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浓郁乡情扑面来—为万兆泉的雕塑作品称奇叫好! (2)
1“说书”(陈家祠后花园圆雕群)
当我在陈家祠首进西厅里欣赏了《广州百年风情—万兆泉雕塑作品展》之后,便为万兆泉的雕塑作品称奇叫好!
万兆泉的雕塑作品非常有个性,而且蕴藏着深厚的功底,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这些作品幽默,诙谐,夸张,生动,化丑为美,栩栩如生.当下,中国太需要这类雕塑作品了,它展现浓郁的乡情,唤醒美好的记忆,启迪净化心灵.让人过目不忘.
为此我特地查阅了万兆泉的资料:万兆泉的出身书香门第,1944年出生,父亲是一名教师,外公曾在西关开了一家颇有名气的书馆。万兆泉从小受父母熏陶,练就了一手好字,也特别喜爱画公仔,这为他后来走向雕塑之路打下了基础。高中毕业后,他先后当过泥水工、搬运工、卖过菜。19岁那年在广州电镀厂当机修工。
1982年陈家祠开始大修要吸收员工,万兆泉立即利用自己懂美术识灰塑也涉猎雕塑的优势,先是借调,两年后正式调入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负责展览陈列设计工作。在陈家祠内,各式各样的民间工艺精品把万兆泉潜藏的艺术细胞激活了,他挤在古祠后面极为简陋的数平方米的“蜗室”中搞雕塑,工作条件虽然艰苦,但对艺术的追求却使他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难以忘怀的南国风情,童年生活的记忆,自己熟识的西关文化底蕴,以及多年积累的艺术造诣,都在激荡着他强烈的创作冲动。从1998年开始,他在朋友的鼓励与支持下,走访“老广州”、查阅资料、搜集旧用具,设计图样,终于塑出了一座座表现广州旧日风情的样品来。
经过两年多努力,万兆泉完成了百多件反映广州旧日风情的陶塑作品。作者用心灵、用泥巴去重现多年来埋藏在心底的幼年生活情怀,为此倾注了自己独特而强烈的艺术情感。泥土塑成的车夫、更夫、小贩、工匠、医师等等人物活灵活现,看上去就象是一幕幕民间喜剧。这些反映广州旧日风情的立体画卷蕴含着耐人寻味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浓郁的广州传统民俗特色。
万兆泉是这样谈自己的创作的:一个题材要抓住它最细节最有代表性最幽默的那部分,不想去搞像收租院那种比较悲惨比较艰辛的形式。我想通过幽默的手法和构图的美,形象生动来提示现代人想象以前的人的生活的乐趣。任何事情都有以前才有现在,我做这些想使大家不要忘记旧广州的完美和整体的值得怀念的东西,还有那些丰富的乐趣。在怀念过去的过程里,能够吸取一些经验,做人的、工作的、处世经验,我觉得都值得今人学习。做挂件和小件你必须要有一个能马上吸引人的东西在里面,不像大型雕塑,外在就有感召力,有控制空间的能力。小件的雕塑很容易做成雕虫小技,感觉太细微。怎样把它升华成以点见面的大型的东西,必须在题材和创作手法上下功夫。捕捉点子,手法要新颖,题材要喜闻乐见,有一种令人回忆和回味的东西。这三条同时存在,才能启动观众的兴趣。我搞了廿几年,我的经验是作品要好,一定要给观众一个视觉上的闪光点,让他们感觉好得意。再看又不是昙花一现。越看越有瘾,我觉得这样才是好作品。对于多年的雕塑经历,万兆泉认为,“没有生活基础,水平再高,也创作不出这些表情丰富的人物形象来。”
2000年,万兆泉先后在广州雕塑公园、沙面会展中心、陈家祠举办“岭南百年风情陶塑展”(后定名为“广州百年风情”),慕名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不久后,这批广州百年风情雕塑从陶塑小件扩大为真人比例般大的铸铜座像,有十多件作品摆放于广州雕塑公园的湖边大道两旁,以后又陆续放置于下九路商业步行街等公共场所。这批作品出来后,万兆泉认为,搞城市雕塑不能照搬西方的那一套,最好能体现民族与传统的文化精神。“现在很多城市的公共雕塑往往过于抽象,而且大同小异,缺乏个性。而具有深厚地方底蕴的民间雕塑更为人们所喜闻乐见。民间雕塑是古老民俗文化最忠实的记录者,它们可以起到保存历史、保留记忆的作用。”
虽名声在外,万兆泉却很低调,很多港台朋友给他打电话,说要买他的作品,出多高价钱都行,但还是遭拒。他创作了100多幅作品但没有卖掉一幅。他每做好一件作品,就想着构思其他作品。现在,万兆泉想建一个再现广州风情的博览园,把那些展厅中的小陶塑变成大铜雕,让更多人了解广州的风土人情,让他的雕塑艺术更好地融入社会。据介绍,广州市荔湾区曾有意将荔湾湖公园的一部分改建为西关雕塑公园,陈列万兆泉的西关风情作品。但由于各种原因,至今仍没有眉目。万兆泉表示,只要政府能提供场地并给予一定的启动资金,他这个雕塑园一年之内就能对公众开放,3年完成全部创作,5年内打造成广州著名文化品牌,使之成为广州五大名园之一。
看到这里,大家对万兆泉先生已经有所了解.当今有能力创作出昔日民间风情题材的雕塑家屈指可数,而拥有上百件高水平有感染力的作品的却只有万兆泉一人.
