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上庄

     □何 申

几年前,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我初次去诗人刘福君的老家上庄。时值燕山瑞雪飘飘银装素裹,景色无比壮丽,然遥遥山路,蜿蜒崎岖,石壁扑面,尽管我在承德生活多年,一时间还是忍不住想:这么深的山沟里还有村庄?

有!上庄,就深深地依偎在“八百里燕山、六千尺雾灵”的“褶皱”里。“褶皱”这个词是福君说的,生动形象,相当准确。福君的兴隆口音与当代著名乡土诗人刘章完全一样,这不奇怪,刘章是他的本家叔叔。还有散文家刘芳、诗人刘向东,都是从这个大山“褶皱”里走出来的。在车中,平时言语不多的福君难得幽默地问我:“您这小说家又在构思啥情节?”我说:“是‘四位中国作协会员与上庄的故事’。”福君憨厚地笑道:“是呢,俺们上庄人不过五百,谁能想出了四个国家级会员。”我说:“那就要问你啰,你最清楚。”福君说:“还是您自己采访吧。”

小年亦是年,上庄一片喜庆。饭菜的丰盛,乡亲们的热情,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诗人作家与上庄的故事”,也有素材入囊。不过,那天我最想听的,是在《我的上庄》优美歌声中,听福君讲上庄未来五年的新构想——在村党支部带领下,他要与村民们共同努力,提高大家的生活质量,把上庄变成远近闻名的“诗上庄”,让这片青山绿水变成满含诗情画意的美丽乡村。可惜就说这么几句,下来我说:“你福君是贵人语言少啊。”福君说:“这还少?够多了。”

这就是寡言少语的福君,讲求实干的福君。他曾是军人,坚毅果敢;他闯过商海,睿智机敏。依我观察,更重要的,是他有诗人的情怀,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是那么爱恋,对父老乡亲的感情是那么深切。不过,那时他还有其他工作在身,事情很多。由此,我总觉得他毕竟是一个已经走出山沟的成功人士、青年诗人,就如同当下许许多多生活在城里写乡土的诗人,故乡更多的是笔墨里的记忆、诗句中的乡愁。若是说既然如此深恋故乡,那就回去改变她建设她吧,估计很少有人能动真格的。

而福君就动了真格的。那夜雪停了,我俩都睡不着,躺在热炕上,透过明窗望夜空。银峰之上,月色清朗,繁星点点,天幕深远。我捅捅福君:“来一首诗吧。”福君喃喃地说:“上庄,就是我的一首诗。五年之后,你再来看,上庄如诗一样美。”

我说:“你真要大干一场?”

福君说:“绝对的。”

我将信将疑。但能等上五年再来吗?不可能。

于是,往下五年里,如同领了任务,我年年起码要来上庄一趟,有时是两三趟。也不光看上庄,还有安子岭乡,还有兴隆县……

京师之北,火车过了墙子路站,就到兴隆县地界。说来我对兴隆太熟悉了,创作电视剧《青松岭后传》,写小说《乡镇干部》《一村之长》等,其素材皆来源于此。不过,即便是五年前,我从承德市到兴隆县城,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坐汽车,其间必经一座大山名叫盘道梁。那梁胳膊肘子弯相连,百尺悬崖迎面,直惊得我不由冒出顺口溜:“盘道梁,道盘梁,盘到半道手发凉。”往下,还有通往上庄的那条深山沟,更让我们怵头。

怎么说呢,上庄所在的“褶皱”,可不是一般的小褶小皱,而是一道“山重水复不见路,柳暗花明没几村”的大褶皱。想当年,上庄人要走出这个褶皱,先要走二十里路,到乡政府所在地安子岭。歇上一气,喝足水,再走二十里,方到半壁山镇。那年在北京开作代会时,我和刘章住隔壁,闲聊时他对我讲,那四十里路,其实根本就没个路,就是沿着一条叫恒河的河水,上上下下盘来绕去。他深情地对我说:多少次起早行走在晨雾里,多少次赶晚摸黑在夜色中,就盼乡亲们有一天吃上白面馒头,有一天走在平整的山道上……

往事不再提了。五年间,高速路通到兴隆,柏油路通向上庄。2017年夏天,我带老伴和上高中的外孙又去上庄,车过半壁山,先见漫坡高大茂盛的栗子树。再往前行,采摘园里各种瓜果,让老伴外孙吃得直喊太甜太饱。又前行,恒河漂流惊险刺激。而一旦望见了上庄,外孙忽然喊:“这是哪儿呀,好像仙境!”

