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10804教学手记——我们总得让学生的灵魂发生些改变

高二一年来带着学生阅读、写作,可以说是在研究语文,目的是,当孩子们离开这个课堂,离开这个学校,离开这个年龄,他还能为这段语文生活而感到有价值。为此,我乐此不疲地设专题、写示例、阅文稿,力主把学生从简单的做题思维中拉到更广阔的语文世界里来。在这个过程中,可能学生是感觉不清晰的,但当他们经过了这段岁月再回顾、梳理、总结的时候,他们发现了我的用心,这就够了!

我让学生利用假期编写高二一年来的写作成果。最高的写作量达二万七千字,少一点的在一万二千字,大部分在一万五到两万之间。当他们回顾这些文稿的时候,才发现,他们竟然能写出这么多的文字。尤其可贵的是,正像母亲对着自己的宝宝,具象化的作品摆在眼前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竟是如此神妙的造物主,于是更加爱这些文字,这是我所渴望的效果。也因此,我愈加爱着这些孩子!

请看看一些同学的给自己的文集写的序言和后记吧,我们应该能感受到这一点。

杨蕾

后记:

其实上面整理出来的文章,都是高二时期创作出来的,很遗憾没有高一的文章都保存在另一台电脑上,可惜那台电脑现在报废了,我也没能把那些文章救出来。因为其实我还是更喜欢看高一时期的作品,我一直记得很清楚,那时候的我并不是很会写什么书评、议论文,每次看到这几项任务都头大。但是看着别人都能完成得很出色,我又不甘心落下。孙老师也一直在鼓励我、指导我,所以尽管一头雾水,我始终没肯放弃琢磨那些书中的文字。记得有一次写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的摘录评价,那是我写的最卖力的时候,因为我一开始写不出来就哭了,为自己的能力感到悲伤。当时有一个朋友在安慰我,我最后也是在哭完之后收拾了心情,先在网上看一下人家是如何写的,我再去自己试着写一下另外一个片段的评价,结果效果出奇的好,似乎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难写,那篇评论我到现在看了都还会笑着夸自己一下:“写的真好。”甚至觉得自己目前再也写不出比这还要深刻的理解了。孙老师也为我的进步大为震撼。自那之后,我爱上了《我与地坛》,也再也没怕过这样的任务了。我深刻地体会到了“瞬间进步”的过程,说起来还是很奇妙的,有时候成长就是一瞬间的事,我也很庆幸我能拥有这样一个成长的过程。如果可以,我还希望能有一次那么痛快的写作。

金菁

序言:

时间是很奇妙的,它见证了我这一年中文笔由稚嫩逐渐走向成熟,虽然达不到极佳的水平,却也算是在慢慢进步了。

文字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永恒的,它可以世世代代的流传,透过这一篇篇文章,我们窥探了前人的的生活,也能够让后人对我们有一定的了解。这或许就是文字的魅力了吧。我通过阅读先人的佳作,留下了属于自己的感慨。我就这样慢慢的读,努力地思考,从原先的抓破脑袋也写不出什么评价,到现在洋洋洒洒也能写个小一千字,这就是阅读给我带来的改变。于是,我的写作渐渐地被大家赏识。

这一路走来确实是不容易的,但结果让我很满意,这就够了。而未来的路还很长,还有更远的目标等待着我去奋斗。人生不能只仅仅满足于现状,要奋力向前冲。无论我已经成为了一个白发老人,我仍要以18岁时的心态向前走去,绝不停留在原地。

回头望望走过的路,曲折泥泞,却绽放了漫地的栀子花。我走后的每一块泥土都盛开了美丽的栀子花,它们永不凋落,永远散发着幽幽的清香陪伴着我往前走。

这篇作品集希望让大家看到的是一个高二的学生在努力的思考,用稚嫩的笔法写下她珍贵的思想。我不怕大家指正我的观点有误,我只怕有一天我不思考了。

其中,我收录了四篇对历史人物或文章的评论,我将其命名为“对话”。七篇时事评论以及一些普遍现象的观点,我取名“顿感”以此激励自己能够将文章写的越来越尖锐,一阵见血直击要害。三篇关于自己的一些内容,就叫“碎碎念”了。最后两篇是对小说的分析,我命名为“品”。

后记

    哪有人能做到绝对完美,起码我不能。换个角度想,不完美也是一种完美。这证明了我还有进步的空间,还有上升的余地。日子还这么长,我总能在悠长的岁月中提升自我。这里面的每一篇都是我的心血,我深爱着它们,也会永远记得它们。每一个观点都是经过思索才慎重写下的。过程很艰辛,但更重要的是我收获到了很多。我爱上了写作,爱上了阅读,爱上了思考。

