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记忆里的家乡味道
俗话说,“月是故乡明”,美食也不例外。无论走过多远的路,去过多少地方,尝遍了多少美食,家乡的味道永远是味蕾最深刻的记忆。一经触碰,便心起涟漪。今天,就让我们看一看,一位林东人对于家乡的美食记忆。

爸爸的味道


“爸爸的味道”这句话是出自二妹之口。前几天,我把做好的酸菜饺子馅拍发到兄妹群里,二妹说我做的酸菜饺子特别有“爸爸的味道”,接着便说她想爸爸了,并发了一个流泪的表情。姐姐用语音说,她昨晚也梦见爸爸了,说梦他来探望患病的妈妈,说着也哽咽起来。二哥说他查了一下,爸爸今年生日恰好是清明节的前一天,届时他会去给爸爸扫墓。

时间过得快,到今年的4月17日,爸爸去世就20年了。如果他老人家健在,如今也才90周岁。别说中央领导,就是普通百姓,也有太多的耄耋老人不是在公园漫步就是在家颐养天年,而这20年恰好正是国泰民安、家庭幸福的大好时期。爸爸他真的好没福气!

说到“爸爸的味道”想到的当然首先是爸爸的厨艺。爸爸的厨艺,如果归纳一下,可称为“五大绝活”。都有哪“五大绝活”,容我一一道来。

1

酸菜馅饺子

记得小时候过年,爸爸从腊月二十八九就要开始张罗年午饭,先列出菜谱,然后逐一准备。年三十爸爸会亲自下厨,煎炒烹炸,荤素搭配,大盘小碗的肯定是满满的一桌子,最后吃得一家人大块朵颐。午休一过,爸爸便开始准备年午夜的饺子馅。他先把肥肉切块炼成“油吱喇”,然后再细细地刴碎,接着把新鲜的猪肉馅加水加油左搅右搅搅匀,然后再与刴好的酸菜团搅拌在一起,放各种调料,最后放几许香油,然后再搅,边搅边用舌尖舔尝滋味是否到位。馅和好了,再去和面,等到开始包饺子的时候,一盆馅、一盆醒好的面,早已规规整整地摆在那,一切都准备好了。爸爸爱干净整洁,做事利利索索,做饭也是,吃多少做多少,拿捏准确,少有剩菜剩饭。爸爸会做馅、会包饺子,却不会擀饺子皮,这倒让我至今都感到奇怪和不解。鞭炮响过,年午夜的饺子也出锅了。爸爸的饺子味道独特,白白的面、软软的皮、香香的馅,咬一口香得嘴角流口水,这是小时候全家过年的最爱。


2

家常油饼


爸爸做家常饼好吃,也是一绝。做饼的诀窍,一是和面,二是会烙。爸爸对面粉好坏很会鉴别,用手一捏便能分出是纯精粉还是富强粉。爸爸和面用开水烫,醒好后用擀面杖摊开,涂上豆油,再卷起来切成段,然后拧压成烧饼状再擀大、擀匀。火候呢,要文火勤翻,最后涂油出锅。爸爸做的饼,外面淡淡虎皮色,可以一层层揭开,外酥内软,不但口感好,而且喷喷香。小时候生活困难,居民每月只有一二斤白面,想吃一次烙饼并不容易,不是过节或家里有了喜庆事是不会轻易吃到的。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七七年考大学,爸爸知道我们都爱吃他的烙饼,那天他早早就和好面一张张给我们烙。我因意外被取消考试机会,不好意思和二哥一起享用,爸爸却没那么想,他指着一摞香喷喷的烙饼对我说:“没事儿,你也一起吃吧!”爸爸的烙饼吃在嘴里,香在心头。


