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酒 香
《河北日报》(2015年12月4日) 10版
□郭霖萱(河北)
作家梁实秋先生堪称数一数二的“美食家”,他不但读书作文,妙笔生花,还能在茗茶美酒、菜品佳肴之间,生发出五花八门的奇谈妙论。他曾别具韵味地告诉朋友们:“酒实在是妙。几杯落肚之后就会觉得飘飘然、醺醺然。平素道貌岸然的人,也会绽出笑脸;一向沉默寡言的人,也会议论风生。再灌几杯之后,所有的苦闷烦恼全都忘了,酒酣耳热,只觉得意气风发,不可一世……”
其实,何止是大名鼎鼎的香茶呢,甘醇芬芳的白酒,也称得起人生最明媚的快活了。
明代出版过一部《邬氏族谱》,书的扉页上绘制了家族分布的地形图,街巷交错,店铺林立,竟有那么多座酒坊星罗棋布。可以想象,深巷里杏黄的酒旗挑出一角,随风飘动。红灯高照,人影杂沓,究竟是哪些钟爱美食的人们,依旧在哼着山歌,扶醉而归呢?
明万历二十七年,当时的著名人物李化龙,扫平了动乱,在贵州的茅台镇一带定居。镇上大大小小的酒坊早就成了气候。有据可考的是,很多名扬天下的名酒或者名店,早就在民间储存起了广袤、博大的“人气儿”。无论天南地北,钟情于古文典献的学者们,肯定能读懂每一篇情深意长的记载文章。说到底,这也是中国人从舌尖绽放到心底的锦绣华章吧。
传说,西汉之后,四面八方的美酒,便进贡朝廷,可惜,每一种饮品的数量不大,约百十坛、几十担,迤逦而行。山道上轻雾缥缈,露水很重,挑夫们芒鞋布履,风一程、雨一程地赶路。黔北的馨香封在泥坛里,刚到长安,就把泥封敞开,一时间,整个长安城都醉了。
民间流传着很多“乾隆好饮”的典故。这位才华横溢的帝王,曾公开下诏,开通赤水河航道,沿岸的茅台镇,随即热闹起来,烧锅酒肆也跟着越干越兴盛。清代诗人郑珍曾写道:“酒冠黔人国,盐登赤地河。”想必,那时的大江湖泊沿岸,早已发育成了南北互通的码头、集市了。这种世态,很像梁实秋先生的感慨:“所有的苦闷烦恼全都忘了,酒酣耳热,只觉得意气风发,不可一世……”
对于上品佳酿,欧洲人跟华夏子孙几乎大同小异,比如,艺术风行的法兰西就是这样一片酒意兴浓的地方。著名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当权时,法国农民打开地窖,品尝着熟透的葡萄酒,人们个个眉开眼笑。此时,中国的酿酒工匠们,正忙着冲洗新入窖的小麦和高粱。红土地、赤水河养育了特殊的“糯高粱”,籽粒扁平、皮壳结实,经得起许多回合的蒸煮、发酵。尤其是高粱所富含的“支链淀粉”,酿酒正好。论价钱,“糯高粱”比大米还贵。端午时节,黔北沟坡上的小麦一片一片地黄熟,乡下银镰一开,迷恋美酒的人们,便可备足新鲜的杯中馨香。
西方人看中国,简单,浅,无非是那么几样模式化的东西:长城、故宫,京剧、二胡,旗袍、唐装,全聚德、狗不理……其实,最经典的中国味道还有白酒。这种神奇的液体,温润澄澈,清香弥漫。甭管到哪儿,只要闭着眼睛,都能嗅到那丝丝缕缕馥郁的酒香。闻到酒香的外国人,才会由衷地惊叹:的确到了中国!
记得有一位作家曾经感慨:“看夕阳,看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这也应该算得上是一种“精神奢侈”了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观照丨探寻平凡的感动
初旭:赤渡赋 (征求意见稿)
中国特殊酒器鉴赏(三)
晓风残月 || 想起茅台镇
宿迁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白酒之都”?
用一壶五粮美酒,祈愿家国新年五福临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