是的,真如仙境一般,而且是用古今中外名诗绘成的仙境。山壁上,道两旁,无处不有题刻,无处不现诗文。李白、杜甫、雪莱、泰戈尔、歌德,还有诸多当代诗人,就从那栩栩如生的雕像以及漫长诗墙上,穿越了时空,向这里缓缓走来。只是,来到这里,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欣赏这大山里的风光,和诗一般的美丽上庄。

我讲给外孙,这是一个诗的山谷,一个诗的山乡,这里的农民多会写诗。外孙还有些不相信。诗墙前有几个儿童,外孙问认得上面的字吗。儿童说认不全但能背。说背一首吧。他们喊声一二,就齐刷刷念:“花半山,草半山,白云半山羊半山,挤得鸟儿飞上天。羊儿肥,草儿鲜,羊啃青草如雨响,轻轻移动一团烟。”这是刘章老师的《牧羊曲》。外孙说,他也喜爱诗歌,读过,于是说信了,佩服。

老伴说:“这里是农村,农民念诗……”

我笑了,老伴也插过队,我知道她心里想什么,就领他们往村里走。只见一排排青瓦白墙的农家院,隐身在树林之中,那是新建成的“新村”,五十多户村民已入住;山坡有一些老房屋,不再迁动,做了贴面保温的改造;一溜路灯的造型,是大红的中国结……

老伴的眉头渐渐舒展。我随手推开一户人家的大门,院内秋菜碧绿,墙上写着家训:耕田风光好,诗书岁月长……忽然见一个中年人坐在轮椅上,手里拿个本子正写什么。我有些后悔,大意了——男人这个样子,日子大概要有难处。然而扫一眼院里屋内,干净整洁,并无颓废之相。我便大着胆问这问那,于是就知道他原来在矿上干活,七年前遇事故伤了腿,家里一时困难了。但这几年村里产业调整,他家的山地果树入了股能分红,媳妇做工又有收入,自己再干些力所及的活,眼见得日子就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虽然他只有小学文化,也喜爱写诗了,几年里写了几十首,每次赛诗会都得奖。“国际诗歌论坛”在上庄开幕那天,他即兴作诗:“世界诗人到农家,把酒谈诗话桑麻。山村虽小乾坤大,乡土诗情飘天涯。”他将本子递给我说:“这里全是俺写的诗,就是字写得不好,请指教。”我忙接过,感觉沉甸甸,翻将开来,那一页页薄纸、一行行诗句,在灿烂阳光照耀下,顿时变成一块块肥厚的田地、一串串坚实的足迹。

饭后散步归来,那夜又值月光很好,我亦难眠。福君的书房就在一旁,笔墨俱全,沉思片刻,提笔挥毫,于是就有了一篇《诗上庄赋》:“京师东北,雾灵朝霞,染燕山褶皱炊烟;热河南楣,五指星斗,映恒河源头灯火……”□何 申

几年前,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我初次去诗人刘福君的老家上庄。时值燕山瑞雪飘飘银装素裹,景色无比壮丽,然遥遥山路,蜿蜒崎岖,石壁扑面,尽管我在承德生活多年,一时间还是忍不住想:这么深的山沟里还有村庄?

有!上庄,就深深地依偎在“八百里燕山、六千尺雾灵”的“褶皱”里。“褶皱”这个词是福君说的,生动形象,相当准确。福君的兴隆口音与当代著名乡土诗人刘章完全一样,这不奇怪,刘章是他的本家叔叔。还有散文家刘芳、诗人刘向东,都是从这个大山“褶皱”里走出来的。在车中,平时言语不多的福君难得幽默地问我:“您这小说家又在构思啥情节?”我说:“是‘四位中国作协会员与上庄的故事’。”福君憨厚地笑道:“是呢,俺们上庄人不过五百,谁能想出了四个国家级会员。”我说:“那就要问你啰,你最清楚。”福君说:“还是您自己采访吧。”

小年亦是年,上庄一片喜庆。饭菜的丰盛,乡亲们的热情,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诗人作家与上庄的故事”,也有素材入囊。不过,那天我最想听的,是在《我的上庄》优美歌声中,听福君讲上庄未来五年的新构想——在村党支部带领下,他要与村民们共同努力,提高大家的生活质量,把上庄变成远近闻名的“诗上庄”,让这片青山绿水变成满含诗情画意的美丽乡村。可惜就说这么几句,下来我说:“你福君是贵人语言少啊。”福君说:“这还少?够多了。”

