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1019教学手记——如何提升学生的鉴赏力?

提高鉴赏力不是讲出来的,是在鉴赏中慢慢习得的。

《散文选读》教什么?培养学生的鉴赏力。

比如第一专题“活生生的‘这一个’”我让学生完成这样一个学习任务:人教社要从苏教版《散文选读》的《画人记》《父亲》《把栏杆拍遍》《女歌手》四篇文本中选用一篇艺术水平最高的,你选哪一篇。

学生的解读结果丰富多彩,无疑在这些解读结果中,我们看到了学生研读文本、精思琢磨的阅读状态,也看到了他们在努力形成自己阅读见解和阅读理念的欲望,这不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请看同学们的选择结果。

让读者自己认识

高一(2)徐涵

究竟以什么样的笔法才能称得上一个“最”字,我想,是让读者自己认识。

简简单单地写出一个人来,太容易,也太没技术含量。在此之上,我们要比拼的,是我们所写出的人物的生动形象程度。我们常常惊叹于人物在文中的一个动作、一句话语,这些人物就在这些细枝末节中被描摹出来。这样的描摹是绝妙的留白,在画卷上巧妙地点缀那么一笔两笔,其他的一切便由读者自行想象出来了。

当然,我从来不敢否决与之相对的另外一种笔法——精确而细致的阐释。这种叙述往往带有作者主观的色彩,这种文字的创作目的就是要把读者领着往前走,走到那个作者精心设计好的塑像之前,然后告诉读者,看:“这就是我笔下的那个人儿。”我没有资格妄自批判这种笔法的优劣,只得以一个最平凡的阅读者的身份来发言。在那些喜欢探索的读者的心中,这样被牵着鼻子走一定是不愉快的吧?

《把栏杆拍遍》就是这样一篇描摹极其鲜明的文章,梁衡在文中显现出了他作为一个优秀的引领者的能力,哪怕是最笨拙的读者,也能在梁衡清晰不加遮掩的修饰中窥伺到辛弃疾的一腔热忱。梁衡被人们称为“苦吟派”散文家,在锤炼语言方面很下功夫。他叙述、议论到关节眼儿,好用整齐的偶句和排比句来表述,如叙述辛弃疾南渡后情况骤变:“南归之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语言既典雅庄重,又激烈悲壮,读来怦然心动。又如形容辛词的创作经过和成就:“历史的风云,民族的仇恨,正与邪的搏击,爱与恨的纠缠,知识的积累,感情的浇铸,艺术的升华,文字的锤打,这一切都在他的胸中、他的脑海翻腾、激荡,如地壳内岩浆的滚动鼓胀,冲击积聚。”读着如此气势磅礴、奔腾直下的文字,谁能不肃然动容?阅读《把栏杆拍遍》,不需要读者自己有太多的思考和揣测,只需要跟着梁衡的笔尖走,便觉得淋漓酣畅,欲罢不能,大有一气呵成之势。这般读书固然畅快,但是作为一个爱好钻研的读者,未免有几分束缚之感。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我自己认识。

《藏者》在这方面更贴合我的口味。在贾平凹慢条斯理的叙述中,谭宗林的形象逐渐突显出来。紧密的衔接,层层推进的情节,令读者不自觉陷入作者布下的局,直到谭宗林妻子的抱怨整个设局才浮出水面,一个真正“藏者”的形象跃然纸上。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贾平凹在文中完全扮演了一个旁观者的角色,他并非一开始就站在一个极高的视角,而是和读者一样,与我们一步步去揭示谭宗林的真正人格。因此,谭宗林的这个形象完全是由读者自己脑补出来的,而并非是贾平凹的强行灌输。这也就是,让读者自己认识。

“写作艺术性”分析

高二(2)班 查依帆

艺术性是指人们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所体现的美好表现程度。艺术性的词语常出现在文化领域。艺术性作为对一部艺术作品艺术价值的衡量标准,指艺术作品通过各种艺术手段反映社会生活、表现思想情感所达到的鲜明、准确、生动的程度。

而各门艺术的艺术性的表现是不同的,在我看来,写作艺术性的高低应基于写作水平与文中运用的艺术手法进行判断,不过更重要的是,文章所带给我们的感受是否是“艺术”的,也就是能否触动我们,能否为我们带来思考……

