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增发千亿引关注,核心业务欠给力,踩雷华夏幸福难脱身,中国平安如何“平安”?

作者:宋涵

出品:资管科技

3月25日,中国平安(601318.SH,02318.HK)将召开2020年年度股东大会,会上拟审议及批准H股增发事宜。

其具体内容是,大会拟审议及批准《关于建议股东大会授予董事会增发 H股股份一般性授权的议案》,授予董事会一般性授权,以配发、发行及处理不超过本公司已发行H股20%的新增H股,即不超过公司已发行总股本的8.15%,有关发行价格较证券的基准价折让(如有)不得超过 10%。

此前中信证券刚刚公布了280亿元配股计划,引发了股市震荡,中信证券由此股价大跌。

若按照公告当日(3月3日)收盘价(98.3港元)及最高增发14.9亿股计算,中国平安预计募资规模将超千亿港元,市场对此高度关注。

雷声大雨点小,增发能否落地存疑

公告显示,公司已发行约182.8亿股,其中A股108.33亿股,H股74.48亿股。议案获股东大会通过后,根据条款,公司可配发、发行及处理H股数目20%,即最多约14.9亿股。

截至3月3日收盘,中国平安H股报98.3港元,若平安此次增发获批,按最多14.9亿股的增发规模计算,预计可募资达1464.67亿港元。

这不是中国平安首次大手笔增发。《资管科技》梳理了几年间平安增发条线。

2004年中国平安在港股上市,发行数量13.9亿股,发行价格10.33港元,募资143.37亿港元。

2010年,中国平安向新桥投资定向增发2.99亿H股,新桥以其所持有的深发展5.2亿股股份作为支付对价,从此深发展更名为平安银行。

2011年,中国平安向周大福旗下金骏公司定向增发2.72亿H股,价格为每股71.2港元,募集资金194亿港元。

2014年,中国平安增发5.94亿H股,增发价格62港元,募集资金368亿港元,将近6亿股的增发规模,也登上了当时港交所定向增发交易规模排行榜前列。随后其通过债转股方式增资扩股3.82亿股,总股本扩大至88.92亿股。

2015年,中国平安通过债转股方式增资扩股2.48亿H股,之后又1:1送股。

中国平安增资动作不仅发生在H股,也曾试图在A股增资,可惜首次增发就败兴而归。

2007年,中国平安顺利在A股上市,发行11.5亿股,发行价格定为33.8元人民币,募集资金388.7亿元人民币。

2008年1月,中国平安上市一年之际,拟增发12亿A股,然而在宣布消息的当天,股价就被封杀在跌停板。

彼时恰逢次贷危机,A股市场股价一路狂跌,甚至有传言是中国平安增发消息引爆了股灾,增发随后不了了之。

A股首次增发失利后,中国平安将增发战场从A股转到了H股。2014-2020年,中国平安每年股东大会上均有提及增发事宜,但是都无疾而终。

无独有偶,多家在港上市公司每年都有审议《关于发行公司H股股份的一般性授权的议案》的习惯。

有非银分析师指出,中国平安股东大会上审议授予董事会增发H股的权利系历年的常规操作,但目前来看实质性增发可能性较小。

核心业务表现乏力,偿付能力低于行业平均

2月3日,中国平安公布了2020年保险业首份年报,与前几年的高增速相比,这次答卷只能说差强人意。年报显示,公司2020年度营收13214.18亿元,同比增长3.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430.99亿元,同比下降4.22%。

平安增收不增利,主要由于保险业务净利严重缩水,以及会计估计变更,使寿险及长期健康险责任准备金增加,减少了2020年度税前利润191.41亿元。

寿险方面,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5114.87亿元,同比下降2.33%;净利润960.72亿元,同比下降7.4%;实现新业务价值495.75亿元,同比下降34.7%;新业务价值率33.3%,同比减少14个百分点。

中国平安对此解释称,疫情冲击下,公司传统代理人线下业务展业受阻,同时宏观经济和个人收入不确定性增加导致客户对长期保障产品的消费支出放缓;寿险改革带来的代理人提质增效模式,使代理人数量同比下降12%。

在寿险传统模式受阻的情况下,平安寿险开始改革,贯彻“渠道+产品”双轮驱动策略,2020年改革主要从产品、渠道、数据化三方面进行。年报显示,2020年寿险改革已经基本完成顶层设计并聚焦于重点项目的落地实施。

产险方面,平安产险2020年实现保费收入2858.54亿元,同比增长5.5%;实现净利润161.59亿元,同比下降29.2%;营运利润161.59亿元,同比下降22.9%。

产险业务盈利指标下降主要由于综合成本率上升所致。报表显示,2020年度产险综合成本率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升至99.1%。对于综合成本率的上升,平安回应称,主要因为保证保险综合成本率同比上升17.4个百分点,同时车险综合改革大环境下,市场竞争激烈,致成本增加;本期车险赔付率达60.5%,同比增加3.2%,承保利润有明显下降。

与以往不同的是平安科技板块表现相对亮眼。年报显示,2020年平安科技业务总收入903.75亿元,同比增长10.1%;归属净利润增长128%。。

截至2020年末,科技板块陆金所、金融壹账通、平安好医生、汽车之家四家上市公司总市值达684亿美元。四家分别实现营收520.46亿元、33.12亿元、68.66亿元、8659亿元,同比增长8.8%、42.3%、35.5%、28%;其中陆金所和汽车之家净利增长明显,分别为136.02亿元和36.21亿元,同比增长2.1%、62%;金融壹账通净亏损率同比下降至42.7%,减亏2.73亿元。