这就是寡言少语的福君,讲求实干的福君。他曾是军人,坚毅果敢;他闯过商海,睿智机敏。依我观察,更重要的,是他有诗人的情怀,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是那么爱恋,对父老乡亲的感情是那么深切。不过,那时他还有其他工作在身,事情很多。由此,我总觉得他毕竟是一个已经走出山沟的成功人士、青年诗人,就如同当下许许多多生活在城里写乡土的诗人,故乡更多的是笔墨里的记忆、诗句中的乡愁。若是说既然如此深恋故乡,那就回去改变她建设她吧,估计很少有人能动真格的。

而福君就动了真格的。那夜雪停了,我俩都睡不着,躺在热炕上,透过明窗望夜空。银峰之上,月色清朗,繁星点点,天幕深远。我捅捅福君:“来一首诗吧。”福君喃喃地说:“上庄,就是我的一首诗。五年之后,你再来看,上庄如诗一样美。”

我说:“你真要大干一场?”

福君说:“绝对的。”

我将信将疑。但能等上五年再来吗?不可能。

于是,往下五年里,如同领了任务,我年年起码要来上庄一趟,有时是两三趟。也不光看上庄,还有安子岭乡,还有兴隆县……

京师之北,火车过了墙子路站,就到兴隆县地界。说来我对兴隆太熟悉了,创作电视剧《青松岭后传》,写小说《乡镇干部》《一村之长》等,其素材皆来源于此。不过,即便是五年前,我从承德市到兴隆县城,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坐汽车,其间必经一座大山名叫盘道梁。那梁胳膊肘子弯相连,百尺悬崖迎面,直惊得我不由冒出顺口溜:“盘道梁,道盘梁,盘到半道手发凉。”往下,还有通往上庄的那条深山沟,更让我们怵头。

怎么说呢,上庄所在的“褶皱”,可不是一般的小褶小皱,而是一道“山重水复不见路,柳暗花明没几村”的大褶皱。想当年,上庄人要走出这个褶皱,先要走二十里路,到乡政府所在地安子岭。歇上一气,喝足水,再走二十里,方到半壁山镇。那年在北京开作代会时,我和刘章住隔壁,闲聊时他对我讲,那四十里路,其实根本就没个路,就是沿着一条叫恒河的河水,上上下下盘来绕去。他深情地对我说:多少次起早行走在晨雾里,多少次赶晚摸黑在夜色中,就盼乡亲们有一天吃上白面馒头,有一天走在平整的山道上……

往事不再提了。五年间,高速路通到兴隆,柏油路通向上庄。2017年夏天,我带老伴和上高中的外孙又去上庄,车过半壁山,先见漫坡高大茂盛的栗子树。再往前行,采摘园里各种瓜果,让老伴外孙吃得直喊太甜太饱。又前行,恒河漂流惊险刺激。而一旦望见了上庄,外孙忽然喊:“这是哪儿呀,好像仙境!”

是的,真如仙境一般,而且是用古今中外名诗绘成的仙境。山壁上,道两旁,无处不有题刻,无处不现诗文。李白、杜甫、雪莱、泰戈尔、歌德,还有诸多当代诗人,就从那栩栩如生的雕像以及漫长诗墙上,穿越了时空,向这里缓缓走来。只是,来到这里,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欣赏这大山里的风光,和诗一般的美丽上庄。

我讲给外孙,这是一个诗的山谷,一个诗的山乡,这里的农民多会写诗。外孙还有些不相信。诗墙前有几个儿童,外孙问认得上面的字吗。儿童说认不全但能背。说背一首吧。他们喊声一二,就齐刷刷念:“花半山,草半山,白云半山羊半山,挤得鸟儿飞上天。羊儿肥,草儿鲜,羊啃青草如雨响,轻轻移动一团烟。”这是刘章老师的《牧羊曲》。外孙说,他也喜爱诗歌,读过,于是说信了,佩服。

老伴说:“这里是农村,农民念诗……”

我笑了,老伴也插过队,我知道她心里想什么,就领他们往村里走。只见一排排青瓦白墙的农家院,隐身在树林之中,那是新建成的“新村”,五十多户村民已入住;山坡有一些老房屋,不再迁动,做了贴面保温的改造;一溜路灯的造型,是大红的中国结……