我个人认为“活生生的这一个”中俄罗斯作家维·比·阿斯塔菲耶夫的《女歌手》是四篇散文中写作艺术性最高的。文中有恰当的修辞手法,几乎贯彻全文的是盖尔卡将“傍晚”比作“一位老爷爷”,形象的用非同寻常的描写,叙述出了从傍晚到夜里那一段时间的环境变化。“野鸭萱萱嚷嚷的把水搅起阵阵泡沫,从岸旁长满水藻和马蹄草的查雅奇支流中飞了起来”语言或生动、“浩渺的河面稍带寒意,平静如镜,它托着盖尔卡,把她抱在软绵绵的手上,轻轻地摇晃和抚摸她”或像诗一样优美。更重要的是,通篇都泛着淡淡的忧伤,却又不禁让人感受到一丝丝温暖的风。

《画人记》中贾平凹的语言非常的“接地气”,“其实人的长相也是这样,每人差不多一个模式,丑人之间的丑的差别却大了,我俩就是证据”读来不禁让人想笑,“这样的好脾气像清澈见底的湖水,你一走进去,他就把你淹了”比喻十分恰当,让我们感受到了谭宗林的温和与包容。可相比来说,文章的艺术性欠缺在给到读者的感受,贾平凹用简单的语言勾勒出了三个形象的人物,我们会欣赏他们的君子之交、他们的生活之趣,不过文章的氛围相比《女歌手》来说,会没有那么的浓厚。

《把栏杆拍遍》中的语言极富激情,通篇畅快地阅读下来,似乎能听见战场上刀剑相交的金属碰撞声,还有那响彻云霄的战士们的呐喊……作者的语言也是构思过的,他写“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他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沾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可这份情感太大了,铜辛弃疾,心中始终怀着的祖国和人民一样大到把握不住,我们会为之豪情热血澎湃,可那份情感大多不是从内心发出的,它是一种下意识的,谁不为辛弃疾的爱国之志而振奋呢?

《父亲》的语言是另一种的“接地气”,我们能感受到父亲所热爱的土地的那种厚重。文中也有用到排比,还有作者极为真诚的对内心的剖析。很平凡、也很动人,不过在有些方面可能会相较来说稍显“简单”。

综上,我认为《女歌手》是“活生生的这一个”专栏中写作艺术性最高的散文。

写人的形神情

高二(2)李世博

就这四篇文章来说,我认为贾平凹的画人记最具写人的艺术性。

写人的艺术我总共归结为三个方面,形,神,情。

苏童说“散文中的人写得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你平时对人的观察是否细致深入,”写人最老生常谈的一点便是观察,观察一个人的眼睛,一个人的手,一个人的轮廓,这些都是一个人的形,这是我们首要把握的。这四篇文章来说父亲这一篇对形的描写着笔最多,也刻画的最为细致,相对来说以历史人物叙述为主的把栏杆拍遍便没有那么细致,只能凭作者的想象,即是再激昂热血,也仅仅只是存在于作者的想象中,没有形的支撑总是显得空洞,浮夸了些,就如在用上帝视角在看一个死人,再怎么看也都是个死人。

其次说神,神是一个人物的灵魂,梁衡说“人物是社会和历史的杰作”,而一个人物的神应该反映这个人物的定位,在这几篇文章中就神来说,觉得把栏杆拍遍是对神的描写是最丰满的,这篇文章通篇都在通过辛弃疾的词句来揣摩辛弃疾之神,他的定位是一个从武入文、不得重用的爱国人士,因为有优势的历史视角,这篇文章由神写人,却也仅止于神。女歌手这篇里的神同样也体现的很好,他对人物的描绘是通过长篇幅的环境描写,与人物形成共鸣,有一种自然之感,包括其中几乎不说话的父亲,所有的动作神态都是在有环境的烘托之下形成的,从而才能不动声色地描绘一个人。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对一个人物的情。苏童的话还有后半句“如果说观察是否细致深入是老生常谈,那么另外一点容易被忽略的是你对记叙对象的情感深度。”任何人写的文章总是带有主观色彩,甚至史书也带有史官的主观认知。而写人的问题,其一定涉及到笔者对这个人的情感,不会说我写一个人,就随便闭上眼点个人便能写,作者写人的初始动机一定带着对这个人的情感,这种情感或喜欢,或敬佩,或厌恶,这是连接笔者与人物的纽带,也是写人中最重要的一点,人物的关系。作为笔者,我最希望的事是不动声色,却潜移默化地让读者也产生和我对这个人物同样的看法,我称之为认同,比如我写这篇文章就是要骂一个人,我也希望看这篇文章的读者也跟我一起对这个人物嗤之以鼻,就像之前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拐着弯地说政府的残暴,看完的确对当时政府嫉恶如仇;把栏杆拍遍写对辛弃疾的赞颂与可惜;父亲中,写对一个农村老父亲的心酸愧疚与爱。就是这样的主观色彩才最能打动人。但是这些都脱离了散文的美感,我认为真正出彩的对人物情感关系的描写应是轻若鸿毛却又重若千钧的。李敬泽在《记忆与发现》中写到“写人物最终是表达对人物的独特‘看法’,但这种看法不仅是判断,相对于活生生的人物,任何判断都可能是简单的,散文必须避免简单判断,直接刻画作者所感受到的本质特征”我赞同这句话不能对人物进行简单判断的观点,在这几篇散文中,相对来说画人记是对情感把握得最好的。其对三个人物的描写篇幅都不长,却在几句话中把自己对于人物的情感写得很有味道,下笔很轻,但情感却是溢于言表的。且其对于人物的描写是有他的理解的,也可以说有他的艺术性,他塑造的人物是有鲜明特征却又模糊不清的,如果把父亲,女歌手等比作写实,那他就是写意,这也便是对人物不是单一的简单判断。

