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沈括走遍赤峰大地
userphoto

2023.02.07 内蒙古

关注

沈括(1031—1095),字存中。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官至翰林学士。晚年在江苏镇江梦溪园,写成了举世闻名的《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著作,包罗了沈括毕生科研成果结晶。全书609条,涉及天文、数学、历法、地理、物理、生物、医学、军事、文学、音乐、美术等各个方面。

“石油”的命名,是他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提出的 ;他还创立了“隙积术”(二阶等差级数的术和法)、“会圆术”(已知圆的直径和弓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长的方法);主持编写了《天下州县图》,完成了一套在比例、精确度均超前人的国家地图集;绘制了人类社会最早的立体地图。

英国李约瑟博士将沈括称为“中国科学史上最奇特的人”,把他的《梦溪笔谈》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是中国历史上“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

溪笔

宋熙宁年间,发生了辽、宋“河东边界之争”。公元1074年,辽道宗派遣萧禧为特使出使北宋,欲划定地界,但未得到落实。第二年,由于雄踞塞北,势力越来越强大的辽王朝再次提出领土要求,宋神宗便派遣沈括以“回谢国信使”出使辽国,再议划疆界。

他从白沟驿(今河北雄县北)出发,经古北口、富峪馆(赤峰市宁城县甸子乡)、辽中京(赤峰市宁城县大明镇)、松山州(赤峰市松山区城子乡),过潢水(赤峰西拉木伦河),直达单于庭(辽上京,赤峰市巴林左旗)。

沈括同辽朝前后谈判六次,达成了辽、宋双方的蓟、应、朔三州边界,按水流南北分水岭为界的协议,明确了长城以北领地全部划归辽朝。

归途中,他仔细观察了辽国中心地区(赤峰地区)的地理形势、山川道路和风俗人情,一一记于心中。回来后,凭借着记忆,写出了四千字的《熙宁使虏图钞》。

雁荡山沈括像

书中详尽介绍了契丹山川之险、卑高纵横之殊、道途之屈、南北之变以及辽地的风俗、车服、名秩、政刑、兵民、货食、都邑、音译、觇察、变故等,是一部研究辽史和契丹风土人情的宝贵史料。

在《熙宁使虏图抄》中,沈括记录了辽中心地区的气候特点:“地宜畜牧,畜宜牛马羊,草宜荔梃耳。谷宜粱荞,而人不善艺。四月始稼,七月陨霜,三月释冻。”

这段文字描绘了今赤峰南部和河北交界地区的气候景象。

对西拉木伦河,他描述说:“河广数百步,今其流广度数丈而已。俯中顿,有潭,潭南沙涸,潭北流,广四丈。狄人言此大河之别流,以臣度之大不然,大河据此已数千里,千里之水不应如是之微。凡雨暴至辄涨溢,不终日而复涸,此起源不远,势可见也”。形象生动地展现了1000年前的西拉木伦河:宽宽的河床,细细的水流,岸边布满沙漠,河流穿行于荒漠之中,下雨洪水浩荡,雨停河水细微。

沈括画像

《梦溪笔谈》中,他还对草原上的虹进行了记述:“世传虹能入溪涧饮水,信然。熙宁中,子使契丹,至其极北黑水境永安山下卓帐。是时新雨霁,见虹下帐前涧中,予与同职扣涧观之,虹两头皆垂涧中。使人过涧,隔虹对立,相去数丈,中间如隔绡系。自西望东则见。立涧之东西望,则为日所铄,都无所睹。久之稍稍正东,逾山而去,次日行一程,又复见之。孙彦先(沈括同时的科学家)云:“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在庆州(今赤峰市巴林右旗)沙漠中,沈括考察了“跳鼠”。

《梦溪笔谈》写道:“契丹北境有跳兔,形皆兔也,但前足才寸许,后足几一尺。行则用后足跳,一跃数尺,止则蹶然扑地。生于契丹庆州之地大莫中。余使虏日,捕得数兔持归,盖《尔雅》所谓劂兔也,亦曰'蛩蛩巨驴’也。”