老伴的眉头渐渐舒展。我随手推开一户人家的大门,院内秋菜碧绿,墙上写着家训:耕田风光好,诗书岁月长……忽然见一个中年人坐在轮椅上,手里拿个本子正写什么。我有些后悔,大意了——男人这个样子,日子大概要有难处。然而扫一眼院里屋内,干净整洁,并无颓废之相。我便大着胆问这问那,于是就知道他原来在矿上干活,七年前遇事故伤了腿,家里一时困难了。但这几年村里产业调整,他家的山地果树入了股能分红,媳妇做工又有收入,自己再干些力所及的活,眼见得日子就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虽然他只有小学文化,也喜爱写诗了,几年里写了几十首,每次赛诗会都得奖。“国际诗歌论坛”在上庄开幕那天,他即兴作诗:“世界诗人到农家,把酒谈诗话桑麻。山村虽小乾坤大,乡土诗情飘天涯。”他将本子递给我说:“这里全是俺写的诗,就是字写得不好,请指教。”我忙接过,感觉沉甸甸,翻将开来,那一页页薄纸、一行行诗句,在灿烂阳光照耀下,顿时变成一块块肥厚的田地、一串串坚实的足迹。

饭后散步归来,那夜又值月光很好,我亦难眠。福君的书房就在一旁,笔墨俱全,沉思片刻,提笔挥毫,于是就有了一篇《诗上庄赋》:“京师东北,雾灵朝霞,染燕山褶皱炊烟;热河南楣,五指星斗,映恒河源头灯火……”□何 申

几年前,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我初次去诗人刘福君的老家上庄。时值燕山瑞雪飘飘银装素裹,景色无比壮丽,然遥遥山路,蜿蜒崎岖,石壁扑面,尽管我在承德生活多年,一时间还是忍不住想:这么深的山沟里还有村庄?

有!上庄,就深深地依偎在“八百里燕山、六千尺雾灵”的“褶皱”里。“褶皱”这个词是福君说的,生动形象,相当准确。福君的兴隆口音与当代著名乡土诗人刘章完全一样,这不奇怪,刘章是他的本家叔叔。还有散文家刘芳、诗人刘向东,都是从这个大山“褶皱”里走出来的。在车中,平时言语不多的福君难得幽默地问我:“您这小说家又在构思啥情节?”我说:“是‘四位中国作协会员与上庄的故事’。”福君憨厚地笑道:“是呢,俺们上庄人不过五百,谁能想出了四个国家级会员。”我说:“那就要问你啰,你最清楚。”福君说:“还是您自己采访吧。”

小年亦是年,上庄一片喜庆。饭菜的丰盛,乡亲们的热情,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诗人作家与上庄的故事”,也有素材入囊。不过,那天我最想听的,是在《我的上庄》优美歌声中,听福君讲上庄未来五年的新构想——在村党支部带领下,他要与村民们共同努力,提高大家的生活质量,把上庄变成远近闻名的“诗上庄”,让这片青山绿水变成满含诗情画意的美丽乡村。可惜就说这么几句,下来我说:“你福君是贵人语言少啊。”福君说:“这还少?够多了。”

这就是寡言少语的福君,讲求实干的福君。他曾是军人,坚毅果敢;他闯过商海,睿智机敏。依我观察,更重要的,是他有诗人的情怀,对家乡的一草一木是那么爱恋,对父老乡亲的感情是那么深切。不过,那时他还有其他工作在身,事情很多。由此,我总觉得他毕竟是一个已经走出山沟的成功人士、青年诗人,就如同当下许许多多生活在城里写乡土的诗人,故乡更多的是笔墨里的记忆、诗句中的乡愁。若是说既然如此深恋故乡,那就回去改变她建设她吧,估计很少有人能动真格的。

而福君就动了真格的。那夜雪停了,我俩都睡不着,躺在热炕上,透过明窗望夜空。银峰之上,月色清朗,繁星点点,天幕深远。我捅捅福君:“来一首诗吧。”福君喃喃地说:“上庄,就是我的一首诗。五年之后,你再来看,上庄如诗一样美。”

我说:“你真要大干一场?”

