流泪的画面、永生难忘的话语、瞬息万变的舆情一起向我们走来,这就是最好的语文课堂,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在生命与病毒的博斗中看到人性之美、生命之光。

创作标语——认识文字是生活工具更是民族文化

在疫情最沉重的时刻,人们被几句标语给吸引了、惊艳了、震撼了!这几句标语,就是日本援助物资上的古诗:一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一曰“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一曰“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第一则是汉语水平考试(HSK)日本事务局的陈隆树先生提议使用的,这两话来自日本长屋王的四句偈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据陈隆树先生介绍,实际上这八个字并不是初次用作宣传语,早在去年汉语水平考试(HSK)日本事务局组织的宣传会上就被印在海报和名牌上,而且他在北京的长富宫饭店也见到过这八个字的书法作品。第二则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送柴侍御》:“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第三则出自《诗经·秦风·无衣》。

这几句标语引发大众热烈讨论,不论是日本的也好,中国的也好,为什么这几句古诗让人们立即产生了与当下一些简单口号的对比的念头,而且自觉地认为这些诗句远远胜过当下的一些口号。其实,这正是当下语文人应该思考的重大议题。我们许多年以来一直在讨论语文学科的性质问题,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阐释是“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本身就是人类文化,语文教学的任务不能只把语言文字当工具教,还应把它当作文化学。“武汉加油”,通俗易懂,作为面向大众的交际语言,可以,但缺少文化。“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它抽离出了跨越时代隔膜的人性的本质,它涵盖了融通人类感情的社会规则,它积淀了历史变幻的人生经验,这就是文化。它可以瞬间在千千万万人的心间搭建起情感、哲理的桥梁,因此,当人们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心灵会在瞬间得到最大限度的解读。也因为这个原因,这些富有文化内涵的语言青春永驻,时读时新。

标语现象正是启发中学生认识汉字的文化意义的良好契机,也是借此落实“积累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和言语活动经验”“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间建立起有机联系”课程目标的最佳入口。为此,设计了这样的学习任务:请搜集诗词曲文经典语句分别给山东、江苏、河北、河南、上海五地区开往湖北运送援助物资的运输车辆编写标语。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非常高,请看下面选择的几条:

河北

同身共命,同气连枝

出自《偈颂七十六首其一》(宋)释师范。比喻同胞的兄弟姐妹同舟共济。

山东

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

语出《水浒传》:八方共域,异姓一家。天地显罡煞之精,人境合杰灵之美。千里面朝夕相见,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语言,南北东西虽各别;心情肝胆,忠诚信义并无差。

上海

泡橘荆楚井,植杏鄂成林

源于杏林橘井的故事。

河南

天台立本情无隔,一树花开两地芳

出自巨赞《风月同天法运长二首 其二 赠日本莲宗立本寺细井友晋贯主》,象征洛阳牡丹和武汉樱花将一同开放

在抗疫的大主题之下,瞬间把诗词歌赋小说戏剧等各种典籍中与此相关的语句筛选、集中、拼接、组合,形成了丰富的诗句标语集锦,在此过程中学生经受了一场汉语文字文化的洗礼切实为我们的民族文化而自豪。

撰写诗信——体验语言建构的基础是真实的生活

多少年来,我们把学生关在教室里练写作,我们用各种文章学的一些术语来指导写作,我们用高考作文来示范写作,用那远离学生生活的话题来考写作,我们得到的是什么呢?我们得到了灵魂苍白的华丽词句,我们得到了千篇一律的无病呻吟。

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作为核心素养的基础素养,值得我们好好思考。2017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阐释这一概念时强调了两个重要条件: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它要求语文学习必须在真实的情境里、真实的行为中来未完成,因为真实的行为、心理、情景产生了真实的语言。“东方未明,颠倒衣裳。颠之倒之,自公召之”,两千多年前这几句话,至今历历在目,语言是生活的第二现实。

“真实的情境大致有三种指向——个人情感体验、社会生活经历和学科认知过程。”2017年新课程标准颁布后,我们也在努力地把语文学习推向真实情境,比如,2019年全国卷二的作文试题,要求考生完成19195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还让考生194910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给家人写信等,这些题目的目的就是要让写作发生于真实情境,可是提供的情境对于学生来说已是遥远的历史,既缺少真实性,又缺少个人情感体验,目的虽好,效果未必佳。