万兆泉是国宝级的雕塑大师—这是我的评价,相信很多人跟我会有相同的看法.而万兆泉先生已经68岁了,依然不为金钱,为积累和艺术探讨而搞创作,一心一意寻找更丰富的内容,让作品更精,更典型,为保护传承古老民俗文化呕心沥血,令人敬佩!而他的愿望:建一个再现广州西关风情的博览园.却迟迟得不到政府的批准和实施.
万兆泉的雕塑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万兆泉的西关风情园更是宝中之宝.政府不重视,谁重视呢?如果万先生的愿望最终无法实现,遗憾的是万先生,而损失的将是整个古城的历史文化!
下面是我拍摄的万兆泉雕塑作品,前4张是大型圆雕(铜制),后8张是展厅内的小挂件陶塑。这一集我不作评价,大家欣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2“说书”局部
3“说书”局部
4荔枝(陈家祠西院圆雕)
5《顾此失彼》裤未绑好猫偷鱼
6《顾此失彼》端起饭碗肉菜翻
7《桥凳情浓-呵,呵,好过旧时多》旧时头撞起瘤,长辈用木屐轻揉患处,口念:“呵,呵,好过旧时多”.据说就可以消肿止痛
8《桥凳情浓-还有一粒》桥凳是过去贫苦人家常用的
条型长木凳.表现2个贫困儿童珍惜粮食,一粒也不浪费.
9《一车走天涯-“打飞机”》旧时车夫多,生活所困,多装快跑,偶不慎,车把朝天.广州人称“打飞机”.
10《一车走天涯-日求两餐》日求两餐凭力求,贫苦的大板车夫.
11《开局》阿爷拉车阿婆唱:西关自娱自乐的粤剧爱好者自发的“私伙局”
12《桥凳情浓--骨落。骨落》民间治疗骨头卡喉的土法:把碗置于啃骨者头上,用筷子春几下,口念: “骨落﹑骨落”,骨头就会滑落!
13《箍盆》木盆是旧时日用品, 箍木盆要专门技术,以此为生者被称为“箍盆佬”
14《情同手足》不分长幼同打工,有饭同享情义浓.兄弟情谊.
15《晒腊肉》立秋后是晒腊肉好时机,其味无穷.
16《整木屐》昔日西关人木屐皮坏了也不舍丢弃,修好又可以穿.
17《上学了-格外留神》讽刺过去的私塾
18《一车走天涯-倒泻箩蟹》车夫出事故,手忙脚乱,一筹莫展.
19《一车走天涯-夜求一宿》连晚上也睡车上,露宿街头这就是旧时车夫的穷困生活.
20《甜在心里》阿婆研米糊汤,孙儿孝顺呼老快吃麦芽糖.尊老扶幼的民间风情.
21《不求人》即“挠挠痒”,用竹或木制成长条手型制品,抓痒背脊.
22《射弹叉》旧时广州古城树木茂盛,鸟兽成群,不少人狩猎谋生,阿爸用枪打,孩儿用弹叉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百年风情雕塑
【民间艺术】百年风情雕塑
广州百年风情泥塑
56. 陈家祠—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一级博物馆】
饱含泥土气息的“广州百年风情”雕塑选萃
陈家祠,岭南民间建筑艺术的杰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