写作艺术性最高的那一篇

高二(2)唐铁峰

在四篇文章之中,我认为《画人记》是写作艺术水平最高的一篇。

首先来看语言。如果要形容《画人记》的语言,我会用两个字:清简,清新简洁,但却不失味道。就例如:“画面上站着的是我,坐着的是邢庆仁。”这句话看似平平无奇,但却意味深厚。“站着的是我,坐着的是邢庆仁”这只是简单的叙述,也正是因为它们的简单,使人不得不注意到了站和坐的人的不同,邢庆仁是被放在了叙述的中心位置的,我们也可以通过这站与坐的不同看出二人之间情谊深厚、志趣相投。而其他的文章,就例如《把栏杆拍遍》,文字华美,激昂有力,表达了充沛情感,但也或是正是因此,作为历史人物的传记整篇文章显得缺乏一定的厚重感。

其次,是它的内容。《画人记》讲述了三个人,分别是邢庆仁、谭宗林以及马河声,这三个人无一不拥有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比如谭宗林的好脾气,也正是因为这三个人独特的性格,使得整篇文章读上去极富趣味,其他的三篇文章亦是如此,比如《父亲》就讲述了父亲这一困苦闭塞的庄稼人对“我”的深沉的爱。但是《画人记》又并不仅仅止步于了对于人物的刻画上,它的价值内涵更为深刻。在邢庆仁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的是他与作者之间的共同之处是在精神上,他们都是本分的人,所以作者还借此呼吁人们要减少对于物质的过分追求转向追求精神层面的富足。类似的,谭宗林是一个热爱收藏却不藏于己的人,作者借此也是要让我们明白收藏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拥有而是在于分享,如此类推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而马河声,这样以为极富有才华、极富有思想的年轻书画家却遭受冷落、不被重视,作者表达了对其的赞叹、惋惜之情,同时也是对于当今书画界鱼龙混杂、缺乏真才实学以及自主意识的严厉批评抨击。

也正因此,最后对于文章的现实意义,我也认为《画人记》更具。《画人记》所刻画的三个人物角色,不同于辛弃疾,不同于父亲,他们更加具有广泛性、更加具有代表性、更加具有代表意义,他们对于人们的精神思想更加具有启迪和深化的作用。

综上,我认为《画人记》是写作艺术性最高的一篇。

当然,他们都为自己的选择讲出了各种理由,虽然这些理由还不够准确、精练,还不具备理论术语的水准,但这毕竟站到鉴赏之路的起点上。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该做什么?老师也应该发声。老师要有自己的观点,老师表达的起点最好是学生阐释不清,难以表达的地方,在学生停步的地方,老师再带着学生往前走一步。

下面是我的选择。

究竟哪篇写作艺术高?

                        ——活生生的“这一个”该怎样读

从艺术性的表达角度看,我首先排除掉《父亲》,为什么?因为,这篇文章是最没有艺术性的。

所谓艺术性,是指有着特殊的构思、有独到的表达视角、有超越一般的语言形式、有引人入胜的阅读效果,从这几个方面来看,《父亲》都显不足。

《父亲》属于回忆写实性散文,当时,事情就是这样发生的,按照生活本来的样子记录了下来,从全文看不出它的艺术构思的迹象,只是以第一人称的方式慢慢回忆那些事情。那么,既然这篇文章缺少表达的艺术性,为什么当年以至现在还受到那么多人的喜爱呢?