当前,新冠病毒把最灰暗的、艰难的、悲壮的、激动的、感人的、冲突的、温暖的、冷酷的、胜利的、失败的等等各种生活场景直接地到了我们面前,这些鲜活的画面、那些真切的面孔,一句一句响在耳边的话语,与我们的心灵交流碰撞。“我没结婚,我上”,这样的话语也只有在摧天动地的战疫中才能出现。这个时候,我们有急于表达的冲动,我们有可说可诉的情感。白衣天使为了工作方便把一头乌发剃掉,这也只有在这个特殊的历史时刻才会产生。把这些语言的胚胎植入学生的学习思维之中去,即可催生新语言。为此,设计了“致光头姑娘”的诗信创作活动。学生表现出极高的创作热情,有新诗,有古诗,有百字令,有散文诗。

化蝶

                   ——致曾经长发飘飘的姑娘

高一(2) 唐铁峰

离愁,慢慢地,弥漫,悄悄地,在无际的天空中化生出,无数的情境。

仰望星辰,明亮的星,在寒风中,熠熠闪耀。

离愁的夜,痛苦,加深成了缕缕青丝坠地。

而一只只的蝶,化蛹而生。

在人世的苦乐间飞翔,

成为心中融化、流涌的歌。

这些诗歌书信被爱心人士给带到到了武汉前线,受到了医务人员的热烈欢迎!同学们也在这样的写作活动中体验到了创作的快乐,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收获感。

我们还让学生观看《武汉战疫记》纪录片,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二十年后,你要给自己的孩子、学生等晚一辈的人作有关于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演讲,请围绕“人性”或“灾难”或“敬畏”写一份演讲稿。

目的是让孩子们由今天这场战疫的艰难与伟大生成的文字融入血液进入心灵,随着时间的延长而成长。

激情评论——促使思维在现实的思辨中健康成长

口罩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关注,武汉缺口罩,各地企业加班加点生产口罩,海外华侨、朋友赠送口罩,口罩成了战疫的首要武器,戴口罩成了主要的战斗方式,这似乎是人们的共识,但,现实是复杂的,是多样的,是难以解释的,因为,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因戴口罩而发生的大大小小的冲突,有部分人拒绝戴口罩,乃至有人为拒绝戴口罩而跳河。

在危及生命安全的关头拒绝戴口罩,看似是一件少数人不理智的小事,但它不合常识,违背常理,突破规则,挑战公共道德,甚至触犯法律,其内涵深广,极有探讨价值。

首先,这些现象就发生在我们周围,就发生在那些普通人身上,与每个人都有真实的相关性。它的真实性、现实性、相关性极有利于激发思维活力,促使人们思考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因为,人喜欢思考现实问题,这是最基本的人性。

其次,由于这是一种逆反性行为,不求安全、抵触关爱、拒绝善意,这种行为不被一般人接受,它也就极容激发人们批判否定的欲望,引发批评性评价。要使批评合情合理,客观公正,就须对事件作全面考察,理性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大加挞伐。因此,这是训练批判性思维的好素材。

再者,口罩虽小,但与人类和病毒生死搏斗的战疫这一特殊历史事件相关,会产生政治、法规、伦理、道德等各方面的关联,这必然会形成多角度、多层次的逻辑思辨,可以较好地承载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的功能。

为此,我们设计了这样的学习任务:请以电视主特人的身份就“不想戴”“就不戴,你谁啊!”这种现象发表评论。任务分为三步完成。第一步,上网搜寻相关事件,列表统计分析当事人的身份、年龄、职业、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等种种信息,并写出拒戴口罩基本情况报告;第二步,选择评论角度,完成评论稿,设计简单PPT;第三步,模拟电视主持人用主持节目的方式评论。这段时间,正好是上网课的时间,在网上平台展示,非常符合电视主持的风格。

