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传统车企为何热衷踏进网约车“围城”?

编者按:

据统计,在2018年下半年,就有9家车企先后公布进入网约车市场的意向。这让人们不禁对2019年的网约车行业有了新的期待:几轮资本在风口期的轰炸都无法打破的滴滴垄断,是否有望随着汽车制造商的集体入局而实现?


  

就在春节的前几日,北汽新能源与滴滴旗下的小桔车服共同成立新能源汽车公司。双方宣布将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做出合作,并开展网约车定制及其他技术领域的相关合作。再之前,江淮汽车旗下移动出行品牌“和行约车”今年1月正式上线;上汽集团移动出行战略品牌“享道出行”也正式推出;宝马获得成都网约车牌照并开始专车服务;吉利和戴姆勒成立高端专车服务的网约车合资公司;大众公司发布逸驾智能……据统计,仅半年之内,就有9家车企先后公布进入网约车市场的意向。

是为了卖车,还是另有所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0月,国内乘用车共销售204.68万辆,同比下降12.99%,连续第四个月下滑,也是自2012年初以来的最大跌幅。1-10月,乘用车共销售1930.40万辆,同比下降1.02%,为2018年首次负增长。

传统车企争先恐后入局网约车是为促进销量、消化产能?

城市交通出行专家徐康明告诉《中国报道》记者,2018年中国全年车市销量出现了20多年来的首次负增长。销量的急剧下跌必将迫使传统车企寻求新的发展途径。新能源车和网约车则是两条重要选择的路线。但传统车企布局网约车,绝不止消化产能那么简单。

如今网约车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虽然滴滴等网约车巨头占据了网约车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但相关数据还显示,国内网约车市场目前的渗透率不足20%,还存在很大空间。

“如此庞大的市场,以及资本市场对出行服务的高估值,促使车企纷纷进入这一领域;同时,国内外车企都在从汽车制造向出行服务拓展,目前这已成为趋势。”徐康明说。

上汽集团享道出行方面表示,作为大型汽车企业,公司早已意识到,要满足新生代用户的出行需求,仅提供出行产品是远远不够的。

“车企切入出行,绝非为了卖车,而是为了适应未来出行需求,重塑包括研发、制造、供应链、营销的全产业链,知晓未来汽车的模样。”吉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曹操专车董事长刘金良告诉《中国报道》记者,“放眼国内,汽车市场也在生变。受制于道路资源,中国汽车保有量的增长将难以向美国市场看齐。年轻消费者的购车欲望大大下降,消费者对车辆的拥有权会向使用权转移。”

在刘金良看来,未来车企的核心竞争力在两点:一是定义产品和品牌的能力,要掌握核心技术;二是获客能力,要有获取数据的端口。具备这两个能力,车由谁造都可以,让车有人用,自己有客户和数据,这才是车企转型升级的未来所在。

“汽车产业正在打破原有的汽车售卖经济生态,朝着两个阶段性的产业生态目标演进,第一个阶段是汽车共享经济生态,第二个阶段是汽车全自动驾驶经济生态,互联网专车是出行解决方案,是资源节约与共享,属于共享经济的范畴。”刘金良分析道。

盈利难题如何破解?

对于传统车企来说,国内整车市场的销量天花板正在逐渐显现,网约车业务则是新的增量空间。然而,还有一个现实不得不提,网约车巨头滴滴出行创始人程维于2018年9月向外界透露,创业6年的滴滴始终没有实现盈利。有人戏谑地用“围城”来描述近一年来我国网约车市场:局内者烦忧,局外者垂涎。那么,传统车企入局网约车能否打破难盈利的魔咒呢?

采访中记者发现,一种观点认为,由于掌握汽车制造端的资源,传统车企做网约车在硬件及资金占用上有优势。在与滴滴等的竞争中,差异化服务或将成为车企网约车突围的关键。随着市场发展,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多元化、差异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未来不缺车只缺更安全、更好的服务。如果车企推出的网约车服务卡位合适,机会是一定会有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传统车企从汽车制造向出行服务拓展已成为趋势,但网约车前期投入大、短期盈利难、运营能力要求高的特点,仍是车企要面临的极大考验。

“其实做生意不盈利是不现实的,但是盈利需要规模,出行盈利更需要规模。所以必须把规模做大,往盈利方向走。要想盈利也需要政策环境、竞争环境的确定性。”刘金良坦言,“只有相关政策明确了,我们才可以思考怎么去盈利。”

据刘金良介绍,现在让他困惑的主要是两个不确定因素,“一是针对网约车新政地方政府执行的态度和力度,如果不严格执行,市场的竞争就是不公平的。二是出租车和网约车会往什么方向发展,中国出租车改革的方向是什么?网约车和出租车的管理模式什么时候明确?之后我们才可以思考自己的盈利点。”

“传统车企目前经营网约车缺乏人才和经验,”徐康明告诉《中国报道》记者,网约车与巡游出租汽车经营不同,需要大量的推广资金投入,以及较长的合法合规进程和市场培育期,这均是车企进入网约车市场的不利因素。同时,网约车市场还具有极强的双边市场特性,若不能规模化经营,商业模式便很难发展。

“网约车毕竟是运输服务,有其自身的经营管理要求,车企从头做起发展自己的品牌平台,这种经营理念在当前市场形势下,想要实现盈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徐康明补充道。

行业格局将发生变革?

相关统计显示,目前已有100多家网约车平台在部分城市获得了运营许可,同时,交通部还激励京东、哈啰出行等市场主体进入网约车领域,促进网约车市场蓬勃发展。而如今,传统车企也抓住新机遇,布局网约车。随着“新旧势力”的交错,未来的网约车市场格局是否能被搅动?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网约车市场两极分化现象已经初现。一边是滴滴一家独大,几乎垄断,中小型互联网企业节节败退;另一边则是行业陷入了打车难、打车贵的漩涡。传统车企此时强势进军网约车,为行业注入了更多新鲜血液,也为消费者增加了一个选择,无疑是利好消息。

刘金良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不同于其他互联网行业,出行市场不会一家通吃。未来消费者将人手三四个出行平台,基于服务、价格、车型、效率、响应时间等不同维度,根据需求选择服务。各家车企涌入后,基于不同城市的市场份额,形成各自的比较优势,市场将出现重组。

“未来C2C、B2C的平台将共存,还有不少具有地域性特色的小平台。如果有人想整合各家出行平台做‘超级平台’,那他自身不能有运力,自身做网约车,再接入其他平台,这本身很有难度;但如果自建平台,把高铁、飞机、地铁、公共汽车、网约车、共享单车都接进来,这是可行的,其实地方政府很希望有这样的平台。”刘金良分析道。

采写:《中国报道》记者 张利娟

责编:蕾西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网约车的“围城”
滴滴造车有多少“杀手锏”?
网约车战火渐浓,滴滴将何去何从?
聚焦 | 风云变幻,“共享出行”大时代来临
网约车市再添一员,腾讯是要再创一个滴滴?
【热点聚焦】说“不造车”的滴滴反悔了,滴滴造车会“真香”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