它占了选材的优势。本文所写的农村父亲送自己上大学的情景是中国一个特殊时代的缩影,有太多的人经历了这样的辛酸苦楚,它可以唤起很多人过去的辛酸而今已是幸福的回味的记忆,也就是说,它击中了人们的泪点。

从语言来看,它还没有脱离初学写作者的水平。比如,一些富有诗情画意的排比句来表达对父亲的赞扬,语言是华丽了,可是没有深度,也与父亲形象不匹配。“一双赤脚在山地的大雪中跋涉,那是父亲;一把斧头舞出清寒的月色在猫头鹰的啼叫里荷薪而归,那是父亲;一支青篙逼开一条莽阔大江,那是父亲;一犁风雨阵阵野谣披蓑戴笠的,那是父亲;一盏红薯酒就可以解脱一切愁苦的,那是父亲。”这是一个高中生给父亲写的诗,但不是一个写作者对父亲形象的深度挖掘,我们可以读读鲁迅等大家的相关作品,应该没有这样句子。

《女歌手》写得诗情画意,为什么就好呢?因为,它的诗情画意是与其主体风格浑然一体的,比如其中有几句话这样写盖尔卡的内心活动:一会儿泪水冲蚀着心脏,一会儿从皮下钻出来的一阵寒战像松针似的刺入心房,一会儿一股暖流又突然涌上胸来。对于一个幼小的孩子来说,这种描写是不是有些夸张失真,孩子的内心世界有这么丰富吗?作者之所以要这么写,是因为,他不是在写一个现实中的小女孩,而是在塑造一个艺术形象的小女孩,这个小女孩如果失去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其形象就会干瘪;而且这种丰富与整篇文章的表达风格一致自然。

如果再排除掉一篇,那应该是《把栏杆拍遍》。

梁衡的文章有梁衡的风格,打上了鲜明的印记,他的印记主要表现在这样几点:

一、对人物思想性格的穿透性把握。文章开篇第一句话“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这是对辛弃疾身世历程全面了解后的高度概括。这是梁衡写这类散文基本思想,读他的《大无大有的周恩来》《红毛线蓝毛线》等文章,可以知道这是他的共同特征。也就是说他对历史人物的史料提炼能力非常强。这既是一种立阅读能力,又是一种写作能力,这是值得大家认真学习的。

二、精刻细雕的言语表达

梁衡在语言表达上耗费了大量的心血。这一点很值得中学生学习。

梁衡有深厚的文言功底,文字具有骈体文的整饬和韵律感,比如,“他天生孔武高大,从小苦修剑法”,是无意而为之对称性表达,这样的表达随处可见,“当他完成任务返回时,部将叛变,耿京被杀”、“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枝羊毫软笔”、“他临江水,望长安,登危楼,拍栏杆”等等,他已形成了这种言说习惯。

三、文气浩荡

这是一个作家性格的外现,我们读他的文章可以想象到他奋笔疾书的样子,他的文章把他的人先呈现在了纸面上,摆在了读者面前。把栏杆拍遍的不仅是辛弃疾,还有梁衡本文。这类作家写作,作者与文章是一体的,不能割离。梁衡性格的奔放,笔下的文章也奔放。

既然,梁衡的文章有如此优点,为何还要排除它呢?

因为,从表达的艺术性角度来看。梁衡写作需要占据丰富的史料,这样可以解决第一特征;再需要细致揣摩语言,其实,这是习练的结果。一个中学生对着梁衡的文章反复练,用不了多少时间,即可学得像个样子,能模仿则说明模式化思维严重。因此,文章虽然,但不是戛戛独步的艺术创造,而是耍笔头子耍时间长的结果。

另外,他的表达不留余地,有同学说,读他的文章就好像跟着导游游览,不需要动脑,只要跟着他走即可,读梁衡的文确实有这种感觉。

再排除,就是《画人记》了。

如果说,《父亲》《把栏杆拍遍》皆可为中学生所学,那么,《画人记》就只能是中学生中悟性较较有特长的同学来体悟学习了。

如果说《把栏杆拍遍》像个二十出头血气方刚的小伙子,《画人记》则是标准的中年大叔了。它沉稳,慢讲,富有设计感,话一出口,要让你想半天,才慢慢体会到其中的滋味。张圆圆同学仅就《友谊》第四段中的“四年里几乎每礼拜……”那句话就写了一千三百字的解读,她认为作者暗暗地告诉我们,他与邢庆仁的关系极为密切,不然,何以能“四年里几乎每礼拜拜见一次”呢,这是第一层;还让我们读到邢庆仁原来是这么一个人,他忠厚、老实、孤独、能理解、帮助、体谅朋友,当然他也绝不会给作者挖坑……总之,让读者慢慢读出了邢庆仁这个人的模样;最后是,由邢庆仁这个人,进一步拓展开去,看到了整个人生,“扒吃扒喝扒友谊”的人生,这又上升到了人生哲理的境界。因此,《画人记》在闲谈碎语之中把个体小事慢慢地推向了深广的社会大话题,这就是文本的含量,含量越大,文本的阅读价值越大。