在这个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思维视角是非常广阔的,比如对拒戴口罩行为的原因分析,一个不足四十人的班级,有效性思维角度有国家观念缺失、教育落后、盲目自信、漠视生命、抵触心理、阶层优势、释放抑郁情绪、道德观扭曲、缺乏敬畏之心、没有感恩意识、法律观念淡薄、面子观根深蒂固、歪曲个性自由、错解西方文明、追求棱角时髦、自动扮演社会对立面的心理、人性之恶、群体叛逆心理等十九个;而且也有同学指出,矛盾冲突有时也有管理人员缺乏正当沟通的原因。通过小小的一只口罩,把社会的各个层面都连接了起来,通过“演播”与文本交流,较好地开阔了全体同学的思维视野,提升了其思维品质。随后,还结合武汉某高校强制捐款及甘肃强制护士剃发行为进行了“义捐与逼捐”“留发与剃发”的写作辩论活动,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配画外音——让情感与表达在鲜活的形象上融合

“正如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在其《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二分册:情感领域》中解释说,情感连续体是从个体仅仅觉察到某种现象并能够知觉到它这样一个层次出发的,在下一个层次上,他愿意注意某些现象。再一个层次,他对这些现象做出反应时具有积极的情感。最后它的感情可能强烈到以特别努力的方式来做出反应。在这个进程的某一点上,他把自己的行为和情感概括化,并把这些概括化的东西组织成一个结构。这个结构不断增加复杂性,以致成为他的人生观。两位学者从心理学角度对情感形成的过程作了简单的描述,他们提出了一个重要概念,“情感连续体”,强调了一个人的情感养成是以言语活动为依托,经过不间断地触发,由意愿到喜欢到习惯到最后凝炼成一种情感品质。因此,寻找适合激发学生情感的素材则是语文教学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战疫中,最感人的还是那些普通的医务工作者、雷神山火神山医院的建设者、社区工作人员、快递小哥、环卫义工、一直奔波在路上的运输人员、各地献出爱心的农民等等,他们用自己生命真情任意说出的一句话,都会让人流下感动的泪水。比如一个九岁的女孩出院,哭着给山东医疗队医生们说:“我替武汉谢谢你们。”九岁的孩子肩负起了千万民众的情意,这些感人的人和事正是触动心灵,形成美好情感连续体的重要素材。

如何使这样的素材变成教材,产生其应有的教学价值?可以从三个方面思考。一是,研读这些动人言、行的内涵,不是学习修辞、技法,而是用心体味,这些言、行都是在怎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找到言、行与心灵、思想、观念的联系通道与过程,形成语文视角下的读人、读事学习活动。二是体味这些人、事、言、行反映到自己心灵深处的影像,心同此理,互为呼应。三是,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自己观念的认同与情感的变化,与那些人物对话,形成内(情感)、外(语言)一体的合成性输出,从而获得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为此,设计了如下的学习任务:如果疫情后中央电视台要做一个“底层的光芒”的记录片,请你选择你认为最有代表性的五个动人镜头,每个镜头给配上100字左右的画外音。最后以写一个不少于200字的总结,阐释“底层的光芒”的内涵。

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两个班学生选择了共500多幅战疫精彩画面,涵括了电视、报纸、网络及各种自媒体公众号的资源,形成了对战疫动人事迹的的大汇编,完成了5万多字的“画外音”文字书写,那些精美的文字很多是流着泪写成的。比如刘思语同学为把所得工资买了牛奶捐给医生们的建筑工人配的画外音为:“汗水辛劳筑起火神山,无私捐赠打工钱。你不是庇护一方的参天大树,却是无论在哪儿都不会忘记为他人绽放的鲜花,微风过处,遍地花香。”

最后,把六个学习任务汇编成《战疫——难忘的春天》,人手一册。

这个春天,总得让孩子们记住些什么!这个目标应该实现了!

中华人民共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吴欣歆.探索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可操作性表达 [J] 中国教师,201609):40.

王宁,巢宗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解读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载]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
独家策划︱思维:一种新的语文核心素养
学习|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解读
高考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充分考虑情境,不忘情理交融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解读(上)
新课标下语文怎么教?听听这五位老师怎么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