    栀子花开,那是我走过的路。抬头看看,太阳依旧发光,我的写作也不会停止。它们将是我未来时光最好的怀念。

感谢写作让我沉淀了自我,让我见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也让我能走的更远,走的更坚定。希望大家看完能感受到我的蜕变。

朱越

序言

我没有很好的文笔,故写不出来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华丽。全书偏议论,来探究我对于“读”的过程与收获。全书分为三部分,正如目录所示。读作品,是因为作品是人物的精华。作品不仅仅是文字在龙飞凤舞,而是作者情感细腻的体现。第一章节就是单从文章的手法,描写等写作艺术来进行探究。而第二部分,读人物,本质上仍是读作品,但是在这一章节中更加凸显作品与人物的关系。也就是说,这一章是借作品为桥梁直击作者内心的探索。在最后一章“读自然”中,或许你会觉得这一章有些许突兀,但“读自然”确实是不可忽略的一项工程。是自然孕育了作者的灵感,同时孕育了这些作品。所以我们必须学会读自然。

后记

实际上我以上的许多观点还是很具有个人见解的,所以也有很多的不足和漏洞。整个高二实际上帮助我最大的是我的眼睛,脑子和内心。我借着观察与思考,彻悟了许多许多,不仅仅是知识,而且还是很重要的人生哲理。比如说,史铁生。他重新定义了我内心中死亡的重量。所以,去读,去观察,去做一个有心人,这真的能在你黑暗的时候重新给你挂上色彩,给予你人生与灵魂的重量。

张金诺

序言:

在高二这一年,我们从课本出发,更多的着眼于观点思考。

我们对热点事件发表评论,学会了不是简单地将问题一分为二,而要发散思维,结合多方因素。任何热点新闻的诞生是现实、理想与既有社会规则之间的多方矛盾,我们切不可被题目所给条件束缚住了。

我们读史鉴今,学会了读古文不是将文意疏通,还要从中提取观点,读出感情。《史记》同时是部文学巨著,字字句句都藏有深意。

我们细品散文,让思维畅游在文字之间。随着眼界的增长,读散文时也有了不一样的感受,任凭灵魂跟随着作者一起升华。几篇高质量散文读下来,仿佛看世界都多了几个角度,是从头到脚的舒畅。

在这个年纪,阅读和写作不仅仅是为了高考场上的一篇文章,更是能记录下些什么。灵感火花也好,有感而发也好,无感不能成文也罢,都是我的青春,我的成长的痕迹。语文不是立竿见影的事,每一次积累都是为自己升级。

祝我打赢高考这只大boss!!!

后记:

整理作文的时候,我甚至能清晰的回想起每一次写作时的感受。哪篇是一气呵成自信满满,哪篇是大脑短路文思堵塞,哪篇与爸爸激烈辩论,哪篇学到了不一样的观点。

我是个很喜欢回忆的人,也很喜欢记录回忆。语文的特殊性在于,它是个由内而外书写个人感受的学科。看着这一年的思维轨迹,我由衷的感到幸福,因为这是从我的心里通过我的手流出来的真心。或许语言还不够流畅,逻辑不够严密,但我相信,它们都在成长的路上,和我一样。

回忆归回忆说,可努力的地方也有很多。希望等我高考完整理高三一年文集的时候,不再是“慢慢收获”,而是开出了令我满意的花。

2021年7月30日写于苏州

陆竞择

后记

其实整理完会发现,很多作文的问题在于逻辑和语言,前者常有漏洞,后者啰嗦冗杂,这是我需要提高的地方。很荣幸能遇到孙老师,因为他让我有了判断自己作文的意识和标准,能够有意识往好的表达逻辑、表达方式上靠拢;如果接下来还有机会在孙老师门下学习,我相信目前的问题有一天不再是问题。希望明年这个时候,我的作品精选集会有截然不同的样貌!

2021年7月30日完稿于家中

王昊宇

后记

编写作品集的时候,我才突然发现,原来这一年里发生了这么多。一篇篇文章就像一个个老朋友。看着他们,就能感受到岁月的流淌,时间的变迁。人是遗忘性动物,这是一种良好的保护机制,但这也让人失去了大部分的记忆。或许这些记忆非常相似,无非就是三点一线般的生活,但我认为,它们也同样重要。

一个人的文章可以勾起他的记忆。就像日记,胜过日记。看着自己的文章,就如同透过重重的时间迷雾,望着过去的自己。每到这时,我都忍不住微笑。

编写个人作品集这种事我原本有些忐忑,毕竟只听说大作家才会干这样的事。但现在我才明白,作品集的第一受众,是自己。

  希望几十年后,再次阅读它,我还能感受到当时的活力与澎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感谢所有美好的遇见
若兰:散文是说我的世界
《与太阳对话·后记》
《简洁语文教学的守望与探寻》后记
后记
我为什么要写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