从长远来看,中国平安科技板块业务面临巨大挑战,在金融科技比较火热的形势下,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加入,竞争日趋激烈。相比于其他互联网巨头,中国平安在技术方面和数据广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

数据显示,中国平安偿付能力方面低于行业平均水平。2020年集团、平安寿险、平安财险偿付能力分别为236.4%、241.8%、241.4%。

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2020年第四季度最新偿付能力数据显示,178家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46.3%;其中人身险公司和产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239.6%和277.9%。平安仅寿险的偿付能力高于平均值。

开年业绩亮红灯,深度踩雷华夏幸福

随着1月上市险企业绩亮相,作为五大上市险企中国平安又被推到了台前。中国人寿、中国平安、中国人保、中国太保、新华保险2021年1月份保费收入分别为2189亿元、1348.49亿元、979.85亿元、751.7亿元和346.3亿元,同比+13.13%、-5.54%、+6.67%、+7.98%和+12.79%。

只有中国平安1月保费负增长,在五大上市险企表现突兀。其中,平安人寿保费收入991.94亿元,同比下滑5.16%;平安产险保费收入302.99亿元,同比下滑13.19%。

行业人士分析,受疫情影响,继续率等滞后指标出现下行,中国平安寿险个人业务续期保费下行,以及寿险改革的阵痛拖累1月保费整体数据情况。

产险业务主要受制于车险综改影响以及赔付情况,综合成本率压力逐渐显现。

在1月份保费业绩出炉之际,中国人寿16年内部员工举报造假事件登上热搜,拔出萝卜带出泥,随后中国平安分公司前员工也站出来爆料平安也存在造假情况。

尽管第一时间中国平安对外界称,举报发生在2020年,已经采取了相关处理措施,按照公司制度被举报人已被开除,相关责任人也进行了相关处罚,但五大上市险企造假涉其二的恶劣影响已经产生,引发外界对保险行业乱象的担忧。

经统计中国平安从1月至今两个多月亦屡屡被罚。

平安人寿上海分公司因跨区域经营保险业务被罚3万元,晋中中心支公司因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合同外利益被罚5万元。

平安产险自开年以来至今下属支公司及分公司因编制虚假财务资料、虚列费用套取资金、编制虚假材料套取手续费、给予投保人被保险人合同外利益等违法行为合计被罚306.4万元。

经不完全统计,平安养老险福建等分公司因利用开展保险业务为其他机构和个人牟取不正当利益、因未严格执行经批准或者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违规列支非本公司人员业务激励费等违法行为被罚124万元。

更重要的是,在华夏幸福(600340.SH)最新的债务困局中,中国平安也难以“平安”。

2021年2月初,华夏幸福发布公告称,债务逾期涉及本息金额达52.55亿元,公司可用资金仅为8亿元。

3月8日最新消息,华夏幸福公告,公司控股股东华夏控股可交换债券持有人于2月19日至3月5日总计换股3.17亿股,华夏控股以持有的公司股票作为担保品的融资融券业务的金融机构于2月23日、24日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强制处置华夏控股持有的0.21亿股股份,导致华夏控股被动减持3.38亿股股份,占华夏幸福总股本的8.63%。

2018年平安跨界进入房地产领域,入股华夏幸福至今成为其第二大股东。此次股份转让后,华夏控股及其一致行动人最终持股28.57%,而中国平安作为第二大股东目前持股25.05%。若未来继续发生换股情形,中国平安有可能被动成为华夏幸福第一大股东。

不过,根据银保监会规定,险企禁止控股地产公司,中国平安或进退维谷,分外尴尬。

在中国平安年报发布会上,平安集团总经理兼联席首席执行官谢永林对踩雷华夏幸福做出了解释。称当时投资华夏幸福是看中其商业模式,与险资投资的秉性相符。但近两年来,华夏幸福面临了环京津冀的严格调控,直接影响了回款;同时,今年的疫情对华夏幸福影响也非常明显;另外华夏幸福的管理粗放、扩张太快。因此,导致华夏幸福陷入了比较大的经营困境。

在业绩发布会上,中国平安公开了投资华夏幸福的风险敞口“股权投资180亿,表内债权投资360亿,共计540亿”。谢永林同时指出敞口540亿元,不代表损失540亿元,根据进程中国平安会及时提取拨备。

有消息称,平安内部对所属平安系公司做了全面统计,包括平安寿险、平安银行等,最终对华夏幸福风险敞口可能要高于540亿元。

有行业人士分析,由于华夏幸福最大应收账款在各级地方政府,若能及时回款,护住基本盘就有望回归正常经营,那平安所计提的拨备也会回流为利润。目前政府已经出手干预,未来走向,拭目以待。

对于此次踩雷华夏幸福,平安进行了自省:虽然华夏项目在平安投资组合中占比较小,对整体投资收益影响不是很大,但后期会加强投后管理。

平安在投资领域曾屡屡碰壁,前有投资富通亏损超百亿,投资汇丰控股看上的是分红,结果本金都不见了,现又踩雷华夏幸福,不知是运气不好还是投资能力太差。投资端的多次失利,让市场对中国平安投资并不看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格隆汇研究:中国平安系列之一:涨了这么多,中国平安还有多低估
中国平安:2020年归母净利润1431亿元
中国平安初探之八,综合分析(中)
中国平安去年净利逾190亿元 银行并表贡献80亿
中国平安1010年中期业绩报告会纪要
你信不信?A股霸主 一定是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