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良率攀升,中银消金年内高管6次变动

作者:顾盼

出品:资管科技

11月2日,中国银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就《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该意见稿无疑让网络小贷机构的生存更加艰难;11月27日,中国银保监会首席律师刘福寿对外表示,P2P网贷平台至11月中旬已经完全归零。

种种迹象似乎都传递出一个信号,那就是消费金融牌照在行业内的地位越发重要。截至12月14日,消费金融公司已经达30家,2020年新成立的消费金融公司数量已达5家,2020年也成为了继2014年获批6家、2016年获批7家之后获批数量最多的年份。2020年获批的消费金融公司分别是,重庆小米消费金融、北京阳光消费金融、重庆蚂蚁消费金融、苏银凯消费金融和唯品富邦消费金融。

中银消费金融公司成立于2010年2月25日,作为原银监会批准成立的4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历经10年发展,到底是老而弥坚,还是日薄西山,我们先来看看经营数据。

投诉高发

2016年-2019年,中银消费金融的营业总收入分别为23.51亿元、40.05亿元、50.59亿元、43.1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2.69%、70.65%、28.02%、-14.71%;净利润分别为5.37亿元、13.75亿元、5.59亿元、6.5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8.02%、157.75%、-59.32%、17.79%。

可以看到,2017年中银消费金融的净利润冲破10亿大关,也在这一年,中银消费金融获得行业净利润第一名的荣誉。但是紧接着2018年净利润出现负增长,自此中银消费金融开始沦为第二梯队。2018年净利润大幅下滑,中银消费金融在此前媒体采访中回应,受资本充足率影响,公司业务规模以及营业收入受限,导致盈利下降。

之后的2019年,有3家消费金融公司的净利润破10亿元,分别是招联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和兴业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以6.59亿元排在第五名。

虽说中银消费金融2019年的净利润有所恢复,但是到了2020年又开始下降。根据陆家嘴披露的2020年上半年度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中银消费金融营业收入为21.30亿元,净利润1.01亿元,净利润仅占2019年全年净利润的15.33%。

中银消费金融的相关人士表示,营业收入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是受疫情和风险拨备的影响,净利润大幅下滑。虽然疫情影响确实给该行业造成了一定影响,大多数消金机构也出现下滑和放缓的趋势,但是仍有几家机构实现净利润的同比增长,例如,兴业消费金融、杭银消费金融、晋商消费金融等机构。

不过,中银消费金融再难步入行业第一梯队,其净利润表现极不稳定,也是因为其自身的风控不到位,同时公司更是深陷诉讼旋涡。

中银消费金融发展前期,2013年-2015年,中银消费金融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48%、1.59%、2.51%,到了后期,2016年-2018年,不良贷款率分别为3.06%、2.82%、3.15%,不良贷款率明显上升,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的不良贷款率并未公开。而公司在2016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的总资产分别为270.34亿元、397.91亿元、362.17亿元、329.02亿元、312.17亿元。

银保监会官网显示,早在2018年,中银消费金融公司便被上海银监局进行行政处罚,处罚决定责令改正,并处罚款共计150万元,其违规事实包括2015年-2017年间,部分贷款业务存在借款人收入情况贷前调查未尽职、未严格执行个人贷款资金支付管理规定以及未采取有效方式跟踪检查贷款资金使用。

而直到2020年的今天,公司的诉讼和其客户的投诉好像并未停止增长的步伐。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12月14日,中银消费金融的裁判文书数量已经达47841件,其中,2019年达历史最高,为18113件,远远超出同行业水平,“诉讼之王”的名称也由此而来;黑猫投诉平台显示涉及中银消费金融的共500条,其中依然包括违规收费、暴力催收等问题。

人事变动频繁

不过中银消费金融背靠银行大股东的先天优势还是比较突出的。2019年11月15日,上海银保监局核准中银消费金融公司变更注册资本并调整股权结构的批复。由此,中银消费金融的注册资本由8.89亿元增至15.14亿元,第一大股东仍然为中国银行,其他大股东包括百联集团、陆家嘴、中银信用卡、深圳博德创新投资和北京红杉盛远。

另外,进入2020年,中银消费金融接连发生6次人事变动,也是为人所关注。银保监会官网显示,11月13日核准朱强标任职董事长资格,9月赵蓉退出监事会、新增一名监事刘闻湘,8月24日核准刘纲任职助理总经理资格,7月7日核准田红艳任职董事及总经理资格,7月3日核准李正茂副总经理任职资格,4月28日核准杜雷雷董事任职资格。

在融资成本方面,中银消费金融具有一定竞争优势。除了大股东的直接融资,中银消费金融已经打通了ABS、同业拆借、发行债券等多元融资平台。中银消费金融于2016年发行行业首发ABS产品、首单金融债券以及“注册制”下的首单ABS,2017年又成功发行ABS产品,累计发行规模近57亿元。

在监管趋严的形势之下,多数消费金融公司积极寻求发行ABS产品或是上市的方式获取资金。在持消费金融牌照的公司中获得发行ABS资格的多为银行系,目前有发行资格的消费金融公司包括招联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和马上消费金融等;马上消费金融的上市申请在2020年9月11日获重庆银保监会同意,或将成为消费金融第一股。

中银消费金融也开始在场景和数字转型上发力。

根据中银消费金融官方网站显示共有7款产品。有1款抵押消费贷款乐享贷,可接受无抵押的房产等,额度为20万元;4款信用消费贷款产品,额度也为20万元;2款交易分期消费贷款产品,包括技能云分期和教育云分期,最高额度为5万元。而房抵贷业务也是中银消费金融在2019年才开始重新布局,此前一度终止了该项业务。

今年7月份上任总经理职位的田红艳表示,2020年中银消费金融公司进入了业务转型和数字化转型的阶段,将加速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逐步以线上为主,同时要紧跟行业步伐,抓住人工智能、场景化和金融科技的发展大趋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消金获批开业,这可能蚂蚁当下最好的安排|十字财经
持牌系消金公司赚钱谁强?仅2家一年净利超10亿(名单)
涉及你的“花呗”“借呗”!银保监会定调:不能用于合作贷款 | 获客快车
贷款中介之经营贷
评测:各类消费金融公司盈利能力比较
群友推荐 | 各类消费金融公司盈利能力比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