3

肉丝炒粉条

小时候只知道爸爸做的肉丝炒粉条好吃,成家后带媳妇回爸妈家,媳妇也发现了爸爸这手绝活,就直接请教。爸爸说首先要选好食材,粉条有很多种,土豆地瓜的,要根据口味选,粉条的宽窄粗细也有讲究。炒前要用温水把粉条泡软,上好的精瘦肉切成细丝,先炒肉丝后放粉条,少勾芡,急火出锅就行了。爸爸一边说,我在一边“偷艺”,把爸爸教的牢记在心,可回自己小家按程序一操作味道却完全不一样。爸爸的这手绝活,看似简单,真正学到手却不容易。

4

炸花生米

爸爸炸的花生米,淡淡的虎皮色,颗粒饱满,油光锃亮,嚼在嘴里香脆可口。而我爱吃花生米却一直炸不好,常常外焦里生,吃起来味同嚼豆。所幸爸爸这手绝活被二哥学到了。年前偶然吃到他炸的花生米,久违了的“爸爸的味道”令我兴奋不已。问其诀窍,二哥只说炸花生米不能心急,少放油勤扒拉,看好火候马上出锅——因为花生米有个自熟过程,其他则语焉不详没做过多交代,好像有点儿密不传人的意思。


5

煮面片儿


爸爸年轻时因胃切除养成了吃面食、吃流食的习惯,平时吃的最多的是擀面条。常年吃面条对他日后罹患结肠疾病不无关系,这是后话。之前爸爸吃的擀面条多是妈妈亲手擀制,拳头大的面团,越硬越好,用擀面杖摊开,使劲擀过去,再摊开复又擀过来,如是反复无数次,常常擀得妈妈头冒汗津儿。直到擀成薄薄的大饼状,再折起来用刀切成细丝。过程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费时费力。后来二哥上手。二哥心细,做的不一定比妈快,但切出来的面条却更加细如发丝。然而等爸爸自己做的时候,却完全没有这般复杂。他把面团擀成饼状,然后用刀拉成一根根宽面条,锅水一开,他便拿起来一段一段往锅里揪,一锅面片儿就OK了。爸爸的面片儿,汤汤水水,有滋有味儿有嚼头儿,吃起来一样大快朵颐。


我们兄弟姐妹从小吃着“爸爸的味道”长大,对“爸爸的味道”当然是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不仅熟悉,而且十八般武艺每人都会一两招。比如大哥,一见面就张罗给我们做他拿手的扣肉和肉丝炒粉条,扣肉是他的招牌菜,每见必吃,而肉丝炒粉条则是爸爸的私家秘传;姐姐一见我,或是我们兄弟姐妹聚在一起,首先就张罗去做酸菜馅饺子,因为这是她的“爸爸的味道”,大家都爱吃。二哥呢,知道大家爱吃他炸的花生米,就一盘接一盘炸,吃得第三代也一个个胖墩墩的仍嘴里咯嘣咯嘣响个不休。
一晃,爸爸离开我们20年了。20年斗转星移,这个世界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兄弟姐妹不但长大而且已经开始纷纷退休,连妈妈的重孙女都快重点大学毕业。一切都在生长,一切都在变幻。然而,对我们兄弟姐妹而言,不变的是对“爸爸的味道”的记忆,和对他老人家深情无限的思念!

烤玉米

我爱吃烤玉米,这是小时候留下的嗜好,而且我那些发小好像没有不爱吃的。那时候的玉米,不但没有转基因,而且也很少上化肥。吃烤玉米要赶时节,刚结穗的玉米太嫩,入秋的玉米又太老,一定要在玉米刚灌完浆成熟饱满的时候才是烤食的最佳时机,这时的玉米叫青玉米。
青玉米下来了,街边儿农民会把自留地里产的玉米一麻袋一麻袋地运到街上买,一毛钱五穗,一块钱就能买半麻袋。青玉米买回家,大人们多喜欢煮,孩子们却多喜欢烤。不管煮还是烤,新下来的玉米透着阵阵清香,老少咸宜,这是每年玉米长成后的第一次盛宴。