《藏者》的风格亦如《友谊》,文章开篇的文字,没有任何奇崛的地方,只是在叙述谭宗林这个人,虽然我们知道他一定会去赞扬这个人物,但作者是牢牢地控制着,不让“赞扬”虚飘飘地随意溢出来。写他的脾气之耐,好像是一个装老实欺负人的样子,写他用拓片换字,耍小聪明等,但是随着叙述的展开,由他妻子的嘴说出“他能存一万元,我就烧高香了”,这时,谭宗林的伟岸才被作者浓墨重彩地托出来。一般人,可以写出这个故事前面百分之八十的内容,但结尾对谭宗林的深刻解读之类的文字却是一般人难以写出的。

即使如此,我们说《画人记》仍脱不了生活随感的底子,它源于真实生活,是对真实生活的体察,其叙事圆熟而自然,其自然是有生活模板的,它不是提炼生活之后纯粹的艺术仪创作,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半加工。现实抑制了艺术创作的范围和灵活性。

为什么说《女歌手》是最具有艺术性的呢?

原因就在这里,它是纯粹的虚构性作品,也就是说,盖尔卡与她的父亲是对生活提炼后的重新创造。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篇散文读,也可以把它当作小说看,阿斯塔菲耶夫是苏联当代著名抒情小说作家。

我们先来看《女歌手》的题目,你看到题目会想到什么?会想到光辉灿烂的舞台、亮丽的美女、婉转的歌喉或是一段凄美的恋爱故事等等,结果读下去,我们发现被骗了,根本没有什么歌手,只是一个小毛丫头自己的哼唱。但作者为什么要取名“女歌手”呢?

一对相依为命的父女,在与世隔绝的河边生活,他们无依无靠,生存下去的理由是一个幼小的女孩可以唱着冗长、忧伤的关于爱情的歌来温暖他们的生活。正因为年龄与歌词内容的巨大差异,才让这个故事拥有了无穷的魅力,这是艺术构思的结果。如果把“女歌手”换成“唱歌的孩子”,就意味全无了。

那么,这些盖尔卡根本不懂的歌,是不是对她没有任何意义而只是鹦鹉学舌呢?如果是那样,就又成了平庸的故事,作家是这样写的“当姑娘问‘亲爱的,你要去哪儿?哎哟,亲爱的,你要把我扔给谁呢’,她是多么痛苦——盖尔卡似乎感觉得到并且明白这一切,因而她的内心感受也是各种各样的——一会儿泪水冲蚀着心脏,一会儿从皮下钻出来的一阵寒战像松针似的刺入心房,一会儿一股暖流又突然涌上胸来。”

本不该领会这些爱情语句的小女孩竟然有了如此丰富的感受,这是残忍的,也是可爱的;作者就是要让不能承受的喜与悲被承受下来,才具有艺术的冲击感。

盖尔卡真的明白这句爱情之语吗?她不明白,她明白的是她的妈妈把她与爸爸给抛弃了,她从这句爱情语言里唱出的是失去母爱的悲伤,甚至是无法忍受的疼痛;可是,为什么有时还会涌上一股暖流呢?这些爱情歌曲是谁教给她的,只能是母亲,母亲去了,但母亲给她留下了生存下去的精神食粮,唱起这些歌,她就又回到了母亲的怀抱之中。因此,这句爱情之语成了盖尔卡终生的精神支柱,使她“不会在黑暗中迷失方向”,文章最后说,“有时候一出神,她就会轻轻地忧伤地唱起来”。

诸如此类的构思,表明本文是作者精心谋划的结果。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说《女歌手》最具有艺术性,是有一定道理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散文鉴赏辞典》对《把栏杆拍遍》的讲解
一本大气磅礴的书——《千秋人物》
梁衡散文《把栏杆拍遍》,听亦文亦武亦政的辛弃疾,坎坷一生
文艺评论 | 品味文字之美 感受生命之意——评《梁衡散文》
如何客观评价一幅摄影作品?
星星||【莱西市实验学校作品系列】◆封林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