契丹人不论男女都髡发(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发型)。书中记载:契丹“其人剪发,妥其两髦。”所谓“剪发”即为髡发,也就是剃去头上一定部位的头发,留下其他部位的头发。

《梦溪笔谈》书影

马、骆驼、车、船是契丹人和辽代的主要交通工具。

马的用途最广,是游牧、射猎、战争、使节往还等必不可少的运输工具和装备,契丹男女老幼凡胜任者,都以之为主要运载工具。沈括使辽时见到契丹人行则乘马。

辽朝使者出使远方,凡途经沙漠者,还需备有骆驼。骆驼耐饥渴,不但是沙漠中必备的运载工具,而且在长途跋涉无水的紧急情况下,行人可刺驼血作饮料解救危急。

车的形制不一,用途各异。沈括记载他所见到的契丹车:“其辎车之制如中国,后广前杀而无股,材俭易取,不能任重而利于行山。长毂广轮,轮之牙其厚不能四寸,而轸之材不能五寸。其乘车驾之以驼。”

沈括还记载了许多契丹人的习俗。他写道:“是时,契丹以永安山为庭”,“居有毡屋”,“单于之朝寝、萧后之朝寝凡三。其余皆毡庐,不过数十,悉东向。庭以松干表其前,一人持牌立松干之间,曰阁门,其东相向六七帐曰中书、枢密院、客省,又东,毡庐一,旁驻毡车六”。

辽代壁画

契丹人“贵日,每月朔日,东向拜日”。他们以东为尊,大汇聚、议国事都以东向为尊,门屋亦朝东,对太阳十分尊崇,期望王朝蒸蒸日上,如日中天,故此被称之为“太阳契丹”。

《梦溪笔谈》中,他还详细介绍了契丹人所穿胡服的特点,其上衣为短衣紧袖,下面是裤子而非长袍,鞋是长筒靴子,腰带上挂有刀剑、算袋、磨刀石、手巾等物。

对契丹人的文化生活,如诗文、礼节、胡乐、占卜等都有详细记载。例如,在考察了著名的黑山与黑水后,他得知契丹语称“黑”为“卢”,把“水”叫“龙”,因而推断北方“卢龙部”就是“黑水部”。

北宋刁约《使北语诗》云:“押宴夷离毕,看房贺跋支。饯行三匹裂,密赐十貔狸。”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引述,题为《使契丹诗》,并确认契丹族这些礼俗制度“皆记实也”。

辽代壁画

他解释说:“貔狸,形如鼠而大,穴居,食果谷,嗜肉,狄人为珍膳,味如肫子而脆。”这就是说,“貔狸”为一种鼠类动物,平时住在洞穴里,以瓜果谷物为食,肉质脆嫩鲜美,被喜欢吃肉的北方人视为珍贵野味。

这种“貔狸”就是至今仍生存繁衍于赤峰的一种草原黄鼠,俗称“猪狸马子”。这种小动物在站立时,常将两只前爪抱在胸前,像古人待客时拱手抱拳作揖、彬彬有礼的样子,颇觉可爱,故又被古人称为“拱鼠”“礼鼠”。其皮毛可作服饰材料,其肉具有润肺生津、解毒止痛药用功效,食疗价值亦很高。以此“礼鼠”,作为礼待诸国外交使臣的厚礼,让其充当“友好使者”角色,是契丹族的一个独特创意。

他对刁诗中“饯行三匹裂”句是这样解释的:“匹裂”为契丹语,指“酒器”,是契丹族一种特制专用木质酒具。

沈括说,匹裂“似小木罂,以色绫木为之,加黄漆”,可谓造型别致、用料考究、坚实耐用、工艺精美,且携带轻便,很便于游牧生活之需。

本文为《赤峰文史》授权发表

编辑 | 昔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赤峰名胜古迹
遇见红山文化,追寻契丹遗迹
神秘契丹——赤峰境内遗存的辽塔,你都见到过吗
146. 赤峰市博物馆
把握当“夏”, 走进赤峰
赤峰,红山断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