福君说:“绝对的。”

我将信将疑。但能等上五年再来吗?不可能。

于是,往下五年里,如同领了任务,我年年起码要来上庄一趟,有时是两三趟。也不光看上庄,还有安子岭乡,还有兴隆县……

京师之北,火车过了墙子路站,就到兴隆县地界。说来我对兴隆太熟悉了,创作电视剧《青松岭后传》,写小说《乡镇干部》《一村之长》等,其素材皆来源于此。不过,即便是五年前,我从承德市到兴隆县城,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坐汽车,其间必经一座大山名叫盘道梁。那梁胳膊肘子弯相连,百尺悬崖迎面,直惊得我不由冒出顺口溜:“盘道梁,道盘梁,盘到半道手发凉。”往下,还有通往上庄的那条深山沟,更让我们怵头。

怎么说呢,上庄所在的“褶皱”,可不是一般的小褶小皱,而是一道“山重水复不见路,柳暗花明没几村”的大褶皱。想当年,上庄人要走出这个褶皱,先要走二十里路,到乡政府所在地安子岭。歇上一气,喝足水,再走二十里,方到半壁山镇。那年在北京开作代会时,我和刘章住隔壁,闲聊时他对我讲,那四十里路,其实根本就没个路,就是沿着一条叫恒河的河水,上上下下盘来绕去。他深情地对我说:多少次起早行走在晨雾里,多少次赶晚摸黑在夜色中,就盼乡亲们有一天吃上白面馒头,有一天走在平整的山道上……

往事不再提了。五年间,高速路通到兴隆,柏油路通向上庄。2017年夏天,我带老伴和上高中的外孙又去上庄,车过半壁山,先见漫坡高大茂盛的栗子树。再往前行,采摘园里各种瓜果,让老伴外孙吃得直喊太甜太饱。又前行,恒河漂流惊险刺激。而一旦望见了上庄,外孙忽然喊:“这是哪儿呀,好像仙境!”

是的,真如仙境一般,而且是用古今中外名诗绘成的仙境。山壁上,道两旁,无处不有题刻,无处不现诗文。李白、杜甫、雪莱、泰戈尔、歌德,还有诸多当代诗人,就从那栩栩如生的雕像以及漫长诗墙上,穿越了时空,向这里缓缓走来。只是,来到这里,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欣赏这大山里的风光,和诗一般的美丽上庄。

我讲给外孙,这是一个诗的山谷,一个诗的山乡,这里的农民多会写诗。外孙还有些不相信。诗墙前有几个儿童,外孙问认得上面的字吗。儿童说认不全但能背。说背一首吧。他们喊声一二,就齐刷刷念:“花半山,草半山,白云半山羊半山,挤得鸟儿飞上天。羊儿肥,草儿鲜,羊啃青草如雨响,轻轻移动一团烟。”这是刘章老师的《牧羊曲》。外孙说,他也喜爱诗歌,读过,于是说信了,佩服。

老伴说:“这里是农村,农民念诗……”

我笑了,老伴也插过队,我知道她心里想什么,就领他们往村里走。只见一排排青瓦白墙的农家院,隐身在树林之中,那是新建成的“新村”,五十多户村民已入住;山坡有一些老房屋,不再迁动,做了贴面保温的改造;一溜路灯的造型,是大红的中国结……

老伴的眉头渐渐舒展。我随手推开一户人家的大门,院内秋菜碧绿,墙上写着家训:耕田风光好,诗书岁月长……忽然见一个中年人坐在轮椅上,手里拿个本子正写什么。我有些后悔,大意了——男人这个样子,日子大概要有难处。然而扫一眼院里屋内,干净整洁,并无颓废之相。我便大着胆问这问那,于是就知道他原来在矿上干活,七年前遇事故伤了腿,家里一时困难了。但这几年村里产业调整,他家的山地果树入了股能分红,媳妇做工又有收入,自己再干些力所及的活,眼见得日子就过得一天比一天好。虽然他只有小学文化,也喜爱写诗了,几年里写了几十首,每次赛诗会都得奖。“国际诗歌论坛”在上庄开幕那天,他即兴作诗:“世界诗人到农家,把酒谈诗话桑麻。山村虽小乾坤大,乡土诗情飘天涯。”他将本子递给我说:“这里全是俺写的诗,就是字写得不好,请指教。”我忙接过,感觉沉甸甸,翻将开来,那一页页薄纸、一行行诗句,在灿烂阳光照耀下,顿时变成一块块肥厚的田地、一串串坚实的足迹。

饭后散步归来,那夜又值月光很好,我亦难眠。福君的书房就在一旁,笔墨俱全,沉思片刻,提笔挥毫,于是就有了一篇《诗上庄赋》:“京师东北,雾灵朝霞,染燕山褶皱炊烟;热河南楣,五指星斗,映恒河源头灯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远牵仿诗|想起刘章老先生的一首诗
【诗艺国际】马喜忱 | 悠闲常上网,获益在其间(诗司二十首)
外孙给我写福
悼著名诗人刘章先生[七绝]
养生益寿民谣汇萃(二)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