小时候我们家孩子多,我妈买东西好包圆,不管是瓜果梨桃还是红薯玉米,好坏买回家再说,好的人吃,不好的喂猪,图得是个便宜。如果包圆的多,卖东西的人会赶车给我妈送回家;如果买的少,我妈就自己往回背,她从小腿关节不好,一路下来中间要歇好几歇,很是辛苦。也因此,我们兄妹常被小伙伴儿喊去接我妈。我妈最常歇息的地方是东石桥子,那是我家上街的必经之地。

我妈知道我们爱吃烤玉米,每次青玉米买回来一半下锅煮,一半留我们烤。别看我不会做家务,这烤玉米的技术我可是从小就会。

烤玉米一般都在做饭最后。先用筷子、铁扦子之类的东西插好扒干净的玉米,然后将灶火扒拉到灶门附近,把玉米放到上面慢慢转圈去烤。技术要领是,灶火不要太大,不要起火苗,最好是烧透的炭火;烤的时候要有耐心,要不停地让玉米在炭火上转圈,使整条玉米受烤均匀。随着一阵阵噼噼啵啵的声响,炭火上的玉米由白变黄,进而又由黄变成虎皮色,到这时一穗香喷喷的玉米就烤好了。如果身边还有其他人等着分享,烤好的玉米要用毛巾裹着掰开几段,一边掰一边不停地哈哈换手,要不会被烫着。

刚烤好的玉米最好吃,一排排玉米粒咬下来在嘴里细嚼,一种特殊香气便会顺着牙缝溢出,其好吃无以言状!

当然,烤玉米不仅局限在灶火上烤,田野的沟沟岔岔,只要能架起火堆都可以烤。我小时候曾和小伙伴儿到城郊生产队没人看管的玉米地里掰烤玉米,吃得嘴唇黑黑的个个像个小馋猫。

由爱吃烤玉米,延伸到爱一切像烤玉米的食物,比如菠萝。我们这些北方长大的孩子,从小没吃过菠萝,我真就一直把图片上的菠萝当成烤玉米之类的好吃东西,以为菠萝外表也像烤玉米一样是颗粒状的,而且吃起来一定更加好吃,因为它的色泽更加虎皮,因而也更加诱人。我甚至做梦都梦过把菠萝当烤玉米吃,大快朵颐,香得不亦乐乎。直到现在我有时看见菠萝还在恍惚,至少它会让我立刻联想到那香喷喷的烤玉米。

现在我生活在了南方,当年爱吃的烤玉米已成了遥远的记忆。偶尔见到烤地瓜也烤玉米的,买一穗一尝却完全不对味儿!首先玉米就不是当年北方的玉米,而且连皮一起烤,根本见不到当年的虎皮色,吃起来甜滋滋粘糊糊,让你想对付都没法儿对付。都叫烤玉米,用范伟话说,这南北方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有人说大啥,现在都是转基因,你北方玉米现在也差不多都一个样了。我有点将信将疑。

前年夏天我回北方,傍晚在旅顺海边散步的时候,忽然遇到了一个老头儿在卖烤玉米。他不是用炭火,而是用煤气炉,煤气炉上面罩了个一米见方蜂窝般的铁板焊制的箱子,扒好的玉米一根根插进蜂窝洞里,一下能烤二三十根——我天,如今烤玉米都已经机械化批量生产了!可我买根一尝却完全不是过去的味道。我问老头儿:“咋不如小时候的好吃,你这是转基因的吧?”

老头儿看了我一眼:“都一样,转啥基因呀,小时候饿肚子,吃啥都香!”

作者:王杰

本文为原创转载须经作者授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龙岩菜-----(福建龙岩)
味 道
三鲜饺子馅这样调,味道鲜美,包出饺子全家人都爱吃
谁说凉菜一定是荤的?这四种素菜做出来的凉菜,味道也是极好的
花生米试试这样做,层层白霜 大人小孩都爱吃,还是儿时的味道!
我最爱吃带馅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